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這屆市場監管人已被職業打假逼瘋……

2020-12-15 騰訊網

來源:市監沙龍

「今年一位職業打假人一口氣提交了七百件投訴,我們頭都大了」、「今年上半年我們局受理的行政複議案件裡,職業打假人就佔了17件,他們一般不到場但還要走完全部程序,實在是浪費基層幹部的精力。」這讓本就任務重人手緊張的基層市場監管機構有些「雪上加霜」。

職業打假人的出現,本是幫助政府部門發揮「啄木鳥」作用,淨化市場環境,但近年來,一些「走偏了」的打假人開始了系統化、規模化的職業索賠,完全是為了自己牟利,頻繁投訴、複議、訴訟,不僅給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困擾,更大大增加了基層的行政、司法成本。

「一買、二談、三舉報、四複議、五訴訟」,這是職業打假人進行職業索賠的常規「套路」。更有的職業打假人是有組織、有培訓、有團隊的「作戰」。比如蹲點及時等待食品過期,或者「一個人發現一家超市有過期食品,立馬在群裡發布信息,一會陸陸續續來了8個人買,每個人都得賠償。」

01

一個市監所圍著一人轉

「現在就問你怎麼解決?你不解決,我直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要求,十倍賠償,不足1000元按1000元計算。」

「說話。」

這是重慶某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張廣工作中看到的職業打假人和商家的聊天記錄。

圖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他所在的基層所被「職業打假人」搞的十分頭痛。因為,這位職業打假人,一下子舉報了七百多起餐飲店超範圍在網絡平臺經營的案件,通過查找在餓了麼、美團等網絡訂餐平臺中經營的商家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查看是否有網絡經營範圍,向超範圍經營的商家索要賠償。

在聊天截圖裡,打假人威脅商家,如不賠償就舉報到市監部門進行查處,語氣十分強硬。索要未果後打假人就給市監部門寄舉報信,「他猖狂到什麼地步,每一套舉報信件中都附上他的銀行卡和身份信息,這個目的性太強了,」張廣透露,「如果要都按照賠償標準進行賠償,涉及金額可能上百萬。」

目前,這七百多起案件已經涉及重慶市多個轄區,市局部門已經開始了專案調查和跟進,分配到張廣所在的所裡的就有幾十起。這給這個僅僅十三名人員編制、七八名一線工作人員的市監所帶來了超負荷的工作量,導致這段時間所裡的所有日常工作基本圍繞這一名打假人轉。一起案件就需要現場檢查、詢問筆錄、責令改正等等一系列工作內容,幾十起案件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可想而知。

與此相對,一名職業打假人舉報所需的成本非常低。他只需在網上就動動手指,威脅商家,再批量舉報到市監所,將可能獲得高額賠償。不少職業打假人已經是有組織、有培訓、有團隊。比如蹲點及時等待食品過期,或者「一個人發現一家超市有過期食品,立馬在群裡發布信息,一會陸陸續續來了8個人買,每個人都得賠償。」

還有一些職業打假人「專門吃詐」,這些人將正常產品和問題產品調包,或在餐館監控盲區破壞食物,現場撥打12315,要求市監現場辦案,讓商家有口難言,市監辦案也十分困難,這些職業打假人是「把市場監管當成利器,達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張廣坦言,如果職業打假人的經濟訴求達不到滿足,一線受理的市場監管人就會被「惡意報復」,按照《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規定,消費者舉報的案件要根據案件類型不同在十五個工作日或七個工作日內受理,超期處理就要面對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明明知道他們不是以消費為目的,但還得受理,此外還提心弔膽生怕哪句話說錯了,被複議,一旦行政複議的資料很多很多很麻煩。」

02

真違法還是只為索賠?

王冰彬是江蘇某市某區市場監管局法制條線的一名工作人員,曾分別在食藥條線、基層所工作過,今年3月剛剛來到法制條線,最近統計卷宗,他今年發現局裡今年已經已收到本區人民政府通知的17件職業打假人的複議申請了,其中一名職業打假人申請已經超過了10件。

他找出了這幾年的數據做了一下對比,感覺職業打假人濫用行政複議的力度在加大,2016年度,該區市監局被職業打假人複議13件,佔全區行政複議的三分之一;2018年度,該區市場局共接到涉職業打假人行政複議40件;2020年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已收到本區人民政府通知17件職業打假人的複議申請,預計本年度的複議案件數量又可能較上一年度提升。

簡單的數字背後,凸顯出職業打假人濫用行政複議權現象,一線市場監管人員消耗在用於受理舉報投訴、現場核查、書面回復並郵寄,如果符合消費者權益爭議糾紛的,進入調解程序,但最終結果往往以職業打假人接調解通知後,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而調解終止,浪費了大量的行政執法資源。

「不可否認,職業打假人幫助政府部門發現了一些監管的空白點,比如有些商家偷偷售賣未經允許的商品或者有些生產經營行為沒有明確定性,監管部門需要明確處罰依據。」王冰彬坦言,職業打假人還是能發揮一些積極作用,但目前對於已經人手很緊張的市場監管的一線工作人員來說,浪費的時間和精力有點大。

除了行政複議帶來的困擾,有些職業索賠的行為已經分辨不出商家是否真的「違法」。王冰彬介紹了他曾和同事處理過的一起職業打假人的藥店投訴舉報案,涉案的職業打假人用針孔攝像機拍了縣上近20家藥店違規銷售保健品的視頻,等執法人員受理並去現場進行隨機檢查時,卻並未發現店內有該違規保健品,包括按照視頻提供的位置也沒找到。

後來這位打假人向這些藥店提出了3000元-5000元不等的調解賠償金,但只有2家藥店同意了索賠要求,因為大額索賠沒被滿足,這位職業索賠人就多次到上級機構申請複議並進行投訴,認為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壞了他的「好生意」。

03

惡意投訴,怎麼判定

為了遏制惡意投訴,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不是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或者不能證明與被投訴人之間存在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而發起的投訴,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予受理。這意味著以「打假」等名義實施惡意投訴的「職業索賠」行為將受到規制,但部分一線工作人員向市監沙龍表示,如何認定「不以生活消費為目的」有難度,作為基層,前有案件辦理的各項指標,後有司法部門,也沒權限判定舉報人是否為職業舉報人。

實際中,要區分職業打假人與一般消費者難度較大,如果設立過高的投訴門檻,就可能在擋住職業打假人的同時,也無形中給消費者製造了維權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規定的出臺過程也並不容易,市場監管總局分別於2019年5月和9月兩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共收到各界反饋意見280條,主要集中在規章調整範圍、惡意舉報投訴規制、舉報的程序性規定等方面。

其實,早在去年11月,上述規定公布後,就有專家認為,對於臉上沒有標記的自然人的投訴,如何認定其是以生活需要為目的,還是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在實踐操作中或存在難度,建議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在有關司法解釋中予以明確。

職業打假人給市場監管工作帶來的影響十分惡劣。「(網上商城裡)一個商家被盯上,嘗到甜頭得到賠償後,全國都要遭殃。整個系統裡明明都知道他是職業打假人,標五顆星重點關注,還是拿他們沒辦法,必須要履行我們相關的職責。」張廣建議,要從上層機關和法治層面進行解決,或聯合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共同進行處理,不能把這一塊工作全部落到市監基層工作上。

對於如何更好的解決市監部門在面對職業打假人的困境,王冰彬的建議是政府部門和司法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針對惡意索賠案件的處理流程和機制,一方面針對要職業打假人申請行政複議和訴訟的幾個明顯進行區分,對於此類案件簡化流程,降低各方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給惡意索賠的立案設置一定的門檻,增加他們的訴訟成本。

今年8月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權利濫用的刑法定性」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會議聚焦當前電商領域違法索賠現狀,對如何界定「正當維權」與「敲詐勒索」的邊界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包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代表和部分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參與研討。

與會專家指出,目前,現行法律法規未對「職業索賠人」作出明確定義,其身份認定問題存在分歧,但「職業索賠人」帶來的大量投訴案件佔用了執法機構的大量精力,高達60%-70%的勝訴率讓行政執法機構同時面臨司法和輿論的雙重壓力。

最高人民法院應用法學研究所網際網路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建寶指出,消費者保護法的懲罰性賠償和適用應當更加嚴格,以降低行政機關投訴或法院起訴案量,減少不必要的司法行政資源浪費。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榮功教授也指出,刑法作為保護公民權益的最後法律手段,應當保持其謙抑性。在敲詐勒索罪精細化認定方面,何榮功教授還指出,當前司法實踐中,針對職業索賠的規制可出臺一些指導案例,以解決職業索賠行為的法律適用明確標準缺乏,修改法律、頒布法律、司法解釋成本較高問題。

我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我們是光榮的市場監管人
    齊欣然 曾經,我們在不同的陣地曾經,我們有不同的名稱工商,物價,食藥監是改革的大潮將我們匯聚是時代的召喚使我們相逢如今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市場監管人是的,我們是光榮的市場監管人!食藥、安全,各種檢查我們一絲不苟舉報、諮詢,各種回復我們耐心細緻辦證、檢測, 各種服務我們殷勤熱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為,我們是光榮的市場監管人!
  • 即墨3位市場監管人心懷大愛志願防控保安全
    韓正、茹金洲、徐曉坤三名市場監管人,接受即墨區委組織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賦予新的職責,做為疫情防控志願者奔赴青銀高速公路青島收費站參與二十四小時輪班站崗防疫,志願守護車輛進出即墨的大門。  魯網2月15日訊(記者 於建軍  通訊員 於磊 逄文越)韓正、茹金洲、徐曉坤三名市場監管人,接受即墨區委組織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賦予新的職責,做為
  • 被群毆跪地求饒,職業打假人該「打」嗎?
    近日,一則某職業「打假人」被超市工作人員持棒打得跪地求饒視頻在網絡瘋傳!中央發文:嚴打職業打假人2019年12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將從2020年1月1日起實施。
  • 辛巴、羅永浩接連被「打假」背後的職業打假人什麼來頭?
    昨日(15日),羅永浩承認帶貨的羊毛衫是假貨,同時表示羊毛衫源頭供貨商涉嫌偽造、蓄意造假等行為,已報警。與此同時,他還被「職業打假人」王海指出,其直播售賣的某品牌漱口水用洗牙視頻來表現漱口水的效果,涉嫌虛假宣傳。雖然羅永浩方面對此回應,但王海就其回應進行了針對性反駁。
  • 以一本好書,把市場監管人帶往遠方——李迎豐在4月23日「世界讀書...
    作為市場監管人特別是各級領導,你是故事會中的一員或主持人,你不講誰講?你是「形象工程」中的一塊磚,你不建誰建?你是大合唱中的一個聲部或是領唱,你不唱誰唱?要講就講精彩故事,要建就建精品工程,要唱就唱傳世之音!要讓這故事、這建築作品、這歌聲流之於當代、傳之於後世。
  • 大家想像中市場監管人的一天是啥樣的呢?硬核實況來襲……
    大家想像中市場監管人的一天是啥樣的呢?是這樣的?這樣的?其實,市場監管人的一天並不輕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幹部職工從抗擊疫情的第一戰線轉戰企業復工復產的最前沿。今天,跟隨小編的步伐來感受市場監管人真實的一天吧!
  • 辛巴假燕窩收割粉絲,職業打假人進擊!來看看小眾職業打假人!
    這是職業打假人這份謀生手段的基礎條件。其次就是動詞打字!打,打擊,打擊失真失信,從而保護認真提供產品與服務的供應商,保護良好的商業環境,從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可以說,通過打假的方式追求多贏。所以,打假,是有其重要的社會價值的!
  • 職業打假人王海:先把羅永浩這事「打死」,整天打辛巴已疲勞了
    在辛巴「假燕窩事件」公開道歉,承諾賠償6000多萬,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辛巴公司介入調查之後,有「職業打假第一人」之稱的王海,將矛頭對準了羅永浩。從最新情況來看,王海似乎已佔據了更多上風。12月15日,羅永浩通過個人微博轉發、公眾號等渠道發布聲明,承認其11月28日在「交個朋友直播間」銷售的「皮爾卡丹」品牌羊毛衫,部分送檢後鑑定為非羊毛製品。01 先把羅永浩這個事情「打死」?目前,羅永浩直播帶貨的這款漱口水宣傳微博已經被刪除,無法查看。
  • 商業圈中的「職業打假人」!
    1、何為職業打假人?職業打假人,是以打假為專職的一個職業,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打假;則是利用商品的原料、保質期、有無有害成分、發票等等各種漏洞,再下單買入這些有漏洞的商品,再以小票,聊天記錄或者說明介紹等為證據,去要挾和敲詐商家要求商家賠付不等額的財物和賠償,進行獲利。
  • 防範職業打假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筱風職業打假雖是對商品質量進行「監督」,客觀上有利於打擊不良商家、淨化市場環境,總體上看,弊大於利。前不久,湖南省瀏陽市人民法院對一起涉及職業打假人索賠的茶葉買賣合同糾紛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經過調查發現,原告謝某曾以類似情形多次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認定其為職業打假人,同時由於其未能舉證證明涉案產品影響食品安全並對其造成了誤導,故判決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職業打假雖是對商品質量進行「監督」,客觀上有利於打擊不良商家、淨化市場環境,但總體上看,弊大於利。其一,職業打假是通過惡意維權實現非法牟利的行為。
  • 2020:職業打假死亡元年?
    我們無法得知販毒有多大的利潤,但那畢竟還要冒著坐牢的風險,但是對於職業打假來說,問題食品一買一退之間,就是十倍的「利潤」!在這驚人的暴利面前,職業打假群體急速膨脹,懂法的和不懂法的、有文化的和沒文化的,紛紛湧入商場超市,找尋各種問題產品,去實現自己的發財夢。
  • 食品職業打假人的真面目
    職業打假人,顧名思義,就是以打假作為一種職業,針對市面上的各種的產品的缺陷,採取協商、威脅舉報等方式向產品公司索要賠償。小A入職的食品公司,最近也遇到了職業打假人,購買公司產品,直接聯繫客服,說公司的標籤的不符合國家標準,索要一千元的賠償,不然就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
  • 職業打假人南寧商場索賠百萬 打假能走多遠?
    職業打假人專門買假、買問題產品索賠。他們打假過程,有的選擇與商家私了,利用法律空白和商家息事寧人的心理獲得灰色收入,有敲詐勒索之嫌;有的去監管部門舉報,被稱為淨化市場的「英雄」;有的到法院起訴,寸步不讓維權到底。    各方對職業打假人怎麼看,遇上「網際網路+」,職業打假未來如何發展,「天下無假」願景還需哪些努力?這些都成為越來越多人不斷思考的問題。
  • 食品職業打假人的善與惡
    所謂職業打假人,就是把打假當作一份工作來做,一般來說,他們沒有固定工資,主要收入來自於通過打假獲得賠償。打假團隊中,每個成員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搜集資料,有點負責法律法規,有的負責培訓,有的負責與政府職能部門對接。近年來,食品職業打假人遍地開花,手段之高明,動作之頻繁,行為之猖獗。
  • 職業打假人也是消費者
    青島中院認為職業打假者也是消費者,理由有:一、判斷消費者的標準,不是以購買主體的主觀狀態,而是以標的物的性質為標準。二、難以給職業打假者下定義。普通打假者打假多少次就轉變成職業打假者,難以給出標準。三、打假是好事不是壞事。法律規定成功的打假者有權主張懲罰性賠償金,表明法律鼓勵打假。四、即使是社會公認的職業打假者購買生活資料時,也改變不了其消費者的身份。
  • CSGO澳洲職業比賽現打假賽事件 職業選手已遭逮捕
    電競比賽裡,如果職業選手們打假賽,會受到哪些處罰呢?據外媒報導,澳洲警方以涉嫌假賽為由起訴了五名《CSGO》職業選手,此類起訴在澳洲如今實屬首例。這次起訴最早是由澳洲警方的體育誠信調查組「Sporting Integrity Intelligence Unit」發起的,這五名男子均以涉嫌利用假賽惡意操縱比賽結果和非法持有大麻而遭到了警方的起訴
  • 煙臺招遠市場監管人:讓黨徽在防疫一線閃耀
    摘要:正月初六,煙臺招遠市市場監管局向全系統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幹部吹響黨員集結號,該市市場監管人積極響應局黨組號召投身防控一線,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守崗位、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展現責任擔當,讓黨徽在防疫一線閃耀。
  • 藥店被罰60萬,職業打假人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將近60萬的賠償金額,對篤信藥店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關於職業打假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陝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對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第683號建議的答覆函》(2019年)把職業打假的行為歸為以下幾點:一、多關注「標籤瑕疵」「標準作廢」等問題。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維護食品安全,淨化市場秩序,需要社會共治,尤其需要行政處罰與民事賠償兩條腿並行,行政執法工作和民事審判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實踐中,對職業打假人索賠懲罰性賠償金的牟利行為是否應受法律保護,存在較大爭議。本文就此展開分析討論。
  • 「職業打假人」王海是個什麼樣的人?
    那一年,也順理成章,成為了職業打假人的元年。他們讓耐克心虛地撤掉了國內外版本不同的宣傳頁面。 這時候的人們,似乎從各個層面上,都不再需要職業打假師了。 而王海說過;「打假和正義無關,賺了錢才能更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