自南京市棲霞區委巡察工作啟動以來,區委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堅持把強化成果運用、推動解決問題作為巡察工作的聚焦點和落腳點,全力做實巡察「後半篇文章」。
規範整改全流程 提供點對點服務
棲霞區委圍繞「何時做」「誰來做」「做什麼」「怎麼做」,整理出一套「整改口訣」,制定一套《巡察整改監督流程圖》,明確巡察反饋、集中整改、整改報結、責任追究等各環節責任,串起知責、明責、履責的全鏈條。
工作中,及時將巡察發現問題向區委書記會、分管區領導以及被巡察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反饋,推動整改工作任務細化分解,確保壓力傳導至本單位「最後一公裡」;並堅持定期梳理全區巡察發現的共性問題,結合中央、省委巡視反饋意見,先後2次下發共性問題通報,並納入後續開展巡察的重點內容,突出問題前置整改,做到未巡先改、即知即改;除此之外,圍繞「三不」一體化推進,把解決具體問題與突出性問題結合起來。針對黨組織建設、社區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等方面問題,形成專題報告3份。
截至目前,棲霞區委主要領導針對巡察反饋問題,已先後約談11家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面對面強調整改要求,壓實「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在整改初期,有的單位對整改的要求把握不夠到位,整改措施制定不夠具體。為此,我們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反饋後跟進指導,提供點對點業務指導和跟進服務,在發現問題的同時也著重幫助解決重難點問題。」工作人員說道。
聚力鞏固成果 合力推進整改「見底」「清零」
據了解,十二輪巡察以來,督促立行改問題83個,督促健全制度機制238項。針對各輪巡察反饋的問題,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自查先改,切實體現了巡察工作的高質量成效。
在巡察整改工作高效推進中,棲霞區委積極借鑑南京市委提級巡察堯化街道時的經驗做法,在向被巡察單位反饋後,堅持開具「兩個清單」,即整改問題清單和整改工作提醒清單,同步發送至組織和宣傳部門,以及監察員辦公室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發揮日常監督「單元格」作用,項目化督促推動整改。
同時,棲霞區委辦、區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依照職能職責定期對整改情況開展跟蹤檢查,先後3次對51家單位開展專項督查,重點關注「長期堅持」類和「建章立制」類問題整改情況,現場督辦反饋意見共25條,合力推動問題整改「見底」「清零」。
結合工作實際,巡察辦(組)加強與棲霞區紀委監委派出監察員辦公室、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對接,加強與組織、財政、審計、信訪等部門的協調,努力構建「巡察+」的聯動機制,著眼巡察移交後的督辦整改、審計跟蹤等環節,目前已探索建立巡察「1+N」工作機制10餘項。
用好「化驗結果」 推動巡查整改提質增效
值得關注的是,巡察整改有沒有成效,最終要依據「評估報告」給出的「化驗結果」。
「為全面準確評價整改情況,今年,我們將巡察整改成效評估作為全年的重點創新項目,並在實踐中不斷歸納和完善。」工作人員說道,圍繞「巡察整改主體責任落實、巡察整改任務落實、巡察整改組織落實、滿意度測評」等關鍵指標,已初步制定了《巡察整改成效量化評估辦法(試行)》,並已首次運用於1輪巡察整改專項檢查。
據悉,通過開出「再整改清單」,給出定性和定量評價,有2家單位整改效果評為優秀,其中1家單位還曾因黨建制度落實不到位而被區委主要領導約談。
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於在巡察中發現公車管理方面的典型問題,將建議區紀委監委運用「身邊人身邊案」強化警示教育宣傳;對於編外人員招聘、工程招投標建設等方面發現的問題,向職能部門交辦意見建議58條,全區已建立健全《關於進一步規範全區機關和事業單位編制外人員管理意見》《規範建設工程領域招投標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機制,切實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和盲區。」(沙芳如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