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
近日,許多省份陸續公布了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建議)。
其中,陝西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將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而中部省份湖北也明確,「十四五」期間要初步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濟南提出要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川和重慶也均把「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寫入其中……一場關於「科創中心」的競備賽發力在即。
在激烈的「科創中心」競爭中,擁有先發優勢的陝西,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方面,搶佔了先機。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此次,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有關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內容,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明確提出,要以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牽引,以創新資源開放共享為突破,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
這對科技、教育、創新資源實力雄厚的陝西而言,有了新的目標與動力。
記者注意到,陝西「十四五」規劃建議還提出,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體地,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瞄準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空間技術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發展急需的重大科技專項,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對於上述重磅內容,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聯席CEO米磊期待已久。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看到硬科技等領域的科技創新越來越受到重視,倍感欣慰。
米磊認為,陝西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許多優勢。尤其在硬科技話語權上,已連續舉辦四屆硬科技大會,對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已有一定理解。
在陝西自貿區西安管委會戰略專家、陝西智庫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單英驥看來,陝西將建設的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具有積極的時代意義。
「一是『硬提升』,通過科技賦能產業效能搶佔未來制高點;二是『軟提升』,通過系統性體制機制創新釋放了陝西科技活力。」單英驥稱。
他認為,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可以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推進這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在陝西的高水平融合發展,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這些,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系統性、集成性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科技活力,也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多個省市展開競逐
陝西提出建設科創中心之際,也有其他多個省份,也陸續在各自省級層面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這一點。「科創中心」,一時間成為熱詞。
例如,湖北也明確「十四五」期間要初步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湖北提出,要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並且提出」2035年科技實力大幅躍升,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躋身全國創新型省份前列的戰略目標。
再看山東濟南,則是要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科技創新策源地,並稱要抓住發展的關鍵變量和「牛鼻子」。
在山東和濟南,曾出現全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第一臺關鍵應用主機、伺服器市場第一把交椅;全國第一張區塊鏈數字營業執照、企業開辦全國最短用時紀錄、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這些「全國第一」的紀錄,都是在山東走過的自主創新之路。
再如重慶,也將「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列入。重慶早在2019年,就提出要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並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重慶強化了區域創新發展的技術、資本和創新生態三個關鍵支撐,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通,支撐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單英驥稱。
在米磊看來,其他省市的實力和資源也較強,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
「陝西應該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卡脖子項目,深耕陝西自己的科研機構,培育與『一帶一路』相結合的科技合作模式,推動實現『六好科技』,也就是好機構、好人才、好方向、好產品、好品牌、好價格。」單英驥建議。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同時,還應積極尋求對外合作,招引一批符合要求的世界領先新技術企業落地陝西,通過突破性技術明顯提升陝西的科技能力。
打造科創中心「有底氣」
在驅動創新發展、打造西部創新高地,以及打造科創中心方面,陝西是有底氣的。
今年11月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陝西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8.39%,排名全國第九,西部第二。
《報告》顯示:陝西省科技創新環境指數為70.92%,排名全國第八;科技活動產出指數為75.97%,排名全國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在嫦娥五號任務中,陝西科技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陝的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長徵五號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配備了107臺發動機,為嫦娥五號落月採樣返回任務全程保駕護航。
此外,在醫學方面,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2016年落戶陝西, 由空軍軍醫大學承擔建設。主要進行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發和成果轉化,對於我國發展分子醫學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建議中還提到,陝西將創建秦嶺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建設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國家大科學裝置和西安科學城等重大創新載體,著力推動西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同時,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吸引國內外機構在陝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究院,形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的創新先導區和全國科技創新增長極。
各地競相角逐局面下,單英驥也提出了他的建議。
「可以提高創新資源聚合度。招引+培育高端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資源強化創新爆發力。」他建議,要提高研發投入水平,強化創新能力。
單英驥表示,要持續儲備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等,尤其是在關鍵技術領域有所突破的企業,需要大量儲備。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構。所以,邁向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只有在對的方向上持續投入才有出路。」他稱。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