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扎西上師」學佛的人切記勿忘菩提心來行持一切善法

2020-12-23 顯密壇城

普巴扎西上師答:

我想,作為子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母親從小直到臨終之前做過多少善事,曾經修了多少法,平常懈怠和起煩惱的時間有多長,從這裡也能知道自己還能為她做多少善事。

經論當中說:「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此知道她生前做過多少惡業或者善業,也能大致清楚她會有怎樣的來世。就如同我們要知道農民一年的收穫有多少,就要看他的田地有多大,平時是否在艱辛地耕耘勞動,就能知道他收成會有多少。

當然,作為子女能發心為父母誦經持咒是非常好的,平時可以多念誦一些觀音心咒或者不動佛心咒等等,如果值遇超度法會,就儘可能去做一些也非常好。

在高原地方的老年人內心不狂亂,而且他們自己既不經營公司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濟來源,每次收入可能就是一元兩元,但是一旦有大型法會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金錢,哪怕只有一毛兩毛也會拿出來用於超度去世的親人,寫下他們的名字,而永遠不會忘失為他們做超度。

我想,這也是佛教最可愛的地方,它不是商場,決定不會與你討價還價。

當然,這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來行持,但儘可能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善法,而不要以為做過一次,後面就萬事大吉了。

如果做一次善法就能改變一切的話,那我們平時艱苦修行還有什麼意義呢?

細緻想想,雖然我們的修行時間不長,但是從初次進入佛門直到今天,我們付出的代價可一點都不少,為了超度親人花一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平時要儘可能去行持這樣的善法,只要去行持,時間永遠都不會嫌晚。我的上師85歲的時候還在為母親做超度。而上師的母親在上師20歲的時候就離開人世了,也就是說,六十多年來,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一直都在為她的母親做超度。

往昔我們在高原超度時候,只要能記起來的,每年超度法會都會為他們做超度,如果年代太久以至於實在想不起來的,也會稱呼為祖祖輩輩,並且盡力為他們做超度,所以時間永遠都不嫌晚。阿比甲當嘎註:一般超度是很難一次超度成功的,因為一般人福報不夠,罪業卻多得不得了,比如殺生、墮胎等等,而且如地藏經利益存亡品開示的: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

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也就是人死了以後即便你有因緣和福報讓眷屬幫你修福、做功德,但是亡者只能獲得七分之一的功德,其他的六分功德是生者自己獲得的,亡者所獲極少,這也是一位師兄問到我抄經為何要抄七遍?供燈為何要供七盞?咒語為何要念七遍?

因為你抄經抄了七遍、每天供燈七盞乃至你做的任何功德你回向給你的冤親債主、宗親眷屬,他們才能得到完整抄一部經及完整供一盞燈的功德,這樣對他們才有切實的利益,越多越好,最好都是七的倍數,量變才能達到質變。

另外七還有一個意思你每抄一部經、念一句咒、供一盞燈是加持六道其中一道的眾生,最後再總的為六道眾生一起再抄一部經、念一句咒、供一盞燈加持回向一切六道眾生,有這個意思在裡面,學佛的人切記勿忘菩提心來行持一切善法,這個表意恐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但又非常的重要。

否則他們過得不好自然會來幹擾你的生活,讓你種種不順,而你做得多,這些功德聞健自修,分分己獲,也就是趁著你還活著,你所做的功德都分分己獲,不用等死了,眼巴巴盼著親人為你做功德,這樣主動權都掌握在別人手裡了.

你看看我們現在多供燈,以後你死後就會有人為你供燈超度你,你就會遇到這樣的善因緣,在藏地死比生要重要得多,因為這是決定你來生去處的最重要時候,希望大家切勿小視,為了利益自他一切眾生,請大家不要省錢、省時間,因為很多人學佛也是為了更順利、為了更好、更快改變命運,大家每天少抽一包煙、少吃一包零食、少買一件衣服,這些做功德的錢就出來了,自己看看自己平時累積的善業是否足夠保住人身、是否足夠解脫了?

連阿秋喇嘛都要每天為其母做超度(他的母親能生阿秋喇嘛必累積過無量的善根),藏人其實有時候一生人造的惡業還不及我們漢地的人一天所造的惡業,我們自己想想吧,自己因為貪嗔痴所造作的惡業有多少,所累積的善業又有多少,自己都衡量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學佛首先要知道佛是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學佛是學作佛,作佛是心去作佛,我們一定要學佛的存心、佛的用心,這才是真正抓到了根本。念佛大家都會念,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是每個人得的結果不一樣。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實在說,往生的人少,不能往生的人佔了大多數,即使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相同。有人生實報土,有人生同居土,原因到底在哪裡?
  • 佛教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什麼?
    佛經中佛陀經常用「善男子、善女人」來稱呼學佛修行人。如《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那麼世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什麼呢?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奉事師長」也不容易。奉事師長是不是把老師生活照顧好?不只如此。你看《普賢菩薩行願品》講供養:「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中,又以「依教修行」為第一。普賢菩薩的標準是把老師教我們的,我們都能領會,都能接受,都能實行,這才是奉事師長。三福之一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不行。
  • 《學佛三要》:七、慈悲為佛法宗本
    【3】(1)《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413〈16 三摩地品〉(大正 07,72 c9-14): 善現!云何布施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首,用無所得而為方便」,自舍一切內外所有,亦勸他舍內外所有,持此善根與一 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波羅蜜多。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既然他這樣投入地利益眾生,至少不會有意地傷害我們,一定會盡一切力量引導有緣人走上正途。所以,具有菩提心是作為上師不可或缺的條件。 相當的智慧 作為上師,僅有菩提心是不夠的。他必須能引導我們,讓我們明白通往解脫的道路該怎樣走,也就是該從哪裡下手、怎樣去修等。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當然,經論中同時也說,這樣的聖善上師不要說在現在,在過去都是極為稀少的。即使有,也常常是隱居遁世的,除了具善緣的人以外,想見到都是很難的,需要依靠多生累世的修善和誠願才能夠求得的。那麼,對於一般的學佛人該怎麼辦呢?
  • 佛教公案 | 善星比丘起邪念(反面教材啟示)
    我久已了知是善星比丘會斷除善根,但是還是讓他與我共住滿了二十年。因為我若不畜養共行,遠棄不近左右,這人必定會教導無量眾生去造作各種惡業。這就是如來不共十力當中的第五力,種種勝解智力啊!」大迦葉又問佛陀說:「世尊!如來具有了知眾生各種根器的力量,一定了解善星會斷除善根,但是以何因緣,還是允許他出家呢?」佛陀說道:「大迦葉!
  • 近日嶺喇仁波切及根本上師索南仁欽堪布朝拜了崗波巴大師閉關聖地及寺院(附大師事跡及其教言)
    他從親教師和軌範師徹底聞習了《律經根本律》等《毗奈耶藏》的一切經義,外以別解脫律儀[5]的學處來束縛相續。此後從大善知識牛絨巴[6],依廣行派傳規的儀軌,受了發菩提心的律儀,心中生起了清淨的世俗菩提心[7]寶。       從此開始,就成為一位學習六度[8]和四攝事[9]等菩薩廣大之行、作意自利的相違分絲毫亦不生起而唯成辦利他的名副其實的佛子菩薩。
  • 第35屆噶舉祈願法會 :大寶法王教授《修心絮語》第一堂
    接著《修心絮語》課程延續去年教到的地方:由於心行兩者是並進的,所以當你一心繫念的是此生世俗,那麼外顯行為的徵兆也都是此生的計較;如果具有的是出離心和菩提心的話,所做的行持,也就會是想盡辦法出離輪迴和盡力地利他。我們應該依教奉行,言行一致。自己的行持不如法,卻對他人開示佛法,這就像得了麻瘋病的人,卻跟別人說自己有修持「大鵬金翅鳥成就法」一樣,是沒有人會聽信的。
  • 《處世良藥》佛子行三十七誦 (簡體版)
    【佛子行37頌】這部論典的作者,是六百年前西藏的「無著賢菩薩」。 他出生於衛藏,靠近拉薩的地方。其在世時,即被譽為具有大悲心、菩提心的菩薩,因為他平日就以修學菩提心、菩薩行為主。他後來遷居「無著」,所以人們稱他為「無著賢菩薩」。 他不但有菩提心,而且學識豐富,但以他而言,菩提心的觀修是主要的。其時有另外一位大師「帕通康切帕」,有次他因為手痛,就向無著賢大師說:「我手痛,你有菩提心,請你加持我好嗎?」
  • 上師壽誕,吉祥火供,祈願上師長壽,祈願眾生安康
    上師壽誕,吉祥火供,祈願上師長壽,祈願眾生安康 藏曆10月10日(2020
  • 從持咒也著魔被附體,談系統完整修法的重要性
    持楞嚴咒也有著魔的現象,金剛手菩薩也說過持咒被毗那夜迦侵擾之事。本尊咒很厲害,但是人不厲害,由於發心、戒律不清淨或者業障惡緣、不相應等問題,感召非人很正常。宣化上人曾提過,一位僧人打佛七,日夜念佛,一個精怪變為阿彌陀佛來迷惑。所以,學佛還是要有基本的正見,以及戒行,特別是淨障集資,一福壓百禍。
  • 華密弟子持修文集◎無上佛師 幸福的弟子
    說也奇怪,此前,上師傳的一切法教,在修持時雖已有很明顯的覺受等等,卻好像少了什麼隔了什麼,至此,「視師如佛,佛即上師」後,修持上師法教的缺漏隔閡感才此不見,當然領受上師法教的深融感、遍身感更為完整融合、深入無阻、光明無礙!正是「視師如凡修即凡,視師人天修人天,視師羅漢成羅漢,視師菩薩證菩薩,視師即佛必成佛!」
  • 南懷瑾老師: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通過「曇鸞、道綽、善導」 3位祖師之「經論」談淨土法門與菩提心
    這是對漢傳佛教中的「淨土法門」之教義修持作出的誤解。此等對淨土東亞佛教之研究,多以「依信仰彌陀本願往生西方淨土」為主。對漢傳佛教淨土祖師之論注中的「發菩提心自利利他」共成佛道之究竟法了解,卻有所不足。因此,本文會以淨土經論作參考材料,從而找出早期淨土祖師對發菩提心作為修持淨土門之內容。
  • 學佛不如法,就是盲修瞎練,現在知道還不晚
    或者憑自己的所想,去持戒、吃素、給自己定點功課,就認為自己學佛了。能忍、能讓、去布施就感覺自己得道了,這樣都是不如法的。當然,這些行為能夠錘鍊你的因緣果報,但是離真正的佛果還相差甚遠。《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中佛告普賢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