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播出!《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第三季關注霞浦
2020年10月17日,在第七個中國國家扶貧日、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來臨之際,由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攝製的大型高清紀錄片《中國影像志
-
《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第三季開機
《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第三季16日在大田縣開機。新華網發(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供圖) 新華網福州5月18日電(蔣巧玲)大型高清紀錄片《中國影像志·福建名鎮名村影像志》(第三季·決勝小康)開機儀式暨大田縣第三屆油茶旅遊文化節,16日在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志編纂辦公室、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舉辦。
-
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在北京開幕
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在北京開幕 2020-10-11 21:05:31 10月11日,「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開幕式及「第三屆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永久收藏暨頒獎儀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
-
《雲南人物影像志》|錢王義商——王熾 雲南衛視今晚播出,敬請收看!
大型系列紀錄片《雲南人物影像志》,由雲南省委宣傳部策劃、出品。《雲南人物影像志》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雲南人物影像志》↓↓↓錢王義商——王熾1899年歲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泰晤士報》公布了「19世紀世界百位富豪」評選結果,其中排名第四的,就是當時唯一上榜的中國人——王熾。
-
民族影像志,記錄不同地域中國人的生活,形塑新時代的中國記憶
▲10月24日,「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金收藏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庫爾班江(右一)等20位攝影師獲頒「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金收藏獎」證書和獎盃。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2018」的重要板塊,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大展」於10月20日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
展覽|列島影像志:嵊泗2020
下鄉社會實踐和列島·影像志迎來第二次匯報。本次匯報,有三個方面:一是二上同學下鄉社會實踐作為學院規定項目;二是列島·影像志作為長期項目;三是唐詩之路作為特別項目。做一件事,寄予三種企圖心。都與國土有關。草木常深,山河永在。一萬年太久,不爭朝夕。直到山河盡頭。
-
鶴,世界上僅有15種,我國就有九種
全世界有15種鶴,除了南美和南極以外,世界其它大陸都有鶴分布。中國有2屬9種,佔世界15種鶴的一大半,是鶴類最多的國家,這9種鶴全部是中國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白鶴略小於丹頂鶴,體長130-140釐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
-
央視《中國影像志》聚焦南縣一中首任校長段乃文
近期,央視紀錄片《中國影像志》欄目組來到「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洞庭明珠——湖南南縣,對該縣獨特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等方面進行專題拍攝。2018年南縣憑「地花鼓」入選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早在2011年,南縣一中師生同臺表演的花鼓戲《採茶調》曾在央視播出。南縣一中將地花鼓藝術納入校本教研,編訂校本教材,將地花鼓作為薰陶藝術素養,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文化的常態化藝術活動實踐。正式排入課表,定期開展地花鼓的教育教學和實踐表演活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做出了貢獻。
-
《雲南人物影像志》|人民音樂家——聶耳
大型系列紀錄片《雲南人物影像志》,由雲南省委宣傳部策劃、出品。《雲南人物影像志》↓↓↓人民音樂家——聶耳 聶耳生於亂世,積極投身革命,音樂與革命的結合,讓他的一生充滿創作的激情,生命極富才華,又極其短暫,開闢了中國新音樂的道路
-
...光輝歷程《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出版...
《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出版發行。何新聞 攝《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出版發行。何新聞 攝雲南網訊(記者 夏方海 實習生 楊柳)12月2日上午,《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大型圖文本編輯出版工作會在昆明舉行。據悉,該書用600餘幅典型的精美圖片和約5萬字的解說,記述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布朗山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生動詮釋了布朗山鄉「一步越千年」的歷史畫卷。
-
《大方縣影像志》與《大方縣誌》同步出版發行
《大方縣影像志》歷史題材紀錄片是《大方縣誌(1991—2015)》的配套項目,由中共大方縣委、大方縣人民政府出品,中共大方縣委黨史研究室(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成都佳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紀錄片刻錄在卡片式U盤中,製作成精美書籤,附在志書中同步出版發行。
-
《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出版發行
12月2日,《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70年影像志》大型圖文本編輯出版工作會在昆明舉行。該書是第一本以「編年體影像志」方式展現「直過民族」布朗族70年來發展變遷的大型圖文本。在我國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特殊時刻,第一本全景式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布朗山鄉波瀾壯闊發展歷程和巨大成就的影像志大型圖文本《從「直過」到「跨越」——布朗山鄉七十年影像志》出版發行,有著較為深遠的意義。
-
【非遺擷英】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日前,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池哥晝》《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以及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4部非遺影像製品,以鏡頭語言深入生活現場,記錄非遺傳承過程和原貌,留下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
中國,鶴種類最多的國家
中國大陸,是我攝鶴的始發地,自一九九○年開始,在六年的時間中,有十次到大陸,奔走於二十二個保護區和鶴鄉之間。雖在一九九七年開始到世界各國去攝鶴,但仍多次重返大陸各個鶴鄉,作溫故知新、精益求精之旅,以求完成最初擬定的「攝鶴工程」。
-
空軍發布運-20出徵武漢影像志《鯤鵬戰「疫」》
今天,空軍發布「運-20出徵武漢影像志」:《鯤鵬戰「疫」》,真實記錄了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日夜兼程馳援武漢的壯觀場面,展現了新時代空軍飛行員熱愛祖國、保衛人民的家國情懷和戰鬥榮光。
-
領航強軍影像志丨火箭軍四級軍士長俞細文:用理論之光照亮前進之路
領航強軍影像志丨火箭軍四級軍士長俞細文:用理論之光照亮前進之路 2020-12-1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大溼地、中國鶴之鄉
齊齊哈爾是黑龍江省西部中心城市,「齊齊哈爾」源自達斡爾語,是「邊疆」或「天然牧場」之意,齊齊哈爾位於松嫩平原地帶,土壤肥沃,多為平原,還有中國鶴家鄉的美譽,旅遊景區密布,嫩江、明月島、龍沙公園、羅西亞大街、「龍江第一村」甘南興十四、「北方第一湖」尼爾基斯湖等多處美景。
-
鶴的仙氣(原創)
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吉祥的象徵,與壽、仙、道等有關。仙鶴,仙鶴,便是中國人對它的首肯與讚譽。你看,一般祝福老年人長壽的祝壽圖中多有鶴,南極仙翁的坐騎就是鶴。鶴的肢體動作異常優雅,決然散發出一種超然脫俗的氣質。它遨遊天地,鳴響九重,不為俗物所拘束,正與修道人的心境十分相應,是中國人精神境界的一種寫意。說到鶴,我就想起武漢的黃鶴樓。
-
Vlog.7 亞運影像志:杭州亞運村今日全面結頂!
天氣:晴 地點:杭州亞運村 《亞運影像志 亞運村平面分布圖 杭州亞運村建設緊緊圍繞「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的定位,切實貫徹「綠色、智能、節儉、文明」
-
花雲攝影專題《大花苗》入圍「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
由中國民族博物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自2020年4月1日徵稿以來,共收到來自全國990位作者的1944組投稿作品,共計31390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