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明朝歷史27#中國古代史79
葡萄牙艦隊
16世紀的某個葡萄牙殖民者在與葡萄牙國王的通信中,曾經傲慢地將中國稱作是一個富饒繁榮但卻懦弱無能的國家。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葡萄牙人發動了對中國沿海地區的侵略。葡萄牙殖民者意氣風發地來了,結果被現實打臉,因為以大明王朝水師的強大,足以分分鐘教葡萄牙人如何做人。
一、中西貿易的認知衝突
中國明清時期的對外貿易,相對於從貿易中獲得經濟利益而言,更希望通過貿易來獲得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政治認可。比如朝貢貿易,中國周邊的小國家向中國朝貢的目的是從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中國為了獲得周邊國家的政治認可,也就不計較朝貢貿易帶來的經濟損失。
朝貢
但是16世紀的歐洲國家與中國恰恰相反。以當時最為強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例,這兩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完全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在這兩個國家所到之處,如果正常貿易無法開展,他們就會用槍炮強迫別人進行貿易。
中國式貿易以政治利益為上,而西方式貿易以經濟利益至上,二者勢同水火,一旦交碰,將會發生什麼?
二、中葡首次交鋒
首先是大明的官員遇到了難題,對於剛剛遭遇葡萄牙人的中國官員而言,到底應該將葡萄牙人定位成朝貢國,還是定位成海盜呢?這真是一個讓人棘手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很快便有了答案,1517年,一個名叫皮烈士的葡萄牙人,帶領一隻精良的艦隊進入了大明海域,並且派出使者要求與中國開展正常的貿易。
起初中國沿海的地方官員,以為葡萄牙人千裡迢迢遠道而來是為了朝貢,所以便派官員與葡萄牙使者進行交涉,而在經過一番交涉之後,也有兩個葡萄牙人成功地見到了當時的明朝皇帝明武宗。但可惜的是,雙方平等通商的條約並未達成。於是中國沿海邊界的葡萄牙艦隊,便開始無恥地騷擾沿海居民。
明武宗
而此時馬六甲王子端·默罕默德也到了北京,他向明朝皇帝痛斥葡萄牙殖民者在馬六甲的暴行,並請皇帝出兵幫助。此時的明朝政府才知道,中國的許多朝貢國已經被葡萄牙所佔,而葡萄牙人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於是1522年,新繼位的明世宗嘉靖皇帝便下令對葡萄牙開戰。當時廣東水師調集了50艘戰艦,他們先是包圍了葡萄牙位於屯門(今天中國香港境內)的軍事基地,然後又用火攻之計,成功擊敗了葡萄牙艦隊。
明軍
但是葡萄牙人並不甘心失敗,在1522年七月,葡萄牙人的4艘戰艦又出現在了珠江口,並企圖再次發動侵略戰爭。這一次他們又被明朝水師擊敗,葡萄牙人的4艘戰艦有2艘被俘,另外中國水師殺敵35人,俘虜敵人42人。至此,中國與葡萄牙的第一次軍事交鋒,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中國軍隊反擊葡萄牙人
三、葡萄牙人的海盜行為
西方近代的海外商業活動,一直都是以亦商亦盜的形式進行著,他們在經商時,既可以是商人,也可以是海盜。於是,葡萄牙人在被大明水師擊敗之後,轉而與中國本土海盜相勾結,在中國沿海地區搶劫。
明朝政府在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果斷做出了剿滅葡萄牙人海盜的決定。當時的浙閩提督朱紈在經過精心的準備和部署之後,在浙江雙嶼港擊敗了葡萄牙海盜,據史料記載,「此戰斬獲無數,且賊船不得復入」。葡萄牙海盜在福建吃了敗仗之後,流竄到漳州和泉州的月港以及浯嶼等地,但又被中國軍隊擊敗,史料記載「朱紈遣盧鏜等率官軍迎戰於走馬溪,俘獲夷王船隻,擒斬239人,致使夷賊去者遠遁,而留者無遺」。
朱紈
四、葡萄牙人的賄賂與澳門
其實在明朝末年,中國沿海地區的對外貿易非常發達,只不過這種貿易的存在,並不被北京的中央政府認可而已。那既然不被認可,又為何會存在呢?答案就在於兩個字——貪腐。
當時東南亞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為了能夠在中國沿海進行貿易,會賄賂中國沿海地區的官員。而收受了賄賂以後,沿海地方官便會對沿海對外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葡萄牙人「入鄉隨俗」,也學會了賄賂這一招,他們以20%的關稅為代價,先後賄賂了廣州地方都指揮使黃慶和廣州海道副使汪柏。
葡萄牙上交的稅銀
當葡萄牙人獲得了在中國沿海通商的權利之後,一開始還算安分守己,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便老賴似的,在中國澳門建設房屋居住。當然,由於這種行為並不是很過分,所以澳門當地的官員也並未對此行為進行深究。
但是紙是永遠包不住火的。1573年,中央政府還是知道了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的事情。當時的中央內部分成了兩派,一派是要驅逐葡萄牙人,理由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另一派覺得應該承認既成事實,因為如果從澳門驅逐了葡萄牙人,那麼葡萄牙人就會再次變成海盜,到時候中國沿海將不得安寧。當時中國東北地區女真族已經崛起,中央政府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軍費開支,便同意了葡萄牙人長居澳門。但是請注意,葡萄牙人是租借澳門居住,他們並不是澳門的主人!
對葡萄牙人而言,他們經商獲利的目的已經達成,所以在之後的很長時間內沒有再生事端。
葡萄牙人租借澳門的歷史印跡
文史君說
從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地區尋釁滋事,到後來用賄賂官員的方法賴在澳門不走,這一事情的經過我們可以發現,葡萄牙人用武力不能達到的目標,最後用錢財卻達到了。從表面上來講,這是因為當時明朝官吏貪汙腐敗的結果,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大明和葡萄牙對貿易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的。
怎麼解釋呢?葡萄牙人的目的是經商獲利,只要能夠達到這一目的,他們願意收起槍炮,轉而用一副笑臉去討好中國沿海官員。而中國則是想用貿易去維護邊界和平,所以只要葡萄牙人不亂來,當時的明朝政府也就懶得和葡萄牙人過多計較。就是在這樣東西方貿易思維的差異下,葡萄牙人在中國澳門的土地上立住了腳跟。
參考文獻
駱昭東:《朝貢貿易與仗劍經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唐晉:《大國崛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