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的電影院關了很久,我都差點要給它寫「悼詞」了。尤其是那段特殊的日子裡,從電影院門口望進去,那空空蕩蕩的模樣,真讓我的心,都感到一片荒蕪。
突然發現它「復活」了,就是因為《星際穿越》的重映。偶然在手機上刷刷票,這家電影院的名字就這樣闖入了眼帘。怎麼說呢,真有一種和渺無音訊的老友重新聯繫上了的感覺。
《星際穿越》重映海報
趕忙購票,前往「約會」。一切都還是老樣子。大家都按照防疫要求就座,離得有點遠。說起來,以前看電影的時候,最討厭旁邊的人鬧出聲響來,連開手機、吃爆米花的聲音都有點反感。可現在,真給我留足了空間,又覺得有些「寂寞」。人吶,就是這麼奇怪的生物。
《星際穿越》片長有足足169分鐘。之前,大家都有疑問,超過兩小時的電影,該怎麼處理?目前的做法是設置一個「中場休息」,為影院換換空氣、消消毒。我倒是覺得這樣的做法不錯,這不光滿足了防疫的要求,而且還能讓觀影時緊繃的精神得到放鬆。要知道,觀賞某些緊張刺激的電影,有時候還會為去不去廁所「糾結」好一番功夫。
真的很久沒有在電影院看電影了。有些電影,只有在電影院看才能看出感覺來,《星際穿越》絕對是其中之一。在網際網路上下載再高清的「資源」,也比不上影院裡呈現的效果:宇宙的浩瀚與壯闊,一個電腦屏幕是裝不下的。或許,這就是影院電影永恆的生命力吧。
重看《星際穿越》,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注意的地方。比如庫珀的兒子原來是由「甜茶」扮演的,天曉得,當年真是一點也沒意識到。又比如,原來很多電影的懸念,早就在一開頭埋下了伏筆。諾蘭的縝密,確實令人佩服。
《星際穿越》劇照
不過最重要的收穫還是,重看《星際穿越》,很是符合當下的心境。為了拯救女兒也是為了拯救地球上的人類,庫珀踏上茫茫徵途,期望找到新的棲息地。庫珀一行人準備的A計劃和B計劃,看上去都是為人類好,隱含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想。
是不放棄僅有的感性希望,還是做更理性也更無情的打算?這是庫珀們必須面對的抉擇,也像極了當下人類面對疫情時的窘境。庫珀大概是地球「末日」來臨時最勇敢的「逆行者」,被稱作科學家中「最棒的」曼恩博士出於自私的目的險些扼殺了整趟旅程,留在地球上的人們面對漫天的沙塵暴無能為力,聽天由命……這一切,無不讓我聯想起當下的種種。
《星際穿越》劇照
如果說當年我只是把諾蘭的作品當做一頓視覺效果極佳、故事一波三折的「快餐」,那麼現在我才明白過來,很多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一直是共通的。
諾蘭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一直離不開「愛、光明、正義」等關鍵詞。不管是奮戰在哥譚市的黑暗騎士,還是深陷於盜夢空間的科博,沒有了情感,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根本目的。
這也就難怪,本片中的老布蘭德博士為何要念叨那首《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那是英國詩人狄蘭·託馬斯寫給他父親的詩,為的是喚起父親的鬥志,讓他不要放棄任何希望,不要任由命運擺布。可見,諾蘭終究還是一個感性的人。
當年,不少影迷和影評人都對本片最後庫珀的「為愛發電」頗有微詞。拋開主角光環不談,這個略微有些「神棍」的橋段還是在為諾蘭的思想服務。人類如果失去了希望,沒有了愛,那即使能苟延殘喘,爭得眼前的一點利益,又有多少意義可言呢?想想今天,想想現在,如果人類連這個最簡單的道理都不能領悟,恐怕就是一種悲哀了。
《星際穿越》劇照
重看《星際穿越》也像是一場「熱身」。8月26日,諾蘭新作《信條》會在英國上映,9月是在美國。據說,這部電影已經在國內過審,很有希望同步上映。但願,這個消息是真的,因為廣大觀眾也好,電影行業也罷,都太需要一場「強刺激」了。
走出電影院,街上依然人來人往。而我好像真的經歷了一場「穿越」,恍然隔世。誰會想到,在影院看電影,有朝一日也會成為普通人的「幸福感」?
《星際穿越》最後,在一顆孤獨星球上獨自開始B計劃的布蘭德博士,顯得格外悲壯。好在,諾蘭讓庫珀再度啟程,為她也為銀幕前的所有觀眾留足了希望。庫珀能及時趕到嗎?他們再度相逢時又會是怎樣的情景?
我們沒法知道,就像我們永遠不知道《盜夢空間》裡的陀螺到底停下來了沒有,但諾蘭想告訴我們的是,明天,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