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輩分排名大揭曉,郭德綱排在第八代,馬志明現今輩分最高

2020-12-15 小方娛樂情報站

碼字不易,原創更難。關注點讚,不勝榮幸。

相聲演員緣起眾說紛紜,比較統一的說法相聲祖師爺是張三祿。今天就按照統一說法介紹一下相聲界輩分排名。

第一代:張三祿。

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等。

第三代:恩緒、徐長福、春長隆、馮昆治、範長利、桂禎、沈竹善等。

第四代:裕德隆、劉德智、李德祥、李德鍚、張德泉、周德山、馬德祿、焦德海、郭瑞林等。

第五代:張壽臣、常連安、郭榮起、馬三立、郭啟儒、朱闊泉、趙立梧、李壽增、富壽嚴、李壽清、葉壽亭、於俊波、湯金澄、於堃江、尹鳳岐、彥授辰、路彩祥、白葆亭、陶湘九等。

第六代:侯寶林、白全福、張永熙、劉寶瑞、趙佩茹、郭全寶、王鳳山、馬志明、尹笑聲、常寶堃、常寶豐、常寶華、常寶霆、楊少華、方笑文、任笑海、彭國良等。

第七代:馬季、侯耀文、楊志剛、石富寬、蘇文茂、唐傑忠、張文順、李伯祥、杜國芝、高英培、師勝傑、常貴田、趙振鐸、範振鈺、楊議、牛群、吳兆南、賈振良、黃鐵良、楊紫陽、胡必達、殷培田、賈冀光、丁廣泉、康達夫、李如剛、吳兆南、丁世猷、郝愛民、劉流、張國立、劉威、陳連仲等。

第八代:姜昆、郭德綱、于謙、馮鞏、趙炎、劉偉、笑林、王謙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鬥、李菁、徐德亮、高峰、奇志、戴志誠、董宏、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宏、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範偉等。

馬派相聲:範長利徒弟周德山,周德山徒弟馬三立,馬三立徒弟常寶華,常寶華徒弟牛群和馮翊綱。

常派相聲:沈竹善徒弟範瑞亭,範瑞亭徒弟焦壽海,焦壽海徒弟趙佩茹,趙佩茹徒弟李伯祥、高英培、常貴田,下一代中李伯祥收了徒弟戴志成、高英培收了徒弟孟凡貴。

侯派相聲:徐長福徒弟焦德海,焦德海徒弟朱闊泉,朱闊泉徒弟王鳳山、李寶麒、侯寶林、王寶童、馬志明,侯寶林徒弟賈振良、黃鐵良、楊紫陽、馬季、胡必達、殷培田、賈冀光、丁廣泉、侯耀文、康達夫、李如剛、吳兆南、丁世猷、郝愛民、師勝傑。

這裡出現兩個有名分支,其中一支是侯耀文派,他收兩個徒弟奇志和郭德綱。郭德綱徒弟嶽雲鵬、於思洋、張雲雷、孟鶴堂、張鶴倫、張九齡、王九龍、秦霄賢等太多,而且眾所周知,所以不多介紹。

另一支是馬季派,他徒弟有姜昆、趙炎、劉偉、馮鞏、笑林、王謙祥、李增瑞、韓蘭成、劉喜堯、彭子義、常佩業、黃志強、黃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國修、趙龍軍、邢瑛瑛、劉立新、侯冠男。

這裡又出現分支,簡單介紹一下,其中一支是馮鞏派,徒弟有何軍、潘斌龍、劉濤、宋寧、賈玲、白凱南、李鳴宇、候林林、楊松、王彤。

另一支是姜昆派,徒弟有唐愛國、劉惠、白樺、鄧小林、大山、劉全和、劉全利、趙衛國、李道南、陸鳴、許勇、夏文蘭、倪明、齊立強、句號、徐文、郭丹、曹曙光、周煒、安東、原野等人。

可以說如今相聲傳承方面侯派一支獨秀,但內部鬥爭也最厲害。現在相聲在世輩分最高的就是馬志明和楊少華,不過對於楊少華輩分有爭議,馬志明絕對是名正言順。上述傳承人裡面面也有後來自降輩分的,比如石富寬,也有改換門庭的,比如陳寒柏、何雲偉等人,本文不多做介紹。

以上是個人根據網上資料整理,如有不對之處,請諒解並指正,不勝感激!

相關焦點

  • 相聲界輩分很嚴格?真這麼排的話,那郭德綱的輩分真的很小
    有時候聽他們講相聲的時候,就說起過德雲社裡面有很多規矩,這是一定要遵守的。不僅如此,就連輩分排的也是嚴格的。以前看過楊少華父子上過的一個節目,楊議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還是多年前黑白照片時代,有一次,相聲大師馬三立馬三爺,帶著幾個晚輩去照相館拍照。有相聲大師侯寶林、楊少華和劉文亨。馬三立比侯寶林大三歲,但輩分比他高一輩。
  • 相聲界依然在世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什麼輩分?郭德綱是什麼輩分?
    相聲界是十分講究輩分的,以前郭德綱三次闖蕩北京城,就是因為沒有拜師屬於海清,沒有師門在相聲這個行業就不好混,這不但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看看張攀劉銓淼吧,沒有師門之前即使相聲大賽拿了一等獎,照樣沒有機會登臺演出,在天津都混不下去了,拜師郭德綱後終於有了演出的機會。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相聲界的輩分的排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幾代進行排列,比如張三祿是第一代,朱紹文第二代,馮昆治第三代,李德鍚第四代,張壽臣第五代,侯寶林第六代,馬季第七代,郭德綱第八代,再往下就無法統計了,比如郭德綱的一眾徒子徒孫們。
  • 在相聲界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隨著德雲社的快速崛起,相聲又再次來到了觀眾的視野當中。我們都知道相聲最重要的就是師承,他們一輩一輩向後排是按照什麼分的呢?其實他們都是根據名字當中的字來分辨自己的輩分的。不過自明字輩之後,相聲界的傳人就沒有了統一的輩分。但是郭德綱又將輩分這項老傳統發揚光大,因為在他的徒弟當中卻有著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個字的輩分。
  • 在相聲界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在相聲界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相聲是中國比較特殊的一種藝術形式。 和京劇黃梅戲差不多,相聲其實是只有中國才特有的一種文化。而且相聲這種比較特殊的藝術,還特別講究師傅帶徒弟。基本上進了這個行業的人都有自己的輩分。
  • 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
    眾所周知,在相聲界輩分看的比啥都重要,不過那都是在臺下,郭德綱曾經說過:「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在德雲社,孫越是郭德綱的師弟,而嶽雲鵬是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就要在臺下稱呼孫越為「師叔」,相聲演員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說起話來一套接一套,很多時候嶽雲鵬就喜歡拿和孫越的關係設計包袱,其中有一個我就印象很深刻,嶽雲鵬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故意說和孫越是「娘倆」,然後改口說「看來並不是有奶便是娘啊」,再次把孫越的體型當成一個包袱扔了出去,觀眾們聽完一陣「喻」。
  • 哪些相聲演員因輩分太高而無法收徒?
    相聲界沒有因為輩分太高而無法收徒這件事情,自古以來就沒有過。一般用「我輩分太高,不方便收徒」作為理由的,其實是自己壓根就不打算收徒。這種自降在相聲界爭議很大,如果覺得自己太年輕不適合拜大輩,那麼一開始就別拜,大輩有自覺的,也不要收小年輕。但磕了頭拜了師,關係就固定下來了,好傢夥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輩分就自動調整了,把師父弄得多尷尬。所以石富寬到底是文字輩,還是寶字輩,其實是薛丁格的輩分,怎麼聊都有的說。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相聲行業的輩分問題,從來就是亂成一鍋粥,從相聲八德時期行業空前壯大,一直到新中國暫時淡化師徒制度,再到如今擺枝論輩再次盛行,誰跟誰怎麼論輩分一直是很多從業人員非常忌諱的東西。因為保不齊今天參加一個什麼相聲研討會,你跟某個同行盤道,結果發現他是你師爺,而他那個還沒斷奶的兒子是你師叔,何等的尷尬。
  • 德雲社鄭好的師承懸案,師爺的相聲輩分豈能是徒孫說了算
    關於德雲社籤約演員鄭好的師承輩分問題,一直有多種說法,都成一件懸案了。從目前能查到的各種相聲資料中看,鄭好的師承很清晰,瀋陽相聲名家王志濤的徒弟,著名「相聲四大荃」之一楊海荃的徒孫,馮家門二代馮振聲的徒曾孫。也就是說鄭好屬於妥妥的相聲文字輩演員。
  • 郭陽郭亮和郭德綱是什麼關係?其相聲輩分如何?
    郭陽郭亮這對孿生兄弟,他們在相聲圈的師父是姜昆,按照輩分來說,郭陽郭亮還得稱郭德綱一聲師叔呢。在相聲圈裡能夠出現一對孿生兄弟,還真是少見啊,前些年郭陽郭亮在一些喜劇類綜藝節目裡可是非常的搶鏡,一度成為喜劇界的後起之秀。
  • 張國立原來是學相聲的,難怪他輩分高,郭德綱都得叫一聲師叔
    相聲界很講究輩分,師從關係也是錯綜複雜的,有時候看似毫無聯繫的人物,實際上有著深厚的關係。 有一次節目中,郭德綱介紹張國立時,嶽雲鵬喊張國立師爺。這件事引發了網友的疑問,這算是什麼輩分呢?後來,張國立和郭德綱在《相聲有新人》中講相聲時說明了倆人的關係。郭德綱說為何叫張老師叫叔叔其實是有緣故的,1984年,侯耀文先生到四川找王永梭先生學諧劇。張國立就和侯耀文一起住了兩個多月,倆人因此成了好兄弟。侯耀文比張國立大,私底下張國立都叫侯耀文三哥。
  • 同為寶字輩,馬志明收徒因輩分遭同行反對,他卻一年收了13個
    輩分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啥也沒有,但是捅不破大家還都拿這個當回事。作為傳承到今天最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輩分在相聲行業裡,受到了異乎尋常的重視。最早的時候,相聲演員重視輩分是為了生存需要,民間藝人四處飄零,到陌生的地方之後,先去拜拜相聲界的「碼頭」,大家坐下來論論師承關係,很快就能把關係掰扯清楚。既然同為相聲大家族的一員,誰都有落難的時候,大家互相幫襯一下共渡難關。
  • 相聲名家于謙的輩分問題,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跟快板沒關係
    但在字面上沒法區分,所以需要加個前綴相聲名家。除了影帝、玩主之外,于謙的相聲輩分問題也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從理論上講他可以是文字輩藝人,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叔才對,郭麒麟從理論上講也應該是郭德綱的師弟。此外,網絡上還有一種奇怪的說法,于謙的輩分似乎和快板也有關係,打了快板就漲輩分,不打就正常,是不是有點兒匪夷所思?
  • 郭德綱和馬志明關係那麼好,當年為什麼沒有拜少馬爺為師?
    在郭德綱眼裡,馬志明是當今最會說相聲的演員之一,而馬志明對郭德綱這個相對年輕的演員,也比較看重。 既然兩個人關係這麼好,而且在很早就認識,為什麼郭德綱當年沒有拜馬志明為師呢? 這要從三個主要方面來說。
  • 這6人在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有幾位你可能還真不認識
    楊少華,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32年,12歲就開始學相聲,師父是相聲大師郭榮啟,年輕時的楊少華名氣不大,但後來卻以「可愛的老頭兒」的形象走紅,有些「老來紅」的味道。馬志明,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45年,父親是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因此被稱為「少馬爺」,馬志明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收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他傳統藝術功底深厚,深的「馬氏相聲」的精髓。尹笑聲,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38年,父親是相聲名家尹壽山,師父則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他的嗓音條件極佳,兼得師父與父親的一些表演特點,說、學、逗、唱無所不能。
  • 《洛桑學藝》裡的洛桑,他也是相聲演員嗎?屬於什麼輩分?
    他就是洛桑,一顆划過相聲天空的璀璨流星。 在洛桑去世二十多年後,相信有不少人在想到洛桑時都會想到另一個問題,洛桑到底屬不屬於相聲演員?如果是的話,他又屬於相聲界什麼輩分呢?
  • 談談相聲界的輩分
    說起相聲,相比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繼而也會聯想到這幾年層出不窮的郭德綱和他徒弟們的撕逼事件。在這些事情中,有關輩分的因素佔了不少,無疑會有很多觀眾對這個感到疑惑,那麼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相聲中的輩分。
  • 一百年的笑聲:談相聲界輩分(二)
    上回咱們簡單說了說相聲界的輩分和各輩的門長,這次我把裡面一些東西揉碎了,給大傢伙聊聊。相聲門,或者說整個曲藝界裡,有一個稱呼,叫海青,指的是那些沒師父或者師承不明確的人。比如天津相聲名家楊少華,有不少人都認為他是海青。
  • 少馬爺馬志明,想拜師卻無人敢收,如今這輩分到底有多大
    相聲行業屬於相對比較傳統的行當,其中有些規矩依舊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輩分。少馬爺馬志明先生是相聲行業中,公認的有真能耐的相聲演員,如果用相聲名家來稱呼馬先生,絲毫不為過。雖然在馬志明先生年輕的時候,馬三立馬泰鬥認為馬志明的形象太「正」,不適合相聲這個行業。後來馬志明先生用自己的努力,終於贏得了少馬爺的尊稱,雖然有父親的影響力因素在裡邊,但是如果馬志明先生是阿鬥的話,也不可能贏得行業內的認同,更不可能成為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
  • 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如何論輩分,郭德綱憑啥喊潘長江大哥
    其次,嚴格論起來的話,郭德綱和潘長江還確實是同輩關係,喊一聲大哥一點兒都沒毛病。這就涉及到一個有點意思的話題,相聲演員如何和小品演員論輩分。而連闊如和袁闊成又都是評書闊字輩,因此小連先生只能相當於文字輩,她收明字輩的王玥波和李菁當乾兒子也沒亂輩分。至於郭德綱和潘長江之前論平輩,有人說是因為郭德綱學過評劇,而潘長江的父母都是評劇藝人,因此郭德綱是按照評劇界的輩分和潘長江論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