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說:對人你得客氣點,山外青山樓外樓,能人背後有人nèng。你能,你厲害嗎?好,到時候自然有更能的人來收拾你。這不僅說的是自己,也是一種社會現象。
有的人看不得別人好,自己又不努力,喜歡背後搞些小動作。老郭的經歷可以說是跌宕起伏、歷盡心酸,他的師父評價: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勢必嫉惡如仇!
不論是明星大咖還是普通老百姓,有時發現不管走到哪裡都充斥著流言蜚語,造謠的成本低還有一些利益的驅使使得小人四處橫行,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無形的謠言害的很慘。
《羅織經》是一部能讓飽經宦海浮沉、剛正不阿狄仁傑啞口無言的神作,其作者是武周時期臭名昭著的奸臣酷吏來俊臣。
整人專家周興臨死之際,看過《羅織經》自嘆弗如,一言不發,甘願受死;
一代人傑宰相狄仁傑閱罷《羅織經》,冷汗迭出,卻不敢喊冤;
雄才女皇武則天面對《羅織經》,嘆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遂生殺機。
一、【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世間的道理,人們不會傷害自己而會遭到別人的傷害;做人的道理,別人不會寬恕自己而自己卻能原諒。
安身立命,免遭禍事,對天理人常、人情世故是不能不了解和感悟的,這是為人處世的理論基礎和行為指南,探求保身之道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審視其內在原由,挖出思想真諦,這樣才能增加見識,提升保身去禍的能力。
二、【君子惜名,小人愛身。好名羈行,重利無虧。】
君子愛護名譽,小人愛惜自己。愛好名譽就會對行為產生束縛,重視利益就不會吃虧。
似乎小人走到哪裡都比君子活得滋潤,君子惜名的個性是致禍,不同流合汙、有所為有所不為,行動因此變得僵硬,而小人卻總能依靠靈敏的嗅覺找到實現利益的最短路徑,打破一切規則,不惜手段只要為我所用即可,凡事不吃虧才是前提。
三、【陽以贊人,置其難堪而不覺;陰以行私,攻其諱處而自存。】
表面上讚揚別人,實際上讓他難堪卻不能察覺;私下裡為達私利,攻擊他最忌諱的地方而是保存自己。
軟刀子殺人最有奇效,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得置人於死地,又不會暴露自己的蹤跡,這招有很大的欺騙性和隱藏性,所謂能捧得起你自然就能摔死你。沒來由的大加讚美以及言過其實的拔高往往會更明顯的暴露對方的短處。
四、【庶人莫與官爭,貴人不結人怨。弱則保命,不可作強;強則斂翼,休求盡善。】
老百姓不要和官府爭鬥,富人不要輕易與人結怨。處於弱勢要懂得保全性命,不要逞強;處於強勢需要收斂羽翼,不必追求完美無缺。
人的地位和處境不同,保身的方法和規律也不相同。平民百姓或是弱勢群體要強出頭,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如靜觀其變,強弱也有轉換之時。
富人或者強勢群體也需要適當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他們很富有或者強勢,但在仇人眼裡,這些都不算可以畏懼的,狗急了還會跳牆,何況富貴無常,做多了蠢事、惡事,一旦被瘋狂報復而失勢,就只剩下死路一條了。
五、【罪己宜苛,人憐不致大害。責人勿厲,小惠或有大得。】
責怪自己的時候應該苛刻,博得人們的憐憫就不至於招致大的禍害。責罰別人一定不要過於嚴厲,小恩小惠也許會有大的收穫。
身處逆境、遭人誣陷,是人生裡常有的事,有智慧的人往往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策略,一味的爭辯無濟於事,反而會擴大事態的發展,整人者的目的就是讓你百口莫辯,在無力反駁的情況下違心承認罪名也是擺脫厄運、重獲新生的方法。
風水輪流轉,人不可能總是處於順境,有遠見的人對於下屬或者小人物犯下的過錯,從不顯示出盛氣凌人的架勢、極盡羞辱之詞,相反還要施以援手,受惠者會對這樣的幫助永生難忘,一旦有機會他們會誓死報恩。
《羅織經》是一本揭示人性弱點的經典,人們既可以用它去攻擊對手的弱點,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善自己。即使是在今天,這本中國古代官場的的產物,仍然是放諸四海而皆準。
跟現在市面上的成功學不一樣,《羅織經》不是勵志的雞湯文,而是讓世人認清奸人面目,識破惡人伎倆,存留歷史真實,從反面認知人性的目的。
在保留本書原貌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對全書作了逐段逐句的解釋評議。
為了讓讀者更深入、更形象地了解和識別惡人的手段,吸取教訓,現代出版的《羅織經》在每一釋評之後,又根據史實,編寫了相關的事典。這樣使讀者可以從反面汲取有益的東西,在紛繁複雜的世象中,能防誣反騙,識破伎倆,勿受其害。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奸人的「智慧」不可忽視。他們害人無數,一方面源於他們心狠手辣、無恥之極;另一方面,奸人的心機和手段實不乏「高明」。
正直善良的人們如果小看了他們,難免會吃虧上當、遭其暗算。從這個意義上說,揭穿奸人的害人把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人們洞悉其奸,勿受其害。
願大家在恣情賞鑑之餘,都有所斬獲,攜得幾件寶貝歸來。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購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