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的來歷與宜忌!

2021-02-19 道通古今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鬥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農曆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惡事」。

除了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為道教所奉行。據《赤松子章歷》記載: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七夕是個吉祥的日子,卻唯獨不適合交配。農曆七月有兩天是非常重要,且要禁慾的,其中就有七夕。這在眾多民俗古書中均有記載,如:《急救廣生集》:「是月初七日,切戒色慾,勿想惡事。十五日犯色慾,損壽。」《楊公忌》:「是月初七為道德臘,十五日為中元,二日戒夫婦入房。」七月除了七夕外,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也就是鬼節,這一天也是要禁慾的。七夕這天是道德臘,古代的臘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臘日習俗繼承了下來,是日犯者削祿奪紀。「初七日勿想惡事」。這一天適合憧憬一些美好的事,說不定很快就會心想事成哦。比如我們之前講過的特殊日子:農曆三月三、端午,還有七夕,這些日子因為陰陽特殊的角度,具有某些特殊精氣神,會讓在此時生長的生物也多少具備些這種能量。比如三月三這天的植物通靈的特別多,五月五日端午時採摘的艾草陽氣最旺,所以這兩天也是傳統的採藥旺季。古來採藥,其實採的是植物的巔峰狀態!七夕這一天,是除端午節之外,被古書記錄最多的日子。那麼,這一天,有什麼特別呢?《家塾事親》曰:「七日取角蒿置氈褥書籍中,可以避蠹。」《法天生意》云:「又可避蛇。收芙蓉葉可以治腫,幹為末,醋調一味敷腫上,可消。」七夕也是讀書人傳統的「曬書節」,可以曬書、曬皮草,防蛀!角蒿,就是中藥「羊角透骨草」,是一味生長很廣泛的植物,七夕這天採角蒿,曬乾了可以放在書裡、褥子下面避蟲,也可以避蛇。角蒿香氣襲人、濃鬱芬芳,芳香可祛穢。《法天生意》云:「七日取蜂窠中蜂蛹子一窠,陰乾為末,用蜜調塗,可除面黑幹。」家裡有做蜂蜜的,陰乾一些蜂蛹磨成粉試試看,看美白效果是不是真的這麼厲害呢?七夕這天的確是適合變美,這天古人除了做蜂蛹面膜,還會做一個更可怕的面膜。《千金月令》曰:「七日取烏雞血,和三月三日收起之桃花片,為末,塗面,令人瑩白如玉。」桃花活血祛斑,烏雞血有滋養的效果,這個方子全身都可以塗。古人為了美,也是蠻拼的!現在,即使我們沒有這些古老的面膜方,也可以在七夕這天做個自然系的面膜哦。《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舊時女子不常洗頭,到了七月初七這一天,則家家婦女皆要用草藥洗頭。去山上採荊樹葉荊柳葉、柏葉、桃枝……煮水就可以洗了。另外,根據古書記載,七夕還是採麻葉、蓮花、蒺藜子、芙蓉葉、等草藥的好日子,也是製作一些特別藥膏、藥丸的日子。七月七,真的是很特別的一天。

1. 種五生盆,供養好姻緣

七夕前數日,就要準備了,把綠豆、紅豆、小麥等五穀,浸泡在盆中,養出細長的芽苗來,這就是「五生盆」了,七夕這天把它拿到陽臺上,供養牽牛星。

其實這也相當於是供養自己的姻緣。小小的芽苗綠植會讓心願生根、發芽、結果!

2. 擺巧果,女孩子求靈氣

巧果就是用米、油、麵粉做成的那種老式點心,類似於古裝劇裡的那種,好看又好吃。

各地都有很多好吃的點心,家裡有女孩子的別忘了買些回來,七夕這天在桌子上擺一擺,並且專門為女孩子過七夕好好吃頓飯,讓她從小就感覺:身為一個女孩子是很莊重、美好的事,美好得甚至帶著些銀河系的仙氣兒。

其實乞巧不只是乞求一雙巧手,更是乞求一顆細緻玲瓏的女兒心。

3. 夜觀星

七夕最早的來源據傳跟星宿崇拜有關,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古代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

單身的女孩子更要拜銀河,在南瓜棚下冥想,傳說能收穫千年不渝的愛情。

總之,七夕是吉日,適合做一些美好的事!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小朋友了解七夕節的來歷嗎
    在古代,七夕節是女孩子們的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呢!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叫牛郎,牛郎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只得跟著哥哥嫂子生活。哥嫂覺得牛郎是負擔,非常不喜歡他。不但每天讓他乾重活,還讓他吃剩菜剩飯。在寒冷的冬天也沒有棉襖穿,可以說牛郎的日子過得相當悽苦。牛郎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幹活,可是哥嫂還是看他不順眼,決定跟牛郎分家。
  • 潮汕民俗七月初七!拜阿婆~食軟粿...
    提示:點擊↑上方"谷饒今日事線"關注我們農曆七月初七,稱為七夕節。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潮汕地區,七月初七為15歲的小孩子舉行「出花園」成人禮。
  • 七月初七,道教的五臘日——道德臘!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愛情節日——七夕節,不過在我國本土道教中,這一天則是重要的五齋祭日之一,稱為道德臘,五臘之一。「五臘」就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 七月初七不是情人節,勿想惡事!
    農曆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惡事」。除了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為道教所奉行。
  • 七月初七|帶你了解真正的七夕!
    在中國古代,農曆七月初七日,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
  • 魁星聖誕,七月初七拜魁星
    農曆七月初七 魁星生日農曆七月初七,又稱「魁星生日」。「魁星」系北鬥一星宿名。民間謂「魁星主文事」。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孔子,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 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並非農曆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是不是很意外
    西方傳來的情人節是公曆2月14日,而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並非農曆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總之絕非情人節。近些年來,有心人藉由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硬生生的把七夕炒作成了中國的傳統情人節,這實在是一種張冠李戴。
  • 七月初七,閩南「七娘媽生」
    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民間把這天界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 據說天帝原旨意是允許織女七日一會牛郎,但喜鵲「報錯喜」,錯傳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會,這是個不能原諒的過失,因此人們在七夕大清早把胭脂花粉用紅髻索綑紮起來,拋上屋簷頂,責罰喜鵲銜送到天河邊,讓織女梳妝打扮
  • 【七月初七】七娘媽生 恭祝千秋聖誕 賜福降祥庇蔭萬民
    祂就是「七娘媽」又稱作「七星娘娘」、「七星夫人」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就是七星娘娘的千秋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 千秋聖誕傳統的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在閩南人嘴裡是「七娘媽」的生日。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好解決的,按照傳統信仰,只要是在十六歲以下的小孩、兒童每一個,都受到七娘媽的護佑,所以,在嬰兒出生滿週歲前,媽媽或祖母,都會把小孩抱到寺廟去祈願,讓神明能收小孩為「契子」,只要神明一點頭,馬上就會用古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項圈,綁在小孩的頸子上,一直要到滿十六歲時,才會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這就是大家一般常聽說的要讓小孩「好搖飼」!
  • 七月初七 七娘媽生 消災解厄扶弱幼 賜福降祥佑安康
    農曆七月七不僅是個很浪漫的日子同時也是民間信仰中幼童的守護神的聖誕
  • 解密七夕節的前世今生:七月初七不是情人節,勿想惡事!
    農曆七月初七,不僅是七夕佳節,也是個非常吉利的日子,「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古人云:「初七日勿想惡事」。除了中國傳統的乞巧節之外,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一的「道德臘」。道教據古代「臘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創五臘日(南北朝成書的《赤松子章歷》已載此),至今為道教所奉行。
  • 七夕節送什麼禮物,七月初七情人節祝福語教程
    西方國家有情人節,而我們中國也有情人節相信大家也對這個節日並不陌生了,那就是七月初七情人節即七夕節,而七夕節也同時是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一個傳說七夕禮物推薦_給男朋友/女朋友送什麼禮物巧克力,玫瑰花,手鍊和腳鏈,水晶燈,布偶寵物七夕祝福語1、相思苦,愛意濃
  • 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誕辰千秋,附泉州「七娘媽生日」習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泉州民間俗稱這一天為「七娘媽生日」,現在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有關。早在《詩經·大東》中,已經將牽牛、織女二星想像為男女青年人;在《古詩十九首》中,也有牛郎、織女愛情的描述;漢劉安在《淮南子》云:「七月初七夜,鳥鵲填成橋而渡織女」;晉人記述《風土記》云:「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這說明牛郎、織女相愛的傳說,大約在漢晉時就已定型。
  • 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聖誕千秋/看七娘媽傳說視頻
    七星護佑稱上娘星光普照尊為媽農曆七月初七恭祝七星娘媽聖誕千秋七星娘娘
  • 【春節特輯】正月初七的來歷和習俗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在中國傳說中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 8月25日早安心語簡報|星期二,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快樂!
    8月25日早安心語簡報|星期二,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快樂!
  • 今日黃曆,1月19號,星期二,農曆臘月初七,今日吉時、特吉生肖、財神方位、今日宜忌等!
    今日黃曆,1月19號,星期二,農曆臘月初七   庚子年 【鼠年】  己丑月    丁卯日特吉生肖:狗、羊、猴
  • 農曆七月拜拜習俗禁忌
     提示:點擊上方"炮仔聲真熱鬧"↑免費訂閱本微信公眾號農曆七月拜拜時間一般與下列農曆七月的重要日子有關
  • 七月是「鬼月」的來歷和禁忌!
    中國傳統民間習俗認為每年農曆七月是「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
  •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來歷
    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過這個節日就不得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