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底「打假群」1個月,我發現了他們不可告人的秘密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emmmm咋

作者丨廖紫琳

師傅帶徒弟,賠償五五分

「新人免費帶一單,下車五五分。」

一進群,林正就收到了這樣的全體消息。在職業打假人圈子裡,他們形成了一套「黑話」,甚至還有打假群主把行業黑話整理成一個群文件,以供新入群的小白們學習,文件的名字被稱作「名詞解釋」。

比如,「上車」的意思是別人帶著你一起打假;「車票」是指跟著別人上車,要給別人錢作為好處;「先車後票」是說得到了賠償再給好處;「吃貨」的意思是僅在平臺上要求「僅退款」,即只退錢,不退貨,也不需賠償。

從群裡刷屏的消息來看,這群職業打假人們主要抓住的是產品標籤、宣傳用語等方面的「小辮子」,以舉報、起訴到工商局、法院要挾商家,要求給予3倍或10倍賠償作為「封口費」,還有部分打假人們是直接發起訴訟索賠。

例如,在購買海淘進口奶粉大筆訂單後,以「沒有中文標籤」為由索賠;或是商品詳情頁裡包含「最」、「100%」等極限詞;再比如拿出某保健食品檢測證書,「某成分含量超過國家推薦用量」,職業打假人要求商品總價格的10倍「封口費」......

在打假群內,時不時就有「打假老人」發布類似這樣的信息:

「來兩個賠償,可下車600/800,車費50,自備本金9.5,百分百下車,不下車退你車費和本金,最後下車後分我兩百。」

隨後,群成員們就紛紛扣「1」,意思是共同參與這場打假。

「師傅帶徒弟」、「老鄉帶老鄉」,是打假圈裡最常見的搭配。

在圈子裡,有拿得出手的打假案例才有資格當師傅,群裡有一條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鄙視鏈」,拿賠償的看不起吃貨的,賠償大於1000元的才算是大額賠償。

「一般來說,師傅收徒是要收費的,我見過的是1888元一位。」

拜師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得到「消息源」(有問題的商品連結)。師傅發現「目標連結」就會告訴他的徒弟們,偶爾也會在同行QQ群裡共享「情報」。

「當時,我們只要看到,某一個產品的全國銷量都漲了,那就糟了,肯定是被他們(打假人)買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商家,如是說。

有一次,有商家在經歷了被某地級市打假人,幾乎同時敲詐兩筆賠償後,連那個省的訂單都不敢發了,商家態度是:「寧願不掙這筆錢,也不能冒風險。」

賣保健品的劉方了解到,雖然有同一商品同時遭遇多人打假,但不會出現同一人在同一店鋪打假多次的情況,「這應該是他們的行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事訴訟法》、《產品質量法》是他們入門級教科書,打假群裡提供的還有打假成功案例剖析、工商投訴舉報範本、賠償標準等等。流傳的說法是「吃透這幾部法律,基本上月入上萬不成問題。」

林正從打假群群主那學到的打假標準流程是:先跟賣家聊天、談心,不要直接入主題,慢慢地將法律知識告訴商家,同時給予賣家自行百度查詢法律條款的時間,在聊天氣氛緊張到極點時,直截了當地說需要按照法律要求賠償。

「商家說要舉報我,怎麼辦?」群成員的一句話打破了打假群午後的安靜,還連說了幾句髒話。

據林正描述,群主當時是這樣說的,「賣假貨報警是不可能立案的,法院也不會受理。他(商家)說他報警了,你叫他拍報警回執。」語氣十分篤定。

後來這場打假結局如何,林正也無從得知,給他留下的印象卻很明確,「打假其實是與商家間的心理博弈戰」。

「空手套白狼」的生意

剛剛入行的打假新人,往往有些焦慮,這時候群主總會如是安慰:「最差的情況也只是退款退貨而已。」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對於「打假翻車」的擔憂,最終抵不過「小成本、高回報」的收益誘惑:

2塊錢的商品換來400塊的賠償、500元的本金撬動2000多元的封口費、下單2000塊獲賠1萬多......

經營醫療器械的商家餘婷告訴億邦,打假人也是有段位的,門檻最低的是打「極限詞、虛假宣傳、三無」,比如最XX、100%、第一、無正規授權等等,更高段位的是商品與描述不符、「成分含量超標/不足」等等。

上個月李慧的美妝新網店剛剛開張,就被兩批打假人盯上。

她清楚地記得,開業的第二天就湧進來了大筆訂單,結果48小時未能發貨,直接賠付了商品總價格的5%給了顧客,「拿到錢,顧客就退單了」。

第二次是打假人直接在後臺申請退款,理由是「虛假宣傳」,打假人指出「抗菌消淤」是醫療用語並不能用於美妝產品的宣傳。他直接留了個聯繫方式要求賠錢,不然就舉報到工商局。」

據《招商早知道》報導,調包、篡改標籤,偽造、變造證據,或者把不存在質量問題的「標註瑕疵」當作欺詐問題進行碰瓷,索取賠償,這類情況也時有發生。

「成本太低了,揪商家的『小辮子』只需要看個商品詳情頁,再用鍵盤打幾個字,和商家扯幾句,就拿到錢了。」

在商家們看來,職業打假人幹的就是不勞而獲的事情。

即使在初期與商家私下協商不順利,職業打假人們告到工商部門、法院後,案件受理費最低僅需幾塊錢,大多數的縣、鎮法院的受理費也只是10元-50元不等。

「如果勝訴,這些費用都由商家來付。」

「他們用訂單號找平臺客服就能拿到賣家的個人信息,拿著這些就去法院起訴了,或者投訴到工商局了。」林正介紹,賣家收到法院傳票後,基本上3-5天就會主動聯繫(打假人)。

大多數商家聽說鬧到法院或者工商去了,會被嚇唬住。即使商家應訴,維權成本高也是商家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根據現有法律規定,打假人是在自己當地的法院提起訴訟,商家收到法院傳票後,需要到起訴法院打官司,那些法院都是某個市、某個縣裡,我們公司法務五六個人每天都在全國各地打官司,一年有兩三百起案子。」劉方說。

劉方經常遇到的情況是,打假人拿著幾十年前的法律條文起訴他們,但實際上有更新的法規可以證明他們是合法合規的。往往職業打假人們是廣撒網,碰運氣打假,看哪個商家先慫先給錢。

劉方見識過最忙的打假人是,「一上午開7個庭,都是他告的商家。」有媒體報導稱,不少職業打假人兩年提起的行政訴訟案件已超過了600件。

他告訴億邦:「他們還有各種流氓手段,你來了(法院),他們(打假人)就撤訴,過兩天他們又起訴,一來二去,商家折騰不起。」

打假人們也深知這一點,他們告訴剛入行的新人們,「下單金額很重要,限度合適就行了,賣家來的話就需要考慮各種費用,還要擔心能不能打贏官司。」因為,大多數商家的心理是,如果賠償金額不大,也就賠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能打折的賠償金」,是推動商家忍氣吞聲的一個重要原因。

根據商家們的說法,一般情況下,只要打假人要求協商,或者工商調解,都是可以還價的,最誇張的時候,能夠在要價基礎上打兩三折,他(打假人)開口要幾千塊錢,最後可能就三四百塊錢解決了。

餘婷就曾遇到過,「開口要七八萬,最後一萬出頭解決的。」在7、8年的創業生涯裡,餘婷遭遇過十多起打假,她說:「百分之八九十就是私了解決的」。

林正在打假群裡也見到過,因「索賠2100元,磨蹭了1個星期,最後300元下車」而發牢騷的打假人。打假群裡,師傅往往會教導打假新人:「別貪心,1萬元的賠償金『吃』70%左右就行了。」

變味兒的職業打假

「以前一年被打假幾百次,現在好多了,只有個位數了。」劉方回憶說:「2016年以前,只要他(打假人)去工商舉報,大部分一舉報他們就贏,最後我們賠錢,鬧到法院去,法院也是支持職業打假人的。」

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高院2015年發布的浙江法院《消費者權益保護白皮書》,2010年浙江省法院共受理各類消費者權益糾紛民事案才386件,2014年已達2735件。

可以作對比的是,2010年起訴淘寶、天貓等平臺賣家的案件還只是零星出現,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均在100件以下,2014年達到190件。

劉方總結認為,職業打假人找的不是產品的麻煩,而是手機上(如商品描述)的麻煩、條規手續的麻煩。換句話說,「他們打的不是食品安全的問題,而是手續的問題,這應該由行政部門來監管的。」

上述白皮書也提到,大多數職業打假人們買到假貨,不是第一時間向工商、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單位反映或訴諸法律,而是向商家勒索,要其花錢買平安;有的多次買同一問題商品並分次起訴,試圖獲得多份懲罰性賠償。

這一情況,在2016年前後開始扭轉。

2016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將職業打假人排除在「消費者」之外,法院不再支持職業打假人的判例也開始出現了。

與此同時,電商平臺一經發現惡意敲詐勒索的職業打假人帳號後,也會對其做出限制登錄、封禁異常帳號等處罰措施。打假人們的經驗是,「一個帳號最多(打假)四次,就要被(平臺)風控系統限制登錄,如果是白號(新號),頂多2次。」

慢慢地,「打假風氣就變了」,劉方說。

如今,為了應對依然少量存在的職業打假、敲詐勒索,商家們也根據經驗總結出了一套應對辦法:

一方面是預防打假,比如要求運營人員熟知新廣告法,避免使用敏感、違規的描述詞,或者商品到庫後著重核對商品信息等。

「如果遇到高級打假人,他注意到了你、甚至廠家都不知道的方面,比如含量、成分問題,那就只能『認命』,畢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熟知一本幾千頁的藥典。」劉方告訴億邦。

另一方面是,疑似打假訂單不發貨,或發貨後攔截。

如果一個訂單的收貨手機號為空號或無實名認證的新號、要求開發票、收貨地址不詳細,多為放快遞櫃或某某超市、購買數量或金額偏多,倉庫和運營人員就會慎重起來,起碼會去網站上查一下是不是打假人下的單。

據了解,在電商賣家們自發組建的「反惡聯盟」網站上,收錄了166萬「惡人」信息,包括打假師、差評師、敲詐師、刷單師等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頒布26年來,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需要清醒認識到,如果商品的確存在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假冒偽劣的問題,那打假人的存在無可厚非。

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在《平庸之惡》一書中寫道:惡是平庸的,你我常人都有可能墜入其中。把人完全同化於制度之中,服從制度的安排,默認制度本身隱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為,甚至成為這類行動的實踐者,雖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憑藉體制來給自己他者化、冷漠的行為,提供辯護。

當「打假」成為「假打」,職業打假人們抓住瑕疵性問題,向商家敲詐勒索,以此牟利為生,這既偏離了立法本意和保護消費者的初衷,也成為了社會體制下的「平庸之惡」。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正、李慧、餘婷、張海、劉方等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臥底」李佳琦粉絲群後,我發現了他賣貨的秘密
    出於好奇,我臥底進了李佳琦的粉絲群。進群之後我發現,確實運營得很好。我進的粉絲群序號已經排到了五百多了,按照每個群 400 人的規模,保守估計也得有 20 萬人了。但不管是我表妹所在的粉絲群,還是我臥底的幾個群,用戶活躍度很高。
  • 猛男愛貓貓,人均巴菲特……我們臥底直男群發現了這些秘密
    牛市的到來就像一管子雞血,一針扎到中年男子群聊的臀大肌上,讓這個平時只發發薦股廣告的群突然詐屍復活,每個人都醞釀了一籮筐的話準備找機會輸出。在成堆的信息中,我們試圖梳理出一兩個中年男子的精準畫像,結果發現並不現實,因為看這架勢,沒啥區別,至少十個巴菲特。
  • 臥底UR的企業微信群3個月,我發現了它在微信賣貨的秘密
    幾個月的嘗試,UR發現線下用戶與線上用戶區別不僅是年齡這些傳統標籤,對於儀式感、參與感的重視也讓UR迅速調整在新環境中的增長策略。歇業閉店在家的UR導購通過企業微信運營用戶,這使其3月線上銷售環比增長超50%。UR用企業微信通過社群玩轉私域流量,從引流到轉化,都自成一派。
  • 臥底醫護「名媛」群,她們竟然這麼「拼」
    臥底醫護「名媛」群,她們竟然這麼「拼」 2020-10-15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尼微信群打假,喊出「我是尼格買提」被踢出群,車真低調!
    最近在朋友圈培訓的相似的例子越來越多,最近就有一個著名的主持人遇見了這樣的事情,並且他還進入了群聊親自的打假,可是沒想到說出來「我是尼格買提」後被踢出群,這件事引起了各位網友的注意,尼格買提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受騙了!
  • 半澤直樹發現5億貸款後不可告人的秘密——日劇《半澤直樹》
    近日,大家和小童一起觀看了日劇《半澤植樹》的第1集。今天就讓小童帶大家一起看看,半澤到底有沒有追回這5億貸款,這5億貸款會不會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竹下是西大阪鋼鐵公司倒閉的受害者。他的公司在這次事件中也跟著倒閉了。
  • 百慕達、尼斯湖水怪……那些世界未解之謎,都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
    百慕達、尼斯湖水怪……那些世界未解之謎,都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1978年有人突然在溫切斯特發現了一個直徑24m的麥田圈搞得大家都很興奮好的,我說完了總結一下這麼些個未解之謎就突出一個字
  • 這屆市場監管人已被職業打假逼瘋……
    更有的職業打假人是有組織、有培訓、有團隊的「作戰」。比如蹲點及時等待食品過期,或者「一個人發現一家超市有過期食品,立馬在群裡發布信息,一會陸陸續續來了8個人買,每個人都得賠償。」01一個市監所圍著一人轉「現在就問你怎麼解決?
  • 在粉絲群臥底三天,我發現喜歡PG ONE和鳳凰傳奇的其實是一群人
    大眾的狂歡漸漸平息,但PG ONE的貼吧和微博被從全國各地趕來看熱鬧的好事者一個個佔領,QQ粉絲群也一一被強行解散。原本聲勢浩大的粉絲團體,如今只能在僅剩的幾個群中抱團取暖。 幾個真愛粉比例較高的群中,也是風聲鶴唳。群裡傳言稱,騰訊正在排查聊天記錄關鍵字,大規模封禁PG ONE的粉絲後援群。
  • 兒子燒炭自殺後,父親潛入「自殺群」臥底2個月
    015月22日,胡靖突然說要去北京找朋友玩,於是就離開了家。但是自從離家後,他就一直沒有聯繫家裡,家裡也一直聯繫不上他。這時,胡靖的女朋友在登陸他的QQ時發現,發現裡面有相關的自殺「約死群」。於是便發給了胡建明的小兒子,然後轉給了胡建明。
  • 我臥底巫師聚集地,發現2020年還有那麼多人在學魔法!
    老實回答我,第一次看到哈利波特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幻想這自己能拿著魔杖,騎著掃帚,念出咒語,帶著小夥伴和伏地魔戰鬥呢?可別以為魔法只是「中二病」的專屬,直到今天,在神州大地上,依然有那麼一群人在學習魔法,並立志成為真正的魔法師!打開「魔法吧」和「學魔法吧」兩個貼吧,能發現這裡聚集了大量的魔法愛好者。
  • 不可告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心懷叵測、諱莫如深,反義詞有:襟懷坦白、光明正大,不可告人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定語;形容居心叵測不敢告訴別人的事物。不可告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不可告人(bù kě gào rén)成語釋義: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記者臥底QQ救助群 發現種種操作讓人心驚!暗藏非法送養勾當
    記者臥底QQ救助群 發現種種操作讓人心驚!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調查發現,網上有「救助群」打著救助的幌子,充當起「收養中介」。不管他們是以此詐騙亦或是以此收取中介費牟利,都已涉嫌違法。另外,記者梳理發現,我省因「收養」觸及刑罰的案件中,親生父母非法「送養」犯下拐賣兒童罪的,佔我省同類犯罪的大多數。
  • ...群全天14小時答疑解惑,北京醫生「臥底」4天點上報國家衛健委推廣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30日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朱華)「我的體溫38.5℃,伴有咳嗽、腹瀉,是不是感染病毒了?」「最近天天刷手機,一看到疫情新聞我就心煩意亂,很緊張焦慮,該怎麼辦?」……從1月23日至今,每天的早上8點到晚上10點,武漢逸飛社工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在「居家隔離後援團」等9個微信群全天14小時在線,為上千名居家隔離者、患者及患者家屬答疑解惑,心理疏導。線上疫情心理諮詢的微信群吸引了全國109名醫療志願者的紛紛加入,不乏曾經抗擊過非典疫情、馳援過汶川地震的醫療工作者。
  • 少兒不宜的臺詞:蛋都沒有生過,網友: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一生之中最幸運的兩件事情,一件是時間終於將我對你的愛消耗殆盡, 另一件事,很久很久前有一天,我遇見你。孫儷在飾演羋月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男子持鞭也有大小長短之分。」想不到,咱們的娘娘也是位老司機啊。對著了解的這麼透徹。
  • 職業打假人王海:我的娛樂就是揭露羅永浩
    今天,你怎麼看辛巴或羅永浩以及他們的粉絲?  王海:低智商沒有錯。類似杜子建的支持者,你要允許、同情、理解他們,可騙人是不行的。辛巴和羅永浩其實在我這裡也是個騙子,只不過老羅是個智商比較高的騙子。他對社會危害更大、欺騙性更強。至於維護他們的腦殘粉,我們分析這些人的語言習慣、並根據內部爆料,極大一部分都是水軍。
  • 職業打假人灰色暴利:我等你賣假貨等太久了
    也就是「與我無關」的意思。不過羅永浩團隊怕是會被王海揭露更大漏洞,竟然先自曝了11月28日直播部分羊毛衫為假貨。直播帶貨這潭池水被徹底攪動,關於假貨的問題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關注。有網友表示:「不知道你們還敢不敢去直播間買東西,反正我是不敢了。」
  • 蘇聯進軍東北 發現了日軍不可告人的秘密 東京審判卻為何不採納
    但是日本人沒想到的是,他們不進攻蘇聯,不意味著蘇聯不能對其宣戰。1945年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部長莫洛託夫接見日本大使佐藤,向日本政府遞交《蘇聯對日本宣布進入戰爭狀態宣言》。於是隨後,日本的這支生化武器研究部隊,也接到了蘇聯軍隊即將到來的消息。
  • 職業打假人王海的奇幻時代
    1最近因為辛巴和羅永浩,職業打假人王海又火了一把。剛開始打假辛巴的時候,有人猜測這是抖音要幹快手,王海只是資本手裡的一桿槍,沒想到王海反手就給羅永浩來了一槍。快手不喜歡他,抖音也不喜歡他。所有資本都不喜歡王海。
  • 廣州1.3萬「藍馬甲」化身打假代言人
    廣州1.3萬「藍馬甲」化身打假代言人 2021-01-14 05:30:4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卞立群 責任編輯: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