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熱點,關注社會問題與女性問題,與你共鳴,請關注百家號「侯虹斌」
前幾天有一個視頻流傳:
9月17日,武漢某個中學九年級一學生因被母親扇耳光跳樓,送醫後宣告不治,令人惋惜。起因是,下午時,該同學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牌被請家長,後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再掐脖子十五秒。母親轉身離去,他站在走廊上猶豫了好一會兒,看著母親頭也不回地走了,孩子從樓上跳了下去。
這些內容,我都是在文字裡看到描述的,根本不敢點開視頻。太難過了。
打撲克就算不對,又能是什麼天大的錯誤嗎?至於用死去懲罰嗎?
1/3
過錯方當然是母親。學校看到孩子紀律不好叫家長,雖然有點小題大作,也是正常操作。但導火索是,家長不由分說就在公開場合扇孩子耳光,掐孩子的脖子。那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比媽媽還要高,他有自尊,他無法承受在同學面前被母親這樣凌辱。
在公開場合尚且如此,他在家裡的羞辱應該也不少。
不幸已經釀成了。再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很多人,是不配為人父為人母的。青少年自殺,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而且,大多都跟家庭關係有關。我特別憎恨的一些聲音就是:
「你為什麼不體諒你們父母,他們多不容易啊!」「你自殺之前為什麼不多想想你們父母,他們多傷心啊!」
很遺憾地告訴你,正是你這種想法,才會造成未成年人的絕望和自殺。他們就是因為想到了父母,才覺得跟父母一起的日子一天都不想過下去了,才會想死;正是因為長期受到父母的心靈摧殘,已經沒有別的出路了,他們能報仇的只有一個辦法:用自己的死,讓父母后悔。
那十幾秒低頭沉思的過程,就是他是在心裡評估,到底是跳下去更痛苦,還是繼續活下去更痛苦。
不要再說「這孩子為什麼承受能力這麼差?」「為什麼沒有抗打擊能力?」因為,別人的欺凌,都可以離開、反抗,都有資格說不;但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父母有絕對的權威,他們無法離開父母,只能照單全收(特別是中國不保護未成年人的畸形的法律下)。父母還有有天然的道德感:我打你、罵你、凌辱你,都是「為你好」。
孩子還小,他怎麼能夠不迷茫?如果所謂的「愛我」,都能令人如此痛苦和絕望,那活在世間還有意義嗎?這世界還有一點一滴值得留戀之處嗎?
比起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我覺得,成年以後的失戀、離婚、工作被炒,這些痛苦,都不值一提,都能扛過去。因為後者是可控的,可以解決的,可以釋然的,有出路的;但前者,卻無處可逃,只能臉朝下被威權踩在地上碾壓一百遍,還要聽那些「父母永遠是對的,無論他幹了什麼事都是愛孩子」的屁話。
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這種恨。
當我在微博上談及「父母皆禍害」的話題的時候,無數的評論、轉發蜂擁來而至,他們都在傾訴人生的至暗時刻,幾乎都是父母帶來的;那麼多曾經的孩子,扛得住外界的一切磨難,就是扛不住父母輕飄飄的輕蔑、譏諷和凌辱。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生育制度》一書裡說道:「一個孩子在一小時中所受到的幹涉,一定會超過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會指摘的次數。在最專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會比一個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過日子更為難過。」可謂切中肯綮。
2/3
小學高年級時,我因為年齡小,個子小,經常在學校被霸凌,有一次還被同學失手用石頭砸中,頭上出了很多血,把衣服全染紅了。那次他們倒不是故意的,是玩耍時手重了;他們看我流了很多血,又害怕又慚愧,幫我處理傷口,用自行車送我回家。我失血太多,已經有點暈乎乎了。
我來不及多想了,也沒心思向老師告狀,只希望,要趕在我的父母下班回家之前,把我身上沾滿鮮血的衣服全部洗乾淨,晾起來。我回家忙了差不多大半個小時,才把衣服洗乾淨,鮮血痕跡消滅,然後才敢休息。一躺上床,放鬆下來的我就暈過去了。
我為什麼記憶那麼深呢,就是因為我當時非常地恐懼,害怕我的父母知道我受傷了。受傷,甚至被同學欺負,我都能忍受,但我非常害怕父母罵我,嫌棄憎惡我,「他們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別人欺負你,肯定是你有不對的地方。你好好檢討一下是不是你讓人討厭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我被恐懼支配之下,頭暈腦漲地洗血衣。
無論在外面碰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難,我不僅不會想到讓父母們幫我,反而很擔心他們知道;挫折和失敗我能扛,但我受不了他們總是在這個時候對我的批判和折損。也就是那時樓不高,不然我也跳了。
我可從沒覺得家是我的港灣。
後來我考上大學,遠走高飛了。自由的感覺真好呀!
很多年以後,我釋然了。倒不是說原不原諒——我配嗎,我有選擇嗎——只能說,過去了,算了。
其實,我的家庭條件在三線城市裡算不錯了。我沒有為錢發愁過,父母也沒有打過我,沒有虧欠我什麼,頂多就是譏諷挖苦吧。但我連這也受不了。——不僅是我,相信換哪個小孩都受不了。
因為,為人父母,要求就是非常高。一個在家庭結構裡具有絕對權力的人,更是要講道理,慎用權力。
我不想多說了,我把那些評論裡的內容放出來,大家感受一下吧。
這個世界上能讓我產生想死欲望的只有我媽。什麼同學,同事,前男友,也有奇葩的,但是殺傷力都不太大,我覺得能逼死自己孩子的父母說明本身就不配生孩子。更絕望的還有說:「跟我說有什麼用?自己就上點學那點事都管不好」十幾歲開始自殺的念頭就沒停過,覺得活著真沒意思,也就今年開始,才終於學著和自己和解了點。我從小又懂事又聰明,屬於別人家的孩子,照樣被家長打、被侮辱。現在三十了,想自殺的唯一原因還是父母。
我9歲就上吊過、繩子不夠粗斷了、脖子超疼,後來怕疼都不敢了。我小時候想過很多次喝農藥,但是太慫,家裡有強勢重男輕女的家長真的太窒息了,考上高中不讓上。在學校才是難得放鬆的時刻。小時候跑環城越野賽,北方零下十幾度的天氣,跑十幾公裡。因為沒有運動鞋,穿了一雙休閒鞋跑的,之後兩隻腳的大拇指指甲蓋都跑掉了,一雙白襪子前半部分被浸染成紅色,回家也不敢跟家裡說,自己偷偷處理。當時不知道指甲掉了可以再長,偷偷哭了一個晚上。他們不問青紅皂白,只要添麻煩了就會被罵;嘴上說有什麼事都可以跟家裡說,實際上任何痛苦的事情講了,反而會成為下次被罵的原罪,不如不說。
活了這麼多年最大的壓力和不開心的源頭就是父母,其他的真的沒那麼大殺傷力。出生第三天就把我賣給親戚做童養媳,高中通知書被另外一個親戚截胡藏起來,聽到閒步和我養母偷偷討論才知道有通知書。從小到大每天每夜,養母都在說叫你父母還我××錢,你給我滾回去。親生父母地說,我們把你送了(其實是賣)你要感謝我們,因為別人只有兩個父母,你有四個父母。有多無恥的人能說這種話?回頭還想讓我出錢給親弟讀研究生。我現在一天有幾十個念頭想自殺,又想就這麼去了,太便宜他們。
讓我想起小學時遇到的語文老師,她兒子與我同班,每次考試她兒子要不是第一名都會被她叫到講臺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又打又罵,甚至還會發瘋咬他。這是我童年最恐怖的回憶。不知道那小男孩現在過得好不好。別懷疑,我從小被我媽掐脖子掐到大,半夜睡得迷迷糊糊被她抓起來打,那個樣子仿佛我是她撿來的。我有一次忍不住哭著跟她說小時候他們讓我覺得很受傷的一件事,我媽說,你就是個白眼狼,這麼點小破事能記仇這麼久,你要覺得別人好你怎麼不找別人當你媽。從那之後我再沒有跟她掏心窩過,人家不需要。對了,她的家暴酗酒了二十多年的老公也早被我拉黑斷聯繫,一張被窩裡睡不出兩種人,他們是絕配。
小學時,我媽在一次學校集體活動中當著所有老師同學家長路人的面給我一耳光,原因是我當時和一個男同學發生口角。打完我後她咒罵了我幾句就怒氣衝天地走了,學校一個女老師抱著大哭的我說:你沒錯,你媽不應該這麼做。此類事件不勝枚舉。我30多歲時告訴了我媽我三次要自殺的經歷,我媽罵我自私,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她!我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女兒語文考不好,就拿著她的頭往牆上撞來撞去。然後又拿出牛奶餵女兒,最後抱著女兒哭。她女兒一直是鬱鬱寡歡。
五歲吧,有個雨天她在睡覺我想出去玩,剛出門幾步就絆倒了,滿地的黃泥夾雜著玻璃碎片,她抓起掃把劈頭蓋臉一頓毒打趕我跪在門口淋雨,很疼也不敢大聲哭。記得太清楚了,我在想,現在這麼溫柔的媽媽以前為什麼總會打的我渾身青紫。我小時候被打,都是自我安慰,小孩都是被打大的,而且同學家長打的更重,用鐵鏈抽那種。後來長大了跟心理醫生聊,才意識到童年被打的經歷成了我的心靈創傷。只是,我的同學再也沒有機會了,他在18歲那年就跳樓自殺了。
……
很多父母,他們在等孩子們對他們感恩,但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對他們的恨。
在這些情況當中,我無條件站在孩子這邊,因為,父母是對孩子有絕對權力,也有絕對責任的。
3/3
以前大家常說的「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愛孩子」,被證明是錯誤的。留言非常多,這些是真相。
當然,我也相信,會有一些生活在父母的愛當中的孩子,他們一般不會關注這個話題,也不會特意留言。不能因為很多人訴苦,就說沒有好的父母。
另一方面,代際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概是五十年代生人,他們沒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的,情感教育更是非常糟糕。而現在的十多歲的少年,他們的父母是七八十年代生的,整體素質已大大提高。也許我們自己被父母PUA,被父母羞辱過;但懂得自省後,我們就不會再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了。年輕一代的痛苦和怨恨,已經少了很多。
我很討厭那些「我們小時候不是這樣被又打又罵,不也過來了嗎,你們怎麼這麼矯情」的說法。這些人沒有意識到嗎,他們就是因為從小被又打又罵,卻毫無反省之意,所以現在的價值觀和倫理就是扭曲的呀,已經變成了一個心理有缺陷、冷血、無法共情的人呀,他們已經不正常了呀!
怎麼,他們還以為他們值得學習嗎?
前不久,我看了坎城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何以家為》。其中,小男主角的那句話讓人淚止:「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但這在我們這個環境下,並非最重要的。因為那些不快樂童年故事裡的孩子,沒有哪個家庭是真正窮的。他們撫養小孩的經濟能力沒有問題,而是在於,他們在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明辯是非、有擔當的人之前,就急於生孩子了。他們在孩子身上發洩,通過欺負孩子獲得心理平衡或者快樂,卻說自己是愛孩子的。
不。他們不愛自己的孩子,卻不得不假惺惺地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太難為他們了。
問題是,他們並不是肉體上的直接虐待,而是精神上的凌遲。他們希望用這些風涼話,這些對孩子的譏笑、嘲諷,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一無所長,永遠長不大,只能服從父母。更有甚者,世界的發展和進步是如此之大,老一輩人意識到自己在年輕人面前就是個傻子,他們跟不上時代了,只能用打壓、凌辱的方式,迫使孩子們承認自己的威權。
回到開始的那個悲慘的故事裡的母親。其實類似的悲劇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2016年,有一位18歲剛考完高考的男孩小斯自殺了,我就寫過一篇文章《父母皆禍害?今天我們還能剔肉還骨嗎?》。成績優秀的小斯,早就策劃好了自殺,在遺書裡寫了無數個父母如何傷他的心的細節。小斯的父母卻認為他們的溝通很好,母親一直在哭訴:「嚴格點那都是為了他好!」「沒想到他這麼記仇,他怎麼就不想想我們的好?」
在這個故事裡,父母的痛苦是一定的,但是,他們更大的感受,不是後悔,不是覺得自己做錯了,而是恨孩子,恨孩子不懂事,恨孩子記仇。
多令人痛心啊。孩子希望用死去喚醒父母,但是,父母是醒不過來了,他們只會覺得威權喪失了,垂頭喪氣。白白地可惜了哪吒們剔肉還骨、以死明志的絕大勇氣。
孩子們還是要活下來,好好活下來。他們會老,會消逝,我們新人,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傷害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