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金融圈!「宇宙行」大動作:理財子和公募基金公司同時換帥!影響...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陸慧婧 李迪 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陸慧婧 李迪

工銀理財突發「人事地震」引發了工商銀行旗下多家子公司高管變更。

消息人士稱,原工銀金融租賃黨委書記、總裁趙桂才已正式任命為工銀瑞信基金黨委書記並主持工作。而近期,據媒體報導,工銀瑞信總經理兼董事長王海璐臨危受命,已赴工銀理財任職,將接棒已經辭職的顧建綱,出任工銀理財新任董事長。

作為首家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近期高管變動不小,今年9月,原董事長郭特華離職,並於本月初完成了個人旗下私募基金公司備案,去年1月加入工銀瑞信的總經理王海璐也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奔赴「下一站」。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迎新」

消息人士稱,原工銀金融租賃黨委書記、總裁趙桂才已正式任命為工銀瑞信基金黨委書記並主持工作。待走完股東、監管等相關流程後,趙桂才將正式擔任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在此期間,根據公司治理及監管相關規定,工銀瑞信或將指派人員暫時代為履行董事長及總經理職責。記者聯繫工銀瑞信基金,相關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趙桂才(圖片來源:工銀瑞信)

公開信息顯示,趙桂才早年曾在工行總行營業部任副總經理,2013年起擔任工銀巴西總經理。早在2007年,趙桂才就參與領導了工銀租賃的籌建,2016年開始,趙桂才開始擔任工銀租賃總裁。工行對他的評價是「具有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和企業管理經驗,對國際金融市場有著深刻理解和敏銳洞察力」。

工商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工銀租賃是工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實收資本 180 億元人民幣。主要經營航空、航運及能源電力、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大型設備的金融租賃業務,從事租賃資產交易、投資資產證券化、資產管理、經濟諮詢等多項金融與產業服務。2020 年 6 月末,工銀租賃總資產 2,683.43 億元,淨資產 385.39 億元,上半年實現淨利潤 20.66 億元。

12月22日晚間,記者瀏覽工銀租賃官網,管理層介紹一欄中已無內容顯示。

趙桂才在媒體上最近一次公開亮相還可追溯至今年10月中旬,工商銀行在南京成立總行級內設機構「工行南京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彼時,他與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蔣躍建,工銀投資黨委書記張正華,工行南京分行行長田耕,20多家南京高新技術及產業龍頭企業高管參加活動。

前任董事長剛剛完成私募備案

工銀瑞信基金成立於2005年6月,是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擁有國內公募和專戶投資管理全資格、三大支柱養老金投資管理業務全資質及豐富的境外牌照,涵蓋公募與私募證券投資、境內與跨境投資。

據了解,截至2020年11月底,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逾1.3萬億,其中養老金管理規模自2018年2季度末以來持續位居行業首位,目前規模已突破5000億大關,公司非貨幣規模亦已突破3000億。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度,工銀瑞信基金月均非貨幣基金規模2711.70億元,排名行業第12位。

工商銀行2020年半年報顯示,工銀瑞信基金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 9.38 億元,去年同期淨利潤7.9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8%。

2020年9月5日,工銀瑞信基金髮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的公告稱,郭特華因個人原因辭任董事長。郭特華是基金行業裡少有的從業時間長達15年的女高管,她自工銀瑞信基金成立之初就擔任公司總經理,2019年5月轉任公司董事長,直至今年9月才正式離開工銀瑞信基金。

12月7日,郭特華擔任法定代表人及總經理的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私募備案,機構類型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消息引爆整個大資管圈。

王海璐將履新工銀理財

有望成為六大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最年輕「一把手」

有消息人士表示,工銀理財擬換帥,顧建綱不再兼任公司董事長,原工銀瑞信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海璐擬接任工銀理財「一把手」,相關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據悉,本次顧建綱不再擔任工銀理財董事長後,將專注於帶領工行總行資管部加強存量業務轉型整改。

新上任的王海璐出生於1977年,現年43歲,有二十餘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歷,是一位資深的「行業老將」。公開信息顯示,王海璐於1997年7月開始先後在中國工商銀行總行管理信息部、辦公室、金融市場部工作;2010年9月至2019年1月任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2019年1月加入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公司黨委書記。

王海璐(圖片來源:工銀瑞信)

待王海璐正式履新工銀瑞信董事長後,她將成為六大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最年輕的董事長。公開信息顯示,中郵理財董事長吳姚東出生於1969年、交銀理財董事長塗宏出生於1967年、建信理財董事長劉興華出生於1964年、中銀理財董事長劉東海出生於1962年、農銀理財馬曙光出生於1972年。

工銀理財資產規模行業第一

上半年淨利潤達2.56億

據工商銀行半年報,截至2020 年6月末,工銀理財總資產168.24 億元,淨資產165.94 億元,上半年共實現淨利潤2.56億元。

此外,工銀理財旗下符合資管新規產品和投資規模峰值實現雙破萬億元。

據各大銀行的半年報,截止今年6月末,在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工銀理財在總資產、淨資產方面均排名第一。

工商銀行在半年報中提到,「在工銀理財成立一周年之際,啟動「夏日理財節」,並推出千億規模主題產品,符合資管新規產品和投資規模峰值實現雙破萬億元,平穩推動規模承接和創新開拓,主動納入集團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主要風險、關鍵業務的風險防控,加快風險管理平臺建設。」

據中證網,在工商銀行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工商銀行副行長廖林表示,總體上看,工銀理財產品淨值表現穩健,資產保持零風險暴露。

廖林表示,今年6月5日是工銀理財成立一周年。一年來,工銀理財認真落實監管要求,堅持與集團協同發展,做強自身核心經營能力,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在效益指標方面,工銀理財開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規模指標方面,開業第一年新規理財產品和代客理財規模都突破了萬億。

廖林介紹,截至6月末,工銀理財存續新規理財產品達到647隻,在理財子公司中處於領先水平。

工商銀行半年報還顯示,「工銀理財持續深耕產品服務,做實投研核心能力,加強全面風險管控,推進業務穩健發展。提升產品管理能力,完善全譜系、全天候、全渠道、基礎+創新+戰略產品體系;提升定期開放型、中長期和混合類產品比例, 滿足客戶多層次、多元化投資需求。 」

原標題:《震驚金融圈!「宇宙行」大動作:理財子和公募基金公司同時換帥!影響幾萬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宇宙行」大動作: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同時換帥!影響幾萬億
    作為首家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近期高管變動不小,今年9月,原董事長郭特華離職,並於本月初完成了個人旗下私募基金公司備案,去年1月加入工銀瑞信的總經理王海璐也在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裡奔赴「下一站」。
  • 公募銀行理財?還是公募基金?未來如何選擇
    淨值化轉型,理財子公司加速「入場」   在銀行理財轉型的關鍵之年,破剛兌、禁止期限錯配、嚴格區分表內表外的要求以及新老產品劃斷、理財子公司運營的推進,加上疫情對金融機構資金端和資產端產生雙向衝擊,使得銀行理財轉型不斷承壓。   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建理財子公司。
  • 頭部理財子公司和頭部公募同時換帥,工銀理財怎麼了?
    來源:金融八卦女備受關注的「宇宙行之子」工銀理財正在經歷一段震蕩期。新浪金融研究院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顧建綱已正式辭去其工銀理財董事長一職,回歸工商銀行本部。最近一段時期,工行資管業務條線和工銀理財屢陷風波,代銷鵬華基金的「爆雷聲」猶然在耳,工銀理財業務部門兩處長又被帶走調查。顧建綱於此時辭職,在工行體系內也引發了一番議論。
  • 爆款基金太多公募規模或趕超理財
    爆款基金太多公募規模或趕超理財爆款基金的新聞幾乎霸佔了資管圈一整年的熱點。 2020年行將結束,在接近尾聲時,公募基金行業再度傳出好消息,新發基金規模突破三萬億,趕超過去三年總和。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與市場行情緊密相關,今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催生了明顯的賺錢效應,與此同時,市場進一步朝著機構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 山東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興華基金今日啟航
    興華基金董事長張磊表示,公募基金素來被視作資產管理行業的標杆,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自1998年全國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以來,中國公募基金行業已經走過了22年的發展歷程,為數億投資人創造了巨大利益和金融便利。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優化投資者結構、推廣價值投資理念、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穩定器」與「壓艙石」。
  • 南方基金張海波:「雙循環+跨周期」環境下的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路徑
    同時,會議特別指出要從持久戰角度認識當前問題,提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以往我們熟知的「逆周期政策」首次轉為「跨周期政策」,可以看出政策重心將從熨平短期經濟波動轉向兼顧短期和中長期,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中找到平衡點,既不因穩增長而過度寬鬆,也不因防風險而過分收緊,不會過分受到國外經濟政策的影響,堅持「從我出發」,保持政策定力。這對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的公募基金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 公募大發展權益類基金長期業績釋放
    截至2020年11月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6.49%,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6.87%,公募FOF年化收益率9.38%,各類型基金取得了長期良好業績,公募基金成為養老、家庭理財等普惠投資的重要工具,「炒股不如買基金」理念深入人心。
  • 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大資管生態下公募基金應該做好五方面...
    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專業投資者,作為資金和上市企業之間的紐帶,其核心作用就是通過專業的投資能力準確地判斷企業的價值,不僅通過傳統的商業模式和財務分析,也包括進一步在ESG也就是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層面,尤其對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和評估,去區分企業中的良幣與劣幣,並採取主動投票或者被動用腳投票的形式,對企業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 「雙循環+跨周期」環境下的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路徑
    同時,要從持久戰角度認識當前問題,國家提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以往我們熟知的「逆周期政策」首次轉為「跨周期政策」,可以看出政策重心將從熨平短期經濟波動轉向兼顧短期和中長期,在穩增長和防風險中找到平衡點,既不因穩增長而過度寬鬆,也不因防風險而過分收緊,不會過分受到國外經濟政策的影響,堅持「從我出發」,保持政策定力。這對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的公募基金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 頭部券商與頭部公募同時換帥:任職17年 林傳輝卸任廣發基金總經理
    頭部券商與頭部公募同時換帥,任職17年,林傳輝卸任廣發基金總經理萬宇在頭部基金公司中,成立以來從未變更總經理的僅有廣發基金。如今,這位「最長情」的公募基金總經理林傳輝也將告別廣發基金。12月11日,廣發證券與廣發基金髮布公告宣布人事變動消息,券商和基金行業的兩家龍頭公司將同時迎來總經理的變更,廣發基金總經理林傳輝將任廣發證券總經理,廣發基金副總經理王凡將接任林傳輝,擔任廣發基金總經理。
  • 券商資管放寬「一參一控」限制 便於大集合公募化改造
    在政策的助推下,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不斷提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券商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約7360億元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公募產品。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免費講座|公募基金行業全貌
    來源:金融小夥伴很多人認為公募基金就是高帥富的存在,在整個金融行業都算是,畢竟市場中最典型的買方。從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來講,它的構架是非常簡單的,崗位相對不如券商多。基本上分為三大塊:投研、市場、中後臺。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作為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環節,同時為個人養老提供投資工具的公募基金,還將在未來繼續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在普惠金融領域大有作為。滬上一位中型公募高管也表示,作為普惠金融的代表,公募基金為近8億個人投資者和廣大機構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收益,「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深入人心,在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公眾也更加認可公募基金的投資能力,兩者逐步形成了良性的互動。
  • 行業老將邱春楊出任長城基金總經理!今年換帥基金公司竟有這麼多...
    據悉,邱春楊是行業「老將」,他2001年3月至2002年10月任職於南方證券資產管理部;2002年11月至2020年7月任職於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含廣發基金籌備期),歷任研究發展部產品設計小組組長、機構理財部副總經理、金融工程部總經理、產品總監、公司副總經理和督察長職務。
  • 年終戰打響,青島公募基金「拓荒者」站上「固收+」風口
    青島的金融起點和布局超乎預期  2020年3月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證監會」)官網發布題為《關於核准設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覆》的公告,引起青島金融圈不小的震動。4月28日,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青島正式註冊成立,標誌著山東省實現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0」的突破。
  • 中基協公募基金專業委員會:堅持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12月24日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近日,協會公募基金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委員會會議認為,隨著融資端改革逐步深化,今年IPO速度較快,市場的資金需求量較大,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表現亮眼。
  • 券商「意圖」公募牌照 大資管競爭加劇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券商「意圖」公募牌照 大資管競爭加劇□本報記者 餘世鵬 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資管」)於近日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申請,同時還有多家券商資管機構表達了申請公募牌照的「意圖」。
  • 剛剛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批覆公告顯示,貝萊德基金由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全資控股,註冊資本金為3億元人民幣,註冊地為上海市,公司經營範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
  •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今年4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放開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也於4月1日當天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如今不到5個月時間即獲批,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除了貝萊德,路博邁、富達兩家外資機構也已遞交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請,公募基金業正式迎來內外資機構同臺競技的新時代。
  • 理財、保險、公募……統一規則下資管業下一程如何走?六位重磅嘉賓...
    新規之下商業銀行、券商、保險、信託、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在資管市場的大舞臺上同臺競技,理念的變更顯得尤為必要。當前,新規之下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始加大淨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信託業金融機構以去通道、加強主動管理為新方向;基金業則是加速整改,分級基金和保本基金逐漸清退;券商資管則是在對存量業務進行資產結構轉變的同時,還積極備戰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