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揚帆領航鑄輝煌

2020-12-27 西安晚報官方帳號

婦產科就像一列充滿希望的火車,無數小生命在這裡開啟了人生的起點,無數的家庭在這裡開啟了天倫之樂。然而,作為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的婦產科是高風險的科室,工作富有挑戰性,尤其在產科面對兩個生命時,科室醫護人員肩上的擔子也就變得更重了。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作為全省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每天都在上演著生死時速。多年來,科室以臨床為主體,醫療、教學、科研並駕齊驅,形成了產科、婦科以及富有特色的婦女保健科。目前科室已經發展成為西北地區一支技術力量雄厚、梯隊結構精幹合理、學科發展勢頭強勁、各種設施齊全的隊伍,成為領航西北輻射全國的母嬰「安全港」和為婦女健康護航的金牌「航母」。

奮楫揚帆敢為先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與醫院同步成立於1956年,建院初期,婦產科條件簡陋、設備簡易、人員缺乏,只能開展一些常見疾病的診治。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斷發展,醫院婦產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婦產科的病床也由原先不足30張床位到現如今的146張床位。據統計,近三年,科室婦科年均門診病例數23萬餘例,產科年均門診病例數8萬餘例,婦保科年均門診病例數2萬餘例。此外,產科還開展了獨立的急診工作流程和孕產婦綠色通道,近三年,婦科年均急診病例數2000多例,產科年均急診病例數5000多例。

2004年科室的婦科被批准為陝西省醫學重點學科,產科為陝西省圍產醫學研究基地;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級臨床藥理研究基地;2010年產科獲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同時,醫院婦產科也是西部地區唯一擔任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婦產科學」主編單位和不同學制教材的編委單位,是國家衛生部首批「愛嬰醫院」單位,是全省遺傳疾病診斷中心。除科室建設,醫院婦產科也致力於各層次醫師的教學和培養,兢兢業業,成果卓著。婦產科學科系1984年成為「婦產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2002年成為博士研究生授予點,先後為國家和地方培育碩士研究生近300人,博士研究生近百人,科室培養婦產科學高級人才遍布全國26個省,許多人成為所在醫院的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為推動國家婦產科事業發展貢獻了心力。

從科室建立起,交大一附院婦產科始終把人民群眾健康放在首位,始終將提升醫療技術能力與醫療質量水平作為核心任務,科室也由當初的一個綜合病區逐漸發展為主要二級學科,下設三個科,由全國著名的各學科帶頭人帶領著走在學科發展的「快車道」上。

婦科:婦科腫瘤的綜合治療成為醫院主要特色之一

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的提高,醫療不僅僅局限於治癒疾病,如何減少治療時的併發症,如何使婦科手術真正做到只切除病灶而不損傷正常組織,如何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已經成為當今醫療治療的更高追求。

在婦科腫瘤方面,科室改變手術模式,應用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降低併發症;規範傳統的宮頸癌根治性子宮切除和卵巢癌腫瘤細胞減滅術的手術步驟和程序,減少併發症;在外陰和陰道癌的手術治療中,注重將整形手術與腫瘤切除有機結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治療年輕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同時,考慮患者的生育情況,儘量採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療。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今,婦科還致力於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研究,通過三代人積累的臨床經驗以及相應的臨床基礎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新三聯化療方案,率先將彩色都卜勒、微創內鏡技術用於GTT的診斷,降低GTT的誤診率,確立了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子宮切除的手術指徵,成立妊娠滋養細胞腫瘤診治中心。安瑞芳是婦產科主任,也是主任醫師、三級教授,1985年工作至今,她一直對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有獨到的造詣,據她介紹,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治療經驗為西北少有,慕名而來的患者覆蓋多個省份,她經常聽不少基層醫院說沒有見過這個病種,其實就是患者都跑到交大一附院了,而且交大一附院婦科是西北地區較早開展各種婦科腫瘤根治性手術的龍頭單位,現在各類婦科腫瘤的綜合規範治療已經成為醫院的主要特色之一。

針對普通婦科,科室多年來致力於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率先在西北地區開展了包括子宮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在內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和壓力性尿失禁治療,改善了這類婦女的生活質量。對於婦科感染性疾病有完備的實驗室設備和規範診治流程,保證患者得到合理診治;婦科內窺鏡和微創手術的臨床應用、宮頸病變的規範化治療,也為廣大患病婦女帶來福音。綜合醫院的有著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婦科還與院內其他科室合作攻堅,開展了生殖道畸形矯正手術等各種疑難雜症的治療。

奮楫揚帆敢為先,作為引領西部婦產交大一附院,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涉足生殖內分泌領域,完成了1999年西北第一例試管嬰兒和西北第一例三胞胎試管嬰兒手術,為西北地區人工輔助生育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婦科內分泌疾病在性腺發育異常疾病,比如性早熟、青春期發育遲緩、原發性性腺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月經病,比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疾病、痛經、經前期緊張症候群、閉經、高泌乳素血症等;圍絕經期相關疾病治療,比如更年期症候群、泌尿系統萎縮症狀、骨質疏鬆、盆底功能障礙等;不孕不育,比如宮腹腔鏡聯合評判生殖功能;輔助生殖技術等在婦科內分泌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無論是對各種類型的疑難月經病還是需要手術幹預的生殖內分泌疾病,都有豐富的診療經驗和獨到的見解。

產科:接診危重病人極多,但孕產婦死亡率很低

「我們不是做大鍋飯的,做的是小炒,科室內接診的產婦一個頂一個的病情複雜,來的基本都是危重症。」安瑞芳說,近年來,科室主要專注於圍產期孕婦具有危重併發症和合併症的預測、診斷治療和預防,在高危患者搶救與救治方面有章可循,有自己獨到完整的診療體系,雖然接診的危重病人極多,但孕產婦死亡率極低。

被亞太母胎醫學專家聯盟授予「母胎醫學傑出專家」稱號的苟文麗教授是婦產科的一級主任醫師、首席專家,在她的帶領下,交大一附院產科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與研究中取得許多成果,居全國領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預測、預防及診療的體系,多次在國際和全國學術活動中進行交流。同時,產科自1995年開始研究B肝病毒母嬰傳播途徑及阻斷措施,確定HBV宮內感染在B肝母嬰傳播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證實HBV宮內感染的主要途徑是經胎盤傳播,對妊娠合併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有著特色的方案。胎兒醫學方面,主要專注於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開展了早孕期、中孕期唐氏和神經管畸形篩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系統、三維、四維超聲胎兒結構畸形的篩查等。開展了絨毛穿刺、臍血穿刺、羊水穿刺對胎兒染色體基因診斷;超聲對胎兒肺成熟度的診斷;羊水穿刺評價胎兒肺成熟度等。

有關普通產科,科室對於各種圍產期合併症和併發症的診治均有獨到之處。同時,醫院產科還對早產的預測與防治有著豐富經驗;對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的導樂分娩、無痛分娩等進行了完善;2013年首先在西北地區開展了「雜交手術」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2015年啟動了緊急宮頸環扎術這一技術,明顯提高宮頸機能不全的治療效果。

婦女保健:臨床與預防保健相結合,設立兩個特色門診

婦女保健專業的前身為婦幼系,交大一附院於1987年率先在我國創建婦幼保健專業,以第一附屬醫院為依託,走臨床與保健相結合的模式,彌合了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之間的裂痕。2000年機構更名為婦幼保健中心,功能定位以臨床保健、科學研究、培養碩士和博士生為主體,2015年併入婦產科。

婦女保健的主要負責人李芬教授也是國內婦女保健領域的著名專家、一級主任醫師,是國家衛計委公共衛生項目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婦兒工委國家智庫專家組成員。據她介紹,婦女保健科突出臨床與預防保健相結合的特色,設立了兩個特色門診。一是優生遺傳門診,負責本省的遺傳性疾病監測及業務指導工作。優生遺傳門診的診療內容包括:1.婚前、孕前、孕期的優生遺傳諮詢及醫學檢查,為患者客觀評價受孕前環境及遺傳的危險因素,進行優生指導,並對發現的疾病進行診斷治療;2.對有異常孕產和反覆流產史的婦女進行病因診斷與治療;3.對有遺傳病家族史和不良孕產史進行家系分析和風險評估,估計再發風險率。交大一附院婦產科同時承擔「國家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專家指導工作,現為西安市的專家組長單位,並建立了篩查高危人群轉診途徑。二是更年期保健門診,在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的指導下,在西北地區三級綜合醫院中首家開設「更年期保健門診」,針對更年期婦女的心理、生理改變及相關疾病,進行規範化診斷和治療。診療內容包括:更年期月經失調、卵巢早衰、更年期症候群、更年期骨質疏鬆症、更年期抑鬱、老年性陰道炎、絕經後陰道出血等婦科內分泌相關疾病等。

勇立潮頭謀新篇

12月14日走進婦產科主任安瑞芳教授的辦公室,房間堆滿了各種書籍和資料,牆上掛著一個錦旗,寫著「安疾良醫,芳澤於人」,似乎講述著安瑞芳教授從醫35年來的堅持與奮鬥。科室的醫護說,工作以來從沒見過安老師中午休息,只要一到醫院她就投身在工作中,早上也是六點就起床,在工作群中下達科室一天的工作任務。腰疼了她就裹著護腰帶,頸椎不好就戴著按摩儀……周內在醫院上班,周末到全國各地參加學術會議,筆者採訪前一天,安瑞芳教授晚上10點才回到西安,一早就又來到了醫院。筆者問她,「已經功成名就,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安瑞芳教授說,作為科室主任,既然當了拉車人,就一定要拉好,不能順坡溜下去。科室的建設是一個傳承工作,不能給後輩留下個爛攤子,只要身體能堅持,就一定要爬起來。而且,安瑞芳教授認為,科室建設好了,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優秀骨幹,能讓醫院枝繁葉茂。

交大一附院婦產科現在共有173名醫護,再加上規培生、研究生及進修人員能有300多人。正是因為安瑞芳教授對工作的熱情和對病人的牽掛,才讓這300多人凝心聚力託起一個個新生命,挽救了一個個死亡線上的危急患者。

依託西安交大一附院綜合醫院的綜合實力,聚集各專業頂級專家,危重孕產婦管理辦公室是保障孕產婦安全的核心陣地,以醫療副院長為負責人,婦產科、新生兒科、心內科、心外科、中心ICU、檢驗科等等科室主任及骨幹組成,「危重孕產婦管理群」是危重孕產婦搶救的MDT線上群,只要遇到危重孕產婦,群裡求助信號一旦發出,大家聞令而動,迅速行動,保障孕產婦安全。近期一例罕見孕婦合併肺動靜脈畸形破裂,胸腔大量積血,手術臺上情況危急,血壓下降,氧飽和下降,生命危在旦夕!婦產科副主任,主管產科醫療工作的李雪蘭教授,當機立斷,在急救的同時,在「危重孕產婦管理群」中發布求助信息,群內各專業負責人迅速集結,第一時間到達產科手術室,剖宮產手術完成後迅速轉至中心ICU,隨後進行肺部手術,切除畸形血管,挽救了孕婦生命,充分體現了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綜合實力,體現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的醫者擔當及高超的技術水平!

類似這樣的生死急救基本每天都在婦產科上演,憑藉著西北領先的醫療技術都被一一化解。但除了臨床工作的優勢,交大一附院婦產科打動患者和產婦的還有她們細微處的醫者仁心。安瑞芳教授笑著回憶起曾經送醫下鄉的一件事,當時她為一名產婦做了剖腹產,孩子出來後卡了痰,沒有哭出聲,手術臺旁邊沒有吸引器,安大夫拿了一根管子就用自己的嘴往出來吸痰。旁邊一位醫生後來給安大夫說,當時自己愣住了,覺得那個時候的安大夫就像是聖母瑪利亞一樣在拯救一條生命。可安大夫卻不以為然,她說,挽救一個孩子就是挽救一個家庭,科室內常有孩子嗆奶,臉憋得黑青,醫護人員不管是誰都會立刻跑過去搶救,著急來不及準備了也都是拿著管子用嘴吸,用技術和速度,同時也是用溫情和仁心在挽回生命。

「醫生的職責有很多,大多得時候是在幫助,除了幫助患者,還要幫助其他醫療機構。」安瑞芳教授認為,一個人做大了沒用,一定要提高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醫療技術。11月份,交大一附院作為牽頭單位,組織160多家醫院婦產科成立了「陝西省婦產專科聯盟」,希望通過聯盟集中資源提升成員單位整體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成立聯盟後,科室將緊盯突出問題和學科發展瓶頸等重點工作,搭建資源共享、幫扶指導、質量改進、學術交流、多元聯動等多個合作平臺,正在積極規劃來年的工作計劃,進一步提高區域內婦產科醫療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地健康服務。「任重道遠還需砥礪前行。」安瑞芳教授說,交大一附院的婦產科團隊是一支有溫暖、團結、充滿朝氣的隊伍,一個崗位就是一顆螺絲釘,一個崗組就是一個戰鬥堡壘,在平凡的崗位上,以安瑞芳主任為首的這支婦產科「巾幗」戰隊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現在科室還正在代表陝西省組織申請國家區域婦產科醫療中心建設,未來還將繼續恪盡職守、銳意進取、勇挑重擔。

百舸爭流千帆競,永立潮頭唱新歌。作為國家和省級臨床重點學科,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始終實踐著秉承與超越的理念,不斷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加強醫療服務品質的不斷提升,藉助西安交通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與國際影響,不斷提高婦產科疾病診治和研究水平,為三秦大地乃至全國的婦女同胞提供優質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引領金牌科室再謀新篇章,再續新輝煌!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二附院以醫聯體建設助柞水脫貧
    為踐行國家分級診療制度,落實西安交大「雙百工程」扶貧任務,5月15日下午,西安交大二附院與柞水縣人民醫院結成醫聯體幫扶對子。籤約揭牌儀式在有著「終南首邑,山水畫廊」美譽的山城柞水舉行。西安交大二附院院長李宗芳與柞水縣醫院院長傅強籤訂幫扶協議並為醫聯體揭牌。
  • 西安交大二附院「胎兒結構畸形」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團隊護佑折翼...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胎兒結構畸形」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團隊通力協作,共同救治一名出生缺陷嬰兒,目前母子平安,已成功出院。來自甘肅天水的王某,是一個已懷孕28周的準媽媽。但隨著胎兒的一天天長大,產檢卻慢慢發現問題。胎兒四維B超、胎兒系統B超均發現胎兒「膈疝」,伴隨心臟右移、少量胸腔積液。孕媽媽愁上心頭,四處尋醫問藥,已被多家醫院確診。隨後,王某來到了西安交大二附院產科門診諮詢。段釗主任建議 「胎兒結構畸形」由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團隊進行治療。
  • 足不出戶享受優質醫療 西安交大一附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落地甘南
    在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西安交大一附院網際網路醫院甘南分院將使甘南人民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醫療服務。本次活動由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員會、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甘南藏族自治州衛健委、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陝西國運教育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由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支持。
  • 西安交大一附院助力西北狼備戰中甲
    8月27日上午,陝西大秦之水隊就前往西安交大一附院進行核酸檢測。根據中國足球協會8月26日下達的通知,2020賽季中甲聯賽將於9月12日拉開帷幕。在全國齊心抗「疫」的大環境下,中國足協做出了關於新參賽俱樂部進行核酸檢測的指示。按照要求,俱樂部需在前往賽區前完成兩次核酸檢測和一次抗體檢測。
  • 實時3D成像超聲引導射頻新技術落戶西安交大一附院
    為推進陝西省內肝臟腫瘤物理消融治療的規範開展,2018年6月21日,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組織全省相關領域的30位外科、超聲影像科、影像介入科專家召開了陝西省肝臟腫瘤消融新進展研討會。作為召集人西安交大一附院副院長劉青光教授致歡迎詞,介紹了會議背景及未來規劃。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主任仵正教授主持會議,西安交大一附院徐軍教授、唐都醫院杜錫林教授、西安交大二附院楊文彬教授、浙江省人民醫院陶然教授、陝西省腫瘤醫院餘國政教授以及德國術派醫療技術公司謝衛國博士分別就肝臟腫瘤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的經驗及新進展作了詳細報告。
  • 西安交大二附院方萍、劉媛媛隨陝西省援助塔吉克斯坦工作
    下午2點半,西安交大二附院門診綜合大樓前,醫療隊員整裝集結,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顏虹、校長助理呂毅、醫院領導、教職工代表參加出徵儀式。西安交大二附院黨委副書記滕文葆主持出徵儀式。西安交大二附院黨委書記鞏守平為工作組授院旗
  • 【陽光報】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建成揭牌
    編者按:2017年10月24日,陽光報第18版以《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建成揭牌》為題對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的揭牌活動進行了報導。 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建成揭牌 10月24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抗戰遷陝建院80周年紀念日大會上,該院整合心血管病院正式揭牌
  • 西安交大一附院專家連線義大利:願隨時響應 毫無保留分享經驗
    近日,隨著義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死亡病例數量上升,義大利那不勒斯海洋醫院的專家們緊急向西安交大一附院專家發來求助。3月18日,交大一附院專家們通過遠程視頻與義大利那不勒斯海洋醫院ICU重症監護室主任Pio Zanetti和急診、麻醉及重症科醫生Gabriella Ebreo分享了醫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
  • 【聚焦】肝膽相照 增進百姓健康福祉——記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管轄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交大一附院已經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  撐起交大一附院這座神聖醫學殿堂的,是交大一附院的眾多專業、特色學科。其中,有這麼一個學科,歷經三十年的砥礪前行,一直走在西北地區的前列,她就是「全國青年文明號」先進單位——西安交大一附院肝膽外科。
  • 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員張蓓的戰地日記
    西安交大一附院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員張蓓的戰地日記 2020-03-31 1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ECMO運轉49天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康復出院
    2月5日,一名發熱並伴有胸悶、氣短的66歲老年女性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急診科就診。醫生憑藉職業的敏感性,高度懷疑感染新冠病毒,立即將患者從搶救室轉移至急診科單間病房隔離救治,經過快速核酸檢測和胸部CT檢查,確診新冠病毒陽性並立即收入醫院感染病房。
  • 交大一附院鄒餘糧教授來鹹陽彩虹醫院指導
    為了推進醫院等級評審工作,10月5日上午,鹹陽彩虹醫院邀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鄒餘糧教授前往醫院指導三級婦兒醫院創建工作
  • 【韓城首例】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成功施行1例嚴重膝外翻膝...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成功施行韓城首例膝外翻
  • 西安交大二附院兒童病院門診住院樓啟用
    患者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兒童病院門診住院大樓就診 記者 翟小雪 攝   進入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患兒明顯增加。醫院裡帶孩子看病排長隊,讓家長們頭疼不已。2020年12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病院門診住院樓正式啟用,新大樓空間更大更舒適,診室也較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日接診量可達800—1000人次。這意味著門診的醫生更多了,患兒就診等候時間變短了。  日接診量大幅增加  進入門診大樓,寬敞明淨的大廳內,用淺藍淺黃等柔和色調及卡通動畫裝飾的牆面,使得門診和病房充滿了溫暖氣息。
  • 交大二附院舉辦「中澳生物醫學研究大會」
    10月26日,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澳洲華人生物醫學協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二附院)承辦的「長安健康國際會議暨第六屆中澳生物醫學研究大會——腫瘤生物與腫瘤防治論壇」在西安順利召開。
  • 西安交大二附院「骶神經調控」植入突破100例 助排尿障礙患者走出...
    該療法目前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一期體驗治療效果良好後再接受二期永久植入術的患者轉化率達94%,位居全國前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84歲,平均年齡為50歲。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29歲男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夜尿次數增多,一晚上起夜多達6次,並伴有尿急不能趕到廁所,排便不暢等症,患者身心受到巨大折磨,無法正常社交,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西安交大二附院教授種鐵帶領的功能泌尿診療團隊收治患者後經過系統檢查,最後診斷這名患者為頑固的難治性膀胱控制障礙患者,入院前患者曾嘗試採用保守療法,但效果並不理想。
  • ...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成功施行「嚴重膝外翻人工膝...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黃院院 秦元元)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骨科為一名患者成功施行「膝外翻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解除了患者長達7年的病痛。此例「嚴重膝外翻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的成功開展,再次彰顯了韓城醫院骨科先進的診療水平及技術優勢;該技術的推廣與實施,將使韓城及周邊地區的患者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到省級三甲醫院同等水平的膝關節診療技術。
  • 要聞 | 交大一附院一周新聞回顧
    醫院骨科團隊成功完成國內首例「前後路聯合入路骶1椎體惡性腫瘤全脊椎整塊切除術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團隊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前後路聯合骶1椎體惡性腫瘤全脊椎整塊切除術」(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 TES)及人工椎體植入、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術後患者雙下肢肌力、皮膚感覺恢復正常,正在進行綜合治療。
  • 西安交大二附院醫學生:要像老師一樣擔當使命
    交大二附院莘莘學子用青年人的熱情,為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鞏守平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讓全國抗疫先進個人、陝西省高等教育師德標兵鞏守平教授提前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教師節。當日中午,載譽歸來的鞏守平教授受到了交大二附院醫護人員和學生代表的熱烈歡迎,他所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為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心血管外科冠狀動脈瘤...
    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與多學科合作在冠狀動脈瘤疑難病例診治方面取得成果,研究成果於近日以「亮點」形式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論文詳述了該冠脈瘤的診療過程,特別是外科手術策略的選擇以及利用心肌病理學探討冠狀動脈瘤的發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