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爆款基金太多公募規模或趕超理財

2020-12-1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資管「一哥」寶座將易主? 爆款基金太多公募規模或趕超理財

爆款基金的新聞幾乎霸佔了資管圈一整年的熱點。

2020年行將結束,在接近尾聲時,公募基金行業再度傳出好消息,新發基金規模突破三萬億,趕超過去三年總和。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與市場行情緊密相關,今年A股市場結構性行情催生了明顯的賺錢效應,與此同時,市場進一步朝著機構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相關政策和市場環境也紛紛配合基金業的發展,綜合多方利好因素,公募基金的快速飆升在情理和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資管統一監管和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的轉型在按節奏有序推動。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期限,這就意味著到明年底,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按要求全部轉型成淨值型理財產品。隨著銀行理財轉型和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市場越來越多地將其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相提並論。

從今年資管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一邊是公募基金突飛猛進式增長,銀行理財的表現相比之下暗淡很多。不過,銀行理財在轉型探索的同時也保持了穩定的發展節奏。

一位銀行理財子公司負責人11月份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指出,在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按照公募基金的增長節奏,到年底,公募基金規模很有可能超過銀行理財規模,搶佔資管市場第一把交椅。

近期,多位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使公募規模趕超也並不意外,銀行理財尚在轉型過程中,轉型改造仍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並且目前尚在新規過渡期內,銀行理財新老產品共存。

不過,亦有銀行理財研究人士對記者指出:「(公募基金趕超)這在短期內是有可能的。但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投研能力將補充完善,再加上銀行本身的渠道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可能再度奪回一哥寶座。」

基金爆發VS理財轉型

據Wind數據,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過去三年的新基金髮行總和,創出新基金髮行歷年之最。今年公募基金熱度可見一斑。

總規模上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基金數量為7682隻,管理人為145家。相比之下,2019年底的公募基金規模和數量分別為14.77萬億和6544隻。

也就是說,今年以來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行業規模和數量就已經分別增長了24%和17%。公募基金在今年快速增長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政策層面的導向利於公募基金的發展,從基金註冊制到基金評價,再到投顧試點,各項舉措意在引導中長期資金通過基金形式進入資本市場,為基金髮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另一方面,從市場本身的規律來看,資管新規拉齊對資管產品的統一監管之後,在資管大家庭中,銀行理財、信託產品等資管產品均面臨整改要求,轉型整改過程中,產品收益率下滑不可避免,導致部分追求高收益的資金轉而尋求新的替代品。這一調整過程中,公募基金就扮演了替代的角色。

銀行理財增長情況如何?

銀行理財披露的數據目前不如公募基金那麼及時和詳細。一位銀行理財人士對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區別,「公募基金信披是針對投資者的,而在原來的模式下,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並不關心理財產品實際上投資了什麼,所以沒有必要為其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但事實上,銀行理財報送監管信息非常詳盡,這也表明監管對理財風險的關注。從這個角度而言,伴隨著銀行理財的淨值化轉型,信息披露改革也必定是一大重要任務。」

Wind數據顯示,2020年10月,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為7539隻,其中個人理財產品7510隻,機構理財產品為32隻。截至10月底,理財產品總存量為39663隻,包括封閉式非淨值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佔比仍達40.43%(由於披露不全,數據或存在誤差) 。

規模上,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潘光偉曾公開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淨值型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13.2萬億,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53%。可據此推算,截至2020年6月底,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為24.9萬億元。銀行理財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銀行理財存續餘額為23.4萬億。因此推算,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規模增幅為6.43%,已經略超過2019年的全年增幅6.15%。

多位銀行理財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銀行理財的增長維持穩定,大概率略高於去年的增速。渠道端人士提供的信息也印證了這一判斷。

一位股份行人士對記者透露,截至11月份,該行零售理財的保有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大概8%。

如果僅從規模和數量增速上來看,銀行理財今年的表現確實遠遜於基金。多位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反映,基金產品的銷售明顯好於去年,理財銷售保持穩定。

上述股份行人士指出,該行今年截至目前基金銷售相較去年翻了兩倍。

基金和理財合作大於競爭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和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轉型,市場越來越多地將其與公募基金進行比較。但不少銀行理財人士表示,由於客戶定位和需求有明顯差異,二者在運行思路上還是根本不同的,合作的成分要大於競爭的成分。

一位銀行理財人士認為,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和原來在銀行體系內相比肯定有區別,有公募化的趨勢,但跟公募基金仍不一樣,二者的基本盤不一樣,銀行理財對公募基金的通道需求不會減少,相當於銀行替投資者進行了一層篩選,一者追求絕對收益,另一者追求相對收益。「所以,雖然這兩年公募基金湧入了大量零售客戶,但未來長期來看,其機構化可能進一步提升。」

在轉型中,機構間合作關係加強的趨勢在信託行業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監管引導之下,信託行業融資類業務受到限制,全行業紛紛大力發展標品業務。初期,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機構合作開展標品業務的模式就十分流行。

多家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目前看來這是最為明確的一條路徑,其中的互補點很多,信託機構既有按監管要求進行轉型的需求,自身也需要為高淨值客戶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信託更大程度上需要發揮的是「配置」作用,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則擁有帳戶和投資方面的優勢。

事實上,公募基金在今年出現爆發式增長,也說明了其與銀行理財之間的區別,即與市場行情關聯性極高,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瘋狂發售新產品,但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較大波動。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公募基金不僅規模上快速增長,收益上也是一個「豐收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部非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接近15%;其中權益類基金表現最為突出,收益率達28%;其次為混合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接近25%。

這樣高的收益率對於銀行理財而言是不可想像的,也沒有可比性。例如,Wind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1周和1年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分別為3.00%和4.11%,分別較上月下降60BP和1BP;1個月、3個月和6個月期的產品收益率分別為3.58%、3.78%和3.85%,1個月期的產品收益率與上月持平,3個月和6個月期的產品分別較上月上升了8BP、14BP。

(作者:方海平 編輯:馬春園)

相關焦點

  • 公募銀行理財?還是公募基金?未來如何選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來成立新基金1355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中國基金業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一年新基金的成立規模超過3萬億元。此前新基金募集年度規模最高紀錄尚不足2萬億。   年內新基高產之下,爆款基金也頻頻出現。
  • 誰是新「資管之王」?
    權益市場的火爆點燃了新基金的發行。截至12月16日,新基金髮行募集規模達到3.04萬億元。募集規模打破歷史記錄,首破3萬億元大關。10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18.31萬億元。而作為往日的「資管之王」,銀行理財卻漸現頹勢。截至6月末,非保本理財餘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
  • 中國資管行業將迎黃金時代
    全球資管的大趨勢和投資理念逐步滲透並影響到國內的資管市場,資管行業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呢?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即將經歷重大轉型,個人投資將日趨成熟理性,國內實體經濟將能利用專業管理的新型資金池,推動未來的經濟增長;在後疫情時代,這一轉型尤為重要。報告指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在過去十年增長了10倍之多,讓其他諸多市場望塵莫及。
  • 券商「意圖」公募牌照 大資管競爭加劇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共有13家券商資管機構獲得公募牌照,其中有12家布局了公募基金業務,合計管理規模3799.38億元,但機構之間規模分化明顯。其中,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非貨幣公募基金資產規模1252.89億元(其中混合基金規模達1021.16億元)排名第一;中銀國際證券管理的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994.38億元(債基規模達974.37億元,佔比超過9成),位居第二;其餘資管機構的非貨幣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較小,均在350億元以下。
  • 【新華財經調查】資管賽道競爭加劇 理財子公司分化格局初顯
    新華財經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王淑娟、吳叢司)2020年,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進入資管行業一周年。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俱樂部」加速擴容。截至目前,獲批籌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已有24家,開業20家。從政策上看,監管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這為銀行存量理財資產處置留出了更多的「踹息」時間。
  • 剛剛,公募業迎來頂級資管巨頭
    國君資管也表示,將按照《證券投資基金法》、《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批覆要求,儘快完成籌備工作,並在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公開資料顯示,國君資管成立於2010年10月18日,是業內首批券商系資產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20億元,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距今已擁有10年的積澱。
  • 2020券商資管公募揭榜,來看冠亞軍基金經理深度復盤
    時值年初,券商資管公募冠亞軍基金亦已鎖定,明星基金經理異口同聲:「不擇時、看長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Wind數據顯示,在成立半年以上的116隻權益類券商資管公募基金(以下簡稱「權益基金」)中,財通資管價值成長以87.47%的年內回報奪冠,緊隨其後的是2020年3月剛剛成立的東方紅啟動三年持有,年內回報為78.66%。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券商資管公募化轉型之後,券商資管將與100多家公募基金管理人、7000多隻公募基金同臺競爭,這對於券商的產品開發能力、投研能力、客戶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從整體收益水平來看,券商資管產品和公募基金仍然具有一定差距。Wind數據顯示,去年偏股混合型開放式基金的冠軍收益超過160%,中位數也超過40%。
  • 剛剛,公募業迎來頂級資管巨頭 _ 證券時報網
    國君資管也表示,將按照《證券投資基金法》、《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批覆要求,儘快完成籌備工作,並在換領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開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公開資料顯示,國君資管成立於2010年10月18日,是業內首批券商系資產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20億元,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距今已擁有10年的積澱。
  • 基煜基金總裁王翔:資管行業進入2.0時代
    隨著資管新規的平穩過渡,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或將迎來爆發期,正式進入2.0時代。資管行業1.0時代,解決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其內核是不成熟,甚至是不穩定的,存在大量剛性兌付和通道類產品,基本只有公募基金行業是完全在淨值型的基礎上生長的。
  • 國泰君安資管拿下公募牌照 總規模6110億元居行業第三
    近日,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資管)收到證監會《關於核准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批覆》。由此,國泰君安資管成為第14家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距離上一次中泰資管於2017年12月獲得公募牌照,時間已過去3年。
  • 剛剛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方麗 陸慧婧 全球資管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剛剛,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貝萊德公司搶先一步,率先拿到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花落」貝萊德基金行業迎來劃時代的事件,繼2002年12月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成立17年後,外資資管機構正式以獨資的形式進軍國內公募基金市場。
  • 50萬億全球最大資管來中國:100%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獲批
    來源:東方財富網全球資管巨頭持續加碼中國,剛剛,全球資管規模排名第一的貝萊德公司搶先一步,率先拿到首家外資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募基金「花落」貝萊德基金行業迎來劃時代的事件,繼2002年12月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成立17年後,外資資管機構正式以獨資的形式進軍國內公募基金市場。
  • 「一參一控」擬鬆綁 國泰君安資管搶跑申請公募牌照 基金行業變革...
    該制度的放寬進一步加大了券商機構布局公募牌照的意願。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8月14日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的申請,目前進度顯示為接收材料。而這份申請也成為了「一參一控」限制放寬後的首家券商機構申請公募牌照。資料顯示,國泰君安資管成立於2010年,是國泰君安證券的全資子公司。
  • 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大資管生態下公募基金應該做好五方面...
    會議上,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表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的業績積累,已經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公募基金展現出了突出的賺錢效應。他分享了在資管轉型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中,公募基金應該做到的五方面內容。 第一、堅持權益投資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 三季度基金資管數據出爐!匯添富非貨幣公募規模猛增1300億衝至第二...
    三季度基金資管數據出爐!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11月11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各項資管業務月均規模排名
  • 夏敏:構建理財子公司市場化運作機制 深度融入資管行業上升周期
    《21世紀》:業內普遍認為,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作剛剛開始,未來空間巨大,前景廣闊。你們和公募基金等機構的合作情況如何?夏敏:開業以來,徽銀理財以構建具有深入持久合作關係的金融生態為目標,從業務開展需求、長期能力建設兩個維度出發,與行業內各家資管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 券商資管公募化改造之路:「大而全」還是細分領域的「精品店」?
    公募化改造破局在整個券商資管的發展中,東證資管選擇的路徑和其他同行截然不同,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擁抱主動管理、擁抱權益投資。Wind數據顯示,東證資管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在1600億元之上,而中銀國際資管和財通資管的公募基金資產規模也分別達到了1097.34億元和576.49億元,它們成為為券商資管公募基金領域資產管理規模前三強。
  • 國泰君安資管獲入場券 時隔三年券商資管系公募添新兵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此前已有1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獲得公募牌照。而當前除國泰君安資管外,還有3家證券公司及券商資管申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並待審批。有業內人士分析,未來券商資管或將重點打造更有針對性及特色化的投資管理模式以提升資管業務競爭力,甚至逐漸與公募基金公司及行業巨頭「分一杯羹」。資管巨頭進軍公募時隔三年再一券商資管獲批。
  • 國泰君安資管搶跑!已正式遞交公募牌照申請,受制 「一參一控...
    德邦基金表示,「一參一控」政策鬆綁,主要解決了已控股基金公司的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乃至保險機構申請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問題。券商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也是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的最直接、最順暢的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公募基金佔大資管行業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