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 七娘媽生 消災解厄扶弱幼 賜福降祥佑安康

2021-02-08 神明那些事

農曆七月七不僅是個很浪漫的日子

同時也是民間信仰中幼童的守護神的聖誕

你知道,這位一直庇佑小孩的神明是誰嗎?

祂就是「七娘媽」

又稱作「七星娘娘」、「七星夫人」

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就是七星娘娘的千秋

七月初七

恭祝

七星娘媽 千秋聖誕


        傳統的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在閩南人嘴裡是「七娘媽」的生日。聽奶奶講牛郎跟織女,講他們的愛情故事,但她們更好喜歡講講織女本人,講織女心靈手巧,講織女漂亮愛打扮,講古早時候如何向織女乞巧,講教我們要怎麼拜七娘媽,教阮胭脂水粉扔厝頂,年年一樣固定的日子,城市的現代化,很難見到了古早的味道。你是否也是七娘媽保護長大的孩子呢?不管有沒有「拜契」,相信母愛滿滿的七娘媽都有默默庇佑和守護每一個孩子長大。

七星娘娘跟床母一樣,都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星娘娘又稱「七娘媽」、「天仙娘娘」,在以前農耕社會的時代,因為勞動力需要的關係,大家都生養了許多的小孩,來幫助家裡,所謂的:「多子多孫多福氣」,一下子,動不動就是十個八個。但是當時那種父耕母織的時代,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空閒,來專注撫育每一個小孩呢?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好解決的,按照傳統信仰,只要是在十六歲以下的小孩、兒童每一個,都受到七娘媽的護佑,所以,在嬰兒出生滿週歲前,媽媽或祖母,都會把小孩抱到寺廟去祈願,讓神明能收小孩為「契子」,只要神明一點頭,馬上就會用古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項圈,綁在小孩的頸子上,一直要到滿十六歲時,才會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這就是大家一般常聽說的要讓小孩「好搖飼」!

五採亭前祝七娘 

三家村裡拜文昌
橋填烏鵲星聯鬥 

天上人間各自忙

七星娘娘壽無疆
瑞氣祥光照四方
消災解厄扶弱幼
賜福降祥德益彰

茲恭逢千秋聖誕佳期  恭祝七星娘媽聖壽無疆 並祈俯納微儀 臨宅庇蔭 伏願尊駕默佑民等

闔家平安 家中兒女 順利成長 

男友分  女有歸  利益雙親 

耀祖榮宗 家道興旺 萬事如意 

事業順利 財源廣進 納福迎祥 

文章底部留言已開啟

留下您美好的祝福

七星娘媽 賜福注祿 

默佑眾善信

闔家平安 家家兒女 順利成長 

利益雙親 耀祖榮宗 男添百福 

女納千祥 老幼康寧 萬事迪吉

相關焦點

  • 【七月初七】七娘媽生 恭祝千秋聖誕 賜福降祥庇蔭萬民
    祂就是「七娘媽」又稱作「七星娘娘」、「七星夫人」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就是七星娘娘的千秋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 千秋聖誕傳統的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在閩南人嘴裡是「七娘媽」的生日。聽奶奶講牛郎跟織女,講他們的愛情故事,但她們更好喜歡講講織女本人,講織女心靈手巧,講織女漂亮愛打扮,講古早時候如何向織女乞巧,講教我們要怎麼拜七娘媽,教阮胭脂水粉扔厝頂,年年一樣固定的日子,城市的現代化,很難見到了古早的味道。你是否也是七娘媽保護長大的孩子呢?不管有沒有「拜契」,相信母愛滿滿的七娘媽都有默默庇佑和守護每一個孩子長大。七星娘娘跟床母一樣,都是兒童的保護神。
  • 七月初七,閩南「七娘媽生」
    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在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民間把這天界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
  • 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聖誕千秋/看七娘媽傳說視頻
    七星護佑稱上娘星光普照尊為媽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聖誕千秋七星娘娘
  • 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誕辰千秋,附泉州「七娘媽生日」習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泉州民間俗稱這一天為「七娘媽生日」,現在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泉州民間過「七夕節」時,則把重點放在「七娘媽生日」。天帝的孫女演變成「七位娘媽」,主管婦女、幼童的神仙,有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七位。她們會盡力庇佑各家各戶的小孩順利出生、健康成長。
  • 農 歷 七 月 初 七,閩 南「七 娘 媽 生」
    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在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民間把這天界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
  • 陽平治道觀十月十五下元節法會一一水官消災解厄
    作為一種中國民間信仰,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道教徒將在宮覌內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 閩南de七夕——七娘媽節
    祭七娘媽、掛七娘神燈、燒七娘神轎與七娘亭、吃糖粿……也許太多人知道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卻罕有人曉得七夕的另一個稱謂:七娘媽節。
  • 【咱厝泉州】你知道「七娘媽生」搓的糖粿為啥要摁個坑嗎?
    「七月初七七娘生  在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  泉州有諺語說:「七月初七七娘生。」民間把這天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
  • 文化|惠安七月初七「拜七娘媽」習俗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
  • 觀音媽、媽祖、七娘媽……說說閩南人的娘媽情緣
    媽祖的廟正式名叫天后宮或天妃宮,但閩南人一般不用這兩個名,而是稱「娘媽宮」,偶爾稱「媽祖宮」。七夕時祭拜的七仙女或織女,閩南人稱之為「七娘媽」。有著一千多年燦爛文化歷史的閩南人當然不會沒人知道觀世音菩薩最早原型其實是男性,媽祖的正式封號是天後天妃,七娘媽其實是織女。但是閩南人對於女性神,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情感和表達,所以習慣於用娘媽這一親切的稱呼。
  • 老外嘖嘖稱奇,珠村乞巧節今日上午「迎七娘」
    >今天上午10點,天河區珠村明德堂內,隨著主禮人、小巧女們祭拜插香後,乞巧節迎七娘儀式正式開始「迎七娘」、「拜七娘」是乞巧節民俗系列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寓意邀請「七仙女」下凡、未婚少女向「七仙女」許願,祈求巧手,尋得如意郎君。
  • 農曆七月拜拜習俗禁忌
    :農曆七月初一: 開鬼門、鬼門開 農曆七月初七: 七夕、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拜床母、魁鬼生 農曆七月十四: 放水燈 @農曆七月十五: 中元節、地官大帝生 農曆七月三十: 關鬼門、地藏王生 有了以上整個農曆七月重要日的觀念之後, 接下來了解農曆七月拜拜的習俗如下
  • 七月初七的來歷與宜忌!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
  • 七月初七不是情人節,勿想惡事!
    農曆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惡事」。除了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為道教所奉行。
  • 潮汕民俗七月初七!拜阿婆~食軟粿...
    提示:點擊↑上方"谷饒今日事線"關注我們農曆七月初七,稱為七夕節。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潮汕地區,七月初七為15歲的小孩子舉行「出花園」成人禮。
  • 正月初七「人日節」:做好這七樣,平安喜樂,人壽安康
    每年的正月初七,是中國的人日節,又叫人勝節。傳聞女媧創世,在創造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這一天如果陽光普照,代表一年裡平安順利,人們則會舉行慶祝活動。如果陰雨綿綿,人們則會舉行祈禱活動,祈求一年康順!
  • 七月初七,道教的五臘日——道德臘!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愛情節日——七夕節,不過在我國本土道教中,這一天則是重要的五齋祭日之一,稱為道德臘,五臘之一。「五臘」就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 二郎神廟於七月十五中元節大法會
    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善信弟子都進廟敬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 大年初七,祝您七星高照!幸福安康!
    今日大年初七,新的一年,上班的第一天,願你一年好運連連!把最齊最美的祝福送給你,願你:生活處處有人七!萬事順利有運七!吉祥如意有福七!財源滾滾有財七!總之一切都順七!一年一度初七到,天地之間皆歡笑。爆竹煙花少不了,綻放燦爛添姣俏。窗花對聯多美妙,燭光映襯幸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