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能跑步嗎?體重太大會不會傷害膝蓋?相信大體重的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惑或者顧慮。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跑步是每一個人的權力,但一定要選擇與你自己相適應的跑姿,不斷去調整自己,讓身體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跑姿沒有最佳,但一定有最合適的。
我在開始跑步之前體重92千克左右,由於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膝蓋外側疼痛日益明顯,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以前擔心是膝蓋關節受傷,現在看來應該是腿部肌肉對關節的支撐不夠。很多人跑步時間長了會發生骼脛束摩擦綜合症,但我跑步一年多來,反而消除了膝蓋及大腿外側疼痛,應該算是意外的收穫吧。我目前的跑姿也是在總結自己的經驗和身體感受調整而來的,就我個人而言,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般以全腳掌落地,可能是體重太大需要通過足弓來緩解衝擊,前腳掌或腳後跟是沒有辦法擔此重任的,需要通過膝關節、足弓、鞋底、塑膠跑道四重緩衝減少大體重帶來的衝擊負荷,並且儘量減少腳掌與跑道接觸時間,其實就是加快步頻,也可以避免常見的足底筋膜炎。
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略向後傾斜30°,與小腿呈150度夾角,膝蓋略微彎曲在落地的瞬間似乎有一點緩衝,可以對膝關節形成較好的保護,是比較舒適的狀態。對於大體重跑者,落地時對於關節的衝擊約相當於自身3倍體重,如何儘可能化解、減少著地時的衝擊就成為預防傷痛的關鍵。正確合理的著地技術關鍵是要保持膝關節彎曲,如果著地時膝關節伸得很直,著地點又遠離重心,那麼這樣就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作用,增加受傷風險。只有膝關節產生一定的彎曲,才能有效緩衝地面衝擊力,這跟我們從高處跳下,需要屈膝緩衝是同一個道理,很多跑者卻缺乏著地屈膝緩衝過程。
要最大限度避免髖部的左右擺動,利用腰腹核心肌肉的力量前後交替送髖,這個需要自己慢慢練習,找到輕微的向內前側扭腰的感覺,帶動胯部驅動下肢往前運動,這當然也要加強對核心肌群的日常訓練。
立起腰杆、挺直背部,基本上半身從髖部往上是成一條略微前傾的垂直線,保持身體重心自然前傾,大概重心在落地腳前側的感覺,雙臂左右交互擺動,前不露肘、後不露拳。肩頸部自然放鬆,頭部向前平視,並保持在肩膀正上方,不左右偏。
跑步姿勢有幾個關鍵階段,分別是: 觸地期、支撐期、蹬伸期和擺動期,而前三個也常常合稱為著地階段。掌握科學合理的姿勢對於跑步十分重要,跑步技術一方面可以實現更有效更省力地奔跑,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受傷風險。當然,跑步姿勢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各自體格千差萬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姿勢,需要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不斷根據自身條件去調整、糾正,找到一個自己最舒適的跑姿,才能跑得更遠。如果你覺得跑得累了、痛了,那是時候考慮調整下自己的跑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