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我們國家人口眾多,為了數據更加準確,每年都會進行戶口普查。人口普查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很重要,它是提供全國人口基本人數的主要來源。根據普查情況可以針對人口進行各項政策的制定,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進行人口普查還有利於老人領取國家福利,對於百姓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我國人口普查時,有一位九旬老人堅決不上戶。工作人員對於老人的態度感到很疑惑,在老人去世前才說出了真相。
02人口普查遇到奇怪老太
那麼,老人堅持不上戶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人口普查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有非常的重要,這關乎整個國家的發展。在古代人們之所以進行人口普查登記除了方便繳稅,同時還為了在戰爭時期徵收百姓服役。
一旦發生戰爭衝突,統治者們可以根據統計人口數知道自己有多少人可以使用。進行戶口統計還可以防止有人逃繳稅和逃兵役。古代歷代的統治者很清楚戶口統計的重要性,因此在不斷的完善戶口制度。
直到現代我們依舊很重視戶口問題,相比古代我們的戶口統計制度更加的完善,更方便我們進行普查。我們現代人口普查不僅關乎國家的發展還關乎到每個公民的生活。我們每個公民有義務積極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普查工作。
在我們國家,老年人是可以享受國家的福利政策。我國進行人口普查也有利於百姓能夠得到國家的福利。但是,在陝西有一位九旬老人卻拒絕上戶。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享受國家的福利,老人依舊堅持自己的態度不願意上戶。
老人的態度十分的堅決,這也讓工作人員百思不得其解。一般,老人們為了享受國家福利都積極地配合上戶。但是這位九旬老人的態度卻很反常。那麼老人一直堅持態度不上戶,究竟是什麼原因?
工作人員對於老人的態度很是疑惑,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後才知道老人的身份不一般。在村子裡,人們都知道這位九旬老人叫王玉蘭。其實,王玉蘭並不是老人的真實姓名。王玉蘭老人來到陝西這個小村莊已經幾十年。
03老人不為人知的身份
從來到村子開始,人們就一直稱呼她王玉蘭。村民們並沒有懷疑過她的身份。在村子幾十年,每當有戶口普查老人就以各種原因拒絕。平時老人對人的態度很和善,幾乎沒對人大聲說過話。但是在人口普查時,她的情緒就非常的激動。
就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明白老人為何會這樣。因為老人每次都不積極配合工作,幾十年來老人上戶的事情就擱置下來。家人多次詢問原因老人都不願意回答,直到老人去世前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王玉蘭這個名字並不是她的真名,她原名叫做水晴秀子。通過這個名字我們不難猜出,老人不是中國人。其實,老人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名字也是有自己的難言之隱。老人告訴家人,自己在三歲時就跟隨父母來到中國。
當時,自己的姑姑就在中國做生意,所以父母就帶著她來投奔姑姑。剛來到中國時,她和家人就定居在東北。為了方便與中國人交流,父母就為她取了個中國名字。在中國生活久了,受到環境的影響老人的中文說得非常的流利。
如果她自己不說,我們很難猜出她是日本人。當時,她的家人知道老人的真實身份也感到非常的意外。王玉蘭老人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一直不願意上戶也有她自己的考慮。在抗戰時期,日本曾經在東北進行了一次大移民,就是企圖利用本國的人對我們進行奴化教育。
04老人原來是一名日本人
日本人的這個想法簡直就是荒謬,他們一直都在做白日夢。沒想到我們中國人不屈不撓,堅持與日本抗衡,最終將他們趕出了國門。日本的失敗,讓他們倉皇逃離中國。而日軍在慌忙撤離時,根本就沒有顧及到他們的人民。這也導致軍隊撤離後,有很多的日本人滯留在中國。
王玉蘭老人和她的家人就是被日軍遺棄的子民。在抗戰勝利後,有很多日本人都陸陸續續回到了家鄉。而王玉蘭老人卻選擇留在了中國。王玉蘭老人之所以不願意回到日本也是出於對自己生存的考慮。當時老人的家人幾乎都來到了中國,回去也是舉目無親。
日本戰敗,國內比較混亂,很多日本婦女淪為美國人的玩物。老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留在中國。王玉蘭老人曾經有過兩次婚姻,在離開東北後來到了陝西。在這裡老人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並生育了子女。
老人不願意告訴家人自己的身份,不願意配合上戶口不是因為自己執拗。對於老人來說,日本曾經對我國人民作出了慘無人道的事情。在中國人心中非常的痛恨日本人,老人不願意說出身份也是不想讓大家對她有敵意。
老人一直不願意上戶口,也是出於內疚。老人知道自己國家對中國的傷害有多深,上戶口可以享受國家福利。老人認為自己沒有資格享受這份待遇,所以才堅持拒絕上戶。當人們得知老人的事情後,都紛紛被她的事情感動。
日本慘無人道的做法我們無法原諒,但是老人並沒有過錯。在這場戰爭中,老人同樣是受害者。
05戰爭的受害者終是百姓
在我國歷史發展中,曾經遭受了嚴重的外敵侵略戰爭。這場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戰,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戰爭讓我們的家園盡毀,百姓流離失所。
即使戰爭過去,也在人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疤。不管是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是相互的。在戰爭中,統治者們通過戰爭可以獲得自己的利益,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在戰爭中百姓永遠是犧牲品,是他們爭奪利益的工具。戰爭雖然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手段,但它更多的是以犧牲人民的利益為代價。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安穩的生活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生活。
戰爭太殘忍,也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戰爭,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參考資料:《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