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工程」預計2020年完成籌建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有序...

2021-01-12 合肥網

  今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合肥成為繼上海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12月11日,記者從高新區獲悉,圍繞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目標,高新區引進和洽談一批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已洽談和引進人工智慧、先進光源、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合肥研究院、軍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個平臺項目,已落戶在高新區的近20個,其中有12個平臺項目已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項目。

  「一號工程」科研樓已開工建設

  今年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我省這一「科技航母」揚帆起航。

  作為安徽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核心區位於高新區,一期建設用地744畝,一期總投資70億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已報國家部委,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一號科研樓已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實現全國優勢研究力量的初步整合,形成較合理、初步完善的研究布局,完成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園區一期工程建設。預計到2020年籌建工作基本完成。

  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將啟動園區建設

  近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果迸發。目前,合肥先進光源物理方案採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設計水平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lTER)首個超導磁體饋線系統成功研製並順利交付;科大訊飛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智醫助理」機器人順利通過臨床類別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

  其中,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將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核聚變領域國際先進的地位,統籌全國核聚變領域的優勢科研院所、高校等,建設核能領域的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平臺,解決聚變堆建設的關鍵問題,推動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立項建設,加快聚變能應用進程。預計到2018年,爭取國家批准新能源國家實驗室,啟動園區工程建設。

  科大高新園區2025年基本建成

  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的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建設情況,有了最新進展。記者從高新區獲悉,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擬布局與高技術及工程學科密切相關的信息、計算機、工程等5個學院及重點科研機構,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30餘個院省部級科研平臺。

  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正按「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推進建設,預計到2025年基本建成,師生總數約20000人。目前,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一期)師生活動中心、食堂、圖文信息中心、宿舍、體育館建築建設規劃方案已基本完成。

  多個項目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當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其他項目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合肥先進光源(HALS)預研,將依託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光源建設基礎,預研世界領先的中低能區具有衍射極限及全空間相干特色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目前該項目正在開展現場地質勘探等前期工作,計劃2017年完成公共設施主體設備方案設計。

  天地一體化網絡合肥中心是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主要建設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院和合肥地面信息港。今年將完成建設規劃以及一期建設方案詳細設計。

  智慧能源創新平臺主要建設智慧能源創新研究院、智慧能源示範園區、智慧能源產業園區。今年將完成平臺註冊、園區規劃及方案評審,啟動合肥智慧能源創新研究院建設。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將引進國際先進成熟的美國瓦裡安質子治療系統及技術和相關配套醫療檢測設備,建設具有世界水準的質子治療中心。目前,項目基礎施工已經啟動,2018年將完成質子部分建設,進行設備安裝。

相關焦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交出兩年建設「成績單」
    合肥晚報訊 自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9月25日下午,在長三角研究型大學智庫峰會上,合肥市發改委匯報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情況》。[重大項目推進]爭創一批「國字號」實驗室當前爭創國家實驗室正在有序推進。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強基探新路
    搭建四大科研平臺、組建高層次研究團隊、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化戰略合作、牽頭成立產業發展聯盟……作為安徽省和中科院深度合作的重點工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一年來,開展「一院多中心」實體化構建,在場地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設、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 2017合肥科學中心專題_央廣網
    12月14日上午,國際聚變能聯合中心成立和聚變堆園區建設啟動大會在合肥召開。這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 深圳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 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去年8月,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近期,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大灣區尤其是深圳的高看一眼和厚愛三分。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召開
    2020年12月8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大健康研究院」)實施方案專家論證會在合肥經開區召開。包信和校長首先代表大健康研究院牽頭建設單位,對參加會議的各位領導、專家表示誠摯的感謝。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建設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為安徽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大作為主要參建單位,承擔了重要任務,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大健康研究院的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面向生命健康領域的關鍵一步,也是科大「新醫學」發展歷程中的重大事件。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武漢之問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為什麼落後了?2017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作出組建國家實驗室、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滬、皖、浙等地聞風而動,先後組建上海張江實驗室、合肥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浙江之江實驗室;北京、上海直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南方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瞄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科創濟南未來15年建設規劃來了!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走在全國前列 2020-11-27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給坪山帶來什麼?
    來源: 南方網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 實探深圳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科創氣息越來越濃
    有市場人士認為,相比於北京、上海及合肥的科學中心而言,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定是高度市場化的,讓政府科研機構有轉化研究成果的積極性,讓企業科研機構關注基礎研究的戰略性,支持大大小小的創新個體試錯,進而實現從0到1的創新突破。重點建設按下「加速鍵」2019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6927.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7%。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字述深圳2020|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優生態、厚基礎、聚人才、活市場、促開放,深圳科技創新的2020不斷開新局,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基礎。 3月3日,由科技部等部委印發《加強「從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 合肥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
    合肥的目標是,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全力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同時,將科教創新優勢更多地運用於本就頗具實力的工業製造,並帶動民間創業就業。  [追蹤尖端] 發明專利授權量增35%  創新是安徽最寶貴的遺傳基因,合肥無疑承擔創新領先的責任。
  • 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需深莞聯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接受南都專訪   「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周期都在10年以上,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大科學裝置,是歷史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表示。  而此「機遇」背後是東莞創新驅動的決心以及松山湖自帶的創新驅動使命,因而在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輾轉珠三角選址之時,東莞松山湖從土地、資金上給予全力支持,以最大的誠意迎接大科學裝置的到來,才有了如今美美與共的故事。  如今松山湖從「園」到「城」,松山湖科學城正式獲批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
  • 安徽大學頻頻布局腦科學,雙一流建設是否跑偏?
    安徽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二、近期頻頻布局腦科學1、安徽大學腦科學國際工程研究中心承辦「腦PET圖像分析和疾病預測挑戰賽」2020年10月23日上午,安徽大學腦科學國際工程研究中心承辦「腦PET圖像分析和疾病預測挑戰賽」,安徽大學腦科學國際工程研究中心圍繞人工智慧等領域,與中加健康工程研究院進行產教融合
  • 他山之石|合肥觀察之三:這回為什麼又是合肥?
    資料顯示,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合肥科學中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批覆。 至此,安徽合肥與北京懷柔、上海張江成為中國三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那麼為什麼又是合肥? 真的有這麼「巧合」嗎? 有哲人說,這樣的「巧合」,一定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 【關注】安徽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合肥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
    《建議》指出,「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2020年5月29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榜單顯示,合肥進入新一線城市陣營。
  • 西安、成都、武漢、南京瞄準綜合性科學中心第五城,誰更有勝算?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者,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軍事、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遠影響。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我國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 ...曾稱「正常流動」|國家科學中心|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合肥研究...
    ◎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輝煌「十三五」」安徽省打造世界一流綜合性創新平臺
    在量子、核聚變領域保持全球領跑地位  在材料、能源催化、免疫治療、人工智慧、高端儀器等方面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成果「十三五」以來,安徽省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布局建設量子、能源、人工智慧、大健康四個研究院
  • 我國計劃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首批發射
    原標題:我國啟動「天河工程」星箭研製 計劃2020年完成「天河一號」首批發射新華社上海11月5日電(記者張建松)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我國目前已正式啟動「天河工程」衛星和火箭工程研製,「天河工程」衛星模型將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首次公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