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島·影像志
詩篇 | 嵊泗2020
IMAGE:A GRAIN OF THE ISLANDS
VERSES-SHENGSI 2020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社會實踐課程紀實攝影匯報展
開幕時間
2020年11月16日14:00
展覽時間
2020年11月16日—12月4日
8:30—18:00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南苑展廳
南山校區拉姆咖啡旁
學術主持
管懷賓
教學團隊
牟森 朱朝暉 梅悅子 常遠
策展人
朱朝暉 梅悅子
策展團隊
朱朝暉 梅悅子 常遠 歐陽浩銘
統籌
常遠
布展團隊
梅悅子 常遠 歐陽浩銘
陳水滴 黃雨珂 冀宇凡 李怡弦 伍嘉怡 周逸倫
前言
直到山河盡頭
文 牟森
時光荏苒。又是一年。下鄉社會實踐和列島·影像志迎來第二次匯報。本次匯報,有三個方面:一是二上同學下鄉社會實踐作為學院規定項目;二是列島·影像志作為長期項目;三是唐詩之路作為特別項目。做一件事,寄予三種企圖心。都與國土有關。草木常深,山河永在。一萬年太久,不爭朝夕。直到山河盡頭。
同學少年多不賤
去年,我們選擇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為第一次下鄉社會實踐課程的「對象世界」,作為系列項目列島·影像志的「初章」。今年,我們選擇舟山市嵊泗縣嵊泗列島為第二次下鄉社會實踐課程的「對象世界」,作為列島·影像志的「詩篇」。
列島·影像志繼續特邀朱朝暉老師為媒介導師,以紀實攝影為媒介途徑,通過調研、拍攝、編輯和製作,使同學獲得全流程的媒介經驗。通過「生活志、勞動志、詩歌志、存在志」的展覽結構,使同學的媒介感知經驗和社會認知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提到,下鄉社會實踐的意義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對象世界。媒介經驗。社會認知。同時希望下鄉社會實踐課程項目化、系列化、長期化。今年,關於下鄉社會實踐的意義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又有新的體會,那就是,關於自我覺醒。對象世界、媒介經驗和社會認知,都是手段。目的是自我的覺醒、成長和建立。
2015年8月,媒介展演系創建伊始,設立過一些基本教育理念:窮盡、試錯、成為自己。Being,需要窮盡。Becoming,必須試錯。Being,窮盡,要以世界為圓心,以自己為半徑,劃圓。世界有無數個點,無數個圓心,無數個圓。Becoming,試錯,則要以自己為圓心,以世界為半徑,劃圓。世界有無數條線,無數條半徑,也是無數個圓。
1923年10月,未滿十七歲,塞繆爾·貝克特入讀三一學院。在三一學院,對貝克特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導師魯德摩斯·布朗教授。布朗教授教導貝克特:「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毫無畏懼地去爭取成為自己。」
媒介經驗不是技術。技術的本質是通過窮盡和試錯,將「過去」的累積,轉換為「現在」的應用,以應對「未來」的可能。對象世界和社會認知都是手段,目的是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毫無畏懼的成為自己」,這是一種終生進程。
天荒地老無人識
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課程是敘事工程。敘事工程的對象是空間和時間,對應著展開和演化,課程分別為存在志和編年史。Topology和Chronicle。列島·影像志作為長期項目,為存在志課程序列之一。拓撲是研究封閉性和位置的模式,中心任務是研究拓撲性質中的不變性。存在志借用拓撲的方法,用地質的概念來面對空間演變中的變量,尤其是不變量。
比如課程案例中,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和沃克·埃文斯的《美國影像》,作為紀實攝影,呈現的都是劇烈社會變量中的不變量。像社會和種族的化石一樣。
作為存在志的長期項目,列島·影像志的企圖心是,通過逐年的捕捉和抓取,記錄即時的國土東南線,列島上的地貌和人臉。通過「生活或生存、工作或勞動、家庭或種族」的結構,展開列島圖景,演化社會進程。
天空和海洋、街道和房屋。無論風吹日曬,無論變遷重建。千年累積,百年如常。那些面容,那些臉龐。無論悲苦,無論安詳。都是一如既往。地老天荒,豪邁和尊嚴,充滿力量。
碧海青天夜夜心
嵊泗列島是浙江唐詩之路的最東端。因為年底的唐詩之路大展,本次下鄉社會實踐,除了二上同學的列島·影像志項目,部分研究生和大四同學還承擔了「唐詩之路」的拍攝任務。
中國美術學院將於今年底,在浙江展覽館舉辦浙江「唐詩之路」大型展覽,全校多路隊伍,通過下鄉社會實踐,全面開始準備。我們作為其中一支隊伍,以「唐詩作為現實主義」為題目,參與展覽。
唐詩作為現實主義板塊,以圖像為範疇,以路徑和方法為課題,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並非冷漠的大自然-世界電影中的唐詩之路;下卷:碧海青天夜夜心-放寬現實主義的視野。
音樂性的風景。移動的長卷。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不同的東西,擺放在一起,產生新的東西。這是禪宗,也是二十世紀藝術史中圖像創作的通用方法。拼貼、裝置、蒙太奇,莫不是。
通過歷史梳理和現實創作,將唐詩轉換為圖像創作方法和影像課程路徑。如同高世名院長在「唐詩之路」展覽動員會上所講:唐詩是中國人詩性經驗的發生現場。唐詩不僅是歷史,更是增強現實。
課程介紹
列島·影像志項目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媒介展演系長期的社會實踐項目之一。此次展覽聚焦於舟山嵊泗列島。以不同家庭背景、各種職業和年齡層的市民的真實故事為整體敘事背景,形成列島群像,以紀實攝影手段呈現,從而展開列島的家庭變遷圖景,演化社會進程。通過拍攝、編輯、製作,全流程參與併合作完成一個綜合拍攝項目。
列島·影像志 作品視頻 | 剪輯 徐弋洲
海報圖片攝影
黃雨珂-湯紫娟-周逸倫-張書燕-周孝歌
張書燕-鮮于允-周逸倫-張笑棋
參展成員
跨媒體藝術學院 2019級大二本科生
陳夢霏 陳水滴 陳心堯 陳心雨 鄧佳雋 高丹陽 韓佳玥 黃雨珂 黃語琦 紀欣盈 李燦 李邁 李怡弦 羅藝璇 孫梓怡 唐校 吳筱靈 伍嘉怡 袁夢 張書燕 張笑棋 章瀚月 周欣儀 周逸倫
跨媒體藝術學院 2017級大四本科生
冀宇凡 李敏 李夏蔭 湯紫娟 吳夏薇 鮮于允 張朔萌 曾雯潔 周孝歌
跨媒體藝術學院 2019級研究生
人青 徐弋洲
視覺中國研究院 2020級研究生
歐陽浩銘
特邀導師介紹
朱朝暉
媒體從業者,出版製作人,非職業攝影師。
列島·影像志展覽單位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協辦單位
中共嵊泗縣委宣傳部
鳴謝單位
杭州迷牆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杭州恆尚廣告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
徐君 邱平海 餘志良 戎平娟
*因疫情控制原因,本展覽僅對校內師生開放,感謝理解!
來源|跨媒體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