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戰術定義:兩個大個子在持球人兩側掩護後,一個下順,一個上提
近義詞:V字落位
解釋:有效的擋拆戰術能壓迫協防球員,讓他不知道選擇防三分還是跟著下順的進攻球員。牛角戰術實施起來簡單而有效,利用兩名大個子,同時在持球人兩側作掩護。
傳統的牛角戰術,4,5號位掩護,持球人一般用5號位的掩護。當持球人變向,5號位下順,4號位上提,此時,2,3號位站在底角,準備接球投籃。而實際的比賽不是紙上談兵。有時候持球人用4號位掩護比較方便,有時候持球人只走強側手的方向,根本不考慮4,5號位是誰,有時候5號位是一個比較好的投手,那就會讓5號位上提,4號位下順。
牛角戰術中有很多靈活的選擇,但要避免兩個球員同時下順或上提,會規定好如何打這個戰術,NBA球隊一般採用以下兩種方式:
1. 投籃好的上提,投籃差的下順
2. 真的掩護的人下順,另一個上提
這兩種情況下,持球人會臨場選擇進攻方向,兩個大個子則根據前面兩個原則跑戰術。
正如開頭所說,靈活的下順上提能夠壓迫協防球員。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紐約尼克斯執行牛角戰術,傑克持球,坎特和波爾津吉斯掩護,傑克走坎特這一側。
隨後,牛角戰術開始對中路防守施壓。坎特下順,防守他的洛佩茲陷入了一個兩難的處境,擋拆時的一防二,要兼顧傑克和坎特。理論上,這時候協防球員會幫他延阻下順的球員,防持球人的球員也會及時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這個例子中,馬爾卡寧就是這個協防球員,他對位波爾津吉斯。
Tagger : 協防球員 Drop: 縮進防守
馬爾卡寧也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他去延阻坎特,就會放空波爾津吉斯,不延阻,洛佩茲就要一防二。
其實防擋拆時,協防者常常遇到這樣的選擇,牛角戰術強化了這種兩難選擇,瞬間製造出這樣一個協防者,沒有時間閱讀持球者如何進攻。波爾津吉斯的站位讓馬爾卡寧無暇顧及傑克下一步的進攻。傑克的選擇就變得很簡單了,馬爾卡寧防波爾津吉斯,就傳給下順的坎特,防坎特,就傳給波爾津吉斯。
再看一個相反的例子,掩護人上提,非掩護人下順。這是故意設計,還是場上人員臨時調整,我們無從得知。防守擋拆後拉開的傳統策略是協防球員幹擾拉開的球員,這個戰術利用下順球員,讓協防球員不知防內線還是防外線,巧妙破解了傳統防守策略。
傳統的防守不換防,距離最近的外線球員幹擾拉開的球員,為原先防拉開的球員贏得時間回防。但這種防守策略對牛角戰術不起作用。
牛角戰術的核心就是支開協防球員,非常簡單。看看猛龍隊如何使用牛角戰術,伊巴卡掩護,拉開,另一個大個子,瓦蘭丘納斯簡單地下順。
縱然兩人的技術特點決定掩護後的跑位,但瓦蘭丘納斯的切入內線有更重要的意義,伊巴卡上提,瓦蘭丘納斯的防守人門羅,作為距離最近的防守者,理應去幹擾伊巴卡。遠端的另一個防守者布克也希望他去幫忙協防。
但瓦蘭丘納斯的下順帶走了門羅,沒有站在協防的位置上,因為他不能放空瓦蘭丘納斯。布克本以為門羅會協防,加上自己距離太遠,所以他沒有去幹擾伊巴卡。
Switch: 換防
這個回合中,防守方只能希望,防持球人的球員,尤裡斯,能夠快速補防到伊巴卡。實際的比賽裡,尤裡斯一直跟防持球人,布克守在底角,伊巴卡甚至可以喝杯咖啡再出手。
牛角戰術經典而有效,但NBA球員也防守過無數次,熟悉每一個人的跑位。如果牛角戰術沒有創造出機會,一般有兩種後續的進攻套路。第一種也算是最常見的,高低位,因為這是兩個大個子都位於球場中路,理所應該可以把球吊進內線。
高低位可以破解對於牛角戰術的防守。
如果持球人走上提球員這一側,下順球員可以把防自己的人帶到禁區,形成高低位。
更多情況下,持球人走另一側,防掩護的大人子球員延誤持球者形成包夾,下順球員會被暫時放空,弱側後衛的球員只能補防下順球員,小防大。
看下面的圖片和視頻,更好理解,熱火隊打牛角戰術,理察森走裡德的掩護,奧利尼克上前壓迫理察森,放空裡德,防守者切斷了給裡德傳球的路線,另一名上線的防守者沒去協防,緊跟著牛角中拉開的大個子詹森,馬上把球傳給下順球員直接面對弱側底角的格林。
這時候格林就陷入了兩難選擇,防內線還是防外線?自然的反應是先補防籃下,但兩人的噸位相差太大了,格林根本防不了。
打這種高低位並不容易,既要識破對方的策略,又要立刻傳球。視頻裡,理察森快速擺脫,傳球,詹森手不停球,裡德籃下輕鬆放進,凱爾特人隊無能為力。
更完整的牛角戰術有兩個擋拆,在球場兩側。如果上提的大個子接到球,第一時間不能出手或者打高低位,他馬上運球到另一側,打一個手遞手。即使不能馬上得分,依舊可以繼續進攻。
牛角戰術的視頻研究:
下面是NBA打牛角戰術的集錦,注意這幾點:4,5號位的大個子下順還是上提是不是跟他們的技術特點有關?牛角進攻怎麼對協防球員施壓?協防球員怎麼應對? (前方一大波動圖!)
文章翻譯自 Dylan Murphy
歡迎搜索微信公眾號「這是籃球」,或掃描二維碼關注,將定期更新富有價值的籃球內容。
「 櫻木,籃板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