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lphaliner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日,全球班輪公司運力100強中,馬士基航運排第一,地中海航運排第二,中遠海運集運+東方海外貨櫃排第三,達飛輪船排第四,赫伯羅特排第五,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排第六。第七名到第十名依次是:長榮海運、現代商船、陽明海運、以星航運。
中國內地船公司位置變化情況
在中國大陸的班輪公司的最新排名中,中遠海運集運排第3位;中穀物流排名第13位;安通控股排名第16位;海豐國際排名第18位;中外運集運排名第24位;寧波遠洋排名第38位;錦江航運排名第40位;大連信風海運排在第44位;太倉港貨櫃海運有限公司排名60位;天津達通航運排名69位;榮商物流排名第84位;中聯航運排名第94位;廣西鴻翔船務有限公司排名第100位。
業績報告
A.P. 穆勒 - 馬士基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39%至23億美元,但營收下降1.4%至99億美元。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和自由現金流充裕均基於嚴格的成本控制、靈活的運力部署、高度重視客戶需求以及進一步推行數位化服務舉措。此外,與第二季度相比,業績表現受益於需求的持續恢復。
中遠海控(601919)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財報,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7.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6%;歸屬於上市公股東的淨利潤為38.6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2.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5.8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9.71%。
達飛集團發布2020年三季度業績。據披露,該公司當期實現總收入80.9億美元,同比增長6.1%;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17億美元,同比大漲68%;EBITDA率增加7.7個百分點至21%;集團淨利潤5.6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僅為4500萬美元;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突破18億美元,同比增加8.14億美元。
赫伯羅特(Hapag-Lloyd)發布2020年前9個月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赫伯羅特截止2020年的前9個月,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超過20億美元(1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4%。收入約為105億美元(94億歐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約1%。淨收益提高至6.05億美元(5.38億歐元),去年同期為3.33億美元,同比增長81.6%。
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ONE)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0財年ONE第二季度的利潤為5.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1億美元增長了3.94億美元。第二季度利潤大幅增長,增幅高達326%。ONE2020年上半財年總營收59.17億美元,稅後利潤為6.28億美元,較去年增長441%。(ONE上半財年為2020年4月1日-9月30日,第二季度為7月1日-9月30日)
長榮海運公布第三季度財報,長榮海運稅後淨利潤高達新臺幣81.85億元(約合人民幣18.9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倍。第三季度長榮海運合併營收達到新臺幣550.42億元(約合人民幣127.59億元),同比增長10.4%;營業毛利新臺幣134.6億元(約合人民幣31.20億元),同比增長245.79%;毛利率 24.46%,年增16.65個百分點;營業利益新臺幣110.91億元(約合人民幣25.71億元),同比增長714%,營業利益率20.15%,年增17.42個百分點。
韓國海運公司HMM(前現代商船)表示,該公司已經擺脫了長期虧損的局面,創下了10年以來的最高季度營業利潤。據初步統計,今年第三季度,HMM實現營業收入17185億韓元(約合15.5億美元),實現營業利潤2771億韓元(約合2.5億美元),當期淨利潤為246億韓元(約合2218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
陽明海運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388.6億元新臺幣,約合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3%。貨量同比下降10.99%,至128萬標準箱。稅後利潤為27.4億元新臺幣,約合9169萬美元。陽明海運表示,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市場不確定性,必須及時調整東西向航線運力,以應對市場變化。
以星航運披露2020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以星航運2020年第三季度淨利潤1.44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增長2,818.4%,2020年第三季度的調整後EBITDA為2.62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與2019年第三季度的1.068億美元相比,增長145.4%。營收10.125億美元,為過去八年最高,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8.42億美元,增長20.3%。
太平船務公布未經審計的2020年上半年財務業績以及2019財年財務報告。疫情導致經濟蕭條、需求疲軟,公司船隊規模進一步收縮,期內實現總收入10.26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1.02億美元。在優化航線網絡、資產處置、減少成本開支等多重手段的作用下,太平船務的經營性現金流增長28.5%至1.577億美元。期內,太平船務採取重要措施改善和鞏固資本結構。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總股本6.62億美元。
11月大事回顧
馬士基曾向丹麥政府施壓解決海員換班問題
今年6月底,A.P. 穆勒-馬士基執行長施索仁(S ren Skou)與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裡克森(Mette Frederiksen)進行會晤,為海員換班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會晤期間,施索仁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大部分國家採取旅行和入境限制措施,導致成千上萬的海員在船超期服務,無法換班下船。
馬士基高管:任何時候入局跨境電商賽道都不晚!
2020年對於跨境電商和跨境電商物流來說是發展迅猛的一年,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時期,實體商業停擺,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從實體店鋪轉移到了線上消費。跨境電商物流的賽道一向都是競爭激烈的,而且產品日新月異。特別是今年,很多船東和頭部物流公司都開始關注並嘗試進入這個領域。跨境電商物流需要的是持續創新、深耕細造,切實解決客戶痛點,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而非傳統、單一的海運物流服務。同時,碎片化的電商訂單也需要系統數據的強大支撐,來提供實時的全程可追蹤信息。我認為任何時候入局都不晚,關鍵是如何提供有競爭力、有差異性的航運物流綜合產品,來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
馬士基助力零售業客戶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
馬士基舉辦了主題為「塑造更具韌性的零售業供應鏈」線上研討會。馬士基大中華區零售業負責人James Savagar、馬士基大中華區客戶運營與體驗高級總監陸久康及來自知名時裝公司物流供應鏈專家共同討論了零售業面臨的挑戰及正在發生的變化,探討了如何塑造更具韌性的零售供應鏈及相關解決方案。
第三艘!23000TEU雙燃料貨櫃船「達飛皇家宮殿」號成功交付
法國達飛集團(CMA CGM)「達飛皇家宮殿(CMA CGM PALAIS ROYAL )」號今天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滬東中華造船廠成功交付。「達飛皇家宮殿」號是達飛集團在中國船舶集團訂造的9艘23000TEU超大型雙燃料貨櫃船中的第三艘貨櫃船。
達飛CMA CGM+系列再添新成員ACT
達飛集團推出此套無與倫比的服務,旨在幫助客戶擁抱航運業推行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全球航運物流領導者達飛集團正式推出ACT with CMA CGM+,這是一系列幫助客戶減輕環境足跡並實現貨物碳中和的解決方案,並適用於集團的所有航運子公司。該系列包括四項服務,使客戶能夠分析其環境足跡,使用更清潔的替代能源,並抵消貨物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
陽明海運第五度獲選年度亞洲區間最佳航商獎
由知名航運媒體Asia Cargo News主辦的「2020亞洲貨運物流暨供應鏈大獎」(Asian Freight,Logistics & Supply Chain Awards,簡稱AFLAS)於11月9日在香港唯港薈酒店舉行,陽明海運第五度獲選「年度亞洲區間最佳航商獎」(Best ShippingLine–Intra-Asia),並由陽明海運(香港)有限公司王勝賢董事總經理出席領獎,此獎項彰顯陽明海運近年持續耕耘亞洲近洋航線之成效獲業界及客戶肯定。
中穀物流2020年廈門港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
11月9日,中穀物流2020年在廈門港貨櫃吞吐量成功突破200萬標箱,與2019年相比提前了7天,再創歷史紀錄。當日14點整,200萬標箱起吊儀式在廈門港海通碼頭舉行。作為運力排名全球第十三、中國大陸第二的班輪公司,中穀物流始終堅守「用貨櫃改變中國物流方式」的企業使命,踐行「安全、高效、綠色」的產品觀。
高明貨櫃碼頭公司榮獲第18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民間經營團隊獎-優等獎」
陽明海運集團旗下轉投資公司高明貨櫃碼頭公司(下稱「高明公司」),以「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工程開發計劃」榮獲第18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民間經營團隊獎-優等獎」殊榮,代表高明公司所提供之高質量公共服務成效卓著,並於11月13日金擘獎頒獎典禮由高明公司趙居業資深副總經理代表接受公開表揚。
全球首發:新一代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燃料加注在鹿特丹完成
達飛集團已開始實施一項重大計劃,建造新型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作為推動航運業能源轉型走向更高層次的一部分。「達飛雅克薩德」號,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暨集團的新一代旗艦,在鹿特丹港進行了它的第一次液化天然氣加注。鹿特丹港將在為集團液化天然氣動力船隊的燃料加注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而這一特別船隊定期服務於亞歐航線。
中遠海運集運在寧夏區域推出「鐵海聯運、一箱到底」物流模式
11月17日,銀川國際公鐵物流港隆重舉行了銀川-天津港-歐洲海運箱直達專列發車儀式。銀川西夏區政府、自治區商務廳、寧夏海關等相關領導,寧夏中遠海運集運、天津港口集團等有關人員以及相關媒體參加了此次發車儀式。寧夏集運承載的裝滿客戶貨物的30個中遠海運貨櫃在銀川南站順利發車,到天津港下海發往歐洲港口。
赫伯羅特在大宇造船率先以高錳鋼材料建造液化天然氣燃料艙貨櫃船
赫伯羅特(Hapag-Lloyd)將於下月在大宇海洋工程公司(Daewoo xShipbuilding& Marine Engineering)建造多達12座超大型貨櫃船,同時也是首批在貨櫃船使用高錳鋼燃料艙。新消息人士稱,赫伯羅特將於12月與大宇造船籤訂合同,此前該公司已籤署了六艘可裝載液化天然氣的雙燃料、23000TEU貨櫃船船的意向書,預計2023年交付。
瘋狂訂船後的MSC即將取代馬士基第一位置?
據Sea-Intelligence稱,儘管現階段馬士基的船隊規模比MSC約大6%,但隨著MSC逐步訂購新船,這一比例將逐漸降低至4%。 如果按照此勢頭發展,全球最大貨櫃公司排名可能發生變化,這不僅僅是因為MSC目前擁有比馬士基更多的大船訂單,而是疫情後馬士基並沒有安排更多的新造船項目。
集運業第三季度表現強勁,行業有望實現140億美元的收益
隨著不斷飆升的貿易需求,破紀錄的運費進一步推動了航運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務狀況。預計今年年底和明年的利潤前景也將十分樂觀。日前,各航運公司相繼發布第三季度財務業績,財報均反映出航運公司在2020年所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全球貿易下降的事實。自年中以來,大量船舶處於停航狀態。但隨著貿易恢復以及旺季期影響,航運公司也表露了其業績利潤較往年有重大突破。
長榮海運2條24000TEU級貨櫃船項目同日開工!
11月27日上午,滬東中華為長榮集團建造的24000TEU貨櫃船(H1858A)開工儀式在製造二部舉行。長榮國際船務董事長張新億,公司總經理陳軍,貿易公司亞太部總經理陽宇,ABS船級社和船東駐場組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BIMCO:今年貨櫃船運力將達2360萬TEU
年初受疫情影響,貨櫃閒置運力飆升,市場分析人士曾預測今年將出現一輪貨櫃船拆解浪潮。然而,隨著市場發生的戲劇性變化,拆船活動逐漸趨於平靜。鑑於目前貨櫃市場的形勢,BIMCO已將今年的貨櫃船拆解量預估下調10萬TEU至20萬TEU。
貨櫃供不應求,中集集團:貨櫃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
11月24日,中集集團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航運復甦、貨櫃需求復甦對該公司經營有正面影響。中集集團稱,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貨櫃市場量價均有明顯提升,目前該公司貨櫃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毛利率在今年三季度也已經回到正常水平;後續價格走勢受市場需求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
著名海事諮詢機構Drewry預計,隨著貿易量逐漸恢復正常,港口擁堵和旺季附加費將推高運價。貿易商正在著力恢復進出口業務,以減少今年上半年帶來的損失。為了滿足貿易的需求,航運公司已經在恢復上半年由於疫情封鎖而停航的服務。另外,空箱短缺也是造成運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實,運力過剩(無論是船舶還是貨櫃)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價格下降,因此集運公司會儘可能保持供需同步,他們不可能因為一些黑天鵝事件而冒然採取擴大運力的戰略。
集運公司採取的策略不一定總是正確,但總的來說,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總會將這種失衡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投資船舶這類重資產對船公司來說猶如賭博一樣,因為船公司並不能提前預知船舶在未來的運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突發狀況。船公司肯定希望船舶在20多年的運營周期內,市場向好的年份多於市場下行的年份,但每次新的運力的湧入都有可能以某種方式破壞市場的穩定,從而形成累積效應,造成市場上整體的運力過剩或不足。
圖文消息來源:本文由橙心網匯總航運界,網絡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