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出行方式「升級」就是最好的體現。比如說網約車的出現,現在最火的網約車平臺是滴滴。據媒體報導,滴滴的日訂單量超過2000萬,每天的營業額超過5億元,淨利潤差不多是1.5億元。
剛開始滴滴進入市場時,很多滴滴司機都能夠月入過萬,這並沒有誇張。因為當時滴滴想要迅速搶佔市場,對滴滴司機和乘客有大量的補貼,滴滴司機的「待遇」非常好,所以司機能夠獲得不錯的收益。一時間滴滴網約車司機的人數高達1166萬,其中全職司機約100萬。因為滴滴的存在,給了不少人更多的就業選擇。
不過,目前有不少滴滴司機對當前的「規則」很不滿意,特別是南通的滴滴司機,又一次上演了「罷工」大戲。這是因為滴滴為了解決早晚高峰的問題,硬性規定司機在高峰期間接到一定的單數,要是達到了要求,司機會得到40元的補貼,要是沒有達到,就會被扣分處罰。
這個規定聽起來好像還不錯,但是不少滴滴司機卻發現,雖然達到要就會有補貼,但單價明顯降低了。有司機吐槽,以前是每公裡6毛錢,改變規則後變成每公裡4毛錢,相當於在原有的基礎上抽走了三分之一的收入。
這一規定成為了司機師傅紛紛出走的導火線,不少人表示自己本來賺錢就不容易,現在還要被抽走這麼多錢,真的讓人難以接受。此外,平臺還接二連三地發布了一些新規,也讓不少司機高呼「跑不動」了,滴滴迎來「罷工潮」。
規定車輛價格超12萬元
滴滴平臺要求滴滴司機的車輛價格要超過12萬元,這主要是想方便乘客坐網約車時更加舒適。但對滴滴司機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限制,要知道很多司機註冊滴滴平臺,剛開始都會選擇低廉的車輛運營,以此來降低前期投入成本。這一規定無疑是加重了滴滴司機的經濟負擔,所以不少司機不想換新車,而選擇退出滴滴。
保險費用高昂
滴滴平臺近幾年發展很快,隨之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滴滴平臺為了保障平臺的安全性,要求註冊滴滴平臺的汽車不僅要繳納車保險,還要按時繳納1.2萬元的運營保險費用,以及其它平臺要求繳納的費用,這些七七八八的費用加起來還是一筆不少的前期投入。不少想註冊滴滴平臺的司機聽聞後,覺得自己還沒有開始接單就要投入這麼多,就被勸退了,而很多司機也不想承擔這麼大的經濟負擔,離開了滴滴。
規定車輛行程和運行性質
滴滴平臺規定註冊滴滴的車輛行程不能超過60萬公裡,否則無法正常派單。不少司機覺得不合理,因為想要通過滴滴賺錢,就得多接單多跑,一天要是跑10多個小時,只要幾年60萬公裡就跑完了。而且註冊了滴滴平臺的車都屬於運營車,而運營車的規定是行駛8年之後就會被強制報廢。這就意味著註冊滴滴平臺後的車輛,要是超過8年,既不能當二手車賣掉,也不能自己使用,這讓很多滴滴司機覺得不划算。
滴滴出臺的這三條規定增加了司機的前期投入成本,有司機認為是滴滴「過分了」,導致了不少司機紛紛「出走」,你覺得呢?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