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一部接一部,劇情也從之前的手撕升級到前不久的大尺度,當然了,這些劇中還隨處可見雷人臺詞,比如爺爺9歲被鬼子殺了,簡直讓人沒法直視。
對於這樣的情況,廣電總局終於坐不住了,對於接下來的抗日電視劇,明確給出了四點要求,如下:
一是中央電視臺和全國省級衛視要按照中宣部和總局的統一部署,統籌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電視劇的創作生產和播出工作。
二是中央電視臺要發揮國家大臺的作用,率先垂範,早著手、早準備,特別是跟進和抓好幾部重點抗戰題材電視劇的播出安排。
三是全國省級衛視尤其是影響力較大的重點電視臺,要把握節奏,在宣傳紀念期安排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抗戰劇的播出。
四是要把好內容導向關,寧缺毋濫,對過度娛樂化的劇不得發證。
既然廣電總局都發話了,估計接下來的抗日劇情會正常很多吧。
PS:境外劇都沒法正常看了...無奈啊....
延伸閱讀:
盤點抗日神劇"手撕鬼子"瞬間
在電視劇《抗日奇俠》中,一位戰士將一名日軍不偏不倚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手撕「鬼子」」因此被網友惡搞地推選為「橫店名菜」。
網友紛紛吐槽,你以為是撕魷魚片嗎親?人體構造生命科學呢?這抗日科幻劇真心要逆天啊。除此之外,此劇還有鐵砂掌,化骨綿掌等神功,令人不得不感覺這是一部武俠劇 。
在電視劇《向著炮火前進》中,雷子楓愛耍酷、愛賣萌,但凡事都要有個限度,身穿夾克式皮衣,戴雷朋眼鏡、騎哈雷摩託也就算了,打仗的時候還自備歐式沙發一張,勝利之後非要在沙發上擺足了造型,才能滿意。
戰場上硝煙瀰漫,血肉橫飛,他的飛機頭是抹了多少髮膠,絲毫不亂始終堅挺?這也太浮誇了,太不符合現實狀況了。
在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第34集裡,孫成海營長向天上扔了一顆手榴彈,竟把一架日本飛機打了下來。即便是以飛機最低的飛行高和飛行速度來做假設,依靠投擲手榴彈來擊中飛機仍屬天方夜譚,更何況在此之前孫成海受了飛機機槍的貫穿傷,能夠站著本身就已屬奇蹟了。
抗戰老兵們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劇"
清明時節,有記者走訪抗戰老兵。不知是老兵主動提起,還是記者有意提問,抗戰老兵們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劇」。因為老兵們的記憶,跟抗日「神劇」的場面,相差太大。多名抗戰老兵說,當年鬥爭極其殘酷,哪裡是什麼「神劇」。 經過許多抗日「神劇」的洗腦,再看老兵們的戰爭回憶,覺得真實的歷史太平淡了,抗戰八年都比不上橫店一天。
老兵李文仲回憶說:「中國士兵裝備比日軍差,八路軍士兵條件更加差,很多人沒有槍,得從日本鬼子手裡搶,搶到槍也沒用,沒有子彈啊……」區區幾發子彈就把戰士們難住了,他們不知道,多年後的螢屏上,真正的抗日高手都是不用槍的。鐵砂掌、鷹爪功、化骨綿掌、太極神功,都可以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即使沒有神功,飛鏢、繡花針、弓箭等每一樣冷兵器都勝出槍炮百倍。萬一用上槍,那也不是瞄準、扣扳機那麼簡單,比如我最近就從電視上學到一項新技能———「讓子彈拐彎是有原理的,就是射手在子彈出膛的一剎那,手腕極速地抖動,這種抖動給了子彈一個水平的加速度,從而形成一個弧線,這就是槍鬥術。」
真實的抗戰士兵可能連加速度都不懂,所以他們打起鬼子才那麼費勁。他們連小小的飛機都怕,有老兵回憶,「頂上是飛機,地下是部隊,飛機一發現,日軍從四面八方往這發兵,目的是打包圍仗,俺們還就怕這個。」
他們不知道的是,只要手裡有顆手榴彈,算好時間,拉開引線,往天上一扔,飛機就兩半了。英雄即使犧牲了,那也必然會瞑目的。萬一連手榴彈都用完了,也不用擔心,在山頂上用石頭也能把飛機打下來。
在老兵黃殿軍的記憶裡,當年打仗吃飯是一大問題,夏天林子裡隨便找點什麼就能充飢,可是到了冬天,大雪沒膝蓋,走路都不方便,更別說是找吃的了,戰士們的腳印也常常暴露他們的行蹤。老人傷心地說,傷病致死的戰士比因戰鬥而死的戰士還多。
但是在抗戰「神劇」裡,壯士可從來不會為吃不飽肚子犯愁。反而有人隨身帶著歐式沙發,每打一仗都躺在裡邊擺個瀟灑自如的pose。
在老兵們的記憶裡,日寇窮兇極惡,戰爭艱苦卓絕,殘酷的時刻數不勝數。因為他們不知道「八年抗戰已進行到第×個年頭」,也還沒有掌握徒手撕鬼子的技能,身邊都是農家出身的普通戰士,一個戰無不勝的特種兵都沒有。
老兵記憶裡的抗戰,和「神劇」裡的抗戰,上一代人、這一代人都知道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我相信「神劇」的編劇和導演也知道。但是抗戰「神劇」若再這樣播下去,花樣男女繼續瀟灑無敵,「橫店大捷」繼續揚我國威,而抗戰老兵卻日漸稀少,誰知道下一代人腦子裡的抗戰圖景會是怎樣的? (西坡)
93歲的東北抗聯老兵黃殿軍、93歲的川軍老兵黃開仁、90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盧彩文、90歲的八路軍老兵李文仲和89歲的東北抗聯老兵張殿國等人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抗戰極其殘酷,極為反感抗日「神劇」。據悉,這些老兵分別跟隨了楊靖宇、李家鈺等著名的殉國抗日將領作戰,紛紛表示抗戰歲月極為艱苦,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等隊伍,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裝備補充,被迫從日軍手中「槍槍」,搶到了也可能「沒子彈」,「遭受的磨難是後輩難以想像的」。 老兵們紛紛表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了解歷史才能避免戰爭,才能保衛和平。
【點擊觀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