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賁聖林:數據治理是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5日消息,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今日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聖林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賁聖林表示,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針對金融行業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一是大數據不夠大,與阿里雲等相比數據體量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智能化不夠高。企業內部的數據標準不清,智能化水平不高,很多前端的同事在分行、支行做業務,還在用人工錄入信息,與全自動錄入還存在一定差別。三是流通性不夠強。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新時代,新金融,新治理」,副標題是「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是指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層出不窮。新金融就是新思想,更是新形態。今天,我主要講一個問題、一個關鍵和一個聚焦。

我們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可能自己還沒意識到。很高興的跟大家分享,因為中國的市場拉動、市場需求、金融科技用戶的數量全球第一,行動支付也全球第一,等等。所以,中國處於相當引領的引領地位。美國方面,則更多以技術驅動。在核心技術方面,至今我們與其還有相當的差距。同時,美國的全球科技企業前500中,市值最高的有14.6萬億美元。英國方便,則主要是以規則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業態,如在全球首創監管沙盒,政策監管也有很多全球第一。目前,全球大概42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引用不同形式的監管沙盒的制度。

在這個情況下,中國有非常好的機會。一個問題是,中國、美國、英國,究竟哪個模式會滲出來?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能否行穩致遠,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引領中國到成為下一個世界的金融強國?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同時,如何客觀理性地應對創新中的錯誤、不足、不完美,是監管、政府、大眾、媒體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特別是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要真正引領全球,我們可能需要考慮依靠誰,依靠什麼樣的力量。我們認為,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領域應該有兩種力量。一種力量是FinTech,即金融科技公司或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科技讓服務更提升,成本更降低,客戶體驗更優。另外一種力量是TechFin,科技金融。像螞蟻、度小滿這些科技公司,如何利用自己更好的技術開發出更好的產品,開發更好的服務場景,將業務邊界拓展到金融科技,有點像數字時代的產融結合的形式。可以想一下,中國模式完全走出去,單靠前一種力量難度不小,我們需要科技金融力量,而且這股力量在全球確實也是領先了很多地方。所以,如何更廣泛地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在全球競爭中走出中國的步伐,亮出中國的底牌,這點非常重要,這是黨所說的廣泛統一戰線,如何包容、如何協同發展。

這兩大力量也表現出了我們目前面對的兩大關鍵性機遇。一個是數位化轉型,FinTech。這個機會非常之大。因為中國有巨大的銀行業體系,我們的保險行業也是世界第二大,證券行業有100多家證券公司,我們的效益有很多提升空間,需要數位化轉型。今天上午有位同志提到函證,我以前的東家在境外95%的函證都是自動化。我們的差距在哪裡?第二個是TechFin,科技金融。中國模式能否走向世界,能否讓中國的優秀實踐成為普惠金融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的重要抓手、重要機遇?我們說過去是中國模仿世界,特別是模仿了英國、美國,未來我們是否能夠真正的讓世界模仿中國,特別是「一帶一路」那些人口眾多、傳統金融不發達的地區,都需要TechFin。這個機遇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機遇。從這個意義來講,下一個世界金融強國是不是中國,很大一部分在於第二個機遇,即我們能不能抓住科技金融的風口,把中國的優秀實踐在全世界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

一個關鍵是做好治理,特別今天提到的多元治理問題。首先是生態主體的多元化。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監管機構,也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協會,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企業也需要自律,也就是說科技向善,有能力要用好。我一直想,如果沒有人民銀行當時的包容,支付寶2003、2004年實際是很難生存的,全球的金融科技版圖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一定要相信監管部門總體而言還是非常包容的。此外,還需要消費者群體的參與。我們需要全社會全方位的治理體系,包括自律、基礎性法律、標準等等,以及治理的手段多元化,包括研究和理念等方面。我們在行為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屬地化監管等方面,都有發揮的空間。在此方面,人民銀行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去年發布的金融科技三年規劃,特別講為什麼發展、怎麼發展,包括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風控水平要明顯提高、監管效能持續提升、科技支撐不斷完善、科技產業繁榮發展等目標,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最近,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上也特別提到,處理好發展、穩定與安全的關係。我發現,其中既講到了三化原則,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也提到要平衡好監管與發展,同時講究全面監管,並對監管部門提了六要,包括要求監管市場主體合規經營,要求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求強化信息披露、透明性,等等。多元手段、多元目標、多元主體,這些都是我想說的多元治理的重要內容。

一個聚焦是聚焦數據。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這怎麼講呢?針對金融行業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我做了一下調研。一是大數據不夠大,與阿里雲等相比數據體量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智能化不夠高。企業內部的數據標準不清,智能化水平不高,很多前端的同事在分行、支行做業務,還在用人工錄入信息,與全自動錄入還存在一定差別。三是流通性不夠強。我掌握了數據不告訴你,他也不願意把數據分享出來,你把數據弄出來以後還要人工錄入,成本很高。所以,內部就沒有暢通。四是應用度不夠廣。我們有很多數據,但是沒用。新金融企業的數據治理、數據營銷體系非常高效,以用戶為中心,這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五是集中性不夠強。很多數據沒有集中,數據的安全基礎較弱。六是技術性不夠強。即便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銀行,在技術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這點來說,傳統銀行業、金融業數據發展的一些小建議。一是開拓數據資源。二是推進數據應用。三是強化信息系統。我們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還處於信息化階段。四是加大投入開發前沿技術。不掌握核心技術,很難成為金融科技的引領者。五是要想辦法引領,不僅是為了生存,更主要是為了參與全球的競爭。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我今天講的主要內容,就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即中國能否真正引領未來的金融科技、數字金融,這個問題意義重大,關係到中國會不會成為一個未來的世界金融強國。一個關鍵,即治理是關鍵。一個聚焦,即以數據治理為抓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過去近500年,歐洲以現代金融服務而知名,從荷蘭到英國到如今的美國,下一步世界金融強國是不是中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新金融的時代已經到來,全球範圍內一場金融領域的革命正在掀起。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已經有一定的引領態勢,仍需要各方加強協同,需要平衡好發展與安全,平衡好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平衡好用戶與企業的權益,平衡好政府與市場。如此,我們一定能迎來中華民族崛起的新時代。

謝謝大家!

(未經嘉賓本人確認)

相關焦點

  • 李東榮:推進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不能盲目樂觀 也別遲疑
    他強調,但同時應清醒地看到,我國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客觀上還面臨著體制機制、數據治理、專業人才隊伍等多方面的現實挑戰。因此,推進我國金融業數位化轉型還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遲疑彷徨,必須科學謀劃、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新時代如何推進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他從三方面表示,應當聚焦主業主責,服務實體經濟;堅持科技驅動,優化基礎支撐;強化風險防控,做好權益保護。
  • 金融科技賦能另一面:數據安全成金融數位化轉型關鍵
    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的同時,金融業務中信息保護與數據安全也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數位化轉型和數據治理是密不可分的。」有企業表示。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巡視員肖志家在會上表示,金融業在支持企業防控上體現了擔當,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強大支撐。以深圳的數據為例,今年以來,前三季度深圳金融業的稅收實現1102億元(不含海關代徵和證券交易印花稅),接近全市總稅收的四分之一。
  • 從摩根大通銀行(中國)行長到浙大教授,賁聖林學術創業「浙」三年
    來到浙大三年,賁聖林完成了從「行長」到「教授」的蝶變。作為一名教授,他是快樂和幸福的,在由他創建的研究平臺上,他教書育人的理想得以實現,他的業界實踐經驗得以發揮,他充滿國際化的視野得以展現。轉型,不能單槍匹馬「來浙江大學之前的20年,我感覺利己更多一些。」
  • 李東榮談金融業數位化轉型:道阻且長 行則將至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談及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時,李東榮指出,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不斷提升金融業數位化水平,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加快數位化轉型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界的重要共識。在此時代背景下,本次論壇以「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為主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通過大家的積極參與和深入交流,今天的論壇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 李東榮談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五點思考
    12月1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今日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 交行郭莽: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 加速金融業數位化轉型
    交通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郭莽出席論壇並發表「發揮人工智慧頭雁效應,帶動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全面提速」開幕演講。  近年來,交通銀行在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工程中,憑藉AI能力平臺和數據中臺兩大基礎能力平臺,從感知、認知、開放生態、雲平臺四個角度打造了四大技術應用體系。
  • 南方基金王國育:建設大數據,加快數位化轉型
    來源:時刻頭條當前數位化創新時代,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企業數位化轉型步伐。數據平臺的建設有三個關鍵點:首先是數據整合,對於多系統共享使用的高價值基礎數據,如果分散在多個系統中生成或維護,就需要進行集中整合,以確保該類數據在企業範圍內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分層數據處理,採用分層架構可以使數據有序流轉,結構清晰;最後是對外提供數據的服務化,上層應用通過數據服務API獲取所需數據,通過構建數據服務平臺,把數據變成一種服務能力,通過數據服務讓數據參與到業務之中
  • 數位化與數據治理的典範實踐者
    讀完《華為數據之道》,筆者認為華為是真正做到了把數據作為企業的戰略資產,是其他企業需要學習的數位化與數據治理的典範實踐者。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詞,本書開篇就點出了華為先前作為一個非數字原生製作型企業所存在的各種痛點,例如產業鏈條長,多業態並存;數據交互和共享風險高;數據複雜,歷史包袱重等問題。
  • 平安銀行張斌:數據資產的管理和運用能力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能力
    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在銀行平行論壇《智·創新|科技助力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環節,平安銀行執行長張斌發表主題為《平安銀行數位化轉型實踐》的演講。
  • ...治理數據壟斷、研究數字稅收……財金大咖指明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路徑
    金融業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數字稅收的重點包括什麼?金融數據治理的關鍵有哪些?首都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和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怎樣推進?
  • 數位化改革開啟浙江改革新徵程
    數字經濟就是浙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動能、創業創新的主陣地。十七年後的浙江,已成為中國數字治理的典型。政府數位化轉型走在全國前列,「8+13」重大項目取得重大成果,改變了傳統的人工為主、單部門執行的治理模式,海量數據轉化為強大數力,推動政府職能優化、方式轉變、效能提升。
  •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和劍橋大學團隊聯合發布「中資企業國際化...
    會上,由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和劍橋大學嘉治商學院中國管理研究中心聯合編制的「2020中資企業國際化指數」及百強榜單正式發布。  為保證研究成果的中立性和權威性,該項研究由浙江大學與劍橋大學的團隊領銜開展,匯聚近百名企業管理領域的專家參與。
  • 達州市調研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工作
    12月15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高武林帶領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及市公安局相關支隊負責同志,赴馬踏洞金融城和達州高新區調研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工作,並在市數字經濟局召開座談會,研究推進「大數據+社會治安防控」相關工作。
  • 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摘編自《光明日報》  【肖國安、易雨瑤: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湘潭大學商學院肖國安、易雨瑤表示,市場是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和積極導向作用。一是激發「新消費」與產業結構升級的相互促進作用。
  • 創新服務賦能機制,加速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
    ,加速新興數位技術與全產業深度融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在當前所處關鍵防疫期進一步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脫困具有重要意義。  一、數位化轉型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數位化變革,數字經濟已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轉型發展的主抓手。當前階段,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變革,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國民經濟各產業的融合不斷深化,有力推動著各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程,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強大動力。
  • 中互金協會發布報告: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總體處於加速探索階段
    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參事室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信通院、騰訊、華控清交、曠視科技、金杜律師事務所、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會,圍繞「金融業數據要素融合應用與治理」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會議點評和研討環節分別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楊農以及協會金融科技發展與研究專委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主持。
  • 數位化轉型知識方法系列之四:數位化轉型的五個發展階段
    數位化轉型共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初始級發展階段、單元級發展階段、流程級發展階段、網絡級發展階段、生態級發展階段。 數據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要素,不同發展階段的組織在獲取、開發和利用數據方面,總體呈現出由局部到全局、由內到外、由淺到深、由封閉到開放的趨勢和特徵。
  • 董小英:首席數據官在企業數位化轉型中將發揮更重要作用
    這是國內首份詳細解讀首席數據官(CDO)定義職責以及中國企業數據管理現狀和挑戰的報告。以下為演講實錄:全球疫情使我們對數字經濟的戰略價值和企業在線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數字經濟的發展角度看,未來國家將通過新基建戰略和要素市場化,進一步推進整個社會經濟的數位化轉型進程。
  • 浙江省水利廳廳長馬林雲:全力推進水利數位化轉型 以智慧水網新...
    廳黨組書記、廳長馬林雲出席會議並強調,全省水利系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踐行新時代治水思路,抓住數位化賦能新機遇,乘勢而上、強力攻堅,再加速度、再添力度,加快水利數位化轉型步伐,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奮力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設作出水利貢獻。
  • 電力企業面向未來數位化轉型 五大關鍵因素不可或缺
    海量運營數據的分析效率、快速高效的人工智慧決策能力和全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水平將成為電力企業關鍵生存之道。方法論:電力企業數位化轉型的五大階段為打造未來電力企業,IDC提出了電力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方法論。IDC數位化轉型成熟度模型是數位化轉型方法論的一部分,旨在為電力企業提供一個參考框架,幫助其規劃自身的發展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