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網課:有無奈 亦有收穫
2020年,「網課」成了海外學子留學生涯裡最主要的授課方式之一,而且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內,網課仍將在學子的求學路上扮演重要角色。萬千海外學子陸續開始了自己的「網課生涯」。而不同專業,對網課的適應度也不盡相同。那麼,在線教學的效果究竟如何?讓我們來聽聽學子怎麼說。
專業不同,效果相異
曉君(化名)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網上授課開始後,對於她所學的地球與行星科學專業影響較大——野外考察課程取消、顯微鏡實驗課暫停,可以繼續授課的課程基本以理論為多。
按照課程要求,曉君還需要學習與編程有關的內容,以前是在實驗室學習,老師示範並指導,學生相對比較輕鬆。現在回到家中對著屏幕,自己根據文字資料學習,經常會做到一半卡住,難以進行下去,學習難度隨之加大。
安妮(化名)與曉君有著相同的苦惱。她就讀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食品科學和環境政策管理專業,如今實驗室對學生關閉,自己只能在家遠程看教授做實驗。教授在實驗室裡按照課程進度做實驗,並錄製成視頻上傳以供學生學習。學生在遠程學習後根據要求在網上完成並提交相關測驗。
但不可否認的是,實驗課「在線上」的效果的確大打折扣。「疫情發生前的最後一節實驗課,我們做好了培養皿,計劃下節課繼續做。但沒想到春假結束,實驗課卻開不了了,也不知道那些培養皿怎麼樣了。」安妮說。
偏重於理論研究的學科,對於網課的適應效果相對較好。徐偉涵在韓國延世大學心理學專業就讀,在她看來,線上授課反而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由於剛到韓國1年,徐偉涵系統學習韓語的時間較短,用韓語理解專業課中的一些專有詞彙存在困難。線上授課中提供的錄製課程可以回放,這使得她能夠反覆學習、隨時複習,直到充分掌握課程內容為止。
兩種方式,評價不一
網上授課,視頻講解方式大致可分為錄播與直播兩種,面對不同的授課方式,留學生們的評價也不盡相同。
對徐偉涵來說,課程錄播對學生們來說很方便,限制較小,一般不會有卡頓問題,學生也可以更好地安排學習時間。「老師提前錄製好課程,我們只需要在規定時間內觀看,之後遞交作業就行。」徐偉涵認為,「慢熱型」學生或許更喜歡錄播這種方式,因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觀看內容和觀看次數。
然而,這種單向輸出的授課方式的確有著互動性不強的短板。曉君認為,不少學生上錄播課時只是「機械」地聽,形式較為枯燥,大家上課的積極性並不高,容易走神,打盹。
而對於課堂直播,學子們同樣有著不同看法。硬體問題造成的卡頓、同時在線使用者過多造成的網頁故障……課堂流暢性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意願,甚至使情緒變得焦躁。原本面對面溝通幾分鐘就能解答的疑惑,現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查找文檔資料,進行自我消化,有時還需要社交軟體的輔助,極大增加了溝通的時間成本。
安妮介紹說,他們所使用的網課軟體中設置了討論區,學生若有問題可隨時在討論區中提出,老師看到後會在授課中及時解答,因此雖是網課,但師生間的互動並未減少太多。甚至,她覺得通過網課,自己與老師的聯繫變得更密切了。「之前教授很少給我們發郵件,然而最近教授發郵件的頻次明顯提高了。教授會很細心地提醒我們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學生若有問題也可以隨時發電子郵件與教授溝通,很快就會得到回覆。網課拉進了我們與教授之間的距離。」安妮說。
在家上課,有利有弊
於學習場所而言,課堂轉至家中利弊幾何?
安妮所在的明大雙城分校有兩個校區,一個距離明尼阿波利斯市僅幾分鐘之遙,另一個則地處聖保羅市。疫情之前,安妮在前往學校上課的路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如今居家學習,她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有條件充實自己的課餘生活。
而在徐偉涵看來,面對疫情形式依舊嚴峻的現狀,在家上課既不用擔心外出被感染,也能靜下心來多學些專業知識,網課雖是無奈之舉,但如果認真對待也能有不少收穫。
曉君則認為網課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學生自我調配、安排學習計劃的空間大了,束縛減少、更加自由了;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受到了更加嚴峻的考驗:能否長久、高質量地執行學習計劃被打上了一個問號。網課其實在檢驗著學生的自律程度,對我們來說,明確這段時間內的學習目標,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計劃,放平心態,便能夠較為從容地面對留學生涯中這些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變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