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5日消息,由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等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今日在京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立足金融為民 弘揚科技向善 面向『十四五』的金融業數位化轉型」,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聖林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賁聖林表示,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針對金融行業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一是大數據不夠大,與阿里雲等相比數據體量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智能化不夠高。企業內部的數據標準不清,智能化水平不高,很多前端的同事在分行、支行做業務,還在用人工錄入信息,與全自動錄入還存在一定差別。三是流通性不夠強。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新時代,新金融,新治理」,副標題是「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是指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層出不窮。新金融就是新思想,更是新形態。今天,我主要講一個問題、一個關鍵和一個聚焦。
我們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可能自己還沒意識到。很高興的跟大家分享,因為中國的市場拉動、市場需求、金融科技用戶的數量全球第一,行動支付也全球第一,等等。所以,中國處於相當引領的引領地位。美國方面,則更多以技術驅動。在核心技術方面,至今我們與其還有相當的差距。同時,美國的全球科技企業前500中,市值最高的有14.6萬億美元。英國方便,則主要是以規則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業態,如在全球首創監管沙盒,政策監管也有很多全球第一。目前,全球大概42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在引用不同形式的監管沙盒的制度。
在這個情況下,中國有非常好的機會。一個問題是,中國、美國、英國,究竟哪個模式會滲出來?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能否行穩致遠,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引領中國到成為下一個世界的金融強國?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同時,如何客觀理性地應對創新中的錯誤、不足、不完美,是監管、政府、大眾、媒體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中國特別是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模式要真正引領全球,我們可能需要考慮依靠誰,依靠什麼樣的力量。我們認為,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領域應該有兩種力量。一種力量是FinTech,即金融科技公司或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科技讓服務更提升,成本更降低,客戶體驗更優。另外一種力量是TechFin,科技金融。像螞蟻、度小滿這些科技公司,如何利用自己更好的技術開發出更好的產品,開發更好的服務場景,將業務邊界拓展到金融科技,有點像數字時代的產融結合的形式。可以想一下,中國模式完全走出去,單靠前一種力量難度不小,我們需要科技金融力量,而且這股力量在全球確實也是領先了很多地方。所以,如何更廣泛地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在全球競爭中走出中國的步伐,亮出中國的底牌,這點非常重要,這是黨所說的廣泛統一戰線,如何包容、如何協同發展。
這兩大力量也表現出了我們目前面對的兩大關鍵性機遇。一個是數位化轉型,FinTech。這個機會非常之大。因為中國有巨大的銀行業體系,我們的保險行業也是世界第二大,證券行業有100多家證券公司,我們的效益有很多提升空間,需要數位化轉型。今天上午有位同志提到函證,我以前的東家在境外95%的函證都是自動化。我們的差距在哪裡?第二個是TechFin,科技金融。中國模式能否走向世界,能否讓中國的優秀實踐成為普惠金融在全球範圍內實現的重要抓手、重要機遇?我們說過去是中國模仿世界,特別是模仿了英國、美國,未來我們是否能夠真正的讓世界模仿中國,特別是「一帶一路」那些人口眾多、傳統金融不發達的地區,都需要TechFin。這個機遇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機遇。從這個意義來講,下一個世界金融強國是不是中國,很大一部分在於第二個機遇,即我們能不能抓住科技金融的風口,把中國的優秀實踐在全世界更廣泛的範圍內實現。
一個關鍵是做好治理,特別今天提到的多元治理問題。首先是生態主體的多元化。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推給監管機構,也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協會,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企業也需要自律,也就是說科技向善,有能力要用好。我一直想,如果沒有人民銀行當時的包容,支付寶2003、2004年實際是很難生存的,全球的金融科技版圖也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一定要相信監管部門總體而言還是非常包容的。此外,還需要消費者群體的參與。我們需要全社會全方位的治理體系,包括自律、基礎性法律、標準等等,以及治理的手段多元化,包括研究和理念等方面。我們在行為監管、功能監管、機構監管、屬地化監管等方面,都有發揮的空間。在此方面,人民銀行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去年發布的金融科技三年規劃,特別講為什麼發展、怎麼發展,包括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風控水平要明顯提高、監管效能持續提升、科技支撐不斷完善、科技產業繁榮發展等目標,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最近,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上也特別提到,處理好發展、穩定與安全的關係。我發現,其中既講到了三化原則,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也提到要平衡好監管與發展,同時講究全面監管,並對監管部門提了六要,包括要求監管市場主體合規經營,要求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要求強化信息披露、透明性,等等。多元手段、多元目標、多元主體,這些都是我想說的多元治理的重要內容。
一個聚焦是聚焦數據。金融業數位化轉型,數據治理是關鍵的關鍵。這怎麼講呢?針對金融行業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我做了一下調研。一是大數據不夠大,與阿里雲等相比數據體量還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智能化不夠高。企業內部的數據標準不清,智能化水平不高,很多前端的同事在分行、支行做業務,還在用人工錄入信息,與全自動錄入還存在一定差別。三是流通性不夠強。我掌握了數據不告訴你,他也不願意把數據分享出來,你把數據弄出來以後還要人工錄入,成本很高。所以,內部就沒有暢通。四是應用度不夠廣。我們有很多數據,但是沒用。新金融企業的數據治理、數據營銷體系非常高效,以用戶為中心,這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五是集中性不夠強。很多數據沒有集中,數據的安全基礎較弱。六是技術性不夠強。即便是技術水平比較高的銀行,在技術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這點來說,傳統銀行業、金融業數據發展的一些小建議。一是開拓數據資源。二是推進數據應用。三是強化信息系統。我們現在很多金融機構還處於信息化階段。四是加大投入開發前沿技術。不掌握核心技術,很難成為金融科技的引領者。五是要想辦法引領,不僅是為了生存,更主要是為了參與全球的競爭。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我今天講的主要內容,就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即中國能否真正引領未來的金融科技、數字金融,這個問題意義重大,關係到中國會不會成為一個未來的世界金融強國。一個關鍵,即治理是關鍵。一個聚焦,即以數據治理為抓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過去近500年,歐洲以現代金融服務而知名,從荷蘭到英國到如今的美國,下一步世界金融強國是不是中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新金融的時代已經到來,全球範圍內一場金融領域的革命正在掀起。這樣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已經有一定的引領態勢,仍需要各方加強協同,需要平衡好發展與安全,平衡好國內競爭與國際競爭,平衡好用戶與企業的權益,平衡好政府與市場。如此,我們一定能迎來中華民族崛起的新時代。
謝謝大家!
(未經嘉賓本人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