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都在家裡盯著實時更新的疫情動態,也不敢動窩,隨著疫情的逐步發展,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不少人都拿它跟SARS相比,確實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據專家介紹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同源性達85%,所以這時候很多人會關心,兩者如此相似的話,是不是傳播方式也是相同的呢?
據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動物傳到人的,然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且可以通過以下三大途徑:
1、空氣(來自咳嗽或打噴嚏的病毒顆粒或口腔飛沫);
2、密切接觸(觸摸、握手),在這裡提醒戀愛期的年輕人,接吻也是會感染的;
3、上面帶有病毒顆粒或病毒飛沫的物體或表面(比如電梯按鈕、餐具等,據稱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料表面能存活很久,最高甚至達到7天),然後在洗手前觸摸口鼻眼。
眼睛可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人們需要戴眼罩預防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期症狀和感冒相似,並且潛伏期為7-14天,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可能有不少感染者並沒有相關症狀,還有一些人出現的不適只是眼部的炎症。在之前,專家組成員王廣發教授曾回憶自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原因,有可能是眼部感染造成的,所以很多人關心,眼睛是否可以直接感染病毒呢?
很多人誤以為病毒浮在空氣中傳播,但實際上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的病毒會較快死去,沒有傳染的活性,只有存活在飛沫裡的病毒有水分保護自己,才會傳播和感染。飛沫如果碰到黏膜如眼睛,病毒會順著黏膜進入體內,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而言是一樣的。
根據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對人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受體容易存在結合能力,而該受體主要存在於下呼吸道細胞中,從而導致該病毒入侵肺部細胞。因此,對於要對病患進行治療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可能面對的不僅是密切接觸,更是在做高危的工作,比如要進行氣管插管等,這種情況下可能當時在空氣中含有大量的含有病毒的飛沫,如果眼部沒有保護,大量飛沫進入眼睛後很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此外,接診的不少醫護人員也隨時面臨各種突發情況,比如患者突然的咳嗽、噴嚏,甚至情緒激動的病人扯下口罩等等,所以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戴護目鏡是基本的保護,尤其是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
但如果是普通人,那麼沒有必要戴護目鏡了,並不是隨時處於高危的環境,即使有疑似病例,甚至確診病例,主要的傳播途徑依然是飛沫,戴口罩,保持一定的距離就可以預防,除非有確診病人衝著自己打噴嚏或者咳嗽,所以,一般人並不需要戴護目鏡來預防。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佩戴口罩很重要!摳鼻、揉眼易致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可經飛沫或微粒傳播,雖然口罩可以阻隔大部分病毒和防止其他人的唾液飛出你的嘴和鼻,但是清潔雙手,避免觸摸臉部並確保定期更換口罩仍然非常重要。觸摸到公共設施、用餐前、如廁後、外出返家後都要洗手,並仔細搓洗雙手手心、手背、指縫、特別是指尖,至少要花費二十秒的時間。
此外,有研究認為病毒沾在手機上卻可存活二十四小時!根據近日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說明,紫外線和高溫(超過56℃,並保持30分鐘)可以殺死新型冠狀病毒;乙醚、70%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也均可有效消滅活病毒。所以,大家不要隨意藉手機給別人,外出時也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並且定期用含70%濃度酒精的消毒溼紙巾拭擦手機。而且眼鏡也可能沾上病毒,因此應使用洗手液清潔,但避免使用酒精或其它有化學特性的清潔劑,因為這些清潔劑可能會損傷眼鏡。
總結而言,出入高風險地方,遇到疑似病例時,應保持1.5-2米的距離,停留少於30分鐘。應經常用洗手液清潔手,以免沾病毒的手觸摸口鼻眼,如果出現眼癢、眼紅等結膜炎症狀時不要掉以輕心,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