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交大2019年科研"成績單",硬!

2020-12-16 澎湃新聞

劃重點!交大2019年科研"成績單",硬!

2020-01-14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勇攀高峰,帶著肯定與期望,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三個面向戰略為出發點,始終堅持質量提升內涵式發展。不斷夯實科技創新基礎,為推動科技強國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交大科研,硬核力量有哪些?

小編帶你一圖看懂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自主科技創新

科技是國之利器, 2019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入國際第一方陣,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這其中,都蘊含著交大的貢獻和交大人的智慧。

學校創建了大型絞吸疏浚裝備完整自主產業鏈,承擔了「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航道、臨海基地等重大項目,使我國成為世界疏浚強國。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面向以「北鬥+5G」為代表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學校著力構建新型領域作業系統,這也是我國在作業系統研發上實現突破的寶貴契機。

海洋裝備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聚焦深海戰略,縱論經略海洋,搭建深海戰略與創新平臺。

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聚焦「城市轉型 創新發展」,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此外,學校積極圍繞省部級平臺基地支撐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布局各類省部級平臺基地。

面向經濟主戰場 開拓合作之路

學校深化創新驅動,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2019年,堅定不移地把「與行業龍頭單位全面戰略合作」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抓手,先後與華為、中遠、螞蟻金服等大型企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此外,與多家企業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逐步形成「項目-基地-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產學研用創新之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攻克核心技術

學校不斷注重原創基礎研究,開展前瞻性的研究,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在多個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重大項目承載力穩步提升,極大提高了交大的學術影響力。

2019年,學校積極應對國家科研布局調整,凝聚全校智慧,形成了《上海交通大學科技工作改革方案》,為推動全校科技工作的內涵式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學校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項目總數、集中受理期總經費數、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列全國第一,項目總數連續十年全國第一。

我校有15個項目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資助。在地方政府資助層面,獲資助項目居上海市首位。

2019年度,交大共7項成果榮膺國家科技獎,「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交大歷史性突破。19項成果授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9項),獲獎總數位列全國高校第一。

聚焦「建設科技強國」的科技創新目標,

積極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服務國家重大科技需求。

上海交大,

科技創新,砥礪前行!

來源:科研院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

1、

2、

3、

4、

5、

交大硬核力量!

原標題:《劃重點!交大2019年科研"成績單",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8年!北京交大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亮眼!
    8年!北京交大交出的這份成績單,亮眼! 扶危濟困為百家謀福利雪中送炭助萬民奔小康 在過去的幾年中
  • 謀海洋科技創新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
    ,進行了一系列重點項目的集體籤約。 許婧 攝  截至2019年12月,「零號灣」在孵項目總數超過630項、在孵化企業超過470家、項目融資總額超過12億元、獲投融資企業超過40家,初現規模效應,初步建成雙創生態體系,成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天的啟動儀式上還進行了一系列重點項目的集體籤約。
  • 2020世界VR產業大會雲峰會 華東交大交出亮眼成績單
    華東交通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團隊踴躍參與,積極對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華東交大軌道車輛系統實訓VR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VR產業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團隊,獲100萬元項目資助該校軌道交通技術創新中心肖乾教授領銜的軌道車輛系統實訓VR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VR產業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團隊,全省本科高校唯一,獲100萬元項目資助。
  • 2020世界VR產業大會雲峰會,華東交大交出亮眼成績單
    華東交通大學相關科研院所及團隊踴躍參與,積極對接,最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該校軌道交通技術創新中心教授肖乾領銜的軌道車輛系統實訓VR創新團隊,入選江西省第二批VR產業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團隊,是江西省本科高校唯一獲100萬元項目資助的學校。
  • 2020年我國科研實力排名,上海交大無緣前5,第1名實至名歸
    在近期,一組排名引發了熱議,這組排名按照科研實力對各大高校進行排名,其中復旦大學僅拍第5,上海交大則無緣前五,第一名實至名歸。下面就來看下這個榜單。截止到2019年,這座大學內部的校級科研機構就有421個,其中政府批准的就佔有160個,內部最有代表性的科研機構就是北京信息科學和技術研究中心,是我國最知名的科研機構,所以在科研實力上清華位居榜首。
  • 歲末年初,數說交大體育走過的2019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體育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為根本遵循,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心聚力真抓實幹,一心一意謀劃發展,紮實推進交大體育工作取得新進展。歲末年初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首2019年間發生的精彩瞬間,細數交大體育工作中的點滴成就。
  • 交大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來了!
    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 2020年12月11日晚,上海交通大學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百人評審會在圖書信息樓8樓報告廳舉行。15位來自各個院系的候選人進行精彩答辯。她的科研方向是國產大飛機的葉片,對於她來說一枚小葉片=黃金。正如她所說:「 交大是個發動機 我就是小葉片。越是一點點越是任重道遠。堅守心之所好,不畏為萬分之一。」林苡外國語學院
  • 西安交大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綜合評估工作獲佳績
    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的2020年度博士後工作綜合評估結果日前公布,西安交大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綜合評估工作取得佳績。本次評估中西安交大25個參評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均被評為良好以上等次,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醫學工程、數學、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哲學等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優秀。
  • 西安交大舉行2019-2020學年學生表彰獎勵大會
    2020年是交大艱苦奮鬥的一年,也是交大追趕超越的一年。從除夕夜到元宵節,一附院、二附院分批派出302名醫護人員援鄂抗疫,彰顯了英雄氣概和交大擔當。「科創月」期間,300多個科研平臺集中展示科技成果,開啟全球合作新模式。11月,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在西遷精神指引下,交大向西而歌、擔當國家使命的腳步從未停歇。
  • 廣州華立學院申報的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項目全部立項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申報的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項目全部立項,排名第一和第二日前,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申報的3個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科研項目,不僅全部獲批立項,而且在同類民辦高校的同類項目評選中獲得2個排名第一,
  • 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公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王豔君)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擬立項名單。全省重點平臺、創新團隊項目、重點領域專項和重點研究項目共擬立項323項,其中人文社科類98項、自然科學類225項。
  • 高校科研實力排名,上海交大無緣前5名,這所高校穩坐第一
    目前這所高校擁有校級科研機構421個,不管是科研人才還是科研設備都是領先的。復旦大學排在第五位,僅次浙大復旦大學的排名在第五位,僅次於浙江大學。一直以來復旦都是一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水平在全國的排名是數一數二的。2020年,復旦的論文數量為21篇,在眾多名校中也很拔尖,整體科研實力很強悍。
  •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兄弟牽手!加強合作貢獻交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是創建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南洋公學。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交通大學經歷西遷與分設,被分為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分別獨立建制被命名為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開啟了獨立辦學的歷程。如今兩校的校門口都掛著「交通大學」,而沒有加上「上海」或者「西安」的字樣,足見其深厚的淵源。
  • 全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成績單出爐
    原標題:全國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成績單出爐   近日,科技部、
  • 中國大學科研實力新排名,上海交大無緣前5,中山大學厲害了
    中國大學科研實力新排名,上海交大無緣前5,中山大學厲害了 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佔領主導地位的,人們所離不開的,國家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就是關於科學研究方面的,正是因為科學研究,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斷提高,也是因為科學研究,使國家不斷的進步與發展。
  • 以「匠心」耕耘教育和科研的「初心」 ——記上海交大副校長徐學敏...
    ,1986年赴美留學,並於1991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工程熱物理博士學位。2002年,徐學敏回到祖國,入職上海交通大學投入到一線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徐學敏主要從事生物傳熱傳質基礎研究和重大疾病熱物理治療創新技術研究。她在國際上首創的多模態腫瘤熱物理免疫治療技術,通過微創物理治療,原位釋放腫瘤抗原,激發機體抗腫瘤免疫,抑制腫瘤轉移和復發。局部治療,達到全身療效,為惡性腫瘤治療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法。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獲得者:範先群
    2020年07月06日 責任編輯:何蔓
  • 連雲港2019成績單、2020計劃書來了!
    連雲港2019成績單、2020計劃書來了!>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過去的2019
  • 背靠百年交通強校 「交大數科」依託「大數據+」 助力智慧交通建設
    「作為西南交通大學產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我們成立的最大目的,就是將學校的科研成果進行市場化轉化。」5月25日,成都交大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大數科」)總經理唐優華向36氪四川說道。 2019年7月,交通運輸部正式出臺《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規劃指出,到2025年,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全要素、全周期的數位化。
  • 西安交大開展2020年新教工入職培訓
    10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新教工入職培訓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新港報告廳開幕。培訓由人力資源部和校工會共同組織,約500名新教工(2019年9月--2020年8月入職)參加。培訓通過集中培訓、參觀學習、專題培訓的方式,幫助新教工儘快熟悉學校制度與政策,完成新角色轉變,引導其做好職場規劃,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