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01:他真的很努力了,這句話是誇獎還是批評?陳銘這樣解釋
「他真的很努力了。」這句話到底是一句誇獎還是一種滿滿嘲諷意味的批評?在《奇葩說》中,陳銘對於這個辯題的回答可以說是風靡了一時,說服了無數人,並且讓人們覺得這句話的本來含義就應該如此。
陳銘說:「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會有努力到自己感覺到了麻木,從而不想去改變的一段時間,但希望我們能夠不要用行動上的表面勤奮,來掩飾自己戰術上的懶惰。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了一成不變的生活,當然也是懶得去改變,就這麼將就著,也不會去管是否還有成效。」
其實現實也的確如此,我們總是會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無效努力的誤區,縱然每天拼命,忙得喘不過氣來,但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我們總是會陷入一種「自嗨式」的努力中,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最後一事無成,只是感動了自己。
《超級演說家》的冠軍、北大女孩劉媛媛,她在高中的時候就是一個吊車尾,年級一共二百多人她排在一百八十名之後。以當時的成績來看,她的人生肯定不會是現在這樣的,她也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自己的父母也沒有辦法把她未來的路給鋪好。
那時候的她迫切地想要變得強大,於是高一的她開始去圖書館看書,去學習別人都是如何學習的,按照書中牛津大學女孩的例子自己也嘗試了一下,果然隨著成績的提高,動力也開始越來越足。
但僅有如此還是不夠的,劉媛媛開始研究適合自己的學習辦法,包括:如何做題能夠快準狠、如何解決自己的拖延症、如何能讓自己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之中。她發現自己曾經所謂的努力都是無效的,都是不適合自己的。
老天作弄人,她因為發揮失常沒有考上北大,只考到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但她沒有放棄,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裡一直為了考研做準備,她繼續學習別人的學習方法,開始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優化和升級,最後她終於考上了北大。
02:如果你有這樣的表現,就不要怪「天道」為什麼「不酬勤」
其實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無效努力,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努力過後會順理成章出現的結果,最後卻了無音訊。我們沒有辦法,只能得出一個「努力無用」的結論,但努力的確有用,這不過這種努力卻不是無效努力,那麼無效努力到底有哪些表現呢?
1.看上去很努力卻是無用功
我們很多人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努力就應該讓別人看見。很多人會下意識否認,但實際上我們卻經常在做這樣的事情,也就是在不經意間把努力加入了社交屬性,這種努力的目標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想要讓大家知道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如果沒做好,那不能責怪我們。
但是這種努力卻是表面的,其本身所傳遞的信息是「求表揚」,是一種低質量的努力行為。而真正的努力是不會讓大家知道的,是不會輕易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努力的。因為我們看起來很努力的時刻,並非是我們真正有產出的時刻。
2.打雞血式的奮鬥卻眼高手低
無效努力也表現在了打雞血式的奮鬥上:「持續性混吃等死,間歇性躊躇滿志。」很多人減肥都是如此,下定決心減掉多少斤,然後制定非常詳細的鍛鍊計劃,辦健身卡,把三餐的食譜列印出來貼到了牆上。
但最多一個星期,就開始忘記了這些,陷入了買買買吃吃吃的快樂中,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又開始折騰起來,所以這樣的努力有什麼用呢?我們總是把目標設定得太好,把計劃製作的太好,但卻忘記了做了計劃並不代表你已經做了這些,而是需要努力堅持,才能夠有所成效。
03:怎樣的努力才算是有效的?這三個技巧,讓你的事半功倍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擺脫掉無效努力,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以下這三個小技巧能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1.任務型學習:從做中學
改變過去先學後做的方式,嘗試邊做邊學。
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曾經先學後做的方式,改為讓自己在做中學,當然這個做中學的意思並非是讓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其他的東西,而是我們在實踐中,卻學習其中所蘊含的知識。
都說知行合一,其實我們曾經的那種先學後做的方式,很難讓我們對知識有一種直觀的感受,就算熟記那些知識但沒有實際的應用,也無法讓我們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2.複利思維: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
複利思維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利滾利,也就是通過努力來讓一件事情能夠按照指數來獲得增長的一種思維方式。簡單的事情就應該重複去做,而那些重複的事情我們更應該認真去做。
我們就應該通過不斷地重複來加強我們對於生活的認知,對於知識的認知,對於自身能力的認知。從而讓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
3.籃球架原理:做好的目標,是那些踮踮腳夠得著的
最後我們要知道籃球架原理,意思是可以給我們制定一個總的高目標,但更重要的是實施目標的步驟是什麼,不要想著一步登天,就像很多人都想著一下瘦個幾十斤,但除了截肢我想不到別的方式。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目標,最好是那些自己踮踮腳就能夠夠得到的小目標,如此累計,自己一點一點地克服,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變得非常強大,並且也有資本可以收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