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器在8000米處探索深海,相機捕捉到一種魚

2020-12-18 娛樂起點123

雖然地球被稱為「地球」,但他是一個真正的「水球」,為什麼?因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蓋,只有29%是陸地,海洋的面積是土地面積的三倍多,由於地球的海洋區域廣闊,且海洋具有隱蔽性,海洋中隱藏著許多神秘的事物,如著名的百慕達三角,海底文明,海底城市,海底金字塔等等,Yu海洋包含了許多與地球有關的奧秘,所以科學家認為只要人類理解海洋,他們就能理解整個地球。

然而由於海洋勘探難度大、回報率低,大多數國家不願意在海洋研究上投入太多資金,他們更喜歡把資金投入太空,當人類在進行月球探測工程、火星探測工程、太陽探測工程和黑洞探測工程時,海洋卻離人類很近,非常安靜,除了海洋號貨輪,很少有研究者對海洋在地球上進行全面或重點的探索和開發,這也導致了多年來人類對地球海洋的理解缺乏重大進展,即使是連海底也有許多鯨魚,有多少鯊魚,哪些生物已經滅絕,哪些新物種出現人類對地球的探索海洋也需要重新強調,也許生命的奧秘,地球甚至宇宙都隱藏在地球的海洋中?

當深水號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進行勘測時,難以置信的照片被拍攝下來,相機實際上拍攝到了馬裡亞納深水潛水器8000米深處的深海區域的一條魚類生命,這完全顛覆了研究人員的理解,因為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定義了一種海洋生物生命線,又稱「海底8000米生命線」,意味著海底的深度中存在著強大的水壓,在這個地區的不可能裡有生物,本次海洋調查卻發現在8000米深度有一種魚可以自由來去,這意味著這條魚已經超過深度的限制,成為世界生活在最深海域的魚。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明白為什麼能生活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中,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這種魚有著獨特的身體結構,首先,這種魚的身體是透明的,沒有皮膚,他的身體充滿了與身體重量相同的水,體內的水可以平衡魚的內外壓,不讓身體被水壓壓扁;其次,這種魚的肌肉和脊椎非常柔軟,有彈性,即使是最強的水壓也無能為力,所以他們可以生活在深海,為了表示敬佩,科學家將這條魚命名為「獅子魚」,這意味著他是海洋的王。這種魚的發現也提醒我們,我們對海洋的理解還處於一個很淺的層次,在浩瀚的海洋中,還有很多東西是人們製造的海洋。

相關焦點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我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深海,從十年前的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今天將挑戰萬米。每下潛一米都是人類科技在縮小我們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極限距離。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深潛設備,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鬥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下潛突破萬米 曾抵達三亞與「深海勇士號...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0日消息(記者 譚琦)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據了解,「奮鬥者」號於今年6月28日與「探索二號」船保障母船共同抵達三亞,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
  • 海底10000米處會有什麼生物?
    人類對於海洋的探索從遠古時期就開始了,可是受限於科技水平,人類在海洋之中並沒有獲得什麼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對海洋能夠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現在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要多得多了,因為科技水平在持續的發展著。大量的水下探測器在被發明出來。並且人類還能夠載人進入海底7千米處。前幾年的中國蛟龍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其能夠載人進入海底五六千米處進行科學考察。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世界上真正意義的載人深潛器,是在1953年,瑞士人奧古斯特皮卡德設計的深海潛艇「的裡雅斯特」 號。1960年,經過改進的「的裡雅斯特號」承載兩個人深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10916米處,停留了20分鐘,一舉打破深潛的最高紀錄。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佔據地球表面的3/5,無論溫室氣體排放的歸宿,還是氣候長期變化的源頭,都要追溯到海水深層。不僅如此,海底是距離地球內部最近的地方:大陸地殼平均35公裡厚,大洋地殼則為7公裡。揭示板塊運動的規律、窺探地球內部的真相,也要到深海底部進行探索。 從經濟角度看,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
  • ...載人潛水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奮鬥者|呂海濱|深海勇士|...
    交匯點訊 6月底,我國首艘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正式入列。「探索二號」集聚國內各方力量,歷時一年半在福建馬尾船廠完成適應性增裝建造。該船除支持深遠海常規科考作業,還可搭載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和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來源:央視網「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中科院深海所杜夢然介紹,「深海勇士」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4000米深度的區域下潛,該區域底部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積巖,但是這次很意外,在這樣的深度發現有一片白色的碳酸巖。
  • 探索| 刷新世界紀錄!萬米深海中國「海燕」智慧潛泳
    交匯點訊 7月初,我國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其測試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海洋裝備專家時了解到,刷新下潛深度世界紀錄的背後,是我國探索「透明海洋」的堅實一步,現階段我國海洋科考正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 深海中的未知「怪獸」真的存在麼?10000米的海底究竟有多恐怖?
    深海10000米究竟有多恐怖?去過那裡的人比登月還少!人類可以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卻很難將人送到最深的海底。人類是地球霸主,雖生活在陸地上,但是地球表面71%都是海洋,海洋中有著豐富的資源,同時有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所以人類一直非常渴望去探索。海洋究竟有多深?
  • 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70%都被海洋覆蓋,地球上約有94%的生物生活在水下,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人類的數量在所有生物面前堪稱微乎其微,事實上人類對廣闊海洋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甚至還未超過5%,這猶如浩瀚的宇宙般,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探若論人類與天空和海洋的距離,自然是海洋更近,然而目前人類對月球的了解,都已遠超對海洋的探索,尤其是深海,不少人知道地球的深海到現在為止一直是人類無法完全探測的地區
  • 走進地球最深處,探索海底一萬米的世界
    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現僅18釐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那在一萬米的深度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壯麗景象呢?帶著著這樣的好奇心,我們對於馬裡亞納海溝的探索從未停止過。
  • 人類能下潛到10000米深海嗎?科學家:遇到的東西可能會非常嚇人
    尤其是深海,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地球,卻對地球的了解少之又少呢?因為以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讓我們可以很好的探索深海。目前我們知道的地球最高點是珠穆朗瑪峰頂,而最低點是馬裡亞納海溝,它的深度一開始被認為是8000米左右,現在地質學家認為,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超過10000米。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該船總長94.45米,型寬17.9米,排水量6250噸,續航能力大於1萬海裡。今年6月,該船搭載無人深潛器「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也搭載過「深海勇士」號乘風破浪,載譽歸來。2019年6月,「探索一號」在文衝船塢完成最新一次改造,提升了該船對萬米載人潛水器布放回收及輸轉系統的能力,升級了萬米水聲通訊及定位系統的軟硬體,安裝了艏側推封蓋系統,並實施了常規修理等工程。
  • 10907米!「後浪」海鬥一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創造我國潛水器領域多...
    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山東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助力載人潛水器探秘深海
    王桂利 韓洪爍 吳昊 報導本報青島訊 今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在這次任務中,山東科技大學測繪學院羅宇教授帶領海洋測繪裝備科研團隊與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團隊合作,參與研製了11000米全海深近底多波束測深系統和11000米深水多波束測深系統,為「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深潛海底精細地形測量任務提供技術護航。
  • 「海鬥一號」創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萬米海試意味著什麼
    北京時間6月8日,中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考任務後順利返港。在航次中,中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填補了中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近海底工作時間、聲學探測與定位、聲學通信作用距離及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中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目前萬米級載人潛水器正在進行出海前最後階段試驗,完成後就將遠赴馬裡亞納海溝,挑戰全球海洋最深淵處,那裡最大深度為海平面以下11034米。 無錫是華東軍工重鎮,擁有15所部屬研究所,比如56所,58所,607所,614所,702所等等。無錫在研究生資源上即使大部分省會城市也不能比,並且都是1949年到1990年宏觀布局在無錫的,可見無錫製造基礎之雄厚。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深潛試驗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深潛試驗央視網2020-11-21今天(11月20日)上午,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探索一號」母船上通過了現場專家組驗收。至此,「奮鬥者」號萬米深潛試驗順利完成。到北京時間昨晚9時,「奮鬥者」號在本階段海試中共完成8次超過萬米的下潛,對潛水器的各項科考作業功能進行了反覆驗證。今天上午,現場驗收專家組在「探索一號」船上完成了驗收工作。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潛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當於2000...
    來看一組數據:●10米,這是普通人在不攜帶任何潛水裝備 可以下潛到的深度;●113米,這是一名法國潛水員創造的裸潛紀錄;●332米,這是人在藉助水下呼吸器後下潛到的最深紀錄;●10898.5m,這是2012年卡梅隆搭乘的「深海挑戰者」號下潛到達的深度。
  • 中青心語 | 深海逐浪:憶潛水器布放回收系統的奮鬥者們
    2020年4月,一項萬米載人潛水器徵名活動在央視推出。6月19日,潛水器名字最終出爐:奮鬥者號!大家都知道深海潛水器研究非常重要,而對潛水器的布放回收系統關注卻很少。其實,布放回收系統是整個載人潛水器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