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王不易 商業人物 收錄於話題#《亮劍》1#抗日神劇1#《雷霆戰將》1

作者:王不易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2005年,剛回到日本的演員冢越博隆接到了一個電話,是導演楊陽打來的,電話裡說:「抗戰勝利60周年到了,有很多戲要拍。」因為這句話,他又回到了中國。[1]

2010年,楊陽執導了《新亮劍》,冢越博隆果然參演其中。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已經珠玉在前,但《新亮劍》依舊由《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編劇,提高了人們的期待。都梁說,05版有些地方拍得太粗糙,這一版自己做藝術總監,好好兒拍。這兩部《亮劍》播出成績都不錯,但《新亮劍》的口碑明顯下了一個臺階。

2015年,都梁將《亮劍》的IP版權賣給了浙江東陽中廣影視,這家公司的老闆是萬榮,做過05版《亮劍》的監製。萬榮和都梁關係不錯,都梁低調,很少露面,不願談錢,圈內開玩笑說,「要找都梁,先找萬榮」。

關於《亮劍》IP,萬榮有一個完整的構想:除了大電影,還有「新亮劍三部曲」——《亮劍之雷霆戰將》《亮劍之特種部隊》《亮劍之未來戰士》,看題目就很不一般,似乎要打造一個「亮劍宇宙」。

《雷霆戰將》2017年開始籌拍,還是都梁做藝術總監。今年11月3日,被壓了整整兩年的《雷霆戰將》終於播出,結果剛播出就被停播、下架,原因是:八路軍抹髮膠、住別墅,抗戰娛樂化。《雷霆戰將》賣了約2.11億元,目前中廣影視只收回7439萬元,萬榮這把可能虧了。

順著《亮劍》這條線,能牽出國產抗日劇發展的三個節點:

2005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出了一波抗日劇,《亮劍》是其中之一。到中國來演「鬼子」的除了冢越博隆,還有矢野浩二、三浦研一、澀谷天馬。製作了《亮劍》的海潤影視恐怕也沒想到,自己順勢而為,倒成就了經典。

2010年至2013年,是抗日劇井噴階段。這段時期打開電視,總有幾個臺在播抗日劇。矢野浩二們片約不斷,成了「鬼子專業戶」,吃到了抗日劇的紅利。

2014年後,抗日劇逐漸式微,趨於平常。

時間越往後走,越證明05版《亮劍》是無可逾越的抗日劇經典。《亮劍》播出15年了,至今難以被超越,無論是在劇界、在B站還是在表情包界。

要說國產抗日劇的鼻祖,應該是1984年播出的《夜幕下的哈爾濱》,當時的播出熱度可能跟05版《亮劍》差不多。

198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掀起了第一波抗戰劇熱潮,《敵後武工隊》《百團大戰》《新四軍抗日遊擊隊》都是那段時期拍攝的。這些劇的受歡迎,使抗日題材這個富礦被發現。

05版《亮劍》踩在第二波熱潮上。和當時的《八路軍》《抗日名將左權》等劇相比,《亮劍》所塑造的「另類英雄」李雲龍打開了抗日劇的另一個維度,「亮劍」成了一種現象,「狼性」和「亮劍精神」成了企業信條。

《亮劍》的熱,吸引著資本進入。抗日題材進入資本視野時,正逢其他幾大題材的滑鐵盧:黃金時段不準播涉案劇;限古令一下,古裝劇不再吃香;《潛伏》火了沒幾天,廣電總局又說諜戰劇、反特劇「格調不高」「價值混亂」。

從業者們都懵了,不知道政策下一步會怎麼變。他們漸漸地摸索出門道:抗日劇起碼政治正確,是一張安全牌。2009年,王寶強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我的兄弟叫順溜》大火,片酬漲到一集15萬元,給所有人指了一條路。

據統計,1949年到2004年,國產抗日劇共150部,平均每年僅產出3部。2005 年,以《亮劍》為始,抗日劇數量開始增加,但僅20多部,而2012年,抗日劇超過70部。

那段時期,很難找到不拍抗日劇的公司。

萬榮在這段時期投拍了《蝦球傳》《新亮劍》《殺狼花》《天狼星行動》等多部抗日劇,稱其為抗日劇專業戶不為過。2015年被稱為「新三板影視年」,中廣影視也在這一年掛牌。

張若昀的父親張健也是拍抗日劇起家。2010年至2013年,他的西安夢舟影視投拍了《雪豹》《黑狐》《靂劍》,被稱為「夢舟三部曲」。《雪豹》各種拿獎,讓文章再紅了一把。張健想借著三部曲捧一捧兒子,三部曲中都有張若昀,《黑狐》張若昀是主角。

2014年,A股市場掀起併購影視公司的熱潮,西安夢舟也被一家做銅基材材料的安徽公司看上了,收購價9.3億元,溢價率373.68% 。按照張健的持股比例,他在併購中可獲得5.859億元。這家公司之所以看中西安夢舟,「夢舟三部曲」功不可沒。

05版《亮劍》的出品方海潤影視當然不會錯過這波熱潮。曾做過05版《亮劍》製片人的趙浚凱,後來是海潤的副總裁,也是抗日劇行家。許多抗日劇,如《武工隊傳奇》《走出硝煙的女人》《狙擊部隊》,背後都有他的影子。

2012年,海潤還和剛通過《步步驚心》翻紅的吳奇隆綁定,拍了抗日劇《向著炮火前進》,劇中吳奇隆抹髮膠、騎重型機車,頗具爭議,但不妨礙這部劇賣出至少8000萬元。如今看來,抗日劇偶像化該是以這部劇為始。吃到甜頭的吳奇隆2016年投拍了抗日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演和主演都是于震。于震參演過近60部抗日劇,被稱為「殺鬼子專業戶」,網友調侃:于震一年殺的「鬼子」可繞地球三圈。

抗日劇泥沙俱下也是在2010年至2013年。

除了題材安全,成本低、收益高,使抗日劇變成一門生意。製片方、橫店、演員、編劇……所有人都成了「抗日產業鏈」上的一顆螺絲釘,吃著紅利。

2013年,南方周末做了一篇題為《「抗日」這門生意》的專題報導,文中描述了當年抗日劇的瘋狂:《永不磨滅的番號》投資兩千萬,利潤率達300%,當時熱門抗日劇利潤率普遍達200%;演完《永不磨滅的番號》後,黃海波單集片酬超10萬元,《向著炮火前進》播出後,吳奇隆身價漲到50萬一集;2012年,橫店影視城共接待劇組150個,48個涉及抗日題材,橫店被調侃為「抗日根據地」;2012年橫店30萬群演,60%演過「鬼子」……[2]

編劇高滿堂評論道:「什麼是中國電視劇的現狀?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

「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就是在2010年播出的,火得一塌糊塗,一輪播出時就拿下了江蘇、廣東、北京等多家地面臺的收視冠軍,二期賣出了單集200萬的高價。以《抗日奇俠》為伊始,一個新品類橫空出世:抗日神劇。

民間奇俠抗日五花八門,不講戰法不講常識,將對手弱智化,怎麼爽怎麼來。連都梁都吐槽:「一根繡花針、一包蒙汗藥就可以打敗強敵?那還要八年抗戰幹什麼!」《五臺山抗日傳奇之和尚連》的編劇海飛說:「你怎麼寫殺日本鬼子都是沒關係的,觀眾要的就是刺激。」他坦白說,接這種活,就是為了掙錢。[2]

2005年後,來找矢野浩二演「鬼子」的戲越來越多,一年就有七八部,但他發現劇本越寫越糙,翻來覆去,角色毫無新意。2009年到北京來拍戲的日本演員美濃輪泰史說,導演讓他臺詞隨便說,反正還要後期配音,喊一二三四也沒關係。[3]

越來越誇張的抗日神劇甚至火到了日本,日本人巖田宇伯寫了本《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這本書匯總了21部、678集抗日神劇,售價人民幣220元,賣得還挺好。巖田宇伯本人也是《抗日奇俠》的「粉絲」。據說日本人把這些片子當特效很差的魔幻片看。

這種心理或許與國內受眾的心理相仿——爽感才是觀眾選擇觀看抗日神劇的第一原因。

因此即便缺乏藝術性,抗日劇還是不愁市場。對電視臺而言,價格低廉、風險低、收視率有保證的抗日劇通常是首選。尤其對預算有限的地方臺而言,抗日劇太香了。製作了神劇《箭在弦上》的華海影業在年報中說,抗日劇的銷售策略是先推一波地面臺,再賣給衛視。

《永不磨滅的番號》因最後一集手榴彈炸飛機而備受爭論,導演徐紀周說,本來要改的,但是已經給電視臺供帶了,電視臺卻說:「觀眾就看這個啊,很好!」[4]

最鍾愛抗日劇的是山東衛視。2011年,山東衛視為了推廣《抗日奇俠》,特別制播了《抗日奇俠抗日奇功》晚會。2012年,山東衛視黃金檔共播23部劇,抗日劇佔了11部,山東衛視因此被稱為「抗戰臺」。2015年山東衛視還出品了《一起打鬼子》,著名的「褲襠藏雷」就出自這部劇。今年11月,山東衛視的排播中,晚間黃金檔依舊是抗日劇《絕地反擊》,白天重播《亮劍》。

而且有句話說得好,「逢周年,必掙錢」,華誼今年就靠著《八佰》小翻了一下身。抗戰勝利60周年、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建國、建黨、建軍紀念活動……在消費時代,這些都是抗日劇生存的土壤。

弔詭的是,正是這種所謂的土壤,讓《亮劍》難再現。

2013年,廣電總局出手整治抗日劇過度娛樂化現象。黑龍江衛視應聲撤播了《戰旗》,四川衛視撤了《尖刀戰士》。

2014年春節,橫店終於不打「鬼子」了。

2014年後,國內電視劇市場掀起了新一波浪潮——網際網路資本進入,IP熱興起。

人們又急吼吼地開始搶佔IP。編劇宋方金說:「抗日劇的生命力多頑強啊,網際網路資本把抗日劇都幹掉了。」

萬榮在這個急剎轉型中猝不及防。2015年,中廣影視兩部抗日劇《殺手鐧》《擒蛇》延期發行,造成2015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為零。張健也同感此冷。西安夢舟2015年拍的《灰雁》和《鐵血軍團》,分別預計收入2億元、6750萬元,至今尚未播出。

《雷霆戰將》的停播澆滅了萬榮的最後一點希望。原本在他的心目中,《亮劍之未來戰士》的故事設定可能是奪島大戰,《亮劍之星空大戰》則偏重科幻元素,可能涉及中華戰士在外太空亮劍,跟邪惡勢力作戰。

不過還好,他手中仍握著《花千骨》作者「fresh果果」最新著作的IP權。

參考資料:

[1].《抗日劇裡的日本演員》,南方周末。

[2].《「抗日」這門生意 「橫店抗日根據地」是如何開闢的》,南方周末。

[3].《第37次演日本兵,他拒絕了!》作者:邢曉婧,環球時報。

[4].《導演談「手榴彈炸飛機」戲碼:這事我認了!》。

*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原標題:《《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5年後,《亮劍》成功走向抗日神劇
    2005年的一部抗日劇《亮劍》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李幼斌老師飾演的李雲龍,成為了典範。這部劇可以和《西遊記》相提並論,播出三千餘次,收視率最高可達13.7。 但是在15年後的今天,這部人們心中的經典影視劇,因為一次翻拍,被貼上了「神劇」大的標籤。從抗日劇到抗日神劇,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 青春偶像抗日神劇——亮劍之雷霆戰將
    《亮劍3之雷霆戰將》出品人兼總製片人萬榮表示:「第三部全新版《亮劍之雷霆戰將》會在主體思想及價值觀不變的情況下,做很多新的變化和調整。作為一部青春版的《亮劍3》,首先人物架構和團隊都會通過全新的創作更加年輕化。
  • 抗日神劇「進化史」:從血和淚,到髮膠偶像劇
    現在相信大家已經明白,為什麼他能拍出「天雷滾滾」的《抗日奇俠》了。TVB監製劉仕裕二、2012年-2013年:抗日神劇的井噴不論我們願景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上映於2010年年底的《抗日奇俠》,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剛宣布禁抗日神劇,張雲龍的《亮劍之雷霆戰將》就有點迫不及待了
    抗日劇,一直以來都是國內"頂梁柱"般的存在,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畢竟對於近代來說,這段時間是我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大危難。常言道,不忘前事,後事之師。如此民族之苦難,時不時拿出來,也能教育後人,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是可以理解的。
  •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題材劇,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
    出道15年,參演40多部抗日神劇,以一人之力帶領群眾抗擊電視裡90%的小日本,抗日神劇專業戶實至名歸。他,1975年5月10日出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那麼,他為什麼成為抗日神劇的專業戶呢?下面咱們來細數一下這個名頭是否實至名歸。
  • 抗日劇這麼多,為什麼李幼斌的《亮劍》能夠一直笑傲江湖呢?
    2005年,在央視一套首播的《亮劍》上映後便火爆螢屏,收視率達到11.4%,累計重播達到3000次,每次都深受觀眾喜愛。抗日劇這麼多,為什麼《亮劍》能一直笑傲江湖呢?其一,劇情尊重歷史,還原真實。在傳統的抗日劇中,抗日英雄們往往具備主角Buff,他們勇於作戰樂於奉獻,完美到幾乎沒有缺點,普通人見到他,除了膜拜就是仰視。日軍方面則大多都是不堪一擊,沒事揮兩下指揮刀,喊兩句「花姑娘」,遇到我方攻擊,不是落荒而逃就是立馬投降,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手撕鬼子」「棉被擋子彈」等劇情更是頻頻上演。
  • 《雷霆戰將》下架終結抗日神劇,相關製作公司後續怎麼辦?
    這不是抗日神劇第一次遭到下架。早前一批如《抗日奇俠》的抗日神劇就曾因為劇情、造型雷人被央視點名,並停止播出,如此環境下,抗日劇製作公司為何還要頂著風險做出一部部雷劇,出品公司又是如何依靠抗日神劇謀得利益,這些疑問都將矛頭指向了抗日題材劇。但事實是,抗日劇作為主旋律題材之一,此前並非沒有好作品,《亮劍》的火爆也可窺見觀眾對這類劇集的喜愛程度。
  • 盤點十部最雷人的抗日神劇,《亮劍3雷霆戰將》當屬第一名
    「雷霆嘎巴大蔥蘸醬」的抗日神劇《雷霆戰將》再次引發了大家對抗日神劇的討論,所以今天小編就盤點一下十部最雷人的抗日神劇 雷霆戰將 這抗日神劇第一名必須給《雷霆戰將》,這部劇打著亮劍的旗號,抹著髮膠,打著髮蠟,喝著咖啡,抽著雪茄,穿著小裙兒、住著別墅,搞得整個晉西北洗剪吹行業都亂成一鍋粥了
  • 《亮劍3》不算啥,這4部「抗日神劇」才叫厲害,被央視直接叫停!
    《亮劍3》不算啥,這4部「抗日神劇」才叫厲害,被央視直接叫停! 由張雲龍、高偉光、賴雨濛等人主演的《亮劍3》開播後,成功收穫罵聲一片,很多觀眾都吐槽稱,又一部抗日神劇誕生了,在男主戰場上「走秀」,女主戴美瞳、畫眼線,根本就是一部cosplay的偶像劇。
  • 娛樂圈裡經常拍抗日劇的幾位演員,第一位是抗日神劇專業戶
    像王新軍剛開始拍的《歷史的天空》、《中國近衛軍》等抗日劇還都是挺不錯的抗日劇也都很有內涵,但是再後來王新軍因為拍了一部抗日神劇頓時使王新軍的抗日劇地位一落千丈,這部抗日神劇就是《抗日奇俠》他在裡面飾演「王牧風」一角色裡面簡直太扯了,所以說以後還是少拍攝點抗日神劇吧。
  • 扛著沙發前進,這部堪比《亮劍3》的抗日神劇,當年為何能夠大火
    最近《亮劍3》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遭到全民口誅筆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為什麼會把《亮劍》的金字招牌給砸了呢?就像網友所說,《亮劍3》只是蹭了《亮劍》的熱度,既沒有《亮劍》的形,更沒有《亮劍》的魂,滿屏散發著雷人的氣息,依然是「抗日神劇」的翻版。最終《人民日報》也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發文批評「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戰劇」上,「影視劇中考慮年輕人的習慣,創新表現方式,並非不可以,但前提是尊重歷史,不能劍走偏鋒。
  • 劇情套路、時裝偶像,又一部抗日神劇將拍,像極了亮劍之雷霆戰將
    文\市儈娛樂記得大概在十年前,從《亮劍》開始,後來的《我的兄弟叫順溜》《我的團長我的團》《雪豹》《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等,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戰劇。但是近幾年觀眾很明顯的感覺到拿得出手的抗戰劇少之又少,不管是諜戰劇還是抗戰劇,都拍成抗日神劇了。
  • 亮劍三雷霆戰將: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髮膠呢!細數那些抗日神劇
    近日,一部打著亮劍第三部旗號的電視劇在觀眾的口誅筆伐中狼狽下架。此神劇打著抗日的旗號談戀愛,騷操作之多,令人啼笑皆非。八路軍男主髮膠抹起,神採飛揚。身著整潔軍裝的他驀然回首,一記深情的wink你心動了嗎?戰役中,他亦十分負責。
  • 抗日劇出現這種衝鋒鎗,一律劃入「神劇」名單沒商量,這是為什麼
    不過大家也看到了,除了《亮劍》這種優秀作品之外,有不少都是濫竽充數,有軍事愛好者此前還指出,在抗日戰爭中,這種衝鋒鎗絕不會出現,只要抗日影視劇中出現了這種衝鋒鎗,一律都可以劃入神劇名單沒商量,咱們甚至可以將其當成判斷是否是神劇的標準。這是為什麼?
  • 抗日神劇泛濫?「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後,連《亮劍》都笑了
    抗日神劇泛濫?「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後,連《亮劍》都笑了相信近幾年抗日劇大家都看了很多,也做了鮮明的對比,最早的《舉起手來》雖然有辱智商,但以搞笑為主的抗日劇卻成了永恆的經典,唯一被認可的大概就是《亮劍》了,像「手撕鬼子」和「褲襠藏雷」這些橋段是不是有點太「高級黑」了呢?
  • 《雷霆戰將》下架,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該被整頓了
    近期,素有《亮劍》第三部之稱的抗日神劇《亮劍之雷霆戰將》賺足了話題,本想去圍觀下這部神劇有何過人之處,可惜在官方點名後,《亮劍之雷霆戰將》悄悄下架。魔性改編,未播先涼《亮劍》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了,而《雷霆戰將》未播之前一直打著《亮劍3》的旗號大肆宣傳,觀眾的期待值也非常高。
  • 零差評的抗日劇,豆瓣分數高於《亮劍》,稱為大陸《兄弟連》
    說到抗日電視劇,大多數被洗腦的觀眾會想到手撕鬼魂,子彈掉頭。許多抗日劇導致各種級別,其中一些是經典的,但很少。比如《亮劍》一直被視為經典,尤其是李雲龍句子義大利大炮和大炮,有的用在表情袋裡,有的用在表情袋裡的短片裡,我不得不說《亮劍》真的是一部好作品。
  • 扒了扒抗日神劇的導演和編劇後,才知道抗日神劇為什麼那麼多
    廣電:違背常理的「抗日神劇」不得播出。扒了扒那些抗日神劇的導演和編劇後才知道抗日神劇為什麼那麼多。 抗日神劇中讓大家最為熟知的莫過於《抗日奇俠》。導演劉仕裕,香港導演,曾經導過2001年陳浩民版的《封神榜》,評分不俗8.1分。
  • 有哪部抗日神劇是看過三遍以上的?
    要說哪部抗日神劇是我看過三次以上的,那就非《亮劍》這部抗日神劇莫屬了,《亮劍》這部電視劇是我看過最多次數的,開始我只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心理去看這部電視劇,可能你不知道,我剛剛開始看的時候就愛上了這部電視劇了,特別是老版《亮劍》中的李雲龍這個角色,為什麼呢?
  • 《亮劍》:一部抗日劇的巔峰之作,中國的武士道精神!
    歡迎來到小天自媒體號,今天小天來分享給大家的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亮劍》,並分析一下「亮劍精神」與武士道有什麼相似以及本質的區別。說起《亮劍》這部劇,可能許多軍迷都看過,那可是號稱秒殺所有抗日神劇的經典之作。既然是經典,那麼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經典在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