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相聲藝術家吳兆南辭世,旗下女弟子姬天語內地受寵內情曝光

2021-01-07 望江娛樂匯

昨日,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消息曝光之後,在相聲藝術界引起不小的震動!而吳兆南的去世也引起寶島相聲界對未來前景的擔憂。不過,上周末衝全國四強失利的臺灣女選手姬天語還是讓島內相聲界看到了希望。

說到姬天語,給人三個印象,首當其衝的就是一個字:美!170CM的大個子,美妙的身材,青春靚麗的容貌,白皙的皮膚,大大的眼睛,活脫脫美女一枚;再就是有才氣,這位女相聲演員十分難得,畢竟這行業由於其特殊性,大多是男人的強項,但姬天語的表現堪稱萬花叢中一點綠,給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還有,就是天語特別的酷愛相聲藝術。姬天語反覆強調自己的祖師爺就是93歲的吳兆南先生,是為了光復寶島臺灣的相聲藝術、繼承吳老先生的藝術事業而參加《相聲有新人》節目,擴大寶島相聲的影響力。

不過,對於姬天語能殺到全國8強,在內地相聲界受寵,不少參賽選手還是私底下有話要說!畢竟女選手沒有表演優勢,更何況姬天語的相聲表演水平和作品的質量,跟其他相聲新人來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也可以從張國立在她衝擊全國四強失敗後,說姬天語能進8強就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成績了。

顯然,這是話裡有話。而昨日吳兆南老先生辭世,媒體報導郭德綱曾數次探望老先生,10月14日晚,郭德綱還曬出和吳兆南生前合影,並寫了悼念文:「享上壽九秩,德韻仁風昭日月,得大福一堂,慈懷清範炳乾坤。師伯吳兆南先生千古!」

郭德綱稱吳兆南師伯,姬天語稱吳兆南為祖師爺,可見姬天語和郭德綱的弟子們顯然就是師兄妹的關係。

就在年初的《歡樂喜劇人》第四季的半決賽中,德雲社曾邀請姬天語助陣張雲雷,給節目增加了不少看點。

而今年郭德綱執導的賀歲片《祖宗十八代》,姬天語應邀跑了一次龍套,客串了一個跑去張國立老師開的整容醫院開眼角的大眼美女。

可見,姬天語和德雲社一直都在密切來往。你想想,張國立和郭德綱擔任導師的《相聲有新人》綜藝節目,姬天語的參賽口號「傳承寶島相聲藝術」,再加上郭德綱和吳兆南的私交,怎麼可能不扶持一下寶島臺灣的相聲藝術發展事業呢?

相關焦點

  • 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去世,師從侯寶林,曾登臺助陣郭德綱北美巡演
    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去世,師從侯寶林,曾登臺助陣郭德綱北美巡演今天,據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消息,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文稱:我們敬愛的師父吳兆南先生,已於洛杉磯時間西元2018年10月14日凌晨1時30分,因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壽九十三歲。諸多事宜正處理中,治喪容後稟告。 吳兆南,1924年出生於北京,臺灣相聲名家,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
  • 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逝世 曾拜侯寶林為師
    據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  吳兆南,字宗炎,1924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平中國大學經濟系。  1949年元旦,吳兆南輾轉來到臺灣。做小生意的同時,也當京劇票友,他喜歡演丑角,角色無論男女老幼。後來,馬繼良在臺北創立「螢橋樂園」,變魔術、說評書、唱大鼓的都有,獨缺說相聲的。挑選相聲演員時,馬繼良首先想到了吳兆南。於是,吳兆南硬著頭皮開講單口相聲。此後陳逸安、魏龍豪又被請來加盟。
  • 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來源:海外網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曲藝形式,廣受兩岸同胞歡迎。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
  • 你知道臺灣也有相聲名家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對於我們這些在臺灣的外省人,從小對於「帶兒話音的京腔」是非常有好感的。相較於閩南語,我們反倒覺得不捲舌、很土。相反的,京腔或普通話或標準國語,我們覺得那才洋氣上檔次。所以,我們很喜歡聽相聲。
  • 臺灣相聲:脫離傳統 充滿現代感的荒謬喜劇
    有人說,臺灣相聲是個異數,一個脫離傳統的重生相聲。對此,臺灣相聲藝人表示,相聲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修正自己。它的表演形式、它的定義可以拓寬。  大膽創新闖大陸  1949年後,很多到臺灣的外省青年,經常聚到茶社書場聊天。其中有一些有演繹才華的人開始組織演出活動,他們中以魏龍豪和吳兆南最為出眾,兩人都是北京人,表演的都是北京的相聲段子。上世紀50年代後,魏龍豪和吳兆南已經成為臺灣相聲界代表性人物。
  • 讓相聲和評書之花在臺灣盡情綻放——訪臺灣說唱藝術家葉怡均
    相聲、評書等說唱藝術來自大陸,經過幾代藝人的努力,這一藝術形式在臺灣紮下根來,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主辦「2019說唱季敘」演出的臺北曲藝團是推動臺灣說唱藝術發展的主力,現任團長葉怡均是臺灣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她不僅擅長評書和相聲,還曾獲得相聲研究博士學位。
  • 讓相聲評書之花綻放臺灣
    主辦「2019說唱季敘」演出的臺北曲藝團是推動臺灣說唱藝術發展的主力,現任團長葉怡均是臺灣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她不僅擅長評書和相聲,還曾獲得相聲研究博士學位。  上世紀80年代,就讀於銘傳商專的葉怡均在校園裡接觸到了傳統說唱藝術。兩個人在臺上,就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情此景撩動了少女葉怡均的心弦:「我覺得好有意思啊!也體會到語言的美感。」
  • 讓相聲和評書之花在臺灣盡情綻放
    主辦「2019說唱季敘」演出的臺北曲藝團是推動臺灣說唱藝術發展的主力,現任團長葉怡均是臺灣第一位女性說唱藝術家,她不僅擅長評書和相聲,還曾獲得相聲研究博士學位。上世紀80年代,就讀於銘傳商專的葉怡均在校園裡接觸到了傳統說唱藝術。兩個人在臺上,就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情此景撩動了少女葉怡均的心弦:「我覺得好有意思啊!也體會到語言的美感。」
  • 臺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攜《飛魚王》來京
    10月14日下午,臺灣相聲瓦舍創始人馮翊綱和學弟宋少卿與臺灣音樂劇演員攜新作《飛魚王》在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剛剛結束了《寶島一村》演出的3位演員此次將通過相聲為內地觀眾講述臺灣原住民的生活。馮翊綱表示,與《寶島一村》不同,《飛魚王》是按照3個人的特點和能力量身打造,具有無可取代的趣味感。
  • 臺灣知名相聲演員被拍到「偷吃」,酒後與女子親密擁抱
    據臺媒報導,3月11日,知名相聲演員宋少卿被拍到與一神秘女子舉止親密。兩人在車上大玩後背擁抱,行為十分大膽。說到宋少卿,也許很多人不太了解,他是中國臺灣知名的相聲演員,師從相聲名家常寶華,侯耀華也是常寶華的徒弟,從輩分上說,宋少卿比郭德綱還要大一輩。
  • 德雲社不收女弟子,女性真的不適合說相聲嗎?
    德雲社有自己的傳習社,每一次面對社會招生報名人數都非常多,但德雲社每次的招生簡章上都會註明「不招收女弟子」,郭德綱也曾解釋過說這個領域不太適合女性。有女性說相聲,且一直存在那在相聲史上究竟有沒有傑出的女藝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則這篇文章也就沒必要寫了。
  • 相聲世界還活著字輩藝術家薛永年
    截至2020年5月18日,在仍然健在的老相聲藝術家中,最大的應該是薛永年,因為他是一個嚴肅的字輩藝術家。但是薛永年並沒有和相聲圈的人打交道。此外,與相聲表演相比,薛先生更注重相聲理論知識的整理和傳播,撰寫了《相聲基礎知識》,並負責編輯《中國傳統相聲大全補遺本》,《中國傳統相聲精品集》等。如果薛永年是按照德寶生活文明排序的,那麼他和馬三立先生是同一代,是「壽」字輩藝術家,這在相聲譜系中也有記載。
  • 相聲界輩分排名大揭曉,郭德綱排在第八代,馬志明現今輩分最高
    相聲演員緣起眾說紛紜,比較統一的說法相聲祖師爺是張三祿。今天就按照統一說法介紹一下相聲界輩分排名。第一代:張三祿。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等。第三代:恩緒、徐長福、春長隆、馮昆治、範長利、桂禎、沈竹善等。
  • 當大陸的臺灣手抓餅遇見臺灣的蒙古烤肉:你誰?
    先來說說吐槽排行榜第一的臺灣的蒙古烤肉,光聽名字的話,你大概會以為它來自蒙古,但事實上其發源地在臺灣,由資深相聲演員吳兆南改良命名的。1951年,原籍北京的吳兆南在臺北市淡水河畔的螢橋地區開設烤肉店維生,做法源自北京百年老店烤肉季,做法則結合了中國和日本肉品烹飪技術,融合鐵板燒、快炒的做法,將泡過辣椒和孜然等香料的肉品和麵食、蔬菜一起,淋上醬油、麻油、大蒜、辣椒、檸檬汁、鳳梨等十餘種配料。煎烤於原鐵板上,形成獨特的風味。
  • 臺灣「相聲瓦舍」攜《東廠僅一位》北京上演
    搜狐娛樂訊 2011年聖誕和元旦佳節,臺灣相聲團體「相聲瓦舍」將攜經典代表作《東廠僅一位》分別在北京和上海精彩上演,這也是「相聲瓦舍」與《東廠僅一位》在內地的首次演出。  《東廠僅一位》2001年在臺灣首演成功轟動臺灣,是受到好評最多的臺灣相聲劇之一。
  • 999元雙卡四核 天語大黃蜂Kiss評測(全文)_天語 U86_手機Android...
    天語智慧型手機剛剛推出了一款千元大屏四核「天語大黃蜂Kiss」,據天語官網上的信息顯示,這款天語大黃蜂Kiss目前的售價是1234元(4月17日更新:據天語官網報價顯示,該機目前已經降至999元),為想要以較低的價格體驗四核手機的快感的用戶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 臺灣相聲「大姐大」葉怡均:相聲是兩岸共同語言
    臺灣相聲「大姐大」葉怡均:相聲是兩岸共同語言 原標題:   新華社福州8月11日電(記者喬本孝)從學生時代業餘玩票,到如今擔任臺北曲藝團團長,在傳統為男性主導的曲藝圈,能說一口「京片子」的葉怡均稱得上是臺灣相聲界的「大姐大」。
  • 為什麼臺灣綜藝和內地綜藝差別這麼大?
    類似日本漫才或者郭德綱某些相聲橋段。如果沒人捧,自己在那噴冷笑話,很容易尷尬。其次吳宗憲還有很多清奇的腦洞和轉兩個彎才能get到的笑點。這些在大陸接受度都有限。最後,這種現場搞笑是需要氣氛的。如果看你之前就準備笑,那就會有很多笑點。如果不認識甚至不認可你,那你很難把氣氛炒熱。氣氛不熱,你還噴冷笑話,還沒人接,葷段子還不能說,搞來搞去就冷到南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