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專業田徑比賽的跑友可以發現,大多數世界級的田徑比賽都會在傍晚和晚上舉行,大約為一般在17:00到21:00之間,而馬拉松會選擇在清早發槍。
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往往在早晨進行長距離有氧訓練課,而在下午進行速度或力量訓練。
這樣的安排並非沒有任何好處和依據。因為除了考慮到天氣等因素外,人體不同方面的運動能力,在一天中存在節律性的變化。
許多人體指標的變化規律也都表明,不同時間段,適合的運動強度和訓練課目都有所區別。
在早晨,人體的體溫較低,肌肉的粘滯性高、柔韌性較差,所以速度和爆發力表現會有所下降;
血紅蛋白和心肺功能也都不在高峰值,特別是早晨6:00還是肺阻力和血液粘度最大的時候,所以最大攝氧能力、能進行的最大有氧代謝強度較低。
不過這不代表早晨就不適合運動。
相反,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可能最適合在早晨進行。
因為早晨人體的激素分泌和代謝能力是最強的,像睪酮、皮質醇這兩個重要的激素指標都較高。
尤其是皮質醇,它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一種,作為一種應激激素,也是人體最強的代謝調節激素之一。
在體內能量儲備和供應不足,特別是糖類不足時,皮質醇可以促進脂肪和蛋白質動員分解供能、以及轉化為糖類維持糖儲備。
也就是說,皮質醇可以調動人體長時間運動的潛能,對長距離有氧訓練的質量和馬拉松比賽成績有重要的意義。
但長期皮質醇過高是一種過度疲勞的表現,會引起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晨跑還有這些好處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內的糖分已經被消耗掉了。那麼起床後的晨跑就會直接消耗脂肪,對減肥很有幫助;
晨跑可以減少焦慮,能夠改善睡眠質量;
晨跑可以讓全身器官功能提高到較高的水平,也能提高新陳代謝率;
選擇晨跑的人肯定沒有時間睡懶覺了,所以說,晨跑在一定程度上讓你改掉了睡懶覺的壞習慣,也提醒你要按時吃早飯。
晨跑也不乏劣勢
早晨是一天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霧霾最嚴重的時間段,這個時候進行晨跑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晨跑時心率和血壓的提升比任何時候都要快,這樣會對心臟產生負擔,容易導致猝死;
如果空腹或者是高強度晨跑的話,容易引起低血糖,但也不能吃得太多進行晨跑,最好是晨跑前補充點能量,晨跑後記得再吃點早餐;
早上身體血液中的血小板數量較多,血液比較粘稠,晨跑容易導致血栓。建議大家,晨起不要忘了喝杯淡鹽水,稀釋一下血液濃度。
因此,早晨更適合低強度有氧訓練,並不適合太高強度的無氧訓練,而有氧運動強度也不宜太高,最好控制在最大攝氧率或最大心率的75%以內。
除了心肺、血液、體溫等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是,晨起時經過一夜的消耗,體內糖儲備較少,不能支持長時間高強度運動。
下午和晚上更適合速度、力量訓練
肌力峰值出現在下午17:00—19:00,與核心體溫峰值出現的時間吻合,心臟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峰值在18:00-19:00之間,反應速度、最大速度的峰值出現在17:00左右,血紅蛋白峰值出現在15:30,血液PH較高,偏鹼性,具有更強的抗酸能力。
所以總的來看,下午和晚上身體能承受的運動強度更高,無論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
而且身體經過了一天活動的預熱,各個組織和器官都能更快地進入運動狀態,「生理惰性更小」,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比早晨更順利一些。
所以,下午或晚上更適合進行一些「強度課」,比如間歇跑、乳酸門檻跑。
其實夜跑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還有一些不為人知道的好處,相對來講,這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減肥運動方式。
從生理學上來講,與晨跑相比,人體在夜跑時血小板的數量會下降約20%,利於減肥,還大大減少了血管栓塞的可能性;
經過一次夜跑後,大部分人都是回家後洗洗就該臥床休息了,這時睡覺大腦分泌出的褪黑激素,還有生長荷爾蒙會更加充足,會大大提高身體免疫力,還可有效促進睡眠;
夜晚的空氣相比於早晨、午間的空氣,要比較新鮮,氧氣也多一些,加上此時也下班了,不用再惦念工作等瑣事,這時跑步最心曠神怡,最讓人放鬆;
經過一夜的休息後,第二天的精神面貌可想而知,整個人會充滿活力。
夜跑雖有這麼多好處,但還是有一些禁忌的,不了解這些禁忌,可能會適得而反。
不要空腹去跑,也不要剛吃完飯就去跑。
空腹跑,容易出現低血糖,體力跟不上等現象;剛吃完飯就去跑,危害大家都知道,有可能讓你跑進醫院。
如何把握這個時間?一般是如果吃的是容易消化的食物,休息一個小時就可以去跑了,如果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食物,最好兩個小時之後再去跑。
身體不適、體質弱者禁止夜跑。
跑步雖然可以自主調節速度、頻率等,但總的來說,跑步屬於一項高強度的運動,特別是夜晚,氣溫有所下降,如果身體有感冒或者腹瀉等常見的小毛病,儘量不要夜跑,以免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體質弱者也是同樣的道理。
夜跑不能太晚跑
跑步是一種強度較大的有氧運動,從醫學角度看,並不是很適宜在深夜進行,應把時間控制在22時以前結束。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安全!畢竟太晚了,如果你是一個人,特別女生,還是別冒這個險了。
不要選擇人行道作為跑道
夜跑族最好選擇一條固定的跑道,比如平坦開闊、能見度較好的路段,學校的環形跑道、公園裡的跑道等。
最好不要沿著人行道跑,人行道處於汽車尾氣的包圍之中,長期下去,很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問題,即便綠化得再好,也不足以過濾空氣中的大大小小的懸浮顆粒。
跑前跑後要「料理」
跑前,必須做至少十五分鐘的熱身運動,並進行充分的拉伸。結束後一定要有整理運動,促進全身活動開。
跑時出汗較多,產生較多乳酸,這時可喝些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鹼性飲料,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水分和營養元素、中和乳酸,讓身體快速從疲勞中恢復過來。
如果你還是選擇困難,那麼就想想自己愛吃啥吧!(記住,這是個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