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籍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恆久遠的存在?

2020-12-16 湛廬文化

手機裡從來不曾下載過快手、抖音;

一看到短視頻就尬癌發作,恨不得趕緊關掉音量;

隨眾刷完了熱門的短視頻,不僅沒有滿足感,反而內心十分空虛……

如果你有以上種種現象,請放心。

你不是另類,也不是跟不上時代,你只是一個偏愛高密度信息的接收者!

因為人類說話速度是每分鐘200~250個字,閱讀可以達到400~500字,成熟的閱讀者高達700~800字。

如果一個短視頻是10分鐘,視頻信息只能傳播2000~2500字,而看書10分鐘就可以輸入4000~8000字,也就是說,同樣的時間下,看書接收到的知識是看視頻的2~4倍——閱讀所接收到的信息量遠遠大於短視頻。

書籍和閱讀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恆久遠的存在。

那你知道承載了文字和閱讀功能的紙的歷史有多久嗎?

#紙 · 公元前3000年

紙作為書籍的物質基礎,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被古埃及人發明了出來,人類的記憶和知識從此找到了載體。

4月1日 紙莎草紙——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發現和使用了尼羅河三角洲所出產的紙莎草紙。紙莎草紙不僅是古埃及人廣泛使用的書寫介質,還曾被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可以說,紙莎草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紙質文字媒介,對人類文明成果的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手抄本· 公元10世紀

隨著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覆滅,埃及的紙莎草紙貿易路線也隨之中斷。歐洲的抄寫員不得已使用獸皮開始書寫、記錄。獸皮被摺疊、切割成長方形書冊。因此長方形成為了中世紀手抄本的標準形狀,這一傳統也延續到了現代書籍的外形之中。

1月5日 《貝奧武甫》手抄本——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這張中世紀手抄本手稿出自英語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長的文學史詩-《貝奧武甫》,一共有三千多行,在公元10世紀由古英語寫成。由於抄寫於1000多年以前,已經弱不禁風,輕輕碰一下都要萬分小心。

#印刷術 · 公元15世紀

到了公元1450年左右,一項在德國小城美因茨的重大發明,改變了人類的閱讀史。一位叫做約翰納斯·古登堡的印刷商發明了沿用至今的鉛字印刷術。自此,書籍可以低成本大規模複製,人類享受到了知識的複利,地球文明加速攀升。

4月10日 古登堡活字印刷術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這本《美因茨詩篇》就是歐洲用鉛字印刷術印製的第二本書,僅有10本現存於世!古登堡的發明不僅讓小城美因茨成為了歐洲印刷業的搖籃,還導致了一場影響巨大的文化革命,迅速地推動了西方科學和社會的發展。

#袖珍書· 公元16世紀

隨著印刷術的不斷發展,印刷機可以印刷更小更清晰的文本,這造就了微型印刷的黃金時代。

4月2日 英國王后的黃金袖珍書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出版商們把微型書做到了極致,尺寸從英寸精緻到毫米,又進一步縮小到微米。這些裝飾有寶石點綴,形狀小巧的書可以用雙手完全捧住,在女士們中間大受歡迎。圖中這本用黃金打造,製作難度極高的袖珍微型書,相傳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王后安妮·博林所有,俗稱「安妮·博林的黃金書」。

#童書 · 公元18世紀

經過15~17世紀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宣傳,近代的童書擺脫了宗教的控制,逐漸成為了一個單獨的品類Children's Book,出現在圖書市場中,成為了圖書市場的新大陸。

4月28日 《愛麗絲漫遊奇遇記》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仙境記》為童書奠定了新的裡程碑,書中天馬行空、奇想天外的劇情,以及令人拍案的雙關語、諧音語言遊戲,多首惡搞當代著名詩歌的胡鬧詩,使得這部童話諧趣盎然,同時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有人說它是「兒童幻想文學發展的奠基書」,也有人說它的出版開啟了英國以及歐洲兒童文學出版的黃金時代。

#科幻小說 · 公元19世紀

18世紀開始的工業革命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也首次對自己生產出來的鋼鐵機器產生了巨大的恐懼。瑪麗·雪萊在1818年發表的《弗蘭肯斯坦》被許多評論家和科幻愛好者「追認」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

8月10日《弗蘭肯斯坦》——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書中描寫狂熱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為了探尋生命的奧秘,用不同屍體的各個部分拼湊出一個巨大怪物,用雷電賦予它生命,但是又因為恐懼拋棄了它。本來不該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怪物因為受不了寂寞和遺棄帶來的雙重打擊,逐漸變得邪惡,為弗蘭肯斯坦帶來了接連的災禍。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科學家與科學怪物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產生的荒誕感,刻畫出了人類與科技進步之間存在著衝突這個「不朽」的主題。

#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

到了18世紀後半葉,機械工程和航空動力學讓人類覺得無論是深入地下,還是遨遊天空都不再是幻想。「上天入地」的這股探險精神促進了大量科幻文學作品的產生,也誕生了兩位「科幻小說之父「: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和英國作家H.G.威爾斯。

8月16日《海底兩萬裡》——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其中,凡爾納的科幻冒險小說,充滿了對人類勇氣和智慧的讚美。

在他的代表作《海底兩萬裡》中,他用鸚鵡螺給書中的潛水艇命名,因為鸚鵡螺這種動物能夠用自身薄薄的幾毫米螺殼,承受百米深海的巨大水壓。

#科幻小說·《穿越十二宮》

1880年英國作家珀西·格雷格出版了著名科幻小說《穿越十二宮:失事記錄的故事》,這本書是首部涉及外星語言的科幻小說。

8月26日《穿越十二宮》——

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珀西在小說中創作出火星語言,還詳細描述了一種反引力能的產生和使用,也講述了一趟1880年去往火星的飛行。

英語中太空人這個詞「astronaut」就是源於小說中一艘飛船的名字。作者把古希臘語中的「星星」和「水手」合併,造出了astronaut這個詞。用 「星際水手」來形容在茫茫星海中探險的太空人!

從簡單記錄信息的紙莎草紙,到在紙上創造出另一個平行世界。書寫和閱讀不僅見證了人類智識水平的發展,還是一面鏡子,映襯出了人類大腦中的無數奇想

以上這些珍貴精美的圖片都出自於湛廬和大英圖書館合作的2020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這本日曆精心挑選了大英圖書館366個珍貴的館藏,每一張圖背後,都蘊含著一個浪漫美好的故事。

而在今年8月推出的2021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中,我們精選了大英圖書館最具人氣的12個展覽,這其中80%的文物是首次展覽,95%的文物從未跨出過英國國門

如果你還是科幻小說的簇擁,想了解更全面的科幻小說發展歷程,不妨翻翻看2021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9月份的「絕妙之境」專題,在這裡你可以了解到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如何成為科幻小說的原力。

我們選取了各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通過他們的作品來回顧科幻小說如何一步一步刺激著人類的想像力,並夢想成真的。

01

2021年9月5日 飛向月球

02

2021年9月9日 來到異世界

03

2021年9月20日 徵服海洋

#2021年《湛廬珍藏曆·大英圖書館》

憑藉超高顏值火爆全網的#最美日曆#再度來襲!國際設計大賽金獎得主@廣煜guangyu、@NodYoung 老師親自操刀設計,封麵皮質觸感,頂級印廠四色印刷,拿在手裡絕對是吸睛單品,堪稱日曆界的「愛馬仕」。

可看可聽,你身邊的專屬博物館。2021年的#湛廬珍藏曆#精選@大英圖書館 10年展覽中的TOP12呈現給中國讀者,無論你是鍾情魔法還是喜愛權遊,熱愛文學還是沉迷歷史,都能從中得到滿足。掃描每頁二維碼,還可收聽每張圖片背後的故事。

做手帳、做展覽、寫日記、拼海報……更多創意玩法期待解鎖。無論是送自己還是送朋友,這款日曆絕對入股不虧!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對於國人來說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說法,陳忠和本人也沒有做過正面的回應,但還是獲得了球迷的力挺--「人家功勳教練,一直以來勤勤懇懇低調做人,不該成為被惡意中傷的軟肋。」1月2日,黃金一代成員趙蕊蕊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話:「一杯好茶,儘管人走茶涼;儘管茶杯上生起了很多風波,就如劇目也會曲終人散, 但無礙它終究是一杯上品的好茶。」這句話沒有指向任何人任何事,但大家都知道在說什麼。
  • 人類和宇宙為什麼會存在?這又有什麼意義?答案讓人害怕
    人類和宇宙為什麼會存在?這又有什麼意義?而對於人類來說,地球經過了整整38億年的生命演化,最終才誕生了像人類這樣的高級智慧生命,當然在地球上面依舊存在著大量的低級微生物,甚至我們這樣的宏觀生物,也都是由微生物構造而成的,在我們的身體裡面,也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也是有著非常大的用處。
  • 為什麼宇宙會存在?人類會存在於宇宙之中?答案可能讓人感到害怕
    不管是最低級原始的生命還是人類樣的高級智慧生物,只要是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外。比如,人類雖然是智慧生命,但是我們的身體裡同樣是一個生命的大集合,有著很多種類的微生物存在。這些人體內的微生物為什麼會存在?它們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必然是有用處的,這就是存在即為合理的答案。
  • 屎對於這些動物來說,為什麼這麼香?
    我們從小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狗改不了吃屎」,這說明人類很早就觀察到狗的吃屎行為了。不過正兒八經開始研究這個問題,還是最近這些年的事情。所以,就算你家大橘超重了,也別想禁食減肥,不然分分鐘回去刨沙(shi)盆給你看 圖/pixabay這些動物為什麼會出現食糞行為呢?目前對於這種食糞行為的研究還很有限。我們可以從科學家們研究最深入的中小型植食性動物的食糞行為說起。最早的時候科學家們認為中小型植食性哺乳動物出現食糞行為的原因與它們的體型有關。
  • 喬治·斯坦納:我們對書籍負有一種責任
    我很羨慕那些原教旨主義者,對他們來說這個問題壓根不存在,《聖經》就是上帝聲音的口授。我知道這絕對是荒謬的,但我無法提供給他們一套理性的、認知層面的分析,或哪怕有一丁點價值的解釋。在《新約·羅馬書》的第九章到第十二章,聖保羅(猶太新聞史上最偉大的猶太記者)講了一個絕妙的故事,對它的解讀有成千上萬種,每一種解釋都重申了「人在大地上存在」這個總體性的問題。
  • 時間根本不存在,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對,時間根本就不存在,這只不過是人類的一種定義方式,但並不是人類記憶功能所產生的一種錯覺。可以說在人類之間,連語言的說法都沒有,何來關於「時間」的說法,這完全是不合理的,所以對於時間的看法完全就是人類「捏造出來的一種定義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將車叫「各種車」,但是我們也可以說它並不是車,而是其他東西,所以這時「固定思維」,並不是什麼真正的存在這樣東西。
  • 人類為什麼不能實現永生?是什麼在限制?都是因為它的存在!
    人類為什麼不能實現永生?是什麼在限制?都是因為它的存在!在地球上的眾多物種當中,人類成為了最為特殊的一個,因為在短短的200萬年的時間內,人類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文明,成為了地球上唯一具有高等智慧生命體的存在。
  • 為什麼科學家認為不可能存在更高維度的文明在控制人類?
    這個世界總有存在一些奇思妙想,有人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比地球上的人類更高維度或者說更先進的文明,他們正在控制地球上的我們。這一想法在科幻小說《三體》中也有體現,小說中三體人試圖製造假象阻礙人類科技的發展。
  • 人類召喚克蘇魯,等於螞蟻召喚人類?未知之物成為最恐怖的存在
    是的,克蘇魯神話也是神話,大部分人對於神話的理解可能會停留在中國、奧林匹斯眾神、北歐神話、日本神話等內容。並且得到克蘇魯神明的恩賜或者被克蘇魯殘忍殺害,而這些行為雖然在讀這些書籍內容化的時候會感覺到有某種信仰力量存在,但如果把視角換一下,克蘇魯神明存在變成人類,召喚克蘇魯神明存在的生物變成螞蟻,那麼整本故事都會變得更加有趣且不再神秘。
  • 好書推薦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好書推薦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白色的卡紙上打上邊框。好書推薦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後在邊框內畫上我們喜歡的圖案。好書推薦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推薦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把每一個版塊都裝飾好。
  • 同樣大型皇家書籍,為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珍貴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瑪克西姆·高爾基《永樂大典》與《四庫全書》是兩部集全國之力而編撰的大型類書,所輯錄古籍數量之多,涉及知識門類之廣世所罕見。兩部大型皇家書籍究竟有何異同?為什麼收錄數量少的《永樂大典》珍貴程度反而比編撰更加科學的《四庫全書》更加珍貴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歷史上的4大「謊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其實經不起推敲!
    世界歷史上的4大「謊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其實經不起推敲! 「焚書坑儒」。這個我們熟悉不過了,但是被我們誤解了,以為是焚盡天下書,其實不是的,在《史記》裡面記載,「焚詩書,坑術士」,注意是詩書等思想類的書籍,秦朝官方有收藏,但不準民間擁有。
  • 自律對於孩子來說重要嗎
    也有的人認為自律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應該從小培養。那究竟自律對於小孩來說重不重要,看完以下內容或許你就能自己找到答案了。在談到自律對於小孩是否重要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自律。自律通俗的來說就是自己約束自己,然而這只是對它的表面理解,對它更為準確的解釋是指個人在沒有他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自己不受外界的因素和情感的支配,根據自己的價格觀,人生觀以及行為準則來約束自己做事的能力。
  • 莎草紙與文明的助產士:為什麼要研究書籍和紙張的歷史?
    莎草紙是人類不懈努力造就的傳奇,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幾乎一直持續到西方現代印刷術問世的古登堡時代,莎草紙存在的時間跨度覆蓋了超過四分之三有記載的人類歷史。然而,這段傳奇在此前從未被完整地講述過。為什麼會這樣?古往今來,作家和歷史學家似乎始終醉心於研究300—1450年的歷史——皮紙和犢皮紙在歐洲取代莎草紙的故事。此外,他們也被中國古人用碎布製造棉紙的發明深深吸引。
  • 儀式感,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過這樣一段話:別小看儀式,存在即合理。儀式能存在這麼幾千年,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儀式不在於昭告天下。儀式最重要的意義是在於:昭告自我。儀式真正重要的內容是一種自我內心的確認。儀式感對一個人,或者對一段感情來說到底有多重要?舉個我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吧!有位朋友和她的男朋友從2018年認識,在一起那天作為紀念日,從此每個月的那一天都會有儀式感的過紀念日。
  • 跳蛋對我來說,是作為了一種當代狀態的存在.
    -克雷(Edward Gordon Craig)[1]跳蛋對我來說,是作為了一種當代狀態的存在。同樣的消費或拜物邏輯也出現在如2019年《我不是你的充氣寶貝,我是你的辣臺妹》中Betty Apple的芭比娃娃扮裝,手持相機跟著《 Barbie Girl》音樂擺動身體,變成即時自拍影像面向現場觀眾;以及2014年的作品《橡膠美人魚》,對於人類可能因為全球暖化,水平面上升而被迫生活於水中,因此需要穿合成橡膠來因應的未來想像當中。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
    在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行為只為了一件事「繁殖」,利用繁殖後代來傳遞自己的基因,傳遞我們來自遙遠祖先的基因,或許對於基因來說,我們這些生物都只是「工具」,而進化是為了工具更好地適應環境,保證基因的傳遞。
  • 人類的極限壽命是多少歲?為什麼說長生不老反而會毀滅人類?
    對於個體來說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活得越長越好,最好是長生不老,從古至今已經有無數的帝王試圖實現長生不老,但都失敗了。客觀地說,要「實現長生不老」這件事真的是條件不允許。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人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細胞是由細胞核、細胞基質、細胞膜構成的。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而是宇宙需要人類
    從地球上的角度看人類 從表面上看,人類是地球的「統治者」,可以擴張活動的範圍、獵殺其他的動物,但其實對於地球來說,人類也只是萬千生命體的一種而已
  • 地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就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嗎?
    正是人類的存在,才能解釋我們這個宇宙的種種特性,才會有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來談論存在的意義。人擇原理:不僅僅是地球,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都是因為人類而存在的。人擇宇宙學原理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簡稱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概括的講是嘗試從物理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而人擇原理的答案是,「某程度上是因為這樣的宇宙才允許類似人類的智慧物種存在,才有可能會有生物意識到有宇宙這個概念」。