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上消化道由口腔,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腸組成。以屈氏韌帶為界,空腸、迴腸和大腸組成下消化道。
腸道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供身體各組織和細胞利用,並通過蠕動的方式將利用完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我們的小腸壁上有許多的褶皺,能增加功能面積,但也容易因儲存過久的大便而此生細菌並粘附。
那麼,你的腸道乾淨嗎?看看以下3點
1、大便顏色是否正常
正常的大便顏色應該是黃色,成條狀的軟便,不會粘馬桶,用水一衝就乾淨。但如果大便的顏色出現明顯異常,就說明身體出現了某些問題了。比如黑色大便,提示可能有胃潰瘍,出血的情況。
又或者說,大便帶血,且顏色較顯現,說明可能有腸道潰瘍病變或者腸道腫瘤等。如果是黏液血便,且有浮油,則可能是大腸癌。如果是灰白陶土樣糞便,則說明可有膽道堵塞。
2、大便形狀
正常的大便是呈現條狀的,而且排便過程相對來說會比較通暢。如果大便形狀出現異常,比如塊狀,圓球狀或者不規則狀,那這都說明大便中水分較少,出現了大便乾結的情況。
如果大便的形狀變成像鼻涕樣或果凍樣且還帶血,那就說明有慢性結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樣,顏色是暗紅色,那就說明患有細菌性痢疾。
3、大便氣味異常
大便是臭的,毫無疑問。但如果夾雜有其他異味,比如酸味,就說明存在胃消化不良的問題,進食的東西未被完全消化,產生發酵而導致。
如果大便釋放出腥臭味,類似腐爛的魚肉,可能是出現便血了,應該及時檢查下胃腸道是否發生潰瘍或其他病變。
生活中,你是否有這些不良習慣?
1、排便時間不規律
有些人的排便時間比較固定,比如在早晨或者傍晚。但有些人的排便並不規律,有可能兩三天排便一次,或者一個星期才排便。
當有了一個固定的排便時間,久而久之可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對改善便秘有輔助作用。
2、吃的蔬菜和水果太少
對於上班族而言,可能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早已習慣,連吃飯可能都是隨隨便便叫外賣就打發了。有時候就算自己做飯做菜,也不會太注重粗糧、細糧和水果的搭配。
而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比較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便。如果平時喝水少,又不愛吃蔬菜和水果,那就容易便秘。
我們的腸道幹不乾淨,可以從大便的顏色、氣味、形狀看出來。所以,在每次解完大便後,可以花幾秒鐘看一下大便的這些特徵,有沒有出現異常情況。
像一些胃腸道的潰瘍,還比較容易治療。但像腸道內的腫瘤佔位性病變,就會讓糞便出現細條狀,而且可能會有斷續排便的情況,應儘早就醫排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