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註冊制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將夯實A股市場...

2021-01-0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註冊制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將夯實A股市場長期牛市的基礎

  編者按: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之際,《投資快報》、股市廣播FM95.3特別策劃,對話行業領導、機構高管、投資者代表,回顧資本市場變革歷程,探討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展望行業未來發展機遇,系列報導「高質量發展再出發,資本市場30年證券大咖談」。

  本期訪談嘉賓: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

  《投資快報》記者:崔總您好,您長期工作在中國資本市場一線,能否分享一下您工作經歷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些特殊時點,特殊事件?

  崔秀紅:在我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特殊時點有三個,一個是2015年股災,一個是2018年去槓桿,第三個就是科創板的推出。

  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異常波動,股市經過兩輪斷崖式下跌後形成的嚴重股災,給市場和投資者重重一擊,身邊的很多朋友被平倉,這場股災對我國的經濟平穩運行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高槓桿下的「鏈式」崩盤是引發這次股災的原因之一。投資者們被欣欣向榮的「牛市」激勵使用更高槓桿以獲得高額回報,槓桿的乘數效應不斷累加,整個股市的風險被放大。本身槓桿就存在不穩定性,輕微的下跌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這次股災對券商各個業務板塊影響都非常深刻。

  這次股災之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於券商行業而言,完善和健全行業的風險控制體系、強化各業務板塊的合規經營很重要且必要,這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對於公司而言,行穩才能致遠,必須要把合規經營、穩健發展放在第一位。

  2018年是去槓桿關鍵的一年,資管新規實施後,中國整個資源配置方式進行了調整,這對先前我國金融領域通過加槓桿的方式不斷擴大的資產規模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金融領域去槓桿的措施,降低了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由過度依賴投資和信貸擴張轉變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消費結構升級和產業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完成經濟增速換檔期的平穩過渡。資管行業也從簡單的規模驅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券商資管開始回歸本源,發力主動管理。這對於金融機構自身來說,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回歸主動管理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主動管理能力、加強合規能力建設、把控風險,這對於我們實現穩健經營、有序推進轉型、防範金融風險,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目前我國經濟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制度的一種創新,符合了中國經濟轉型的融資要求。科創板的設立與註冊制試點,有助於完善證券市場和科技創新體系,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發展、現代化投資銀行業務的轉型發展,同時也拓展了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通道,提高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對於券商來講,科創板的推出提升了直接融資效率,有助於推動現代化投資銀行轉型發展。面對新的挑戰,我們要打破現有的同質化競爭格局,加速打造多業務協作體系,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擁抱新的轉型變革機遇。

  《投資快報》記者: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一系列的變革,您有什麼最深刻的體會?

  崔秀紅: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各項基礎性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完善,股票的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逐步優化,新《證券法》實施後,上市公司違法成本提高,投資者保護更受重視,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正在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市值規模上看滬深交易所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資本市場,30年來資本市場為助力宏觀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直接融資佔社會總融資規模比重仍顯著低於發達資本市場,市場功能上重融資輕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普及仍顯不足,投機性依然嚴重,導致市場波動性顯著,對外開放剛剛步入深水區,還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總結的地方。要積極汲取資本市場改革的經驗並總結教訓。

  堅持增量創新推動存量改革,穩中求進。例如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私募債承銷、場外市場等業務都是試點先行,成熟後再由點及面推廣,改革的步伐行穩致遠。

  資本市場建設要平衡多方面利益,堅持市場化方向。以往資本市場在功能上一向重融資輕投資,曾出現新股發行的三高現場,後來又強行設定發行市盈率限制,註冊制改革下,充分信息披露、市場化發行以及券商跟投機制的設計即為了平衡各方利益,並更加重視和保障投資者利益。

  發展與規範要兩手抓,激濁揚清才能構建健康的投資環境。資本市場歷史上曾出現像327國債期貨事件這類市場中介因風控問題倒閉,也有像銀廣廈、瓊民源、獐子島這類上市主體造假事件,我們在壯大和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也要緊抓上市公司治理與證券公司的合規監管。

  《投資快報》記者:如何評價這兩年來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您如何看待註冊制改革,以及券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崔秀紅:近兩年,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我國資本市場正朝著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邁進。科創板再融資、減持等關鍵制度創新持續深化,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改革等都順利落地。貫徹落實新證券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一批大要案,常態化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各項制度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市場法治環境持續改善。對外雙向開放邁向更高水平,滬倫通、陸股通、債券通多路並進。各類創新工具試點層出不窮,融券制度優化、期權標的增加,資本市場生態系統不斷完善。展望未來,註冊制改革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將全面助力我國經濟創新、轉型、升級,夯實A股市場長期牛市的基礎。

  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意義很大。一是實行註冊制改革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當前股票債券直接融資存量規模佔社融存量規模比重不足兩成,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力度還有待提升。註冊制優化上市標準、降低上市融資門檻、提高融資效率,以促進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有助於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解決「關鍵核心技術被人卡脖子」、「優質上市資源流失海外」等問題。

  二是註冊制改革促券商回歸專業性,直接融資比重提升進一步打開券商業務空間。註冊制改革下,市盈率紅線取消、跟投制度設立、併購重組業務鬆綁,提高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和價值發現功能,強化券商從通道業務回歸到詢價、定價、投研、銷售及撮合等專業核心競爭力上。註冊制改革由增量改革進入存量改革,上市企業數和規模將激增,實體直接融資需求加速釋放,券商作為連接投資者和上市企業的中介機構,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樞紐的重要作用。差異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也將帶來證券行業競爭格局新變化,投行、融券、直投、衍生品等業務迎來發展機遇,同質化競爭瓶頸有望打破,未來可能會孕育出具有複雜投融資能力的綜合性航母級券商和專業精品化投行。

  《投資快報》記者: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和重要任務,對此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

  崔秀紅:10月初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明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從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解決上市公司突出問題、提高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違法違規成本、形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工作合力等六大方面17項重點舉措,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出了系統性、有針對性的部署安排,是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之後,11月初上交所出臺了《推動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從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優化監管、做深服務五個方面制定了39項具體工作安排。11月底,證監會組織召開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專題工作小組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落實相關工作。

  高層、監管及資本市場組織者等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出了詳細的部署,在此,我們從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券商發揮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是提高信息披露制度質量,重視ESG信息披露。註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及時準確透明的信息披露是市場化的具體體現,新《證券法》專章規定介紹信息披露相關內容,其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提出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完善分行業信息披露標準,優化披露內容,增強信息披露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隨著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上市公司應當有ESG信息披露的自覺意識,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環保責任,推動長期可持續發展。儘管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不斷提高,但披露率仍偏低,隨著ESG主題投資規模的提高,將有助於促進上市公司重視信息披露的質量。

  二是汲取科創板創業板退市改革經驗,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目前發行制度註冊制改革正向存量改革推進,而退市改革正箭在弦上。對比海外市場經驗,國內資本市場退市率較低,這與上市公司稀缺性、國資背景比例高以及地方政府政績指標等諸多因素有關,隨著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推廣實施,以上問題得到大幅緩解,同時科創板與創業板也積累了一定的退市改革經驗,可以從中得到借鑑,如完善退市標準和優化退市程序,從傳統單一盈利指標退市指標向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面值退市等指標邁進,廢除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重新上市環節,最終目標是實現常態化退市機制,增強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

  三是探索券商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中的新途徑。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既是利益相關方,同時又兼任著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職責,特別是券商投行部門,要基於專業性和獨立性,從源頭上對擬上市公司進行嚴格的盡職調查,持續督導,優中選優,近日中證協制定並發布了《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對於促進形成權責清晰、運轉協調、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看門人」機制有著重要意義。除傳統上投行深度參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任務,券商其他部門也應當探索推動上市公司質量的途徑,如在註冊制改革背景下,券商研究所可以為公司直投部門貢獻更多研究成果,此外,隨著市場做空機制(融券和股指期貨)的完善,研究所應推動開展鑑別和發現上市公司風險的相關研究工作。

  《投資快報》記者:感謝崔總接受我們的採訪。

(文章來源:財富動力網)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對話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萬聯資管是如何實現快速增長的?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稱,公司順應新舊動能轉換的時代潮流,選擇發展主動管理型資管業務賽道,其中又聚焦於固收及「固收+」產品,穩健良好的收益率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從而帶來萬聯主動管理規模和收入的大幅增長,這是成功突圍的核心。 筆者:萬聯證券為什麼選擇資管的賽道在券業突圍?
  • 萬聯證券崔秀紅:主推「固收+」在大資管時代突圍
    萬聯證券副總裁崔秀紅在當日下午舉行的「責任中國——2021年中國資產管理新趨勢」分論壇上作了主題為《擁抱時代變革,構建券商資管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演講。 崔秀紅認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國內資管行業大發展且競爭愈發激烈,萬聯證券將會抓住資管行業的發展機遇,以資管作為突破口在券業中突圍。
  • 資本市場三十年系列報導·人物│尚福林:註冊制改革是提升資本市場...
    回望歷史,彼時著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出於何種考慮?當時的經驗,對於當前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有什麼借鑑意義?  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建議已經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些頂層的設計安排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新動能和新機遇?
  • 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中泰證券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如今的註冊制,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不斷改革的過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尤其是近兩年資本市場改革明顯加快。   從股權分置改革到如今的註冊制,我國的資本市場改革一直在持續。事實上,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不斷改革的過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推進。   「就股票發行來講,我們從最初的審核制,到核准制,再到試點註冊制。
  • 楊成長:註冊制之後 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向是什麼?
    可能是以我們非證券的政府部門、企業以及地方政府作為主導,他們對證券市場的評價往往是以證券市場在企業改制、融資、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以及我們理財當中發揮的作用為首要標準。這一派很大程度上是從證券市場發揮經濟的功效作為評價證券市場發展的關鍵指標,往往壓力轉到證券市場來,就要通過證券市場的改制來解決問題,但有時未必能達到提高它功能的效果。
  • 資本市場三十年|李迅雷:A股市場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將「循序漸進、波瀾壯闊」作為描述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詞。他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正處在新舊交替之中,雖然A股市場的發行、交易規則等與成熟市場的接軌程度顯著上升,但走向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A股成長仍需耐心。
  • ...經理瞿秋平:註冊制面臨三大挑戰 證券公司在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性...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在此盛會上,金融界作為合作媒體全程報導,為投資者帶來最及時的監管思考以及業界聲音。在下午的議程中,海通證券總經理瞿秋平發表了致辭。
  • 我國資本市場三十而立 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軌跡
    談及資本市場30年的變化,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頗有感觸的對記者表示,「十四五」時期如何幫助企業和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將是資本市場新時期肩負的新使命和新任務。「資本市場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之一是基本建成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曹鳳岐表示。而資本市場30年的發展歷史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並不斷完善的歷程。
  • 萬和證券劉志勇:證券行業正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生態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證券行業正呈現多層次多元化生態證券行業將形成「多層次,多元化」行業生態和「航母級券商領跑,中小型券商護航」的行業格局。未來,我國資本市場在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隨著新證券法的頒布,各項改革政策逐步落地,如註冊制改革、常態化退市、投資者保護等各項制度推進,整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將進一步支持和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恪盡職守做好資本市場看門人
    摘要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恪盡職守做好資本市場看門人】8月24日,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儀式上,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作為保薦機構代表發言。
  • 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資本市場將激發創新要素活力
    12月11日,在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在開幕致辭時如是說。圖說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進行開幕致辭「證券日報只是這個偉大時代的一滴露珠,但同樣折射了時代的光輝,見證了資本市場的探索、改革、創新和滄桑巨變。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分子,我們一直懷著與資本市場同呼吸、共命運的心願,傳遞信息、連通上下、發現價值、分享經驗,與市場共同成長。」
  • 促進資本與科技深度融合 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資本市場可以為不同類型、不同生命周期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資服務,要加快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完善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全市場實施註冊制,不斷優化創新資本形成的創新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用零容忍態度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 資本市場三十年|王涵:註冊制和科創板強化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如果說過去多年資本市場的主要目標是加大融資,那麼註冊制和科創板的推出,讓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價格發現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新華財經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閆鵬) 「如果說過去多年資本市場的主要目標是加大融資,那麼註冊制和科創板的推出,讓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機制、價格發現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涵在近日接受新華財經記者採訪時說。一記開市鑼聲,迎來一個中國資本市場新時代。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市場的力量|中國資本市場30年大事記:從股改到註冊制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開業。與此同時,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兩個事件,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後集中交易的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 從審批制到註冊制:改革正改寫資本市場的未來
    2019年7月22日,黃浦江畔響亮的鑼聲,宣告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進入「科創板時間」  註冊制——30歲的中國資本市場踏出了新的節拍。描摹註冊制的輪廓、探求註冊制的入口,中國資本市場花了28年時間。其間不乏踟躕迷惘,有過淺嘗輒止,「中國證券市場究竟要走哪條路」之問長縈耳畔,久無定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註冊制改革加快構建科技資本高效循環
    專家預計,「十四五」時期,註冊制改革將逐步推廣至全市場,並持續加大制度創新,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日臻完善,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促進科技資本深度融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疊加創業板改革、新三板精選層改革的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初步形成了服務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多層次體系,支持經濟創新發展的巨大能量得到顯著激發。一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成效顯著。
  • 中信證券:緊抓註冊制機遇,行業龍頭地位穩固
    中信證券以「成為全球客戶最為信賴的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中國投資銀行」為發展願景,進一步夯實淨資本實力,在近年的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連續三年獲得AA級別。25年間,資本市場從審批制轉向核准制,目前正逐步過渡到註冊制。作為資本市場中介機構,中信證券始終緊跟時代步伐,在全市場逐步推行註冊制之際,展現著突出的投行實力。
  • 大咖論道:註冊制來襲,如何影響資本市場?
    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總部總裁徐孟靜、華菁證券董事總經理、投行事業部負責人朱權煉、農銀匯理基金投資副總監李瑋以及德勤華北審計A股市場領導合伙人童傳江進行了深度對話。 徐孟靜表示,新股出現破發是市場日趨成熟的表現,新的發行定價模式對投行的定價能力以及對投資人的價值判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挑戰。 「過去的定價模式,投行部門與研究部門合作鬆散。註冊制推行之後,我們在合規前提下,必須充分藉助集團研究院強大的研究能力,充分展示每個客戶的價值,興證研究院還專門設立了產業研究中心專門服務一級。」
  • ...隆重揭曉,致敬中國資本市場30年,評審專家如此解讀中國資本市場…
    在服務股改中,證券行業也正式開啟了資產證券化的道路。不難看出,資本市場用了10年的時間擺脫青春期的「稚嫩」慢慢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2011年至今是資本市場日趨成熟的十年,也是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十年。2019年,創業板改革並實施註冊制,2020年6月15日,證監會開始正式受理創業板 IPO,再融資註冊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