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用麻醬蘸全部,南方人的三餐吃沙茶

2021-02-16 半島便利店

第一次見到自動售貨機,是上小學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放學路上豎起了幾個大機器,裡面排著各種膨化食品,具體有哪些我記不清楚了,唯一留下印象,而且長大後還會偶爾回味的,是上好佳沙嗲薯片。

那時候不知道「沙嗲」是什麼意思,連「嗲」字怎麼讀也不太清楚,只記得小小的拱形薯片放進嘴裡時,迸出鹹鹹甜甜的鮮美味道。

後來才知道,「沙嗲」兩個字裡,原來大有文章...

從沙嗲到沙茶,一瓶醬料的歷史

沙嗲(Satay)是馬來的傳統美食「烤肉串」,將牛肉雞肉先醃製再炭烤,烤好後配上厚厚一層沙嗲醬同食。沙嗲醬是一種複合調料,用花生、小蝦、薑黃、椰子醬等材料調製而成,醬膏細膩,橘黃色,辛辣味重,鹹多過甜,是一種重口味的調料。

©*Abo*

而沙茶醬呢,是從沙嗲衍生而來的。早些年間,閩粵臺一帶的國人下南洋,飲食習慣中加入了許多南洋料理的元素,沙嗲是其中之一,後來人們將沙嗲的配方帶回國,流入福建、潮汕等地。

對美食有獨特造詣的閩粵人,吸取了沙嗲調料的層次感,保留但弱化了辛辣味道,制出本土化的沙茶醬。

超市的沙茶醬兩巨頭,是皇牌和牛頭牌,皇牌沙茶王出自潮汕一家老牌的沙茶調料廠,口感偏向於「醬」,甜味更出眾;牛頭牌沙茶醬來自臺灣,魚乾和蝦幹的「沙」感更明顯,味道偏鹹一些。

總的來說,生活中常見的沙茶醬,以花生、芝麻的香,加上海蝦、魚乾的鮮,配上蔥頭、辣椒、蒜的辛辣,再兌上白糖的甜味,炒制而成的複合醬料,層次鮮明,風味獨特。

想在家裡一品沙茶風味,買瓶沙茶醬,煮麵時調個湯頭,打火鍋時作蘸料,即能方便快捷地領略一二。但如果你並不滿足於此,想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沙茶文化,吃到令當地人為之心醉的沙茶絕味,恐怕還得去當地尋覓一番。

©明周飲食

潮汕火鍋的王牌蘸料

北京人打羊肉鍋必須蘸麻醬,四川人恰紅油火鍋少不了油碟,而沙茶蘸料,則是潮汕人吃牛肉火鍋的靈魂所在。很多人和沙茶醬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大概就是吃火鍋時調的那一碗蘸料。

©:: OASISIMAGE.COM ::

去潮汕尋覓美食,汕頭的牛肉火鍋一定不能錯過。在這裡,講究的店家都會自製自調沙茶醬。

鰈魚乾是沙茶的主要原料,未炸的鰈魚乾聞起來腥鹹,但一入油鍋,炸到金黃酥脆後,鮮甜味道就佔了主流。切碎的紅蔥頭入八成熱的油鍋炸成紅蔥酥,香而不辣。蒜末要先淋熱油帶出水分,再下油鍋炸,才能炸出乾爽細碎的蒜酥。

最後,把炸好的材料一起攪碎,加入白砂糖、辣椒粉、花生粉、咖喱粉、胡椒粉、五香粉、乾草、鹽、糖等香料,而不同的調味、不同的配比,又造就了每家店沙茶醬不同的風味。

潮汕的八合裡胡同是牛肉火鍋一條街,在這裡,所有的牛肉當天現殺,在你眼前片好上桌,按從瘦到肥的順序,將五花趾、匙柄、脖仁、吊龍 、肥胼、胸口朥依次下鍋,涮燙幾秒,趁極致嫩滑口感消失之前,趕緊往沙茶醬投懷送抱。

上好的牛肉,決不能讓麻醬或豉油搶了風頭,只有沙茶醬,既不掩蓋牛肉本身的風味,又以鹹甜鮮香賦予了牛肉更豐富的口感。

燙一片鮮嫩的牛肉,放入沙茶醬碗輕蘸,牛肉捲曲的紋理掛住鮮甜的醬料,放入口中咀嚼,牛肉的酥嫩勁道,加上一點醬料沙沙的口感,鹹味和甜味配合得恰到好處,肉香濃鬱,鮮味突出,讓人慾罷不能。

©food_god_pikachu

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手工打漿,把牛肉的膠質打出來,令空氣注入牛肉,每一顆牛丸經受4、5000次的捶打,咬下去自帶爆漿屬性,清湯下鍋,浮起撈出,蘸上沙茶醬咀嚼,油脂、奶香、半筋半肉的口感,帶著鹹鮮回甜的醬料在舌尖起舞,旋轉,吃到扶牆出也在所不辭。

©burg_explorer

沙茶牛肉,靈魂伴侶

福建燉菜多,瘦肉湯,薑母鴨,佛跳牆,都是要花上大半天功夫,將之煨得酥爛入味的菜式。

幾個月前去泉州,朋友驅車帶我去到一個深藏在小巷裡的牛肉店,這裡專門做沙茶燉牛肉,爐上支著一口大鍋,客人點單後,老闆娘用一把長長的大夾子伸進鍋裡,一手夾出大塊牛肉,一手拿剪刀咔嚓幾下,牛肉塊悉數落在了盤裡,可見肉質之熟爛、酥軟。

©龍巖微食圈

挾一塊沙茶牛肉放在碗裡,湯汁在米飯流動,粒粒染成金黃,牛肉咬下去,軟嫩不粘牙,吃不出粗糙的牛肉纖維,既有甜潤雅致的鮮味,又有大口嚼牛肉的豪放口感,就著米飯吃下,再喝一口撒了芹菜末的牛肉清湯,甚是滿足。

©龍巖微食圈

在潮汕地區,更常見的是用沙茶炒芥藍牛肉,看似簡單的炒菜,但講究的潮汕廚人,會在它身上下足了功夫。

芥藍選短小的,再長也不能超出手掌張開的長度,否則吃起來口感不夠細嫩,味道還容易發苦發澀。

牛肉一定要新鮮溫暖,部位最好是吊龍肥牛,肋脊間的肉肥瘦相間,既有瘦肉的紮實口感,又帶肥肉的油脂香味。

©明周飲食

幾勺沙茶醬兌上半碗紹酒,調成料汁,待會為這道菜注入靈魂就全靠它了。

先炒芥藍,盛起鋪底,再炒牛肉,蓋在芥藍上,鍋熱後倒入沙茶汁,炒香,倒入菜和肉,合二為一,沙茶提香不鹹,裹滿滯膩料汁的牛肉軟嫩甘甜,芥蘭清脆爽口~

©明周飲食

廈門街頭的一碗沙茶麵

對於廈門人來說,沙茶麵是家鄉的味道,這個從小吃到大的味道,離開家鄉後,也要在行李中裝上幾罐,在每一個思鄉的夜晚,煮碗沙茶麵以慰衷腸。

©yllas.seah

沙茶麵的品質取決於湯頭。沙茶湯的原料和沙茶醬一樣,以花生、蝦幹、魚乾、蔥蒜為主,和幾十種香料,加進骨湯熬成。

油麵過水撈出,鋪上選好的海蠣、蟶子、魷魚、蝦仁、鴨血、豆腐等等配菜,澆上金黃明亮的沙茶湯,不到五分鐘,一碗暖胃又暖心的沙茶麵就好了。

©eat.lillian

喝一口湯頭,絲滑的骨湯和甘甜的沙茶融合,油而不膩,甚是落胃。軟韌彈牙的油麵就著沙茶濃湯咀嚼,香甜爽口,味淡的海鮮過了一道沙茶湯後,鮮滑微辣,鴨血和豆腐更是一口爆汁,吃碗麵,再端起碗把湯一飲而盡,嗝~滿足打出一個花生咖喱香的嗝,這就是廈門人的日常小確幸,天天相伴,從不厭倦。

©insta_xiamen

一碟沙茶醬就似一幅太極圖,鹹和甜彼此融合,又各擅勝場,把各路美食囊括其中。

除了蘸碟、燉牛肉和煮麵,還有沙茶拌粿條,沙茶撈車仔面,沙茶排骨,沙茶燒烤,甚至沙茶蘸火龍果or荔枝…只有你想不到,就沒有沙茶醬做不到。

不管是以沙茶為日常的閩粵臺,還是在潮汕火鍋店或茶餐廳,偶然嘗到沙茶風味的外地人,沙茶的獨特味道,都以一種不可抗拒的姿態,在人們心中的美食榜單上,擁有姓名。

©hotpot_palace

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

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

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

❤️最後,別忘了點在看哦!

相關焦點

  • 「就算打死我,吃火鍋時我也不會蘸麻醬」!
    你不吃麻醬?」「嗯?你咋不放辣椒呢?」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各地火鍋蘸料麻醬對於北方人而言,不客氣地說,幾乎就是火鍋蘸料的全部了,對北京人,尤其如此。而它之所以能風靡北方,是因為在以羊肉為主要涮料的北派,火鍋多以清湯為主。
  • 南方人真的比北方人臭?
    ,南方人與北方人有關抗凍能力的battle大賽又要開始。從早期的粽子吃鹹吃甜,到後期買蔥是一根根買還是一捆捆搬,反正只要有一點南北方差異,就會被提出來,大戰幾百回合。前一陣,一則有關南北方基因差異的報導引起了爭議。這裡面,居然說南方人更臭一些?在果殼上有一個提問是:為什麼南方人狐臭更嚴重?懷著「是不是真的」的疑問,我去詢問了在南方生活的朋友。
  • 一抹濃香的麻醬,徵服了多少北方人的心和胃
    許是這麻辣燙本就是北方人所創,在烹飪上參考了冒菜,但口味卻是很符合北方人的喜好,骨湯汆燙,鹹鮮美味,想吃麻辣口味的,自己加調料吧。 尤其是最後淋上的這麻醬,可謂是精髓,一下就俘獲了北方人的心。
  • 年糕年糕節節高,北方人這樣做年糕,香甜軟糯筋道,南方人沒見過
    我很樂意為大家做飯,也很樂意將做飯中的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給予我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為大家做出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導語:年糕年糕節節高,北方人這樣做年糕,香甜軟糯筋道,南方人沒見過年糕大家都喜歡吃嗎?
  • 北京最後的國營糧店,養活了全網一半的麻醬販子
    不知何時起,就連ins網紅也開始被同日升荼毒,如此接地氣兒才是最新的打卡方式,同日升的食客們深諳吃麻醬的花樣,在ins上展示如何用麻醬果腹。 哪怕大多數南方人前二十年唯一接觸過麻醬的經歷,只是在海底撈,仍不礙他們欣賞麻醬師傅比飛面小哥更利索的手活。
  • 南方人這樣吃芒果,北方人表示:難以下咽,南方人表示:好吃得很
    用食物撫慰孤獨的靈魂,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哈嘍,大家好,我是顏小廚,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更新美食菜譜啦!南方人這樣吃芒果,北方人表示:難以下咽,南方人表示:好吃得很!現在天氣熱起來了,南方的一些水果陸續上市,芒果和三華李都是這個季節的水果,酸酸甜甜的特別好吃,在我們廣東,吃這些水果都有一個特別的吃法 ,那就是把水果涼拌著吃,加鹽加辣椒粉,酸辣可口,想想都流口水。一個北方朋友看到這做法太驚訝了,說芒果這樣怎麼下口呀?能吃嗎?難道不是黑暗料理,一連串問題問不停,哈哈!
  • 南方獨有的幾種小吃,北方人「饞哭」也吃不到,你吃過這些嗎?
    如果說到飲食習慣的話,相信北方人的口味肯定要比南方人要重,很多北方人喜歡吃的,南方人可能不太喜歡,南方人喜歡吃的,對於北方人來說,可能有一些也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說幾種南方獨有的小吃,北方人饞哭了也吃不到,不知道大家都有吃過嗎?首先第1個跟大家說的就是薄撐。
  • 南方人vs北方人?南北分界線到底在哪裡?
    我:我家在淮河邊上,我也不知道我是屬於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秦嶺—淮河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前幾天有個視頻#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了南下的冷空氣#在網上引發了熱烈討論。不過需要明確的是,視頻裡展示的其實是:秦嶺阻隔了暖溼空氣北上,所以左邊是南,右邊是北。
  • 南方人覺得北方人抗凍,北方人到了南方內心os
    樹還是很綠,花也開著,小區的鳥也在早晨用鳴叫準時「播報」。12月份用自來水洗漱的時候,水流的溫度直接給我手涼疼了,寒冷刺骨。為了省錢,沒開空調,開了一晚上最大檔電褥子。連續十多天這樣睡,我就上火了,咳嗽、嗓子疼、磨眼睛,下眼皮還長了一顆麥粒腫,隱形眼鏡也不能戴,老倒黴蛋了。
  • 南方人和北方人到底有什麼區別?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告訴你
    說起南方人和北方人,首先要看南北分界線,大部分地理書以秦嶺-淮河一帶為分界,東起淮河入海口,西至崑崙山,位於中國西部的前端,與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接壤,這條分界線不是單純的分界線,而是氣候線,是亞熱帶氣候與溫帶氣候的分界線。
  • 南方人與北方人身高差竟達5釐米,原因大揭秘
    一提到北方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北方人身材魁梧高大的形象,而一說到南方人,大多想起短小精幹的形容詞。根據統計,北方人的平均身高是173,而南方人的平均身高只有168cm,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南北差異竟然高達5cm!那麼,是什麼造就南北身高差的呢?是飲食嗎?環境嗎?還是基因?
  • 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
    有了這6款蘸醬,涮火鍋吃餃子都香!天寒地凍時節,最過癮的事情莫過於吃火鍋。或家人或三五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配上各種蔬菜、菌菇、羊肉卷、牛肉片、肉丸子。不需要其它的主菜,就可以吃得盡興又過癮。如果嗜辣的朋友,還可以準備一個鴛鴦火鍋。左邊是清湯,右邊是麻辣的川味火鍋,吃到大汗淋漓,結果還停不下嘴。想要做出一鍋好吃的火鍋,我認為靈魂在於調製蘸料。
  • 給一碗麻醬,北京人可以用來蘸整個宇宙
    吃涮肉、爆肚要蘸麻醬小料,做燒餅、涼麵得帶上麻醬,就連西北釀皮、四川麻辣燙,來到北京的地界上,也得規規矩矩地澆上一勺麻醬。對於任何食材來說,麻醬都是一種相當「魔性」的存在,只要遇到它,食材原本的味道都會被麻醬黏稠香濃的口感所包圍。但對北京人來說,能夠「戰勝」一切的麻醬,簡直是無法替代的聖物。▍麻醬到底是個啥?
  • 京城根下的美食——麻醬
    至於麻醬?許多南方的小夥伴們甚至表示「沒見過」。然而,對於北方人來講,尤其是生活在京城根下的「老北京兒」們,芝麻醬,那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北京人一年四季的老命,那可都是麻醬給的!麻醬即芝麻醬,是將炒熟的芝麻磨碎而製成的一種食物,香味四溢,可以作為調味品食用。根據所選用芝麻的顏色,芝麻醬可分為白芝麻醬和黑芝麻醬。通常我們所說的麻醬,即指的是白芝麻醬。
  • 北方人的麻醬可以蘸一切,總結完畢 | 【經緯低調分享】
    在南北的相互影響滲透中,其實麻醬也在潛入南方。先不提武漢熱乾麵,福建沙縣小吃的拌麵通常是加花生醬的,但在沙縣小吃中,出現了一款香醬拌麵,其實就是麻醬拌麵。而很多複合調料中,其中很可能加入了芝麻醬。老舍先生如果活著,不知道是傷感還是不傷感。在小說《駱駝祥子》的結尾,他可曾為上海、漢口、南京也有著芝麻醬燒餅吃而傷感。
  • 南方人比北方人長壽,差異在哪呢?看看買的菜,能瞧出不同
    南方人比北方人長壽。在中國平均壽命前三名,是海南,上海和廣東。南方的百歲老人比北方要多。想要長壽,是人永恆的追求。不然也不會從古代就開始煉丹煉藥,指望著再多活500年。但最後,不管古代現代,也沒能弄出點什麼切實有效的來,收效甚微。現在的人是,有的人吃了一堆保健品,到最後比不上放鬆心態的。
  • 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
    北方火鍋,經典的煙囪爐,白開水煮羊肉,那個是要蘸麻醬的,因為羊肉是沒有調味,水是白開水。當然你不沾麻醬也行,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我只是說,是這樣發展過來的。然後是川系的火鍋,重油重辣,四川和重慶都是一個意思,一個派。這邊的火鍋,是有調味的,也就是說出鍋就能吃,不過本地人喜歡配香油。南方的潮汕牛肉火鍋沒吃過,先不講。
  • 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長壽,差異在哪?其實從買菜上,能瞧出不同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戰爭」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下雪聊到飲食,從洗澡談到買菜。而在一項研究上又發現了,中國人的壽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雖然在過去的25年間,我國的平均壽命上漲了8.5歲,人均年齡增長到了77歲,但就單看南北方的壽命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 北方人吃不慣的五種小吃,甜豆花上榜了,看看你能接受嗎
    比如說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就相差很大,吃的方面有很明顯的差異,如果南方人來北方或者是北方人去南方應該都不太習慣當地的飲食。那麼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幾種北方人吃不慣的南方小吃,不光吃不慣,而且還很有可能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吃。下面的時間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果這五種東西你都吃過並且非常喜歡吃的話,那麼就說明你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