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人到公門正好修,留些陰德在後頭」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是古代社會農村的一句老話,是農村家庭父母長輩教育出類拔萃光宗耀祖的子孫讀書一舉成名,步入仕途,當上了地方百姓的父母官的時候,說的一句老話,教育孩子,為官清正廉潔,不能徇私枉法,不做喪盡天良的事情,要為民造福,為民多做好事善事,才能積下許許多多的陰德,死後在陰間仍然做官,會有好日子過。這是古人使用一種迷信說法,教育孩子要做一個百姓好官,不要做一個不積陰德的貪官。~~
「人到公門正好修」,「公門」古代人指官場,當時的政府部門,也就是指當官入仕,走上了仕途之路,為皇帝為朝中做官,是正好修心修德,培育人的道德的好時期。這個時候,不管當官有多大,都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是要心繫國家、民族和百姓,要為國家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忠心耿耿,肝膽相照,秉公執法,公正廉潔。不能貪髒枉法,欺壓百姓,瞞上欺下,做一些傷風敗俗,喪盡天良,見不得陽光,見不得人的壞事。為官清正,廉潔為公為民,多為老百姓做些實事好事,多為國家為社禝做一些有貢獻的好事。這樣的做官,能夠修練高尚的品德,能夠積累一些陰德。這都是古代父母長輩教育警告為官的子孫的老古話。
「留些陰德在後頭」,在古代農民認為,子孫當官為國家、為民族、為百姓,做好事,做有益處的事,做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的事。用現在人的說法,就是具有正能量的事情,能夠切切實實地,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為國家為社會,做一些具體的有利益的事情,才會積攢許許多多的陰德的。若是當官做盡缺德的事情,喪盡天良的事情,如欺壓百姓,盤剝百姓,搜括導脂民膏,瞞天過海,瞞上欺下,貪婪成性,不顧國家安危,百姓生死等等行徑,都是千萬不要幹,不能幹,古代人認為是積不到陰德的,還要折損陰德。在古代社會,相信封建迷信,認為陰德在陰間是人死後時的為人品德,德行高尚的人,可以在陰間繼續做官,繼續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將成為人中豪傑。所以,古代人非常重視修練美好高尚的道德。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