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地圖APP產品分析報告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筆者以百度地圖app為分析對象,從產品功能結構圖、用戶調研、優化建議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進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款產品。

一、地圖app市場規模現狀

1. 搜索指數

運用百度指數,查詢「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搜索熱度,可看到,百度地圖的整體日均值及移動日均值均在高德地圖的2倍左右,該指數包含新聞資訊搜索,實際用戶數僅供參考。

2. 用戶畫像

用戶地域分布特徵,多集中在廣州、浙江、上海、北京等交通網絡發達的一線城市;

從人群屬性來看,搜索年齡多集中在20~29歲的青年人群,高德地圖及百度地圖搜索佔比分別高達61%及56%,其次是30~39歲壯年群體,可知駕駛出行、旅行等活動,基本面需求集中在年齡分布中呈現出中部多於兩端的紡錘狀分布。

3. 國際市場現狀

使用美國區appstore 搜索關鍵詞「地圖」,可以看到搜索結果按評論數量降序排列,google maps 以300萬評論數位居第一,高德地圖評論數30k,位居百度地圖前列,但差距較小,相較於國區appstore以千萬級對百萬級的下載量對比,國外新用戶搶佔市場份額仍在起步階段。

二、產品功能結構圖

對百度地圖及競品高德地圖兩款app進行結構拆解:

  • 百度地圖slogan:精準智能導航和公交出行;版本10.23.4
  • 高德地圖 slogan:實時公交、打車地鐵路線智能規劃;版本10.30.0

兩款地圖導航app採用的功能結構比較接近,均為主頁地圖導航功能頁面+側邊功能欄+搜索欄+底部tab欄。

百度地圖搜索欄位於首頁上方,同時將「我的」功能入口放置在輸入欄左側。側邊功能欄對應功能點為圖層、上報信息、自身定位等。二者底部tab欄均劃分了三個功能板塊:百度地圖為「發現周邊」、「路線」、「出行助手」,高德地圖tab欄則對應「首頁」、「附近」、「我的」。

用戶選擇輸入目的地進行導航這一操作,百度地圖提供了3種操作路徑,分別為:

對比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多出第③種操作路徑,底部tab欄最右側的「出行助手」作為功能入口,然而作為一款工具型軟體,過多線程的操作無疑會增加用戶的學習使用成本。

競品高德地圖則是在對應的位置布置了「我的」功能模塊入口,顯然與頁面右下角高關注度區域的使用度更貼合。

除此之外,百度地圖「我的」入口布置在搜索欄左側,以頭像icon作為button,略顯隱蔽。「出行助手」這一功能模塊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思考;

從出行方式這一最重要功能點上看,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出行方式功能點都比較全面:二者都接入了駕車,打車,公交,步行,騎行,摩託車,火車,飛機等接口。百度在出行方式tab欄增加」智行「,採用大數據及智能分析為用戶對比各出行方式耗時、費用、熱量消耗等情況,便於用戶判斷決策出最適合自身的出行方式;

從地圖多樣性來看:百度提供的特色圖層除2D/3D,衛星圖外,還擁有全景地圖,該功能極大的增加了用戶對目的地的辨識度,內部全景圖也能夠讓商戶更便利的向消費者展示店鋪環境,極大提升了020運營效率,且該功能目前作為導航類產品的技術壁壘,短期內難以被超越。

其他功能場景還有遷徙地圖、充電樁地圖、手機門店地圖等。高德則提供了地震地圖、環境地圖。相比之下百度地圖的圖層種類更豐富,另一方面,二者的多場景不重合地圖,也預示了地圖類產品在未來多種商業場景以提供接口等技術發展的戰略布局。

三、用戶調研

1. 應用商店用戶反饋

摘錄了19年-20年appstore美國區1☆差評的評論,統計了各項差評條數及佔比:

經統計,差評佔比前三的原因分別為:不支持多國語言,對英語母語使用者不友好、道路導航信息不準確、車載功能音量使用問題。其他差評原因還有耗電量過高、呼叫計程車無響應、訂酒店出現問題等。

2. 用戶問卷調研及分析

使用問卷星設計及發放調查問卷,受訪用戶多為學生畫像。採集樣本數為13,其中6名用戶在海外地區參與調研。其中84%為20-29歲青年群體,20歲以下及40歲以上各有1名用戶。駕車用戶有3人。

通過用戶所在地與使用導航app問題交叉分析可知,海外用戶基本全部使用google maps作為導航app,google maps在國外導航類產品市場佔據統治地位。國內使用導航產品高德地圖與百度地圖用戶佔比約為2:1,由於樣本數較小,實際使用用戶數量應以國內應用商店下載量為參考。

重點問題1:關於用戶體驗提升方向——目前你覺得導航不太方便的地方

調研反饋佔比最高的問題為:商場及高架橋多層結構內不清楚自己和目的地在哪一層。該問題佔比高達61.54%,現階段地圖產品給出的解決途徑為,客戶端根據指標進行邏輯判斷,同時提供按鈕供用戶自行矯正。

但是該問題依然成為用戶痛點,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 一方面客戶端由於用戶定位精準度及數據上傳速率等原因,高架橋附近行駛的路線判斷存在誤差;
  • 另一方面供用戶自行矯正的按鈕指導不夠明確,導致用戶判斷產生混淆,即用戶並不能根據按鈕清晰判斷是否切換了正確的路線。如何解決用戶與目標地點在垂直方向上的分析問題仍為地圖導航產品的一大痛點。

其餘主要問題還有自己位置朝向不明確(箭頭朝向一直變化)、定位不準(定位發生漂移)、反應慢(網絡延遲)等問題。另海外同學下載實際體驗後,反饋百度地圖在海外直連會有稍許延遲,並表示店鋪信息不精確。

重點問題2:關於用戶體驗百度地圖app較滿意的功能

「地點定位」基本功能佔比第一,「附近內容」及「路線」功能票數佔比46%位列第二,對「附近內容」功能進行深一步細分探究,使用「附近內容」功能經常使用的兩項功能,調研反饋如下

用戶使用附近內容時,休閒娛樂模塊搜索佔比最高,搜索電影院、團購、酒店等地點佔比高達 61.5%,搜索景點及交通設施(公車站)位列第二,佔比為46.15%,可知用戶使用導航類產品附近功能內容,使用場景多為豐富的娛樂生活類場景,O2O產品戰略布局或將成為百度地圖的持久戰略。

對用戶調研部分進行總結,在產品國際化推廣有如下建議:

1)著力優化核心導航功能的體驗,提升用戶滿意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海外用戶直連問題,提升商家店鋪定位準確度及更新速率;另一方面可鼓勵用戶對店鋪或道路信息及時上報,通過獎勵用戶小金額紅包等方式,鼓勵用戶上報以彌補海外地區信息採集的不及時性問題。

2)儘快推出多語言版本,確保海外用戶能夠看懂地圖產品,降低英語母語者使用門檻,將更利於百度地圖拓展海外用戶,擴張國際化地圖導航類產品份額。

四、優化建議

作為一名在讀學生,筆者日常通勤方式是自駕出行,假期會自駕遊,有2年駕齡及超過4萬公裡行程數的駕駛經歷,相比較同齡人對地圖導航類產品有更深的體驗度。除去自己在設計調查問卷時的幾個問題選項,還匯總了幾個自己日常出行場景中遇到的問題:

1. 較小的施工路段地圖信息更新較慢

出行場景:駕駛員將在前方第二個紅綠燈路口右轉,地圖顯示前方兩個紅綠燈相距較近。然而實際路況為第一個路口右轉封閉施工,紅綠燈不亮,極易被駕駛者忽視。駕駛員可能由於地圖導航未對施工的小路口即時更新,引導與實際路況不符,導致駛過第二個路口繼續尋找第三個紅綠燈路口準備右轉,卻發現已經駛過,需要掉頭/繞路。

2. 通過大數據實時計算,對道路擁堵進行預判

用例:假期等交通高峰期,出A收費站時擁堵距離較遠,導航會推薦路線更換為下一個收費站B,通過繞路行駛節省時間。但這時會遇到另一種情況:用戶更換路線

後,繞路行駛到下一收費站B發現也已經發生堵塞,導致實際通行時間不減反增。

給出的建議:採集用戶行駛信息,並反饋路況更及時的同時,通過相關的邏輯算法,對更換路線的擁堵情況進行預估。在前一部分用戶點擊更換線路後,通過對已更換路線用戶數量、更換用戶行進車速、行進距離等指標計算,來完成預估。

換一種邏輯表述,即點擊「更換路線」的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後,後續到來的用戶是否還應繼續推送更換路線提示,值得開發相應的邏輯算法進行判斷。

可能用到的指標:已點擊「更換路線」用戶的數量n、單個收費站發生擁堵所需的車輛臨界數量N、已更換路線用戶的平均車速V、距離B高速口1km時用戶的實時車速k

進行一個簡單的邏輯判斷:當n>>N、V<60km/h、k=10±5km/h時,可理解為更換路線的用戶已遠大於B收費站發生擁堵所需車輛、且已更換用戶平均車速小於60km/h(在高速路上)、距離B收費站1km時用戶車速已接近15km/h,足以判斷下一個收費站B也已經發生擁堵,對後續用戶(即將到達A)不再提示更換新收費站(繞路到B)。

而當n≈N、V≈90km/h、k=40±5km/h時,可能無法精確判斷推薦的下一收費站B是否即將或已經擁堵,但是不妨對後續用戶(即將到達A)更新一下算法:

用以預估換路後的通行時間,進而判斷換路是否節省時間。而非直接使用高速平均車速作為指標。

筆者非地圖類產品從業者,對於通行時間的計算口徑僅為猜測,如有班門弄斧還望各位前輩指教。

3. 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判斷道路、路口的實際情況,並提示

用例:如果某一條道路由於處於家屬區密集區,路邊自行車成片/小商攤亂擺放/居民自發組織小集市,導致車輛通行不便,可通過對過往車輛的歷史軌跡數據分析,比如路過車輛實際通行車速常年極低,則對路過車輛提前提示建議更換線路。

最後還有對於地圖導航類產品的戰略演化有一點自己的思考。對於百度地圖布局O2O的戰略固然認可,不過C端用戶可能更傾向於在各領域的垂類產品篩選自己的目的地,盈利效果可能並不理想。比如去往美食類地點可能選擇大眾點評尋找商家,尋找酒店類地點則可能先從攜程、去哪兒等應用明確目的地,而非採取百度地圖的推薦,畢竟這些垂直的應用內容更加豐富專業。

因此個人認為,百度地圖依據自身技術壁壘及品牌力,戰略方面提升對B端客戶的重視程度,比如通過出售打包api接口、根據不同業務場景個性化定製開發地圖等方式,為需要導航的場景類APP、大數據可視化公司、或G端用戶(保險公司、公安部門查看警情、氣象局平臺監控)提供技術支持,架構地圖服務。以實現平臺型產品向技術服務型角色的演變,也充滿了無限可能。

 

本文由 @龍森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高德地圖產品分析報告
    高德地圖致力於成為用戶「出行」的首選APP,從各種交通方式的導航、延伸到出行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本文是關於高德地圖的產品分析報告,enjoy~數據來源於:CNNIC: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3)國內地圖應用市場被百度和高德兩個寡頭瓜分:高德和百度地圖活躍人數之和約佔地圖應用活躍人數的90%,而兩者分別為阿里和百度兩個網際網路巨頭旗下應用
  • 競品分析報告 | 高德地圖 vs 百度地圖 vs 騰訊地圖
    本文從行業背景出發,選取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作競品分析,基於用戶體驗的5個維度分析三者之間的差異性,對比它們的基礎結構和功能特點。如:騰訊地圖與京東等公司合作,百度地圖與鏈家等公司合作,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地圖API服務。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已經開始實現從流量產品到利益相關者,再到盈利產品的轉化,其所開展的一系列附加服務在增加盈利的同時彌補了單純的地圖和導航沒辦法直接變現的缺點,而騰訊地圖目前仍是一個流量產品。未來還需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更多的變現方式。
  • 競品分析報告:百度地圖VS高德地圖
    寫在開始:本篇競品分析報告的目標主要是分析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的功能設計,所以重點將放在範圍層、框架層和交互層的分析上(重點是範圍層)。另外,地圖類產品的功能很多很雜,這裡主要是從出發前——行進中——達到目的地——行程結束後整個流程的角度出發,對地圖產品的整體功能進行分析,所以在一些具體場景以及細節的深入分析較少,之後可以再選擇某個具體的功能點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
  • 【百度地圖崩了?地鐵路線方案無法顯示】今日上午,百度地圖app公交...
    【百度地圖崩了?地鐵路線方案無法顯示】今日上午,百度地圖app公交路線查詢中無法顯示地鐵方案,僅顯示公交車方案,當用戶選擇地鐵優先則會顯示沒有該方案,請選擇其他出行方案。在微博上有多名用戶反映該問題,例如半小時地鐵不到的路線卻被推薦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還有用戶稱百度地圖從昨晚就出現此類情況。目前百度方面暫無回應。
  • 產品體驗報告:高德地圖——地圖軟體中的行業黑馬
    編輯導語:如今的地圖軟體不僅僅只是一個找路線的導航,它涵蓋了美食、娛樂、停車場等等板塊,用起來十分方便,高德地圖的語音包也一直是大家談論的一個話題;本文是高德地圖的產品體驗報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Unit42報告原文解析:百度地圖洩露數據報導不實
    昨天,網絡安全領域媒體「安全牛」發布報導,引用國外Palo Alto Networks Unit 42的研究報告,其中指出研究人員從谷歌商店中下載了 V10.24.8版本的百度地圖,在其Android程序中發現了採集手機型號、MAC地址、IMSI編碼的代碼。這一報導觸碰了不少人的敏感神經,但是對比原報告發現有不少誤讀之處,因此我們並不需要對此感到恐慌。
  • 洞察中國城市交通發展狀況,百度地圖2019年度城市交通報告出爐
    交通安全與事故情況如何……近日,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賽文交通網、KuWeather、百度Apollo、百度聲納、百度指數及百度百科聯合發布《2019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百度地圖「戰疫」行動連獲極光、IDC點讚 AI+大數據盡顯地圖價值內核
    》(以下簡稱《報告》),從2020年春節國民出行和節後返工情況、導航地圖app、網約車app運營情況等方面洞察疫情下春節出行和節後返工的方方面面。關鍵詞: 百度地圖       近日,移動大數據服務平臺極光發布《疫情之下的春節出行和節後返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2020年春節國民出行和節後返工情況、導航地圖app、
  • 百度地圖2020Q1城市交通報告: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普遍下降
    近日,百度地圖發布《2020年第1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反映了2020年第1季度全國19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水平,可視化呈現了全國重點城市在疫情各階段的交通運行及變化趨勢,為相關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復盤工作提供參考。
  • Insta360 Nano全景相機專用 APP 產品分析報告
    市場分析Insta360 Nano APP是一款全景相機專用APP,背靠著Insta360 Nano硬體, APP幾乎所有的種子用戶都是Insta360 Nano硬體的擁有者,APP用戶與硬體用戶高度契合,加上目前全景相機專用APP數量很少,缺乏應用商店市場份額相關的數據資料支撐。因此,市場分析我們從全景相機維度切入分析。
  • 2019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百度地圖
    《2019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由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東南大學交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賽文交通網、KuWeather、百度阿波羅平臺、百度聲納、百度指數及百度百科編寫。
  • 中國信通院報告:百度地圖大數據快速響應,疫情當前「智慧相助」
    中國信通院報告:百度地圖大數據快速響應,疫情當前「智慧相助」 中國信通院報告:百度地圖大數據快速響應,疫情當前「智慧相助」 2020-03-10 15:31:27  來源:網際網路
  • 「好遊快爆」APP產品分析報告
    目前產品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功能布局與論壇功能需要進一步加強。而本文就在產品分析之餘,為這些功能提出改進意見。前者包含《taptap》、《九遊》等具有一定用戶規模的競爭者由於渠道限制,無法獲取到各大手遊平臺詳細的流量對比數據,但以百度搜索指數為例,將近半年來的移動端搜索數據進行分析,《好遊快爆》的搜索指數與《taptap》互有往來。
  • 百度地圖總經理季永志:中國北鬥&百度地圖 打造極致出行體驗
    百度地圖總經理季永志出席年會高峰論壇,並圍繞"北鬥+人工智慧"做了題為《中國北鬥&百度地圖 打造極致出行體驗》的特邀報告。報告內容涵蓋精準出行體驗、智能語音交互、導航創新應用和企業社會責任四大維度,全面展現了百度地圖基於中國北鬥強大的基礎設施能力在用戶產品應用端打造的極致出行服務。
  • 百度地圖慧眼《2019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發布 深圳蟬聯中國...
    近日,百度地圖慧眼發布《2019年度中國城市活⼒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由百度地圖慧眼團隊聯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寧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百度百科編寫。
  • 百度地圖發布《2020年第2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 全國百城擁堵...
    近日,百度地圖發布《2020年第2季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由百度地圖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團隊共同編寫,通過大數據客觀反映了2020年第2季度全國100座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詳細解讀了疫情對城市動、靜態交通的影響,為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及科研院所開展疫情復盤、推進社會常態化運轉提供數據參考
  • 地圖APP的產品邊界在哪兒?
    地圖APP的產品邊界在哪兒?高德近日宣布,希望借疫情後第一個「十一」長假,加大高德地圖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運營權重,直接將「戰火」燒向了美團的後院。從手機地圖的流量爭奪,到布局未來出行的車路協同、高精度定位、自動駕駛,BAT(百度、阿里、騰訊)在地圖大戰中一路貼身肉搏,新玩家也陸續入局。但作為分外燒錢的業務,網際網路巨頭想要藉此實現盈利,培育用戶新習慣,仍需時日。
  • 百度地圖2020Q3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 以時空大數據展現城市活力
    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中,百度地圖不僅服務於民眾的日常生活,還扮演著城市交通、消費、就業、旅遊等諸多方面的"晴雨表"。以百度地圖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為例。
  • 百度地圖的2020:沉心做產品,專心做基建,用心盡責任
    沉心做產品,鎖定「AI地圖」標籤 對企業來說,產品是1,其他是0。雖然移動轉型成功、率先免費也是百度地圖贏得市場的重要原因,但產品才是百度地圖贏得用戶的根本。
  • 電子地圖「神仙打架」:百度與四維圖新誰能勝出?
    然而,百度網訊、百度在線聯合其關聯企業百度雲在《合作協議》終止後,仍然繼續使用四維圖新提供的電子地圖通過電腦終端、手機終端等途徑向公眾提供電子地圖產品,以及超出原有合同範圍在車載相關應用上提供電子地圖。四維圖新還表示,本次判決為一審判決結果,存在被告不服本判決上訴的可能,若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內上訴,則本次判決生效。目前對公司利潤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