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APP
從未有一年像2020年這樣,發生了這麼多的意外,而每一次意外,都能在A股引起一波財富狂歡。
年初一個小小的病毒,在人不知鬼不覺間,讓世界瞬間陷入停擺,經濟停滯、失業飆升。A股市場防疫股連連大漲;武漢重啟,抗議常態化以後,為對衝疫情影響,政府繼而推出刺激政策,大量的流動性推升A股一舉踏平3000點;年中,選舉年引起地緣遐想,又讓軍工股一飛沖天,海外抗疫不利,居家辦公、紡織服裝和跨境電商概念股接棒而起;進入三季度,經濟復甦的勢頭不斷超出預期,受益於此的各類周期股,時隔多年,再次走到了A股中央。
當然,在諸多不確定性中,還一直屹立不倒著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股和科技股。
跌宕起伏的2020年行將過去,但上證3500點大關依然久攻不下。站在當下的時點,問道2021,如何看待明年的市場行情?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如何布局明年的投資?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華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鄭小霞進行了對話:
1、站在目前的時點,如何看待2021年A股市場?
鄭小霞:我個人認為將會是2021年會是非常有挑戰性,也會非常有趣的一年。整體來看,2021年雖然短期在刺激政策退出的情況下,A股市場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但是在整個經濟復甦的背景下,相關公司的盈利依然有強有力的支撐,此外疊加了正處在新的科技周期開啟之時,另外隨著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發布,明年A股市場將出現精彩紛呈的結構性機會。
2021年的A股市場將面臨的兩大確定性因素,第一個確定性因素是整體宏觀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在2021年由此前的寬鬆型向正常化回歸。第二個確定性是,從宏觀經濟的增速來看,受今年疫情因素的影響,今年的增長基數比較低,這將導致明年會出現一個未來幾年以內的階段性的頂部,這是我們展望2021年A股走勢的背景。與此同時,從近十年的歷史層面上來看,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處於一個80%以上的分位,這是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分位,這就是為什麼說,我們認為2021年的挑戰性會非常的大。
但是我同時又會認為我們會有很多結構性的機會,復盤 A股歷史,階段性頂部與政策向正常化回歸的這種組合在此前曾三次出現過,分別是2007年、2010年以及2017年。復盤之後,我們發現,市場並沒有單邊下行,反而出現了比較多的結構性機會。
具體來說,2010年和2017年的市場,可能是對我們2021年的市場的啟示意義會更大一些。2007年我們是處在一個經濟過度繁榮的背景下,這個環境肯定是2021年不具備的,2021年我們還是處在一個穩步復甦的階段,那麼2010年為什麼和2021年有一定的相似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2010年經濟的階段性頂部形成的原因,跟我們2021年經濟階段性頂部形成的原因是非常類似的,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導致了一個經濟的V型坑,然後在2010年形成了一個階段性的頂部,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一個V型坑,然後在明年會形成一個階段性頂部,這個經濟階段性頂部形成的原因是類似的,都是外部衝擊。
2、那麼在前幾次增長階段性見頂和宏觀政策回歸政策時期,A股市場是怎麼演繹的呢?
鄭小霞:我們回顧2010年A股的走勢,上半年整體市場是下跌的,但下跌的過程中,成長科技和食品飲料,是跌的比較少的,下半年市場又上演了一個V型的反轉,在走強的過程中,成長科技和食品飲料,還有醫藥生物都是長得非常好,穩居市場前茅的,所以整體看起來,2010年的結構性機會還是非常多的。2017年增長是在緩慢下行的過程中微弱的企穩,形成的短暫的階段性頂部,伴隨全球寬鬆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A股實現了波折中的上漲,市場整體演繹了一個以白酒、家電為代表的藍籌龍頭屢創新高的市場行情。
因此,通過復盤我們看到,以自然年為單位來看市場,在經濟性階段性頂部和政策向正常化回歸的過程中,市場並沒有演繹單邊的下跌,反而是給出了很多這種結構性的機會。所以,我們認為2021年當政策向正常化回歸的過程中,而市場整體估值處於相對高位的情況下,短期市場會受到一定的壓制,但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確定性的復甦,企業盈利也將出現一個確定性的改善,將支撐A股多樣化的結構性機會。
3、那麼結構性的機會具體是在哪裡去尋找呢?
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條邏輯去尋找,長期看最大的結構性機會還是在成長科技以及消費升級的這兩個領域裡面。具體來說,從上而下去尋找的話,我們看到支撐2021年宏觀經濟走強的最核心的兩個因素就是製造業投資和消費。這兩大因素就是我們推薦成長科技以及消費升級的最底層的邏輯。從自下而上的角度,從產業的周期去看,2010年其實是演繹了當年的iPhone4換機引領的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科技周期,而我們現在已經開啟了一個以5G為代表的一個科技新周期,還疊加了包括集成電路國產替代、新能源大爆發的周期等,因此成長科技是絕不容忽視的機會。此外,短期內,低估值的金融、有色板塊在內外經濟復甦共振的支撐下,也存在估值修復的契機。
4、如何看待目前周期股的行情?目前該如何參與周期股行情?
鄭小霞:事實上,三季度以來,我們一直在強烈推薦周期品種,比如家電、汽車和地產產業鏈相關的這些順周期品種,行情演繹到今天,已經從這種順周期的品種過渡到了有色和化工這種傳統的周期品種。
之前我們也對歷史上周期股的行情進行過復盤,發現,周期行情的演繹,一般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提估值的階段,這個時候,周期股的業績,還處在負增長的區間;第二個階段是殺估值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有業績支撐的上漲階段。歷史上,周期品種的大行情多是發生在經濟由復甦走向繁榮的這個階段,比方說2007年的「煤飛色舞」的這種行情。
整體而言,我們現在還處在復甦的進程當中,儘管我們判斷2021年的GDP增速會在8~9%左右這個水平上,但是這裡面低基數佔了很多原因,還未達到繁榮的階段。因此周期品的行情持續性需要繼續觀察。當前這種行情,簡單適度參與即可。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兩點,一是未來的大的方向還是成長科技和消費;二是堅守自己的能力邊界,之前在5G產業鏈條或者新能源產業鏈條,或者是消費這個領域裡面深耕的投資者,可以沿著產業鏈的上下遊繼續深挖。
5、如何看待「永煤」信用債違約事件?是否會對2021年流動性環境造成影響?
鄭小霞:永煤債券乃至債券市場的動蕩,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對於整個債券市場的影響是比較有利的。首先,它會使得整個的信用債市場各個環節的規範性進一步升級,包括發行和信息披露等;其次,違約真實發生後,將會從整體上重塑整個信用債系統的估值體系,進而構建更加合理、理性的定價分層體系。長期而言這是非常有利的,當然短期內,包括我們的機構投資者都承受了陣痛。
這件事情不會對2021年的流動性環境造成影響。首先,整體的流動性投放,無論是從財政還是貨幣這種宏觀流動性,還是從中觀的股市流動性而言,還是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流動性,最根本的邏輯都是會按照2021年整個經濟復甦的節奏而來;其次,從監管角度而言,中央層面的態度是明確的,就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央行也及時的、積極的做出了應對,金融穩定委員會對此進行了表態,涉事省份也做了反饋。其他省份也陸續在排查此類風險,進行相應的風險預警。整體而言,還是健全的、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