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靖邊79歲老人疑被兒子遺棄墓穴。
這對以孝為本的中國來講,這荒唐至極的事,確確實實的發生在我們眼前。
5月2日晚20時許,馬某將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王某送到靖邊縣榆林煉油廠東側「萬畝林」,將母親推進一廢棄墓坑內,並用事先準備好的鐵鍬鏟土掩埋。
但卻沒有封緊,留有餘地,讓老人在墳墓內度過了幾日,直至警察查至該處才呼救,出來後還告訴警察:我就知道會有人救我的。
這是馬某的「手下留情」還是王某的相信兒子不會這麼絕情,我們不得而知
據馬某交代:母親生活難以自理,經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家中很臭,讓他的壓力很大。他很後悔。
孝,這個字我們都不陌生。
最早見於商朝,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
而孝順不單是我們人類銘刻進基因的天性,更是我們從小言傳身教的根本。
這件案件讓我們震驚的不僅是他違法,而是他在挑戰道德的底線。
我們不妨了解一下後背的故事。
馬某出生在一個悲劇的家庭。
他自幼喪父,馬某母親在他十二歲就拋下他和弟弟離開陝西改嫁到甘肅,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對他來說的就像缺失了童年的陽光,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因為童年的悲劇馬某和弟弟都有某些缺陷,馬某不愛說話,弟弟不會算數。
兩人雖然不至於餓死,但是卻也困頓潦倒。
馬某母親直至老年才回陝西,先是和不會算數的弟弟在一起生活,但是弟弟實在無力贍養母親,所以將贍養母親這個重擔交給馬某,讓馬某本就貧窮的生活更加緊巴巴,馬某揚言不想贍養母親。
但是這些只是鋪墊,直至去年底,她摔了一跤,不能下床活動了,每天大小便失禁,飲食需要人喂,於是他就萌生了「想把她處理掉」的想法。
但是馬某母親卻沒有埋怨兒子,可以想像她獲救時說的那一句「我就知道會有人救我的」是怎麼暗無天日墓穴之中的安慰自己的。
在得知兒子被以故意殺人罪起訴,馬某母親更是聲稱「是我自己爬進洞穴的」。
我們在屏幕面前看一切都很輕易,所以我們能輕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馬某。
但這不只是一單「久病床前無孝子」的悲劇,更是敲響了一記「如何養老」的警鐘。
從前母慈子孝的畫面,到現在逐漸冰冷,轉化為更為現實和表面的給錢了事。
老人們想要的盡孝,應該是更有溫度的陪伴。
我們比起金錢,更應該給老人以時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金錢買不了時間,時間比不上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