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六月,無論是強降雨還是高溫都引人注目。進入七月後,南方的天氣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長江一線仍會出現大範圍的強降雨,而在強降雨南側的江南部和華南,天氣還是悶熱難耐。
很多跑友為了躲避高溫,會選擇晨跑或夜跑預防中暑等現象的發生。但會糾結於到底是晨跑還是夜跑,比如晨跑時間規律但是早起困難,夜跑時間自由但是視線不清、容易發生危險等等。
晨跑、夜跑除了時間上的區別,身體狀態和訓練效果也有很大的差異,其中生物節律起到了主導作用。
那麼,對於我們業餘跑者來講,到底是晨跑好還是夜跑好呢?
生物節律是指以24小時為單位表現出來的機體活動一貫性、規律性的變化模式。在生命過程中,從分子、細胞到機體、群體各個層次,在肌肉活動、神經支配、心臟活動、呼吸等各方面都有明顯的時間周期現象,其周期從幾秒、幾天直到幾月、幾年。廣泛存在的節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
生物節律對運動訓練方面有重要意義,通過各種生物指標的節律性可以發現,一天內不同時間段進行運動,身體指標有很大區別。各種指標的高峰時刻大致如下:
血氣指標著重反應了人體的氣體運輸和維持酸鹼平衡的機能。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研究,一般血紅蛋白的高峰值在15:30,有利於更高強度的有氧代謝;PH最大值(最偏鹼性的時候)在17:12出現,支撐無氧代謝和耐乳酸能力更強。
一些研究表明人體的核心溫度在晚上21:55是最高的(37.05℃)。當體溫在適宜範圍內增加時,神經傳導速度可提高,同時肌肉及肌腱的柔韌性和收縮性提高。
握力和伏地挺身的高峰時刻分別出現在17:00和15:00,起跑速度和50米衝刺速度的高峰時刻都出現在17:00,整體體能的高峰時刻在19:28。
睪酮、皮質醇水平的生物節律特點,直接影響運動員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應激能力。據研究,睪酮的峰值出現在7:10,皮質醇的峰值出現早晨6:18。
關注專業田徑比賽的跑友可以發現,大多數世界級的田徑比賽(馬拉松比賽除外)都會在晚上17:00~21:00之間舉行,而馬拉松會選擇在清早發槍。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往往在早晨進行長距離有氧訓練課,而在下午進行速度或力量訓練。
這樣的安排並非沒有任何好處和依據,因為除了考慮到天氣等因素外,人體不同方面的運動能力確實在一天中存在節律性的變化。許多人體指標的變化規律也都表明,不同時間段適合的運動強度和訓練課目都有所區別。
在早晨,人體的體溫較低,肌肉的粘滯性高、柔韌性較差,所以速度和爆發力表現會有所下降;血紅蛋白和心肺功能也都不在高峰值,特別是早晨6:00還是肺阻力和血液粘度最大的時候,所以最大攝氧能力、能進行的最大有氧代謝強度較低。
不過這不代表早晨就不適合運動。相反,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可能最適合在早晨進行。因為早晨人體的激素分泌和代謝能力是最強的,像睪酮、皮質醇這兩個重要的激素指標都較高。
尤其是皮質醇,它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一種,作為一種應激激素,也是人體最強的代謝調節激素之一。在體內能量儲備和供應不足(特別是糖類不足)時,皮質醇可以促進脂肪和蛋白質動員分解供能、以及轉化為糖類(糖異生)維持糖儲備。
也就是說,皮質醇可以調動人體長時間運動的潛能,對長距離有氧訓練的質量和馬拉松比賽成績有重要的意義(但長期皮質醇過高是一種過度疲勞的表現,會引起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所以總的來看,早晨更適合低強度有氧訓練,並不適合太高強度的無氧訓練,而有氧運動強度也不宜太高,最好控制在最大攝氧率(或最大心率)的75%以內。除了心肺、血液、體溫等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是晨起時經過一夜的消耗,體內糖儲備較少,不能支持長時間高強度運動(中低強度運動可以更多地依靠自身脂肪的供能)。
肌力峰值出現在下午17:00—19:00(與核心體溫峰值出現的時間吻合),心臟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峰值在18:00-19:00之間,反應速度、最大速度的峰值出現在17:00左右,血紅蛋白峰值出現在15:30,血液PH較高(偏鹼性,具有更強的抗酸能力)。
所以總的來看,下午和晚上身體能承受的運動強度更高,無論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而且身體經過了一天活動的預熱,各個組織和器官都能更快地進入運動狀態,「生理惰性更小」,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比早晨更順利一些。所以,下午或晚上更適合進行一些「強度課」,比如間歇跑、乳酸門檻跑。
1、晨跑時糖儲備較低,容易出現低血糖,身體素質差、水平低的跑友可能感到不適。可以簡單地給身體補充一點糖分以及水分,如先喝一杯蜂蜜水、食用一個蘋果或半塊麵包等。
2、無論是晨跑還是夜跑,都應保證必要的能量供應。如果選擇下班後、晚飯前進行夜跑,可以在下午16:00左右補充一些能量(易消化的麵包、水果等,2-3分飽為宜)。
3、晨跑對心血管的負擔更大。因為早晨血液粘度高,而且心率和血壓的提升比任何時候都要快(其中一個原因是早晨皮質醇較高,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心血管意外的風險更大,所以有心血管疾病、且原來沒有晨跑習慣的中老年人,開始晨跑也要謹慎。對這些高風險人群,下午和晚上是更合適的跑步時間。
4、早晨空氣汙染物容易沉積在地面附近,是一天中空氣品質較差的時間段,所以最好關注一下空氣品質數據。
5、早晨的訓練時間比較緊張,拉伸、洗浴等時間比較難保證,但不可跳過這些環節。如果沒有條件洗澡,可以帶上一件乾衣服、跑步結束後換上,以防著涼感冒。
6、夜跑的光線、視線不如晨跑,發生危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儘量選擇有一定人流量、場地平坦(最好在塑膠田徑場)、視線較開闊、有照明的場所,尤其是女性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