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的二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楚國。範蠡自信地對人說:「老子有的是錢,錢可以買命。」於是,他便打算長子去楚國營救次子。這時,老大站出來對老爸說:「你要是不派我去,我就死給你看。」
為何長子堅持要去救自己的二弟呢,原來他覺得老爸派三弟去,分明是看不起他這個大哥,激動得想要自殺。《智囊》中說,【「是吾不肖」,欲自殺】
範蠡見長子以死相逼,只得妥協了,讓他帶著一車黃金去楚國找一個老朋友莊生,還特意囑咐長子說:「到了楚國後,便將一千兩黃金交給莊生,什麼話也別說,直接走人。」
長子前往楚國,來到莊生家,見他家靠近城郭,門前雜草叢生,看上去十分貧寒,內心對莊生有了鄙夷之色。
但長子還是按照父親的要求做了,說明來意,將一千兩黃金留下。
莊生說:「你可以趕緊回去了,不要在這裡停留。哪怕你弟弟被放出來了,也不要問東問西。」
長子對莊生的話半信半疑,他假裝離去,隨後偷偷地留在楚國,私下結交當地的貴人。
莊生雖然很貧窮,但他以廉潔聞名楚國,自楚王以下的百官,都尊他為師。陶朱公這次派長子送來千金,他原本無意接受,打算幫他救下兒子後,再將錢還回去。
陶朱公的長子不了解莊生,以為他是一個貪財的普通人而已。
莊生利用入見楚王的機會,說某個星宿不利於楚,只有用德行來化解。楚王向來信任莊生,便決定大赦天下。
這時,楚國的貴人對陶朱公的長子說:「楚王要大赦天下了,你趕緊去迎接你的弟弟出獄吧。」
長子以為楚王原本就要大赦天下,弟弟的出獄跟莊生沒有半毛錢關係,他認為那一千兩黃金白花了,於是便又跑去找莊生索要。
莊生見他又來了,很驚訝地問:「你還沒有走嗎?」
長子說:「還沒有走,弟弟遇到大赦被放了出來,特地前來辭行。」
莊生很快明白了他的來意,原來是想要那一千兩黃金,便對他說:「你自己把黃金拉走吧。」
莊生心裡十分生氣,又跑去面見楚王,對他說:「大王之前想修德除災,可是外面在傳言姓陶的富人朱公子殺人,囚禁在楚國,他的家人拿很多錢來賄賂大王的臣子,所以這次大赦,並不是為了楚國人,而是為了開釋朱公子。」
楚王聽了大怒,立即下令誅殺朱公子,第二天才下達大赦令。陶朱公的長子只得帶著弟弟的屍體回家。
得到次子的噩耗後,他的母親及家人十分傷心,陶朱公卻笑著說道:「我一開始就料定他會害死自己弟弟。他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弟弟,只是他從小過慣了苦日子,所以特別愛財。至於老三,生下來的時候過著富貴的生活,把錢看得很淡。所以我派老二去,是他能夠將錢財看得開。而老大卻做不到,所以最後害死了弟弟。」
說完這些,陶朱公嘆了口氣,接著說道:「事情已經過去了,你們不必悲傷,我日日夜夜在等著他帶著喪事回來。」
這是一則記載於《智囊全集》中的故事,讀來十分有趣。範蠡的料事如神,莊生的心胸狹窄,和範蠡長子的愚蠢,每個人物活靈活現。
1、範蠡料事如神。範蠡能從其長子平日貪財的表現,而料定其必然壞事。範蠡雖然已有了明確的見解,他卻聽信婦人之言,改派長子,從而將事情辦砸。或許,他有顧慮,害怕長子會自殺。這也說明,他雖能謀事,卻並不擅長斷家務事。
2、莊生心胸狹窄。莊生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的才能不輸於範蠡。範蠡中子的生死完全掌控在莊生手上,他卻氣量如此狹小,寧願背叛範蠡,也要跟一個小孩子鬥氣,實在不是一個長者應有的氣量。
3、長子的愚蠢。長子明知自己的父親是一位智者,他卻要任性地逼迫父親改派他去營救弟弟,最後他擅作主張,胡亂作為,從而將事情搞砸,害死了弟弟。由此可見,他是一個任性且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實在愚蠢。
這也給了我兩點啟示:其一、我們不光要有料事如神的眼光,還要有善於決斷的能力,只有這樣,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其二、人貴有自知之明,切不可盲目自大,任性妄為,多聽聽長者的建議,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少犯很多錯誤。
《智囊全集》是由明末鬼才馮夢龍所著,是一部記錄古人智慧的書籍,全書有一千二百個故事,每則故事都充滿哲理,讀之讓人明事理,長知識,增見識。
很多歷史名人都喜愛讀此書,比如康熙、雍正,將此書視為宮廷秘籍,而紀曉嵐無論走到哪裡,都將此書帶在身邊,常常挑燈夜讀。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等民國大佬也從此書吸取智慧。
在這裡,我隆重推薦一個優惠版本。裝幀精美,滿滿的書香之味。文白對照,解除了你的閱讀障礙。此外,還有馮夢龍的精彩點評,讓你迅速領略全書的智慧精髓。
全書一共六本,僅需79元,一頓飯錢即可搞定,但帶給我們的收穫卻不是用金錢能夠衡量。心動不如行動,趕緊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