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2021-01-16 新青記

備受關注的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終於公布。

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這意味著,在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外,山東省將支持濟南和青島一起創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外,國家海洋科學城和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的提法也是首次出現。很明顯,國家海洋科學城是對標懷柔科學城、張江科學城、合肥科學城、成都科學城等,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則是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看齊。

1

先來看國家中心城市。

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濟南和青島的定位這樣表述:

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聚力增強開放門戶樞紐、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表述是:咬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全力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而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表述是,「按照國家中心城市標準,建成高水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製造強市、人才強市和數字青島,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顯然,青島是為了避開和濟南的競爭,但同時又不能放棄這一目標,所以在措辭上進行了比較謹慎的表述。

2

至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青島則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的表述是,加快建設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則是罕見地3次提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第一次出現是在十三五時期成績的概括: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第二次出現在十四五時期的目標: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第三次出現則是具體的一節, 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其中提到一些具體舉措,加快推進齊魯科創大走廊建設,高水平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推進超高速電磁驅動試驗、載人航天微重力試驗、大氣環境模擬系統等大科學裝置建設。

看上去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似乎仍然是濟南當仁不讓,實則不然。

這是因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標誌是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大科學平臺。

青島在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上都佔據明顯優勢。

可以這麼說,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是整個山東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最大的優勢。

青島正在聯合各方,積極推動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正式入列。

此外,青島還在爭取一批大科學裝置平臺項目落戶青島,其中「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建設,已經完成中科院院內專家論證,列入中科院向國家發改委正式推薦項目名錄。

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研究設施建設,列入中科院重點項目庫,擬向國家發改委推薦。

國家海洋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升級項目,已經完成科技部立項,項目基礎設施主體於2019年10月已經封頂,下一步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12月17日掛牌的青島新能源山東省實驗室(籌)同樣也以入列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都提到了這些優勢:

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國際院士港等重大平臺創新能力,前瞻布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製造業創新中心。深度參與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推進大科學裝置群和高端創新平臺建設。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濟南的優勢在於山東省和中科院的戰略合作事項基本都放在了濟南,尤其是大科學裝置上,濟南藉此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9年9月29日,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先進電磁驅動技術研究院,打造國家先進電磁驅動科技創新基地,標誌著濟南市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

而根據《中國科學院山東省人民政府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建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合作協議》,中科院確定要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一樣,重點支持雄安、濟南、海南打造全國科創高地,把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科技之城、創新之城。

目前,濟南落地「中科系」院所達14家(可能還會增加),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繼落地,其中「電磁驅動高速測試裝置」「大氣環境模擬系統」正在爭取進入「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從這個對比不難看出,如果山東單純支持濟南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剛剛起步的濟南勝算並不大,所以大概率是「濟南-青島」作為一個整體一起申請綜合性國家中心城市。

3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的「國家海洋科學城」大概率還是會圍繞藍谷建設。

要知道,青島藍谷是被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

「建設青島藍谷等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為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國家高科技研發及高技術產業重要集聚區域,國家層面的重任落在了藍谷身上。

十三五期間,藍谷在海洋科研資源的聚集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對標懷柔、張江、成都等科學城,藍谷在產業聚集上還需要更加努力。

以花了不到5年時間打造的成都科學城為例,成立之初就明確優先引進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依託單位和相關重大科學裝置,短時間內集聚了大量高精尖項目,包含核工業、航空航天、仿生材料、腦科學、暗物質研究等科研領域,成為了成都招商引資的一大法寶。

至於另一個首次提出的「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則是區域發展新模式下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的必然需求。

山東省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的是, 黃河科創大走廊。

濟南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的是, 齊魯科創大走廊。

青記早在2019年5月14日《青島應該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中學到什麼?》中曾建議:

青島應該從從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中學到更多,比如提前規劃提前行動、打造「科技創新」經濟帶、各個城市之間包容協作……而最重要的一條,即使我們不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城市群,我們一樣可以按照最高標準最高要求來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青島都市圈的發展,「不等不靠,發揮自身主動性」。

2020年5月14日,青記在《膠東五市的一體化大戲,正在加速上演》中再次提出建議,「青島應該聯合煙臺、威海等膠東經濟圈內優秀的海洋科研資源,形成像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粵港澳大灣區廣深科創走廊等規劃。」

稍微有些遺憾的是,同屬膠東經濟圈的煙臺等地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並沒有提到「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4

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另一個比較大的亮點是,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提到,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城市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努力實現進位爭先。

雖然沒涉及到具體數據,但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個有一點約束性的目標,反映出青島希望給自己加壓的勇氣。

2019年青島GDP在全國城市中下滑到第14位,但青島和無錫、寧波、長沙等城市差距不大,重回12位也大有希望,同時稍有不慎也可能繼續下滑。

整體來看,在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框架中,除了總覽和目標外,首先被提及的事項是「開放」,第二是「科技創新」,第三是「產業體系」,應該說是青島結合國家戰略和自身特點的充分考量。

在建設高能級開放大平臺中,對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區等平臺寄予厚望:

完善上合示範區五大中心功能,在現代貿易、數位化創新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建設上合組織地方銀行、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

推動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便利化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供應鏈重要樞紐、生命科學創新基地、智能製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持續放大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效應,提升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全球創投風投大會等重大平臺國際影響力。

青島還提到,要充分抓住RCEP機遇,加強與日韓的合作:

創新與日韓地方產業合作模式,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城市。建立面向日韓高水平金融開放與合作機制,爭取設立自由貿易帳戶,打造區域性韓元、日元結算中心。增強中日韓消費專區影響力,高標準建設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日本企業和科研機構聚集地。

關於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更多內容,點擊原文詳見青島政務網原文。

相關焦點

  • 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武漢之問
    省委全會剛剛結束,馬不停蹄的湖北,正式啟動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創建工作,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湖北是科教大省,但科教大省並不等於科教強省,創新資源並不等於創新優勢。創新中國的版圖上,湖北在哪裡?武漢在哪裡?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差距在哪裡?方向在哪裡?
  • 深圳支持光明科學城建設 加速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去年8月,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近期,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的《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首次正式提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大灣區尤其是深圳的高看一眼和厚愛三分。
  • 看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地市元素
    12月5日,《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發布。全文兩萬餘字,分為三大板塊,共15部分、59條。這是一份重要文件,不但對十四五(2021-2025年)期間山東經濟和社會發展做了規劃,還對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是一份事關山東各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文件。
  • 科創濟南未來15年建設規劃來了! 到2035年實現濟南綜合性國家科學...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高標準啟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編制。委託中科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編制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長期規劃,通過實地調研、外出學習、線上對接、專家論證等多種形式,並結合濟南市基礎優勢,初步形成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規劃藍圖。
  • 青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公布
    23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青島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青島實際,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 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原標題: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近日,許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
  • 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需深莞聯手
    如今松山湖從「園」到「城」,松山湖科學城正式獲批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新的機遇下,松山湖科學城如何再造更多美美與共的故事?陳和生認為,先行啟動區包括松山湖科學城和光明科學城,兩者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整體謀劃上,深圳東莞要進一步協調,面向國家戰略所需,結合本土特點,針對性解決瓶頸問題。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交出兩年建設「成績單」
    合肥晚報訊 自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9月25日下午,在長三角研究型大學智庫峰會上,合肥市發改委匯報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情況》。[重大項目推進]爭創一批「國字號」實驗室當前爭創國家實驗室正在有序推進。
  • 青島藍谷:打造國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2011年,青島作出全力打造「中國藍色矽谷」、建設藍色經濟領軍城市的戰略部署。2012年,青島藍谷發展規劃獲得國家五部委聯合批覆,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並將藍谷定位於打造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運行五周年 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開幕。記者從此次學術年會上了解到,經過五年的運行,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如下建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經過五年的不懈奮鬥,主要領域現代化進程率先走在全國前列,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作用充分顯現,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新區基本建成。——承接國家戰略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海洋特色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國家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基本建成。
  • 字述深圳2020|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優生態、厚基礎、聚人才、活市場、促開放,深圳科技創新的2020不斷開新局,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基礎。 3月3日,由科技部等部委印發《加強「從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 科創中心成為多地「十四五」目標,這批新一線城市優勢在哪兒
    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一批科研機構的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績矚目。 為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安徽省政府採取深度參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新模式,從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入手,採用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基礎研究配套園區建設、建立國家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制度、允許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可按照一定比例用於人才引進培育、省市優先保障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項目建設用地等舉措,探索構建地方政府全面參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新模式。
  • 北京懷柔科學城:今年科學設施平臺將在建設和運行方面往前走一大步
    記者近日從北京市懷柔區了解到,懷柔區將積極推進科學設施平臺的建設進度,促進科研設備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同時積極做好「十四五」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服務保障和規劃選址工作。    懷柔科學城是北京「三城一區」戰略布局中的三大科學城之一。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批,明確以懷柔科學城為核心承載區,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
  • 光明科學城戰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項目籤約儀式舉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
    11月12日,光明科學城戰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項目籤約儀式在五洲賓館深圳廳舉行。光明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通過合作匯聚力量、共贏共享,推動光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貢獻力量。
  • 【關注】安徽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合肥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
    《建議》指出,「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支持安慶、阜陽、蚌埠、黃山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馬鞍山、銅陵、滁州、池州、宣城建設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打造省際毗鄰區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北、淮南打造綠色轉型發展示範城市。
  • 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等創國家實驗室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啟動建設江蘇省實驗室,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12月28日,江蘇省委對「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稿披露了上述內容。1984年起,科技部先後啟動了20家國家實驗室的建設,由於國家實驗室在我國創新體系中的定位、與依託單位的關係以及財政支持機制不夠明確等原因,我國國家實驗室建設進度不佳。目前已驗收穫批的僅 6家,分處北京(2)、合肥(1)、蘭州(1)、瀋陽(1)、青島(1) 等地,其餘 14 家處於籌建狀態。
  • 「十四五」規劃陸續揭曉,看山東各地定下哪些「目標」
    青島:推進「三圈」一體化發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共提到「青島」10次,「膠東」2次。山東對青島的「定位」具有開放特色和國際影響,其中涉及不少國家戰略。《建議》指出,山東將支持青島打造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持續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效應,加快將青島建設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等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競爭力非常激烈。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一起來看看在重慶日報頭版的報導~↓↓↓高小新了解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與中國科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是中國科學院與重慶合作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將為重慶市集聚優質創新資源,打造科學城創新策源地,爭創綜合性科學中心,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 實探深圳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科創氣息越來越濃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吳家明 王明弘 卓泳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來了!近日,科技部、發改委等國家五部委聯合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並確定深圳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一直是深圳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