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主辦、《中國證券報》及北京資產管理協會特別支持的「大變局·新機遇——2020中國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北京峰會」圓滿落幕。活動上,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裁王翔表示,隨著資管新規的平穩過渡,淨值化轉型的提速,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總量規模即將迎來爆發增長期,資管行業已進入2.0時代。面對快速發展的時代,資管行業除了要做好專業能力強化、業務轉型升級、技術升級的準備外,還要利用好外部專業服務機構,打造資管生態圈。
以下為演講全文整理。
上海基煜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裁 王翔
2020年充滿波折,但沒有阻礙資產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截至6月底,國內資管行業總規模創歷史新高,達到119.17萬億元,超過前期116萬億元的高點。隨著資管新規的平穩過渡,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或將迎來爆發期,正式進入2.0時代。
資管行業1.0時代,解決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由於各種條件限制,其內核是不成熟,甚至是不穩定的,存在大量剛性兌付和通道類產品,基本只有公募基金行業是完全在淨值型的基礎上生長的。剛兌和資管的本質是矛盾的,資產管理的本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信託行為,不進行剛性兌付,賣者有責,買者自負,資管機構賺的是專業能力的錢。從這個角度說,打破剛性兌付是非常正確的。
資管行業2.0時代,行業基礎發生了根本改變。
首先剛性兌付被打破。剛性兌付給很多投資者一個錯覺,認為無風險收益率應該是4%-8%以上的,而房地產過去20年的長期牛市,更是給人加大了這種錯覺,認為收益率應該是穩定的。在這種前提下,淨值波動型產品是長期受壓制的。現在無論是打破剛兌還是國家層面對控制房價的決心,無疑給資管市場鬆開了長期的枷鎖。
其次,近年P2P泡沫破滅和部分非標無法兌付讓更多投資者達成了意識層面的共識,就是到底應該把錢交給誰管理。投資者真正開始形成一些共識,就是應該去購買正規的資管機構發行的,淨值有波動,不承諾收益率的正規資管產品。
再次,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支持。資本市場及發展直接融資從未像如今這樣受到重視。這是一個經濟體走向成熟的標誌,出現風險定價的分化,使有風險識別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的專業機構發揮真正的價值和用武之地。
基於此,作為淨值型產品的代表,公募基金經歷了史上最強勁的增長。根據基金業協會的統計,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的總規模達到了18.31萬億,再創歷史新高。銀行理財、信託、券商資管和保險資管等其他資管品類中,淨值型產品的規模增長同樣領跑。作為存量規模最大的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也在持續推進,截至三季度末,淨值型產品數量佔比已經達到45.3%,同時發行力度還在不斷加大,而通道類業務佔比較高的券商資管、信託、基金專戶和子公司專戶的管理規模則處於小幅下降的趨勢中。從各品類存量規模的變化來看,整個資管行業向淨值化轉型的趨勢非常明確,並會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公募基金作為淨值化產品的典型代表,預計未來3年管理規模將可能突破30萬億。
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時代,資管行業需要在三方面做好準備:
首先,做好專業能力強化和業務轉型升級的準備,迎接行業的新變化。
2020年是資管行業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的一年,行業的新變化,帶來了新的業務形態和機會: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紛紛成立以及新發淨值型產品的加速;權益類產品佔比的迅速提高,需要做好產品結構轉型的迫切性;外資的進入,使得體系化建立投資管理經驗和投資者服務理念成為未來趨勢;養老基金、基金投顧、公募REITs等創新產品紛紛推出。行業會加速走向頭部化和專業化,更需要定位差異化發展,構建核心專業能力。
第二,做好技術升級的準備,擁抱新技術和數位化。
資產管理行業離不開新技術和數據,技術的運用將在三個方面對資管行業生態圈的建設帶來全面的提升。一是提升行業的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通過科技手段,有助於縮短金融交易的鏈條和環節,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比如在機構客戶的基金投資交易中,引入電子化交易平臺後,僅開戶一項工作,即可節省約95%的工時。同時,新技術的運用也有助於降低資管機構的運營成本,加強估值和帳單管理,以及交易風險管理等;二是提升行業的服務半徑。以基煜基金為例,通過建立業內首個專注服務機構投資者的電子化基金交易平臺——「基構通」,一方面,使機構投資者能高效交易7000餘只公募基金產品,提供基金研究服務支持,為買方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又能使公募基金產品能通過線上方式覆蓋到傳統直銷團隊難以觸達的中小金融機構,為賣方創造價值,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三是提升行業的服務能力。隨著資管機構對更多資產類別、市場類別的覆蓋,投資複雜程度也大為提升,通過數位化轉型,資管機構能有效提升產品設計、風險控制、組合管理及資產配置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匹配客戶的投資需求。
第三,準備與更多外部專業服務機構合作,打造資管生態圈。
從海外經驗來看,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風格類型往往比較全面,以匹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需求,形成某些領域的獨特優勢。在資管新規的推動下,銀行系資管正快速從原來的影子銀行模式向真正的資產管理邁進。銀行理財子的能力稟賦和客戶偏好,一方面天然地更擅長固收等中低風險策略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需要為客戶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布局各類型的產品體系,滋生了與公募基金等其他資管機構的合作。
資產管理是個長期的行業,意味著每項能力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銀行理財、公募基金、保險資管、券商資管、信託等各類資管機構,各有所長,合作遠大於競爭。優秀的資產管理機構需要外部專業服務機構的支持,所以與外部機構的合作能力本身,就是一種把投資工具轉換成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
基煜基金作為國內首家專注於服務機構投資者的獨立基金銷售公司,一方面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為機構投資者建立了可靠、高效的電子化場外基金交易與管理平臺,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並建立了體系化、場景化、定製化的基金研究服務體系,為機構投資者建立FOF/MOM管理能力提供全方位的研究服務支持,助力資管機構數位化轉型。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