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消息,美國航天局(NASA)捕捉到了太陽上的一次等離子體噴湧,其速度高達每小時7000英裡,也就是時速11200公裡。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深色的蛇形暗條從太陽上噴射而出。通常,這會表現為伸展的繩子形態,而這一次則呈現出圓形的漩渦狀。
當然,這源自於太陽本身巨大的引力,才能將其拉拽回來,形成旋渦。要知道,太陽的引力大約是地球的27.9倍。
NASA表示,對這種罕見的現象,NASA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僅觀測到過幾次。
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介紹:「太陽暗條是帶電粒子的雲層,懸浮在太陽之上,通過磁力進行束縛。它們通常被拉伸成為不均勻的束狀。在這次圓形形態以前,我們只有很少幾次看到過類似現象。雖然它可能沒有重大的科學價值,但不得不說,這畫面非常罕見。」
暗條的誕生和泯滅是由太陽磁場來驅動的。至於為什麼有些暗條會構成圓形,有些會像繩子一樣,科學家還尚未弄清。
不過,暗條都會環繞在太陽表面磁場特別強的區域。明亮活動區域左側的深色部分是日冕洞,這裡是日冕中氣體比較稀薄的區域,也是磁性開放區域。
這一幕被SDO在10月29-31日觀測到,該畫面藉助紫外線來幫助突出暗條位置的噴湧。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太陽暗條可以持續幾周到數月。其中的氣體最終會移動到太陽的不同層,並在色球層中失去蹤影。與此同時,其他氣體也會進入色球層,並在其他地方創建出新的暗條。
早在2016年3月,SDO曾發現過另一個圓形暗條,並以每12秒拍攝一張照片的速度記錄下了這一事件。畫面中,我們能夠看到等離子體從太陽表面爆發,然而又被引力「吸引」回來。可以說,它們難以逃出太陽的掌心。
至今為止,太陽暗條的出現與消亡仍是一個科學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