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以後找工作,意味著要離開原先的環境,尋找新的圈子。但是我覺得找工作只是一個開始,如何選擇最合適自己的offer才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既要跳對槽,又要避免坑。
這些真的是坑
我們選擇去小公司,多半是看重創新、靈活、上升空間大. 天花板高。但現在很多小公司,人不多,大公司病卻很嚴重;
1)後臺部門龐大;對小公司來說,人最多的應該是直接創造價值的部門,而不是支持部門。如果比例失當,不僅導致低效,而且是極大的浪費。
2)混日子搞政治的人一大堆;小公司的優勢就是溝通順暢、高效,如果像大公司那樣人際複雜,就失去優勢了。
3)管理規範和流程制度厚得能出書;組織架構(包括部門、崗位等等)是最雷硬的,而人是最靈活的。小公司沒有複雜的架構,正應該發揮人的靈活性,從而比組織架構複雜的大公司更能適應變化。
但是,如果小公司用一堆流程和規範把自己限死了,遇到變化還沒有大公司應對得快,必死無疑。
4)業務攤子鋪得很大什麼都要做;大公司講究「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但小公司資源少。就應該把全部資源都聚焦在一個方向上 ,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說白了,如果小公司都有這麼些大公司病,你幹嘛不直接去大公司呢?
大公司的優勢是平臺好,比小公司更加規範和體系化。但現在很多大公司,卻有小公司病;
1)追求短期利益;小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來,所以考慮問題比較短期。但大公司盤子大,如果也只考慮短期,不提前布局,那長期來看,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反超。
2) 沒有體系,靠人管理;小公司靠人管理,但大公司只能靠體系。為什麼呢?
想像一下,大公司拋開規範的體系, 一切靠人做決定,那麼諾大的公司,只要出現幾個自私、無能的人,整個公司都會被影響,這就是「爛蘋果定律」( 一隻爛蘋果如何不處理,會把整箱蘋果弄爛)。
所以,大公司必須不能只靠人,也必須有識別出爛蘋果的體系。
3)人才培養機制缺失;小公司靠自己在實踐中學習,大公司靠培養和發展體系去循序漸進地學習。
如果大公司缺失人才培養體系,結果要麼是人才水平整體低下,要麼是花高價去四處挖人(可能導致文化受到衝擊),而且,如果都是外招,而不是培養內部人才,那麼年輕人在裡面會有很大的發展瓶頸。
所以,任何一次跳槽,絕不是沒有章法的,而是跟你的長期發展戰略相匹配的。
當然,首先,你需要一個人發展戰略,這樣一來,你的每一次職業選擇,就像開著導航走路,到哪兒都能找得著北。
但相反,如果你的選擇只是考慮短期利益、跟長期戰略不匹配,就會像在森林裡漫無目的地行走,很可能跑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都說什麼家世、運氣、選擇,但在我看來,正確的方法,永遠是普通人門檻最低的逆襲之路。辭職之後找新工作的過程,也是重新評估、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更深刻認識自己的能力和適配,才是這個過程中真正應該做的,也只有做好這些,才能真正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