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2月11日,記者從高新區獲悉,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標,高新區引進和洽談一批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已洽談和引進人工智慧、先進光源、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合肥研究院、軍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個平臺項目,已落戶在高新區的近20個,其中有12個平臺項目已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項目。
「一號工程」科研樓已開工建設
今年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我省這一「科技航母」揚帆起航。
作為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位於高新區,一期建設用地744畝,一期總投資70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已報國家部委,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一號科研樓已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實現全國優勢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較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布局,完成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園區一期工程建設。預計到2020年籌建工作基本完成。
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將啟動園區建設
近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果迸發。目前,合肥先進光源物理方案採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設計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lTER)首個超導磁體饋線系統成功研製並順利交付;科大訊飛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智醫助理」機器人順利通過臨床類別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
其中,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將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核聚變領域國際先進的地位,統籌全國核聚變領域的優勢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設核能領域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平臺,解決聚變堆建設的關鍵問題,推動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立項建設,加快聚變能應用進程。預計到2018年,爭取國家批准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啟動園區工程建設。
科大高新園區2025年基本建成
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的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情況,有了最新進展。記者從高新區獲悉,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擬布局與高技術及工程學科密切相關的信息、計算機、工程等5個學院及重點科研機構,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0餘個院省部級科研平臺。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正按「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推進建設,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成,師生總數約20000人。目前,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一期)師生活動中心、食堂、圖文信息中心、宿舍、體育館建築建設規劃方案已基本完成。
多個項目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當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其他項目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合肥先進光源(HALS)預研,將依託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光源建設基礎,預研世界領先的中低能區具有衍射極限及全空間相干特色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目前該項目正在開展現場地質勘探等前期工作,計劃2017年完成公共設施主體設備方案設計。
天地一體化網絡合肥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主要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院和合肥地面信息港。今年將完成建設規劃以及一期建設方案詳細設計。
智慧能源創新平臺主要建設智慧能源創新研究院、智慧能源示範園區、智慧能源產業園區。今年將完成平臺註冊、園區規劃及方案評審,啟動合肥智慧能源創新研究院建設。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將引進國際先進成熟的美國瓦裡安質子治療系統及技術和相關配套醫療檢測設備,建設具有世界水準的質子治療中心。目前,項目基礎施工已經啟動,2018年將完成質子部分建設,進行設備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