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情緒地說,星際穿越是一部割裂的作品。分界點在衝向黑洞的那一刻。
如果影片到此戛然而止,那它絕對是一部影史前三的科幻電影。
問題就在於,往往電影的核心思想是在電影最後二十分鐘表現出來的。而星際穿越在衝進黑洞之後的表現,完全是一部三流商業片的水平。
很多人拿星際和流浪比,帶入很多主觀站隊的情緒,我覺得完全沒必要。流浪地球從作品的完成度細節、演員能力和鏡頭語言好多方面都被星際完爆了,如果拋開價值觀,單從電影技術角度講,毫無疑問是星際要強至少兩檔。為這部影片給五星評價,三刷四刷也都是值得的。
但星際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科幻題材,卻犯了科幻迷最大的忌諱——企圖用唯心主義的觀點去解釋科學目前不能解釋的問題。
影片在前半段展現了一個無比宏大的宇宙背景,用各種鏡頭語言表現了人的生命長度,對於宇宙尺度來說,是多麼不值一提,連塵埃都不算。一個小小失誤就幾乎耗光了地球一代人的時間和所有希望。讀家書時,面對宇宙的那種絕望,把悲壯氣氛渲染到極點。
而衝入黑洞後,劇情急轉直下。大家都知道,既然影片沒有結束,那麼男主最後是一定會拯救全人類的。所有的人都期待男主究竟會發現一個什麼樣的巨大秘密,要通過怎樣的考驗,才能力挽狂瀾呢?
結果,影片給的答案是——開掛。毫無邏輯、毫無鋪墊、毫無限制,就是純開掛。強行冒出來一個無所不能的「上帝」。不僅救了人類,活了男主,還讓父女相見,甚至最後還有機會去救女主。
突然出現的這樣一個「上帝」,和這麼輕鬆的達成條件,讓之前整部影片塑造的宇宙虛無感,成了一個無病呻吟的笑話。
神創論的思想格局本來就很小,他們用人類肉眼所見的世界觀來解釋一切。影片在展示了遠遠超出人類肉眼甚至思維局限的宇宙尺度之後,突然收縮到一個無所不能的「神」,這麼狹小的格局上,影片格調立刻掉到地上摔了八瓣。原來只要堅定地相信「上帝」,那宇宙就和家門口的公共廁所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只要打開「信仰之門」,所有的問題「上帝」都能幫你解決,不管是拯救人類,還是和女兒見面。
普通觀眾可能不覺得這是個問題,但作為一個硬科幻愛好者,或者對唯物主義抱有堅定思想的理工科人士,對這樣的情節處理是無法接受的,尷尬得無法安坐。這影片開始好像把科幻迷們帶入到飄飄欲仙的境地,然後突然一頓胖揍,跌入谷底,這種體驗是非常讓人難以忍受的,差評也往往源於此。雖然很多差評也是帶有情緒化,但這絕對是影片本身的硬傷。
總之,作為一部美國主流價值觀,甚至還帶點傳教色彩的爆米花商業片,星際穿越是部頂級好片。但奉勸電影院裡的科幻迷,不要看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