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知史|黃岡歷史人物大觀:遠古、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1

2021-03-05 古今蘄談

遠古文明  人文濫觴

(遠古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岡位於大別山南麓,長江中遊北岸,境內氣候宜人、山川秀美、河流密布、資源豐富。早在遠古時期,就有無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漫長的洪荒歲月裡,黃岡地域相繼留下了黃梅張山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距今約一萬年),有被譽為「長江流域第一龍」的黃梅焦墩卵石擺塑龍(距今約六千年),黃州螺螄山武穴鼓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均距今約五千年),蘄春毛家嘴古越建築遺址(距今約三千年)等文化遺址。遠古時期,黃岡地域屬三苗之居的勢力範圍,三苗人是黃岡早期土著居民。隨著黃岡地域三苗之民的式微,東南江浙贛皖一帶的揚越人大量遷徙至此繁衍生息,揚越人數量增多,勢力增大,最終取代三苗裔民而成為黃州地域土著居民的主體。自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至春秋時期,黃岡地域揚越文化特色濃厚,特徵明顯。西周至春秋時,黃岡的揚越文化達到鼎盛。春秋之際,就在揚越文化達到鼎盛時,楚人開始進入黃岡地域,荊楚文化滲入,與揚越文化在此交融。春秋戰國時期,黃岡東為越境,西為楚地,越楚交替控制黃岡地域,越楚文化在此爭鋒激蕩,逐漸融為一體。春秋時期,黃岡地域有弦國、軑國等諸侯國,部分地域分屬黃國、英氏國、長子國。春秋五霸興起,楚國勢力不斷擴張,楚軍相繼滅亡弦子國、黃國、英氏國,黃岡之地成為楚國屬地。隨著楚國統治重心東移,黃岡市郊禹王辦事處一帶的邾城成為長江中下遊著名的大城邑。春秋晚期,吳國勃興於南方,吳楚爭鋒,黃岡麻城境內發生了著名的吳楚柏舉之戰。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八百餘年間,黃岡大地發生許多載入史冊的重大歷史事件:秦設衡山郡於此,秦皇漢武巡幸於此,衡山王國、蘄春侯國等王侯之國統轄於此,三國吳魏爭鋒於此,兩晉南北朝戰亂於此,邾城、西陵城、尋陽城、蘄春城、西陽城、蘄陽城屹立於此,五水蠻民生息興衰於此。秦至魏晉南北朝,黃岡這片土地上活躍的歷史人物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邾君、陶侃、王叔和、鮑照等三十多位。享有「鄒魯之邦」聲譽的先秦諸侯國邾國被楚國降服後,其末代國君遷至邾城(今黃岡市郊禹王辦事處境內),後勵精圖治,不僅使邾城成為戰國後期長江中下遊著名的大城邑,還讓北方「鄒魯文化」遷播江淮並薪火相傳。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之曾祖父,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陶侃,參與和指揮平定張昌、陳敏、華軼、蘇峻叛亂。都督八州軍事,任荊、江二州刺史,在東晉權傾朝野。魏晉時期具有廣泛影響的一代名醫王叔和,因醫術精湛升至太醫令。其畢生整理完善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遺稿,並吸取扁鵲等先賢有關脈診理論,著成《脈經》一書,開脈學研究之先河。南北朝著名文學家鮑照,是目前可考最早在黃岡地域進行文學創作的文學家。曾在尋陽故城、大雷戍(均位於今黃梅縣境內)任職期間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登大雷岸與妹書》,詳述了鮑照所見荊州到黃梅長江沿岸大自然雄奇瑰麗的景色,是文學史上的著名篇章。南朝佛教的盛行,為隋唐黃梅佛禪大盛,成為佛教聖地創造了條件。多股政治力量的交鋒,多元文化的交相融合,各路英雄的爭雄角逐,在黃岡歷史上譜寫了一首首輝煌壯麗的史詩,也開啟了黃岡璀璨人文的歷史畫卷。 

邾君


邾君,邾國(遺址在今山東省鄒縣境內)第二十九代國君。戰國後期的楚考烈王八年(前255),楚國令春申君黃歇揮師北伐,先滅魯國,再亡邾國,遷邾國君民於今黃岡市區北郊禹王城辦事處境內,置於楚國的直接控制之下。邾國君民在原有城池的基礎上築城建屋,擴大規模,並將城名正式命名為邾城。楚國封邾國亡國之君為邾君,封號為「鉅鹿侯」,邾君遂成為楚國封君之一。

邾城遺址今稱禹王城遺址,位於今黃岡市郊禹王街道辦事處境內。邾城在戰國至漢晉六百年間,是江淮名城大邑,相繼擔負過城邑、郡城、王都、縣城等歷史角色,經歷過先秦至漢晉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身影與功業,並形成地方政治中心與重要軍事重鎮的鮮明特色。但它名動天下之源,則是戰國後期邾國國君南遷定居於此。邾國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立國近八百年。西周至春秋時期,這裡產生了獨樹一幟的邾婁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邾婁文化逐漸發展為聞名古今的「鄒魯文化」,在先秦文化中鶴立雞群,而鄒魯文化中的精華則是儒家學說。在邾婁文化和鄒魯文化的搖籃裡,先後孕育了孔子、顏回、孟子三位儒家聖人。戰國晚期,楚師北伐,邾國末代國君南遷黃州地域築城定居,鄒魯文化隨之南遷,儒家學說的種子開始播撒黃州。鄒魯文化在黃州地域成功移植接續,成為黃州人文的源頭之一。千百年來,黃州攜帶邾婁文化基因,承繼鄒魯文化餘緒,又有儒家學說浸潤,所以,這裡文化昌盛,歷久彌新,人文鼎沸,大家匯聚。20世紀,黃岡縣的熊十力面對西學衝擊,在儒學價值系統崩壞的時代,重建儒學本體論,創立「新唯識論」哲學體系,他的學生、浠水縣人徐復觀是現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為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熊十力、徐復觀可謂儒家思想的存亡繼絕。

 

吳芮

吳芮(?—前 201),戰國末至秦朝都陽人(今江西餘干),為春秋時吳王夫差後裔。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任番邑縣令,封為「番君」。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反秦,吳芮宣布獨立,建立一支以越人為主的武裝,隨項羽定三秦,入鹹陽,另派梅率軍隨劉邦入武關,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戰功。秦亡後,西楚霸王項羽論功行賞,吳芮是分封的反秦功臣十八王之一,封為衡山王,以邾城為王都。項羽敗亡後,轉投劉邦,擁戴劉邦為帝,成為西漢開國的元勳。封為長沙王,並將都城由邾城遠遷長沙(今湖南省長沙市)。

 

陳浮

 

陳浮(生卒年不詳),東漢蘄春侯。東漢開國將領陳俊之子,陳俊為東漢初年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被封為祝阿侯。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陳俊卒,其子陳浮嗣爵,襲封蘄春侯,置蘄春侯國,領西漢蘄春縣地。漢代的侯國與縣、邑同為郡、國(王國)以下的二級政區,侯為大地主而非領主,只徵租稅,無權幹預政事,政事由朝廷另派官吏管理。陳浮去世後,其子陳專諸繼承爵位。陳專諸去世後,其子陳篤繼承爵位。蘄春侯國傳三世,至陳篤時,被取消蘄春侯國,原因不詳。

 

劉勃

 

   劉勃(?—前 150),劉邦孫,淮南厲王劉長子。孝文八年,被封為安陽侯。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劉勃封為衡山王,邾城即為衡山國都城。公元前 154年,西漢「七國之亂」爆發,因衡山王劉勃與朝廷「堅守無二心」,以有功之臣入朝,遂遷往濟北以褒之。同時,朝廷將廬江王劉賜改封為衡山王,仍以邾城為王都。

 

劉賜

 

劉賜(生卒年不詳),西漢景帝四年(前153 年),吳楚七國反叛平定,廬江王劉賜遷任衡山王,統管長江以北地區,以邾城(遺址在今黃岡市區北郊禹王城辦事處境內)為王都。劉賜任衡山王 31 年間(前 153 年至前 122 年),貪財好貨,侵奪田產,又附和其兄淮南王劉安謀反,共同製造謀反器具。謀反失敗後,朝廷深究,劉賜於漢武帝元狩元年(前 122)冬畏罪自殺,參與謀反人員滿門抄斬。漢武帝廢衡山國為衡山郡,次年,再廢衡山郡,立邾縣。司馬遷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評論道:「淮南、衡山親為骨肉,疆千裡,列為諸侯,不務遵蕃臣職以承輔天子,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為天下笑。」

 

甘寧

甘寧(?—222),字興霸,東漢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年輕時是著名遊俠。後任江夏太守黃祖部將,長期受官場壓制。漢末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進攻江夏,江夏太守黃祖大敗,得甘寧救脫。然黃祖僅任命甘寧為邾長,甘寧因不滿黃祖的壓抑,遂在邾城招攬士卒,待時機成熟後率部投奔孫權,成為東吳大將,邾縣也隨之屬東吳所有。甘寧挾邾投吳,是漢末三國之際的重要事件,《三國志·吳書》對此有記載。

 

毛玠 

毛玠(?—214),漢末三國陳留平丘(今河南長垣)人。投靠曹操後,被召為治中從事,後升作幕府功曹。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重要建議被採納。曹操擔任司空、丞相時,毛玠任東曹掾,和崔琰一起主持選舉,所錄用者均為清廉正直之士。毛玠為人嚴謹,敢於直諫,不徇私情。建安二十三年,曹操賜毛玠「萬古高風」四字。後崔琰被人陷害,曹操賜死,毛玠為之不平被革職。毛玠被革職後攜幼子南遷,隱居麻城牛佔鼻花橋河,並終老於此。

蘄春縣城最初建在何處?

蘄春傳統節慶活動:舞獅

蘄春傳統宴客禮儀習俗,你還保留多少?

消逝的傳統技藝:切土磚——蘄春傳統磚瓦的生產流程

激情年代的激情歌謠,和歌謠背後那些難忘的歲月.

大年初一上水利——十裡河是這樣建成的

【史海尋蹤】古戰場高山鋪

【地名史話】明太祖敕封吳閣老——青石鎮閣老村

【蘄春人物】陳細怪其人其事

【記住鄉愁】蘄春春節龍隊沿家唱拜年詞,都唱些啥?

鄂東民風民俗的形成及特點

蘄春文化簡史:蘄春民俗文化之群眾文化

老一輩蘄春人才看得懂的童謠,你還記得幾個?滿滿的童年回憶!

鄂東方言與人生禮俗

遠去的拋梁,記憶中的鄉愁:蘄春民間拋梁習俗

從木橋到混凝土橋:張塝大橋的修建經過

有趣的方言:鄂東各地方言差異和歷史淵源

百年前境內的那些小集鎮,看看有沒你老家

蘄春一中校史(1939—1999)及第一屆畢業生名錄(1.2萬字)

1958年,蘄春長江人民公社成立了——關於人民公社的那些事

看看你的祖先來自哪裡——蘄春歷史上三次人口大遷徙及近代人口異動情況

蘄春文化簡史:政區演變與蘄春地域文化

文革期間流行蘄春境內的民間諺語

蘄春文化簡史:巴人後裔人主蘄水流域

激戰黃柏城—蘄春抗日戰爭史(2)

蘄春近代農具大全:用過,你老了;見過,你在老的路上!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時期:徵戰不止民不聊生,動蕩百年如人間地獄
    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與光故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曲行陳。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黑暗又混亂的時代,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黑暗和混亂的時期持續了很長時間。魏晉南北朝的混亂之初在於三國,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期,在這之後又出現了五胡亂華,總而言之,各種戰爭出現導致生靈塗炭。
  • 【國畫欣賞】魏晉南北朝人物畫賞析
    此圖原有內容十五節,共四十九人,現在僅剩十節共二十八人。畫中每部人物形成一個有一定關係的獨立故事群體。人物旁 邊注有姓名和故事梗概。畫家在人物畫創作中提出的「以形寫神」、「悟對通神」等要求,在此圖人物關係的 處理和性格神態的刻畫中有生動體現。人物五官描寫細緻,以「鐵線描」勾衣紋 ,淡墨暈染出體積感,動態 自然,頗具魏晉之風。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莊子魏晉南北朝其為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
  • 魏晉到底指的是哪一個時期?南北朝為什麼叫魏晉南北朝?
    很多人搞不懂「魏晉南北朝」的朝代順序,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內政權更替太過於頻繁了,其實,理清楚了就很簡單的。 一,「魏晉南北朝」裡的魏,指的是曹操之子曹丕建立的「曹魏」,並非後面南北朝時期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東魏和西魏。容易混淆的地方也在這裡。
  • 魏晉南北朝諡法制度的特點
    從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和皇后妃嬪、隱逸人物在諡號用字、字數和諡法制度等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從劉邦之子劉盈開始,諡號以復諡為主,且第一個字都用「孝」字。而魏晉南朝皇帝的諡號以單諡為主,十六國北朝皇帝的諡號以復諡為主,具有很強的獨立標識意義。魏晉南北朝時期,帝王諡法的禮儀範式日漸繁縟,亦愈加制度化。
  • 周一良:學習魏晉南北朝史,最好先讀郭、範、翦諸老通史的魏晉南北朝部分
    如果從196年算起,到589年總共將近四百年,則魏晉南北朝時期之長,僅次於綿延四百餘年的兩漢,比起唐、宋、明、清等時期都更為長遠。單從這一點看,魏晉南北朝也是古代史中應當重視的時期。學習和研究某一時期的歷史,首先要弄清楚時、地、人。時,就是應該知道並且儘可能記住,這一時期中有哪些主要年代。
  • 杜預 (魏晉時期歷史人物)
    杜預 (魏晉時期歷史人物)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魏晉時期軍事家、經學家、律學家,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杜預初仕曹魏,任尚書郎,後成為權臣司馬昭的幕僚,封豐樂亭侯。西晉建立後,歷任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等職。
  • 周一良:怎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
    如果從196年算起,到589年總共將近四百年,則魏晉南北朝時期之長,僅次於綿延四百餘年的兩漢,比起唐、宋、明、清等時期都更為長遠。單從這一點看,魏晉南北朝也是古代史中應當重視的時期。學習和研究某一時期的歷史,首先要弄清楚時、地、人。時,就是應該知道並且儘可能記住,這一時期中有哪些主要年代。主要年代記牢之後,重大歷史事件的先後次序便有條不紊,瞭然於胸中,進一步分析、研究歷史事實,才有可靠的基礎。
  • 怎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丨周一良
    如果從196年算起,到589年總共將近四百年,則魏晉南北朝時期之長,僅次於綿延四百餘年的兩漢,比起唐、宋、明、清等時期都更為長遠。單從這一點看,魏晉南北朝也是古代史中應當重視的時期。  學習和研究某一時期的歷史,首先要弄清楚時、地、人。時,就是應該知道並且儘可能記住,這一時期中有哪些主要年代。
  • 思想 周一良:怎樣研究魏晉南北朝史
    如果從196年算起,到589年總共將近四百年,則魏晉南北朝時期之長,僅次於綿延四百餘年的兩漢,比起唐、宋、明、清等時期都更為長遠。單從這一點看,魏晉南北朝也是古代史中應當重視的時期。   學習和研究某一時期的歷史,首先要弄清楚時、地、人。時,就是應該知道並且儘可能記住,這一時期中有哪些主要年代。
  • 「王謝袁蕭」「七宗五姓」,細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門閥貴族
    自西漢以來,由於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以至於很多地方豪強門生故吏遍天下,而到東漢後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導致權力被豪門大族所壟斷,一度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這種現象一直到唐代科舉制度大規模推行才得以改善。因此,古代的門閥貴族基本集中於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 淺談魏晉南北朝歷史
    魏晉南北朝全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從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稱帝建立魏朝開始至589年隋朝滅南陳統一中國結束。
  • 魏晉南北朝那些「黑歷史」,你絕對想不到
    一提起魏晉南北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亂。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六鎮之亂、侯景之亂……絕對是戰亂不斷,理起來更亂。每天都是打打殺殺,老百姓日子肯定不好過,何況對手還是野蠻、彪悍的胡人。
  •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隱士?
    出世的觀念與思想漸漸流行,為隱逸現象的發展推波助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學術思潮開始兼容並包、共同發展。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了老莊之學,這對於士人們來說,可謂極具顛覆性地改變了他們的思想認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所謂的玄學。玄學是在老莊之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迅速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 【漲知識】魏晉南北朝歷史簡述
    魏晉南北朝歷史簡述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
  • 古代歷史中什麼是相術,魏晉南北朝時期,相面術極其流行
    品歷史之文化,悟歷史之精華,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古有君子,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相不或以人的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兇禍福、貴賤天壽,或者根據基六、府第、宅院所處的山川地形、陰陽方位,推測事主的吉兇禍福貧富貴賤。
  • 兩漢魏晉南北朝史學成就如何?歷史系學生:容我細細道來!
    說完兩漢,我們再探討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的發展概況。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封建史學得到初步鞏固和多樣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整個中國史學史中,魏晉南北朝的史學逐漸擺脫了經學的正統束縛,進而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立、完整、多樣化性質的學科。魏晉南北朝時期,對於紀傳體史書的鞏固。
  •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文化,你知道嗎?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服飾大變動時期,大致趨勢是胡漢服飾交融,從褒衣大袖的漢服變為圓領窄袖的胡服。當時流行的胡服大致特徵為緊身、圓領、窄袖、下擺開衩。曹魏時期的服飾基本繼承漢代服裝樣式,但社會動亂,不按等級穿衣的情況常見,特別是將校軍官、貴族等多越級穿衣。
  • 儒家學派是封建朝代的官方顯學,為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銷聲匿跡
    在封建時代,儒家學派一直都是官方的顯學,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大部分入朝為官的人幾乎都是儒家學派的繼承人。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儒家學派也逐漸的一家獨大起來,但是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個被稱為當世顯學的儒家學派卻銷聲匿跡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與王權交流的「文化認同」探研
    據《三國志·魏書·王肅傳》注引《魏略》序云:「從初平之元(190年)至建安之末(219年),天下分崩,人懷苟且,綱紀既衰,儒道尤甚。」雖然魏晉南北朝各代對儒學各有扶持,但儒學獨尊的社會文化地位不復再來。吳雁南等人研究認為:「三國兩晉時期,經學都有所恢復,只是與兩漢經學的盛況相比,不免黯然失色。」經學遠離社會現實生活,在社會動蕩之際不敷實用,儒學一時顯得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