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位最高的職位,皇帝見他都要行禮卻無實權,唯獨此人是例外

2020-12-11 文史怪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皇權自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凌駕於眾人之上,然而當這個職位出現,皇帝也就不是身份最高的人了,還必須向其行禮請安,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太上皇。

在儒家學說裡面,古人是非常重視孝道的,正所謂「以孝治天下」。皇帝要以理服人,自然得以身作則。他們就算是皇帝,老子還是要比兒子高上一頭,最早關於太上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正式稱帝,便將自己早已經去世的父親莊襄王尊為了太上皇。

而歷史上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按照規矩,劉邦作為劉太公的兒子,每天應該向他請安才對,但是高祖身邊的大臣卻認為,「天無二日」,太公不能接受皇帝的朝拜,為了盡孝,同時維護天子的尊嚴,因此公元前201年劉邦封劉太公為太上皇,這樣向他行禮的理由就很有了。

然而太上皇在歷史上並不多,畢竟沒有誰願意主動放下權力,大多是被脅迫的,或者是強行被推上太上皇的位置,比如趁著天下大亂,李淵進入長安,挾持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然後立遠在江南的隋煬帝為太上皇,這件事隋煬帝很有可能都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殺死兄弟逼父親李淵退位,然後尊其為太上皇,而82歲的女皇武則天同樣是在神龍政變之後失去了皇位,唐中宗和群臣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實際上也是太上皇的頭銜。

太上皇一般都是晚輩給長輩的封號,最奇葩的太上皇,莫過於西晉時期的晉惠帝,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昏庸不能理事,叔叔司馬倫在進入京城篡位自立之後,晉惠帝就被叔叔封為了太上皇,叔叔給侄子封皇,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遭,不過同年司馬倫就大敗,而晉惠帝復位。

當然太上皇也有和平的例子,以宋朝為主,宋徽宗主動退位給宋欽宗,而宋高宗主動退位給宋孝宗,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人比較慘,晚年被金兵俘虜,不過高宗趙構和宋孝宗趙昚在兩人關係十分緊密,趙昚也很孝順,成為了一段佳話。

太上皇的手上,是沒有實權的,更別說那些被脅迫禪位的人,為了防止其「死灰復燃」更是要嚴加看管,比如說被瓦剌放回來的明英宗。然而有一個人是個例外,此人就是自封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了。

晚年的乾隆,也希望自己能夠被安上堯舜的美名,再者他也坐了夠久的皇帝,因此決定禪位,1795年,乾隆正是宣布了皇儲,讓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明年歸政,等到1796年,永琰正式繼承大統,也就是嘉慶。乾隆自為太上皇帝。

然而嘉慶這個皇帝位置卻是十分的憋屈,乾隆退位後實際上還是居住在養心殿控制朝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的使臣,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等到嘉慶四年,乾隆皇帝去世,嘉慶一吐心中不快,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將早看不順眼、父親任命的首席軍機大臣和珅所捉拿下獄,才算是好好的出口惡氣。

相關焦點

  • 同樣的爵位,皇帝兒子碰見皇帝兄弟,應當誰給誰行禮?
    至於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也許大家在影視作品中了解得差不多了,雖然大部分都是虛構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符合歷史實際的。還不如在皇室生活中,都是先君臣、後父子,皇帝的地位至高無上,見到皇帝都要行禮,除了皇太后——皇帝的母親,就算是皇帝的哥哥也要行跪拜之禮。
  • 為什麼說太傅是古代活著的大臣的最高榮譽?
    比如,在與人交談時,要貶低自己,抬高別人,而抬高別人則是讚美別人引以為豪的東西,這是對對方名譽的一種認可,這在古代的敬語和尊語中最能表達。呂叔湘在《漢語語法綱要》中說:"在舊社會,社會地位較低的人不能對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使用第一、第二人稱,如卑幼對長輩,奴僕對主人,平民對官吏,窮人對富人,都要用尊稱和謙稱。"。
  • 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誰的等級地位更高?
    把西遊世界比喻為中國古代王朝,那麼,玉帝就是王朝的帝王,這個王朝內所有人裡,帝王地位最高。哪怕他是個傀儡皇帝,沒有實權,他的等級和地位也是最高的。玉帝就是西遊世界裡的皇帝,上到三十三重天宮,下到一十八層地獄,包括人間的四大部洲,所有都的地方都歸玉帝管理。所以,不管是天地人神鬼五仙,還是蠃鱗毛羽昆五蟲,也都要歸玉帝管理。
  • 古代的4大官職,聽著像是芝麻大的小官,實權讓地方巡撫都羨慕
    要說那個職業最讓人想做,在古代來說,官員絕對算是其中一個。無數的考生拼死拼活的學習,為的就是能看上當個官員,哪怕是個不大不小或者非常小的都不會在意。畢竟只要當上了還是能夠往上升的,不過啊,在古代社會來說,有一些職位聽起來是個不起眼的小官,但其實這些所謂的「小官」手裡握有的權力還是不小的。首先第一個祭酒,祭酒本來的意思是聚會的時候,以年老的賓客一個人來舉起酒祭祀酒神。慢慢到了後來,祭酒就成為了一個官場的職位。用於職稱的話,最早是在漢代,漢代的時候出現了博士祭酒。
  • 清朝什麼人能被封「貝勒」,貝勒是何級別,為何總督見到也要行禮
    在很多的清宮劇中,都很容易見到類似的情境,那就是由於功勳卓著所以成為封疆大吏的總督,在見到一些姓愛新覺羅的,看上去吊兒郎當的傢伙時,也會恭恭敬敬地對其行禮,口稱:「見過貝勒爺」,這裡的貝勒究竟是何級別的官員呢?為何連從一品的總督也要行禮?
  • 古代見了皇帝要下跪?得了吧,男兒膝下有黃金,皇帝你算老幾?
    中國古代政治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家天下,皇權在政治系統中是至高無上的。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臣下跪磕頭,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場景。可是歷史上,真的見了皇帝就是要三跪九叩嗎?不是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嗎?
  • 皇帝要治此人得罪,他霸氣的回了句話,皇帝:升官!終成5朝元老
    「伴君如伴虎」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咱們都知道歷史上有太多因為得罪了皇帝而丟了性命的人,可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只要你是這「一人之下」,那在皇帝面前也得低頭,可凡是都有例外,我們都知道一個官能夠成為「三朝元老」都絕非易事,而此人卻能成為「五朝元老」,他一生經歷過5位皇帝,因為沒跪皇帝而當官,皇帝要治他得罪
  • 古代這5個聽起來高大上的官職,個個都挺唬人,其實根本沒啥實權
    最近幾年,古裝劇特別火,大家在看劇的過程中想必也聽到了許多古代的官員職位,啥宰相、尚書、將軍,一聽就非常高大上,實際上他們確實也握有很大的權力,然而小編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幾個官職,聽上去比宰相、將軍還「厲害」,實際上卻沒啥權力。
  • 狄仁傑官居三品,為何能讓地方大員服服帖帖,連皇帝都要給他面子
    看過《神探狄仁傑》的朋友都知道,在唐朝官場上,敵人的地位非常高。只要他表明自己無論到哪裡都是敵人,那些趾高氣揚的地方隊隊員們就立刻跪下來叫狄角老。狄仁傑自報家的時候,經常說自己是魯安泰峰閣平章日內事。很多人認為內史是極品隊員,但一些細心的朋友查閱資料後發現,內史在唐朝不是品職,而是三品官職。那麼,官居三品的敵人,為什麼能讓這麼多地方實權派大臣服從他,甚至皇帝也能給他面子呢?
  • 《水滸傳》裡的108名好漢在上梁山之前,誰的職位最高?
    《水滸傳》裡的好漢在上梁山之前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比如魯智深曾擔任過提轄;林衝曾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宋江曾是鄆城押司。而梁山一百單八將,要說誰的職位最高,那麼此人的職位絕對讓你震驚。這個人就是雙鞭呼延灼,他是大宋開國大將鐵鞭王呼延贊的後人,在上梁山之前曾是汝寧郡都統制。都統制在宋朝時期是個官名,南宋時候設置御營司,派大將為都統制管轄眾將領,權力之大比安撫使還要高出幾分。而都統制以下還有副都統制,再下面才是統制,都統制按照官員等級來排行算是正三品,這已經屬於可以面聖的高級官員了。
  • 皇帝的兒子和兄弟相見後如何行禮?
    前段時間各大平臺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信各位朋友都有聽說過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庶女盛明蘭年幼時忍辱負重,長大嫁入豪門顧家後憑藉其能力逆襲的故事。在這部劇中,由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在很多觀眾看來都有一些歷史人物的影子,甚至有網友認為盛明蘭的原型是近代才女林徽因。
  • 古代宰相|從與皇帝坐而論道嬗變到叩頭跪拜,受了什麼力量驅使?
    【古代宰相經歷的四次嬗變,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根源是什麼?】在中國古代除了皇帝,還有一個職位的人群比較受關注,就是宰相。提到宰相,人們一般就會想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句俗語,這的確曾經是他們的寫照。宰相是中國封建時期一個國家之中只對皇帝負責,總攬國家政務者的俗稱。
  • 當唐朝武將,最高能做到什麼職位?
    自唐初以來,朝廷就設立了大量的武將官職,下面就來向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唐朝時期的武將,最高能夠達到什麼職位?唐朝按照等級制度來區分官職大小,如果不算流外官職的話,具體有正、從、上、下等九品三十個官級,其中每個品級都有武官職位。
  • 世界各國元首稱謂以及掌握實權的職位
    在各種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聽到美國總統、英國首相、德國總理、沙特國王等等一些國家職位名稱,今天來梳理一下世界主要各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稱謂、以及具體掌握實權的職位。美國、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亞: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握有實權。法國、葡萄牙:半總統共和制,半總統共和制指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掌握著一定的行政權,同時政府也必須對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監督的國家政體形式。總統握有一定的實權。
  • 不具備政治實權的日本天皇平時都幹些什麼
    如果從權力大小來看:英國的女王和日本的天皇都比不上首相,因為他們都不掌握實權。然而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的地位威望卻是首相所無法比擬的。首相是要受一套政治運作機制制約的,如果首相違背了既定的制度程序就會遭受彈劾,人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首相及其政府班底施政的不滿。我們知道英國和日本的首相都曾出現過頻繁更換的現象,然而王室卻始終受到國民的崇拜。
  • 古今難題——婆媳關係:「婦見舅姑禮」與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論在今天還是古代,婚姻都是中國人心中的頭一等大事。它不僅意味著男女二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融合,是傳承香火的終身大事。所以一直以來「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新娘新郎拜天地、拜父母、行交杯酒,向親人朋友宣布自己新的社會身份,從而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組建一個新的家庭開始新的生活。
  • 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沒有實權,但泰國卻是個例外
    很顯然,從表面上看,泰國已經走向了所謂的民主政治,政府內閣和總理一職,都是由民選產生;國家內政外交,都由政府總理把持,但事實上,泰國國王目前仍然是泰國的最高掌權者。
  • 古代的皇帝,為何很多都成了「短命天子」?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之人。只要坐上龍椅,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幾乎所有古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帝王夢」。泗水亭長看到秦始皇的車隊,喊出的那句「大丈夫當如是也」,並最終「取而代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懷揣「帝王夢」的奮鬥者。從此以後,江山易主、王朝更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 盤古的兒子,玉帝和如來見了都要行禮的人!
    盤古的兒子,玉帝和如來見了都要行禮的人!說起沙和尚,我們不陌生,是《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西遊記》說的是,唐僧師徒,為了取得經書,一路上降妖除魔的事情,在這師徒四人中。我們最熟悉,最喜歡的角色,莫過於是孫悟空。孫悟空是西遊記中吸粉最多的角色,他神通廣大,本領高強,桀驁不馴,身上有年輕人的叛逆精神,深受大家的喜愛。
  • 梁山好漢上山前,誰的官職最高?林教頭、魯提轄,都是芝麻小官!
    中國鼎鼎大名的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的主要觀念是「朝廷陰暗,民不得不反」,但是其實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並沒有幾人是普通百姓,其中不少的好漢在上山前都是朝廷的官員,他們都因為看不慣當地權貴,也因為不想做朝廷的走狗,毅然決然的為民除害,然後上梁山劫富濟貧,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