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註冊制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將夯實A股市場長期牛市的基礎
編者按: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之際,《投資快報》、股市廣播FM95.3特別策劃,對話行業領導、機構高管、投資者代表,回顧資本市場變革歷程,探討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展望行業未來發展機遇,系列報導「高質量發展再出發,資本市場30年證券大咖談」。
本期訪談嘉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
《投資快報》記者:崔總您好,您長期工作在中國資本市場一線,能否分享一下您工作經歷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些特殊時點,特殊事件?
崔秀紅:在我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特殊時點有三個,一個是2015年股災,一個是2018年去槓桿,第三個就是科創板的推出。
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異常波動,股市經過兩輪斷崖式下跌後形成的嚴重股災,給市場和投資者重重一擊,身邊的很多朋友被平倉,這場股災對我國的經濟平穩運行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高槓桿下的「鏈式」崩盤是引發這次股災的原因之一。投資者們被欣欣向榮的「牛市」激勵使用更高槓桿以獲得高額回報,槓桿的乘數效應不斷累加,整個股市的風險被放大。本身槓桿就存在不穩定性,輕微的下跌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這次股災對券商各個業務板塊影響都非常深刻。
這次股災之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於券商行業而言,完善和健全行業的風險控制體系、強化各業務板塊的合規經營很重要且必要,這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於公司而言,行穩才能致遠,必須要把合規經營、穩健發展放在第一位。
2018年是去槓桿關鍵的一年,資管新規實施後,中國整個資源配置方式進行了調整,這對先前我國金融領域通過加槓桿的方式不斷擴大的資產規模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金融領域去槓桿的措施,降低了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由過度依賴投資和信貸擴張轉變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完成經濟增速換檔期的平穩過渡。資管行業也從簡單的規模驅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券商資管開始回歸本源,發力主動管理。這對於金融機構自身來說,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回歸主動管理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主動管理能力、加強合規能力建設、把控風險,這對於我們實現穩健經營、有序推進轉型、防範金融風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目前我國經濟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制度的一種創新,符合了中國經濟轉型的融資要求。科創板的設立與註冊制試點,有助於完善證券市場和科技創新體系,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現代化投資銀行業務的轉型發展,同時也拓展了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通道,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券商來講,科創板的推出提升了直接融資效率,有助於推動現代化投資銀行轉型發展。面對新的挑戰,我們要打破現有的同質化競爭格局,加速打造多業務協作體系,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擁抱新的轉型變革機遇。
《投資快報》記者: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一系列的變革,您有什麼最深刻的體會?
崔秀紅: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各項基礎性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完善,股票的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逐步優化,新《證券法》實施後,上市公司違法成本提高,投資者保護更受重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正在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市值規模上看滬深交易所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資本市場,30年來資本市場為助力宏觀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直接融資佔社會總融資規模比重仍顯著低於發達資本市場,市場功能上重融資輕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普及仍顯不足,投機性依然嚴重,導致市場波動性顯著,對外開放剛剛步入深水區,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總結的地方。要積極汲取資本市場改革的經驗並總結教訓。
堅持增量創新推動存量改革,穩中求進。例如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私募債承銷、場外市場等業務都是試點先行,成熟後再由點及面推廣,改革的步伐行穩致遠。
資本市場建設要平衡多方面利益,堅持市場化方向。以往資本市場在功能上一向重融資輕投資,曾出現新股發行的三高現場,後來又強行設定發行市盈率限制,註冊制改革下,充分信息披露、市場化發行以及券商跟投機制的設計即為了平衡各方利益,並更加重視和保障投資者利益。
發展與規範要兩手抓,激濁揚清才能構建健康的投資環境。資本市場歷史上曾出現像327國債期貨事件這類市場中介因風控問題倒閉,也有像銀廣廈、瓊民源、獐子島這類上市主體造假事件,我們在壯大和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也要緊抓上市公司治理與證券公司的合規監管。
《投資快報》記者:如何評價這兩年來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您如何看待註冊制改革,以及券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崔秀紅:近兩年,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我國資本市場正朝著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邁進。科創板再融資、減持等關鍵制度創新持續深化,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都順利落地。貫徹落實新證券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一批大要案,常態化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各項制度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市場法治環境持續改善。對外雙向開放邁向更高水平,滬倫通、陸股通、債券通多路並進。各類創新工具試點層出不窮,融券制度優化、期權標的增加,資本市場生態系統不斷完善。展望未來,註冊制改革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將全面助力我國經濟創新、轉型、升級,夯實A股市場長期牛市的基礎。
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意義很大。一是實行註冊制改革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當前股票債券直接融資存量規模佔社融存量規模比重不足兩成,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還有待提升。註冊制優化上市標準、降低上市融資門檻、提高融資效率,以促進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有助於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解決「關鍵核心技術被人卡脖子」、「優質上市資源流失海外」等問題。
二是註冊制改革促券商回歸專業性,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進一步打開券商業務空間。註冊制改革下,市盈率紅線取消、跟投制度設立、併購重組業務鬆綁,提高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價值發現功能,強化券商從通道業務回歸到詢價、定價、投研、銷售及撮合等專業核心競爭力上。註冊制改革由增量改革進入存量改革,上市企業數和規模將激增,實體直接融資需求加速釋放,券商作為連接投資者和上市企業的中介機構,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樞紐的重要作用。差異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將帶來證券行業競爭格局新變化,投行、融券、直投、衍生品等業務迎來發展機遇,同質化競爭瓶頸有望打破,未來可能會孕育出具有複雜投融資能力的綜合性航母級券商和專業精品化投行。
《投資快報》記者: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和重要任務,對此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崔秀紅:10月初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從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解決上市公司突出問題、提高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違法違規成本、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等六大方面17項重點舉措,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了系統性、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是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之後,11月初上交所出臺了《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從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優化監管、做深服務五個方面制定了39項具體工作安排。11月底,證監會組織召開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專題工作小組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落實相關工作。
高層、監管及資本市場組織者等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出了詳細的部署,在此,我們從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券商發揮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是提高信息披露制度質量,重視ESG信息披露。註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及時準確透明的信息披露是市場化的具體體現,新《證券法》專章規定介紹信息披露相關內容,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完善分行業信息披露標準,優化披露內容,增強信息披露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上市公司應當有ESG信息披露的自覺意識,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環保責任,推動長期可持續發展。儘管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不斷提高,但披露率仍偏低,隨著ESG主題投資規模的提高,將有助於促進上市公司重視信息披露的質量。
二是汲取科創板創業板退市改革經驗,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目前發行制度註冊制改革正向存量改革推進,而退市改革正箭在弦上。對比海外市場經驗,國內資本市場退市率較低,這與上市公司稀缺性、國資背景比例高以及地方政府政績指標等諸多因素有關,隨著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推廣實施,以上問題得到大幅緩解,同時科創板與創業板也積累了一定的退市改革經驗,可以從中得到借鑑,如完善退市標準和優化退市程序,從傳統單一盈利指標退市指標向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面值退市等指標邁進,廢除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環節,最終目標是實現常態化退市機制,增強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
三是探索券商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中的新途徑。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既是利益相關方,同時又兼任著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職責,特別是券商投行部門,要基於專業性和獨立性,從源頭上對擬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持續督導,優中選優,近日中證協制定並發布了《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對於促進形成權責清晰、運轉協調、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看門人」機制有著重要意義。除傳統上投行深度參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任務,券商其他部門也應當探索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的途徑,如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券商研究所可以為公司直投部門貢獻更多研究成果,此外,隨著市場做空機制(融券和股指期貨)的完善,研究所應推動開展鑑別和發現上市公司風險的相關研究工作。
《投資快報》記者:感謝崔總接受我們的採訪。
(文章來源:財富動力網)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